你討厭受人批評嗎?
你還記得上一次受人批評是什麼時候嗎?人人都會由於各種原因不時受人批評。
也許有些人會藉著批評你而抬高自己。但是,很多時批評來自一個關心你福利的人:比方你的丈夫指出你在烹飪方面的瑕疵,你的妻子聲稱你的領帶跟外衣的顏色不調和,一位朋友批評你沒有小心照料自己的健康等。有時批評可能帶有懲教的意味,例如你的雇主或父母(你若還是個孩子的話)可能糾正你的言談或行動。
無論情形怎樣,你歡迎別人的批評嗎?抑或你會發怒,甚至告訴對方不要多管閒事?
對許多人來說,受人批評是一項痛苦的經驗。他們會發怒和憤恨。有些人則失去自信,認為『我什麼事也做不來』而心灰意冷。
你是個討厭受批評的人嗎?你並非異乎尋常,因為許多人都有同感。你能夠學會比較平心靜氣地接受批評,而不是反應過激嗎?這篇文章會探討六個使人較易接受批評的方法。它們或許可以幫助你除去或至少減輕批評所帶來的痛苦。
一. 樂於接受批評
有些人想受人批評,甚至請別人予以批評。這令你感覺奇怪嗎?《瑣碎》雜誌評論說:「聰明的領袖……曉得某些時候他們必然會犯錯。因此他們主動徵求相反的觀點,以期減少錯誤產生和盡快矯正以往的過失。」
正如別人能夠看見一些我們自己看不到的外觀瑕疵,好像未曾翻好的衣領、扭曲的領帶等,同樣他們也能察覺到一些我們自己懵然不覺的品格瑕疵。因此我們應該把別人的觀察視為一種幫助而非恐嚇。要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視之為學習的機會。設法使之成為一項強化自己的經驗。
二. 控制有害的自我批判
你對自己要求過高嗎?你因為自己的缺點而悶悶不樂嗎?又或者別人若向你指出你的某個缺點,你便在腦海裡把它加進一長串毫無關係的弱點之中嗎?
哈羅德·布盧姆菲爾德博士指出:「我們若已經被自我批判所苦,別人批評我們時便會特別感到苦惱。即使別人稱讚我們,只是對一件小事提出批評,我們也傾向把優點撇下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缺點之上。」
因此,自我評估時要表現合理的精神。你怎能決定什麼是合理呢?請想像你的一位密友正受到類似的批評。你期望他會有怎樣的反應?自憐?大發雷霆?高傲地拒絕接受忠告?不,很可能你會希望他平心靜氣地傾聽批評,忠實地作出評估,然後把勸告實行出來以改善自己。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自己呢?
三. 問清楚細節
「我不喜歡你的態度!」你喜歡聽見別人這樣批評你嗎?自然不喜歡,這樣的話的確使人難受,豈不是嗎?
若遇到這種情況,最佳的應付方法是問清楚究竟。艾倫·加納在他所著的《娓娓道來》一書中解釋說:「批評的話時常是籠統的。……查問清楚可以幫助你知道別人不喜歡的事究竟是什麼。……你可以像記者般提出一些適當問題,目的是要找出誰、什麼事、何時、何地、為什麼和怎樣一類的問題。」
舉例說,你可以就以上引述的批評作出以下反應:『你所指的是哪一種態度呢?』對方若仍然沒有具體地回答,你也可以問道:『這種態度為什麼使你生氣?請你舉個例子我曾在什麼時候這樣行?』由於你的目的是要促進溝通而非向對方挑釁,這樣一類的問題也許可以幫助批評者和你將注意集中在具體的問題上。這些問題可以顯示批評到底真有根據,抑或只是反應過度。此外,提出這些問題也給你多點時間去將整件事情想清楚。
四. 安撫批評你的人
倘若批評你的人情緒激動,那又如何?大衛·伯恩斯博士提議說:「無論批評你的人是對是錯,起頭都要設法跟對方在某些事上達成共識。」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這可以把批評者的武裝解除,使他安靜下來而更樂於與你溝通。
反過來說,你若立刻便為自己辯護——指控若有欠公允,通常人都有自辯的傾向——那就無異為批評你的人火上添油了。正如伯恩斯博士指出:「你會發覺敵方的攻擊會加劇!」因此,你最佳的應付方法便是找出一些彼此同意的地方,然後才商討任何爭論。
五. 留意批評的內容而非表達的方式
一位母親接到鄰人的投訴,說她的兒子行為不檢。投訴者措詞苛刻,並且帶有敵意。作母親的本可以很容易認為鄰人的批評有欠公允、不盡不實而不予理會,而她亦很想這樣行。
可是,後來這位母親看出批評確有若干事實根據,便告訴兒子說:「很多時指出我們錯誤的不一定是我們所喜歡的人,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得益。就讓我們把這件事視為改善自己的機會好了。」
曾經有人嚴詞責備你嗎?也許那人有缺乏體恤之心,甚或嫉妒的難題。或許你和別人有機會在適當的時候幫助他。但是,不要僅因為他措辭凌厲便拒絕接受他的意見。要留意批評的內涵。事情是真實的嗎?若然是,就不要剝奪你自己成長的機會。
六. 減輕嚴厲程度
或許令你感到意外的是,別人批評你的頻度和嚴厲程度,你其實操有若干程度的控制。對於掌權者含有矯正性質的批評,上述原則特別真實。為什麼是這樣呢?
很久以前,黑色小茴香在巴勒斯坦頗受歡迎。然而,與其他植物不同的是,人們不會用沉重的壓碌,輪軸或其他打谷器具使小茴香脫粒。相反,小茴香是用棒或棍子敲打來脫粒的。為什麼要採用一個溫和的特別方式呢?因為猛烈的打谷方法並不適合小茴香那細小、幼嫩的種子,事實上會把它們損壞。
聖經的以賽亞書用黑色小茴香作比喻,說明管教有不同的程度。人若對較溫和的糾正有良好反應,他便無需在同一件事上接受較嚴厲的處分了。——以賽亞書28:26,27。
故此,你可以藉著對較溫和的批評迅速作出良好反應而避免嚴厲的糾正。舉個例來說,你留意到自己經常上班遲到嗎?在你的雇主對你談及這件事以先,何不現在就把這個壞習慣矯正過來呢?雇主已經對你提及過這件事嗎?若然就應該立刻回應,準時上班,否則他便可能覺得有理由要採取較嚴厲的方法了。
你能夠應付裕如
受到別人批評可以是一件難受的事。你也許但願別人讓你自行其是,不加批判,也不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可是,盼望和反抗並不能令批評終止。敏於批評已成為現代人性的一部分。再者,你也無法控制別人主動向你提出勸告時所表現的機巧程度。
與其惱怒不悅,不如利用你所能控制的東西——你的反應。要把以上的一些提議應用出來,以求應付別人的批評及減輕痛楚。這樣行必然會令你感到欣慰。
予人批評時
你若對別人的批評相當敏感,就可能在予人批評方面也感到困難。以下是當你提出批評時應緊記在心的一些指南:
不要多言。為了試圖避免傷害你所批評的人的感情,許多時會使你變成過分囉嗦,以致你的信息模糊不清。
避免吹毛求疵,指出對方的每個微小過失。這樣行會令人惱怒,結果令別人把你的看法視為無關重要而不加理會。他們甚至會開始躲避你。要記著,人人都是不完美而有瑕疵的。他們無法同一時間改善所有的弱點。你所觀察到的毛病若並不嚴重,就不要計較好了。正如聖經指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