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看法如何?
批評別人的宗教——非基督徒所應為嗎?
《天主教檢察報》,美國馬利蘭州波的摩爾的一份教區刊物,刊登了一篇文章論及在當地造成頗多新聞的一個美國宗教團體。
該文發表之後報紙收到好幾封讀者來信表示不滿。為什麼呢?在其後一期,《天主教檢察報》的編輯說表示不「在這個宗教聯合的時代,我們無權發表任何可能被視為批評任何宗教團體的文章。」你同意這樣的見解嗎?
許多人會回答說,「同意」。他們聲稱『所有宗教都有好處』或『所有宗教都引人歸向上帝。』例如不久之前《儆醒!》雜誌刊登了一篇根據聖經的教訓檢討佛教的文章。一位佛教人士表示反感,聲稱現今應是「在種族間、國際間和宗教間謀求了解」的時候。不錯,有許多人覺得今日是採取一種宗教聯合的寬大觀點的時候。
可是,現今豈不也是需要忠實和坦誠的時候嗎?在宗教方面我們豈不也有同樣的需要嗎?有些人不以為然。據西班牙馬德里的一份天主教報章所載,耶穌會的總監亞勞彼說:「我極力反對人對教會作任何批評。……無論教會有什麼弊病,任何個人或團體,無論用意多麼良善,加以公開批評均是無法容忍的。」可是《天主教世界》評論這段話說,耶穌會的總監只是「表達以往一個時代的理想而已。教會已經越過這個時代了。」類似地,歐洲最有地位的天主教神學家之一評論說:「我們無需對教會唯命是從。批評,大聲疾呼地加入批評,乃是一項責任。」——《商議、改革和復合》。
但是還有一項見解甚至比上述的主張更為重要。關於批評別人的宗教是否基督徒所應為,我們從聖經,特別是其中基督生平的記載,可以獲得什麼結論呢?
有些對批評宗教一事表示反感的人喜歡引用耶穌的話:「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基督接著吩咐他的聽眾在未「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之前不應計較『他們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3-5)但耶穌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占米遜、科撒特和布朗合著的聖經注釋說:「從上下文看來,顯然耶穌所譴責的是對別人的品格和行動心懷藐視,這往往促使人對別人作魯莽和不公平的苛刻批評。」注釋家亞爾拔·巴恩斯也同意耶穌所說的是屬於個人性質的「論斷」;他說耶穌「所指的是私人的論斷,……也許主要是指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習慣。」基督徒應當聽從耶穌的勸告,不妄自論斷別人的個人習慣和喜好。(可參閱羅馬書14:1-4,10)因此在馬太福音7:1-5,耶穌並非禁止人根據聖經對另一種宗教的信仰和行為提出坦率的評論。我們怎能確知這點呢?請留意耶穌本人所立的榜樣。
有一次耶穌論及某些重視人為傳統過於跟從聖經原則的猶太宗教領袖。基督有沒有小心避免批評別人的宗教呢?剛相反,他說:「你們藉著遺傳廢了上帝的誡命。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馬太福音15:6-9)你對這項批評有什麼反應呢?這段話可能引起有些人的反感。但是耶穌這樣行是否「非基督徒所應為」呢?當然不是。
耶穌在馬太福音23章所說的話甚至更坦率。他將當時的宗教領袖稱為「瞎眼領路的」、「無知瞎眼的人」和「蛇類、毒蛇之種」。(馬太福音23:16,17,24,33)我們應該對這些話感覺震驚嗎?耶穌這樣行可說是「非基督徒所應為」嗎?羅馬天主教的教士布魯斯·華特說耶穌的「這段話的長度和措辭的凌厲令人頗感尷尬,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真實的歷史記錄和福音信息的一部份。」——《四福音簡介》。
但是請問問你自己:耶穌為什麼要公開批評一些聲稱與他事奉同一位上帝的宗教人士呢?他懷有不良的動機嗎?絕不然。雖然耶穌為人謙和仁慈,由於他熱愛公義和切望幫助心地忠實的人,他不得不公開抨擊那些在教訓或行為方面與上帝所顯示的旨意背道而馳的人。——馬太福音11:28-30;希伯來書1:9。
再者,耶穌的坦率言論可以對人有所幫助。例如你若學習使用一副危險的機器,但卻屢次犯一項嚴重錯誤。若有人及時糾正你的錯誤,使你不致弄傷自己或甚至喪生,你豈不因此而得益嗎?同樣地,聽見耶穌的真實批評的猶太人可以藉此獲得幫助,使他們得以贏得上帝的嘉許和救恩。
是否只有基督才能作這樣的批評呢?不然,因為聖經清楚表明耶穌的門徒也向人指出宗教的謬誤。例如你可以讀讀司提反對猶太領袖提出的強烈譴責。(使徒行傳7:51-54)請也留意使徒保羅將雅典偶像崇拜稱為「蒙昧無知」。(使徒行傳17:29,30)再者,由於熱愛真理,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將一些自稱為基督徒,但卻偏離基督教真理的人的謬誤揭發出來。——提摩太前書1:19,20;提摩太後書2:16-19。
你若生活在第一世紀,而耶穌的門徒坦率地批評你的親友所信奉的宗教,你會有什麼反應呢?像在今日一樣,感覺不悅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我們卻無法否認耶穌門徒的言論——即使帶來批評性質——是對的,而且被記錄在上帝的道聖經裡。他們像耶穌一樣懷有良好的動機。因此耶穌的門徒向人指出宗教的謬誤其實是合符基督的教訓的。這樣行絕不是「非基督徒所應為」。
有鑑於此,在今日根據上帝的道評論別人的宗教是否「非基督徒所應為」呢?聖經的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將別人的宗教的錯誤之處揭露出來起初也許看來有點苛刻。可是我們應當對此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絕不應該像聽見司提反的批評之後惱羞成怒的人一般。反之,請留意有些雅典人在聽過保羅的評論之後所生的良好反應。他們接受聖經的真理,成為信徒而贏得永遠的裨益。——可參閱使徒行傳17:11,12。
我們絕不應當將根據上帝的道而作的批評視為非基督徒所應為而拒絕接受,反之我們應該加以仔細考慮,因為這樣行可以帶來真正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