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萬戈的木刻工匠
《儆醒!》雜誌駐納米比亞通訊員報導
發生了什麼事?我吃了一驚,急忙從床上坐起來。有些東西使我從熟睡中驚醒。我擔心地望出窗外,凝視著非洲的黑夜。我從駱駝刺樹的枝間望去,看見的僅是閃爍的繁星。
這時我留意到了——也聽到了。驚醒我的原來是寂靜!
鼓聲停了。整個晚上,隆隆不住的鼓聲成了這非洲叢林各樣聲響的背景音樂。可是,現在它卻完全靜止下來。起初真教人感到有點陰森可怕,但一會兒之後,平時晚上聽到的各種聲音又再重現。蟋蟀唧唧地叫,蚊子嗡嗡作響,還有無數昆蟲發出呼呼聲、喳喳聲和嗡嗡的嘈雜聲,這些聲響應和起來組成了一首熱帶之夜的鳴蟲大合唱。現在我已十分清醒。我躺在床上,縈繞腦際的是剛才那些引人入勝的鼓聲以及我們見到土人雕刻這些鼓的經過。
當時我和內子在奧卡萬戈河畔自己的活動房屋中度宿。我們正探訪倫杜的耶和華見證人會眾。倫杜是安哥拉邊境的一個通商村落,位於納米比亞東北部的卡萬戈省。我們越過叢林之際,途中所見的露天工場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木刻工匠在樹幹上又削又砍,又鋸又磨;他們一邊吹著口哨,一邊忙碌地用刀削木。
雕刻品包括好些面具。它們是供舉行祭禮之用的。人們也將這些面具放在有人患病的鄉村外面,一方面警告外來的訪客,同時也用來驅走邪靈。儘管許多人覺得這些面具頗引人入勝,但由於它們與邪靈有關,卡萬戈的基督徒不會把這些面具放在自己家裡。然而,令人高興的是,許多木器已不再刻上這種面具作為裝飾了,現在各種幾何圖案也被人採用。
所用的木材是柚木。很可惜,這種美觀的木材在卡萬戈已變得愈來愈罕見。但願日後他們會留意多種些新樹,因為這些樹需50年之久才能長成。柚木有深淺分明的漂亮木紋,在雕刻品中尤其顯著。土人先選定一棵合適的樹,然後將其砍下或在樹腳之處將其燒斷。它們接著把樹拖到工場所在的棚屋去,在那裡將其鋸成圓塊或木板,視乎要製成的工藝品的形狀而定。
樹林中有鋸木廠?
我到其中一間棚屋觀看木刻工匠工作。我留意到在屋的一角放了些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木板。在這樹林裡既沒有鋸木廠,也沒有電力供應,我很想知道這些木板究竟是怎樣鋸成的。於是我問約阿基姆,他正在用刀削一個鼓。
他解釋說:「泰特庫盧[老兄],這其實十分簡單。我們把樹推到這個坑上。喬納斯爬進坑裡,我則站在樹幹上。喬納斯將鋸向下拉進坑裡,我接著把它拉上來。我們不停地拉。不久,我們便把樹鋸完了,於是我們有這些木板。」
我說:「這必定要用很長時間才行,而且你們也一定很累了。」
「不會的,泰特庫盧。太陽出來,我們便幹活;太陽下去,我們便休息。明天太陽還會出來,後天,再後天也一樣。我們有很多日子,很多時間。有工作的時候,也有休息的時候。」
奧卡萬戈的計程車
在非洲森林的深處有計程車?不錯。然而這些並非紐約市的出租汽車,也不是揚貢的黃包車。住在奧卡萬戈河沿岸的人也從事一種不同類型的雕刻。奧卡萬戈的計程車就是馬瓦圖,在再遠一點的下游地方,他們稱之為馬科羅。這些便是從堅牢的樹幹鑿出來的獨木舟。
奧卡萬戈河構成了卡萬戈與安哥拉在北部接壤的邊界。它為往上游、下游和對岸的人提供了最方便的交通。不論溯流而上到奧溫博,順流而下到博茨瓦納,抑或往對岸的安哥拉,不管有什麼疆界或人為界限,在這水上交通幹線上,馬瓦圖(水上計程車)仍能暢行無阻。
然而,河上有兩位住客是乘搭沃圖(馬瓦圖的單數)的人必須敬而遠之的。儘管鱷魚和河馬的天然聚居地飽受人類干擾,牠們仍在這裡出沒——而且令人生畏!前些時候,有一艘沃圖在倫杜附近翻了船,一位不幸的乘客游得太慢,以致未能抵達岸上。他被鱷魚活活咬死!
有「河主」之稱的河馬又如何?只要聽到牠那仿如警報的哼聲,即使牠仍在老遠地方,船夫便會趕快掉頭划返岸上,直至他確定可以安全渡河為止。他深知河馬的嘴巴十分可怕,啃下一艘沃圖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是,計程車並不僅限於在水上行走。一艘沃圖航行日久,現出較大和較危險的裂縫,就不會再用來在河上接送人,而是被拖上岸用作拖車。我們見過不少這類舊獨木舟,上面堆滿了來自鄰近一間商店的木材或貨物,由牛或驢拉著一顛一簸地在卡萬戈的柔軟沙地上滑行。
奧卡萬戈的這些計程車設有十分可靠的推進裝備(一匹驢力),即使現代多匹馬力的汽車在厚沙上不能動彈,奧卡萬戈的計程車卻能照常把貨物和供應品運送到崎嶇的地區去。古老嗎?也許是的。旅程冗長?可能是。緩慢?不錯,有些人的確認為這真是慢吞吞的。可是,非洲是個事情不受時間限制的地方!正如木刻工匠約阿基姆說:『明天太陽還會出來。我們有很多日子。』
這些便是卡萬戈的木刻工匠。能夠與他們分享來自上帝王國的和平信息是何等愉快的事!(馬太福音24:14)雖然許多部落十分迷信,聖經真理的種子卻得以茁長、扎根。
三年前,倫杜會眾有23名受了浸的見證人。他們在一間細小的王國聚會所裡聚集,四周的牆是木造的,用波紋鐵皮蓋的屋頂很低。耶和華見證人派往該地的周遊監督克里斯托憶述說:「大家擠在一起。聚會所可以容納40人,可是那天卻有56人前來聆聽公眾演講。這裡是非洲的熱帶地區,天氣又悶熱又潮濕。我發表演講時,襯衫被汗水濕透了。在這又擠迫又狹窄的王國聚會所裡,穿上外套實在是無法抵受的事。」
雖然情形絕不理想,參加聚會的人數卻不斷上升。當務之急是要籌備建造一所較大和較合適的聚會所。當地一位見證人慷慨地捐出一幅土地供興建聚會所之用。
來自納米比亞其他地區以及來自南非的見證人響應呼召,他們自費來到這個僻遠的地方協助建築王國聚會所。當地居民也對這項計劃深感興趣。舉個例,年輕的安比里和威廉本身雖然不是見證人,卻惠然提供協助。不久之後,兩人都開始研究聖經及參加聚會。現在他們兩人已受浸成為見證人了。
另一位協助建築工程進行的感興趣人士是一名來自安哥拉的難民,名叫佩德羅。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工作地方跟見證人討論起宗教問題來。可是後來他不禁自忖:『耶和華見證人何以這麼熟悉聖經呢?』於是他想出了一項行動計劃。他先請見證人跟他研究聖經,然後一待他有了足夠的知識,他便會停止研究,並且運用聖經去證明見證人錯了。他的計劃有成功嗎?佩德羅回憶說:「讀了第三次,我便回家對母親說:『媽,從今日起,我不再是天主教的教友了。』」雖然受到家人極力反對,佩德羅卻進步得很快,不久便毅然脫離了天主教會,並於1989年12月耶和華見證人在納米比亞的溫得和克市舉行的「敬虔效忠」區務大會中受浸。
其他感興趣人士也自告奮勇協助興建王國聚會所。周遊監督克里斯托說:「我記得當我們忙於澆注混凝土地基之際所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我們約有40個人忙碌地工作,我留意到有一個人看來有點冷漠。因此我上前自我介紹,然後問他:『是誰跟你研讀聖經的?』年輕的馬特烏斯回答說:『你一定要跟這些人談談才行,因為他們不肯跟我研究聖經。我已經請求了許多次,但他們卻置諸不理。』原來當地見證人有這麼多聖經研究,以致他們要將馬特烏斯列入聖經研究的候補名單中。可是,我卻設法為他安排了一個聖經研究,今日馬特烏斯已經是一位受了浸的見證人了。」
倫杜會眾的新王國聚會所於1989年7月舉行呈獻禮。自從該聚會所啟用以來,已有10位新人受浸;這使會眾的受浸見證人數目增至33人。還有其他許多人正朝著受浸的地步邁進。上次周遊監督探訪時,有118人出席公眾演講的聚會。
我們希望你欣賞這短短的旅程——遊覽卡萬戈,連同它那別具特色的河流、高聳茂密的森林、技術精湛的木刻工匠、裝載木材的計程車。在這裡,許多人都樂於聆聽耶和華王國的信息,不但如此,他們還作出衷心的響應。
[第24,25頁的圖片]
從左方順時針方向:
◼ 一群傳道員在舊王國聚會所門前
◼ 倫杜的新王國聚會所
◼ 奧卡萬戈河中的鱷魚與河馬
◼ 各種面具和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