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是膽的殺蛇能手
獴這種動物個子很小,全身是毛,很難看出牠是個殺蛇能手。然而,作家R·O·皮爾斯說:「也許蛇最大的死對頭……就是獴了。」皮爾斯繼續說:「這小傢伙體積雖小,膽量卻不比任何野生生物遜色。……牠襲擊蛇的本領真是了不起。」
這種異常英勇的動物究竟是怎樣的?獴屬於一個頗為龐大的家族,分布於非洲、亞洲和南歐各地。這種個子細小的哺乳類動物有多個類別以及40多個品種,從體長僅30厘米多的侏儒獴以至東南亞體長1.2米的食蟹獴不等。大多數獴均腳短、尾長而長滿濃密的毛。牠那修長的身體給又粗又厚的毛包裹著,毛色從灰至褐不等。牠們的耳朵很小,鼻子通常是尖的。
有些獴是夜間出沒的動物,其他的卻在日間出來活動,而且喜歡群居。例如黃獴,群居的數目可能多至50隻。牠們以什麼地方為家?牠們主要住在地下的洞穴裡或岩石的裂縫中。有時牠們自己動手挖掘巢穴,但許多時僅以其他動物所棄的洞穴為家。據稱牠們甚至曾搬進空置的白蟻堆和蟻丘中居住。
雖然獴的樣子看來並不兇惡,但請別弄錯:牠是食肉動物——機靈、勇敢、行動敏捷。牠所喜愛的食物包括昆蟲、甲蟲、蠕蟲、蝸牛、蜥蜴、青蛙、蟹、蛋和水果。獴不但聰明機智,而且詭計多端。舉個例,據稱條紋獴會表演這個把戲:牠們用後腳挺直站立,然後向側倒下。為什麼呢?為了誘使好奇的珍珠鳥走近,然後突然跳起來將牠們攫住!
可是,使獴廣為人知的乃是牠的殺蛇本領。
蛇獴大戰
這隻小動物真的能打敗一條可怖的眼鏡蛇嗎?南非作家勞倫斯·范·德·波斯特在他所著的《獵者心》一書中描述一場蛇獴搏鬥,他說:「我曾見過[一隻獴],從頭至尾身長不及33厘米,也許僅有13厘米高,牠竟向一條約1.8米長的眼鏡蛇挑戰。經過多個回合,蛇以靈活的身手和聲東擊西的招數一次復一次地向獴進擊,僅差一毫米便擊中要害。最後獴快步衝上前,從蛇背後抓住牠的頸項,立即咬透蛇的脊椎。」
小小的獴憑著牠那十足的自信和勇氣,以快如閃電的身手避過蛇的襲擊,結果擊敗了自己的死對頭。
給蛇咬一口
然而,獴是否不會受蛇的毒液所影響?並不是完全不受影響。但若要殺死一隻獴,就需要有大量毒液才行。一位權威人士說,要殺死一隻獴,所需的毒劑比殺死一隻兔子的毒量大八倍。因此,獴給蛇咬死是很罕見的事。
較有可能的是,獴因為吃了毒蛇而死!不錯,將惡敵置諸死地以後,勝利者便將其——從頭部開始——飽餐一頓。《野生動物國際百科全書》說:「人曾找到數隻死去的獴,驗屍結果表明牠們吃了一條蛇,而蛇的毒牙刺穿胃壁,結果毒液進入循環的血液裡。」
可是,獴雖是眼鏡蛇的剋星,但在擊殺奎蛇方面卻不是那麼成功。原因之一是,牠們未能對奎蛇的毒液產生免疫能力。再者,奎蛇的襲擊能力比眼鏡蛇較敏捷。
獴可以作寵物嗎?
可是,不要就此以為獴是生性惡毒的動物。剛相反,有些品種的獴經人馴養後成為聰慧可愛的寵物。布魯斯·金洛克在《獴的魅力》一書中對他所養的寵物,一隻名叫皮帕的條紋獴,作了一項趣味盎然的描述。a皮帕十分淘氣,愛玩許多小把戲,因此時常是整家人的開心果。牠的一個把戲是獴常玩的,作者的家人第一次看見時,人人都禁不住捧腹大笑。作者就所發生的事作了以下的描述:
『皮帕找到一塊白色的圓貝殼,然後牠移到一個適當的位置,牠的背碰到我們的一個野餐箱,牠用前爪緊握貝殼,上下前後不住揮動,有點像棒球投手準備投球一樣。突然牠跳起,在兩隻後腳之間把貝殼往後投擲,貝殼啪的一聲——像發射手槍的響聲一般——撞在野餐箱上。我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皮帕憑著本能企圖擊破貝殼,所用的方法跟獴擊破雞蛋時所用的方法一樣。』
我們這個全身是毛的朋友既可愛又可畏。雖然牠不時擔任的殺蛇角色也許使我們有點心寒,牠那滑稽的把戲卻為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
[腳注]
a 金洛克聲稱:「大多數品種的獴都是夜間出沒的動物,因此不宜於作寵物。」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Johannesburg Zoological Gard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