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1/8 25-27頁
  • 腓立比——甘泉之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腓立比——甘泉之地
  • 警醒!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清水之泉
  • 貴金屬之泉
  • 血之泉
  • 生命之泉
  • 慷慨之泉
  • 離別
  • 腓立比
    洞悉聖經(上冊)
  • 「請來馬其頓」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使徒行傳第16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聖經的第50本書——腓立比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8 25-27頁

腓立比——甘泉之地

當飛機迫近帖撒羅尼迦之際,我們在愛琴海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掠過。突然,機場跑道在水邊隱隱出現,並隨即奔向我們的腳下——它與機身這麼接近,以致內子還以為我們已經著陸。她說:「這是我所經歷的最暢順的一次著陸!」接著,機輪撞碰地面一下,飛機便著陸了。

希臘馬其頓!我回顧亞歷山大大帝的世界,以及後來在腓立比平原上定了羅馬末後命運的戰役。我納罕這些事跡對基督教的使徒保羅的一生和服事職務有多大的影響。身為「外邦人的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把基督教信仰引進歐洲。(羅馬書11:13)我們會在腓立比看見若干發人深省的事物嗎?抑或歷史過後,一切便如春夢了無痕呢?

我們的公共汽車從帖撒羅尼迦北上兩小時後,就在卡瓦拉港之上沿著蜿蜒的山路迤邐而行。雖然卡瓦拉主要以輸出煙草為人所知,但我們卻看見不少漁民在碼頭旁修補漁網。此情此景使我們想起保羅看見舊稱尼亞波利的卡瓦拉的時候。——使徒行傳16:11。

保羅並沒有在尼亞波利停留,不過我們卻看見數米以下他在其上僕僕風塵地往來的陡峭圓石路。接著,我們穿越樹木繁茂的羊腸小徑,首次一睹腓立比城古跡的風采。從山谷的中段以上起,我們差不多隨處都可以看見舊城遺址的巨型石塊。

我們向下眺望,只見一畦畦的煙草田地莊稼已熟。保羅也曾遙望沼澤區,看見茂密樹林裡的早期定居者。使徒下山時也許停下來休息一下,歇一口氣,然後,他必然匆匆上路,也許像我們一般興奮。

清水之泉

腓立比在腓力二世於公元前356年來到此地之前早已存在。腓力二世砍伐樹林,拓展城鎮,並用自己的名字替它命名。不過,在此之前5年,來自薩索斯的人在此定居下來,在阿斯拉和潘蓋厄斯山礦產豐富的礦場裡採礦。他們把自己的村莊稱為克倫奈——『小泉之地』。何以故呢?因為這地到處都是清泉,使山谷的大部分地區成為沼澤區。

僅是近年來人才成功地疏導這一帶的泉水。不過清泉仍在,溪水照流。在其中一處缺口,一條古羅馬道路橫過甘吉特斯河。該河對保羅饒有意義,我們稍後便知。

貴金屬之泉

腓力二世在克倫奈設防,以保護法索斯的礦工不致受色雷斯人所威脅。腓力希望把克倫奈作為工事前哨基地。但至為重要的是,他需要當地的黃金去資助他那野心勃勃的作戰計劃。金礦使腓力和亞歷山大大帝每年多了千多塊銀幣的收入。當腓力城的黃金被人淘盡後,該城便漸漸湮沒無聞了。

血之泉

一個多世紀過去後,羅馬政權取希臘而代之。羅馬帝國大事築路,橫越馬其頓的維亞埃尼亞通道就在此時建成。這條通道距離海岸約14.5公里,穿越腓立比城的心臟,是商業和軍事的通衢。

腓立比城曾是個戰略據點。公元前42年,羅馬政府與篡奪帝國的人曾在當地爆發了兩場激烈的戰事,當其時該城血流漂杵。結果,陰謀叛變的共和黨員失敗了,凱撒的帝國便得以保全下來。為了記念這次事件,得勝的屋大維家族把腓立比撥作羅馬的殖民地。——使徒行傳16:12。

生命之泉

今日腓立比城已渺無人跡。它只是個考古學的場地。我們沿著維亞埃尼亞通道漫遊之際,一路上視察車輪在路上遺下的痕跡。我們在市場上漫步,稍瞥一下可坐50人的公共廁所。圖書館裡並沒有藏書,就如體育館(其實是角力學校)內沒有摔跤運動員一般。我們看見羅馬人的神廟、希臘人的壁龕,上衛城的半路上則看見埃及人的聖所等遺跡。我們坐在露天的劇場裡,對劇場的音響效果嘆為觀止。我們又站在會議廣場中,彷彿看見傲慢的法官從他們的專席上起來,在他們前面領路的則是手持用皮帶捆著斧子的棍杖的侍從——這是他們的權力象徵。我們試圖在腦海裡把歷史重演,於公元50年已相當羅馬化的腓立比城遂活現眼前。

據聖經說,保羅和他的同工繼續留「在這城裡住了幾天」。(使徒行傳16:12)當其時並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報告。然後有一天,保羅聽說有一撮虔誠的人在城外的拱門以外的地方聚集,就是橫過河流的通道鄰近一帶的地方。這些人既不拜舊神,也不信新神。

路加寫道:「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所討論的事情關乎藉耶穌基督而來的救恩和永生希望。「有一個賣紫色布匹的婦人,名叫呂底亞,……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使徒行傳16:13,14;可參閱腓立比書2:12,16;3:14。

過了不多日,保羅逗留在腓立比的時間到了戲劇性的結束。保羅離開禱告的地方約一公里有多,就碰上一個被邪靈附身的女子,後者令他極其厭煩。保羅把邪靈逐出後,女子的雇主們眼見自己的占卜生意毀於一旦,就都勃然大怒。結果如何?

他們「揪住保羅和西拉,拉他們到市上去見首領」,並且指控保羅和西拉說:「這些人原是猶太人。」(當時人人都知道克勞第剛把所有猶太人逐出羅馬。)他們繼續指控保羅和西拉說,這些人「騷擾我們的城,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群眾喧嘩擾攘,結果法官作出裁決。各侍從便手下不留情,『打了保羅和西拉許多棍』。在此之後,他們把保羅和西拉收監,並把後者雙腳繫在足枷中。保羅和西拉滿身淌血,暈倒在監裡。就在當夜,有一場大地震發生,結果保羅和西拉得以解除捆鎖,並協助獄卒和他的一家信奉了基督教。——使徒行傳16:16-34。

第二天早上,各官長對於這場誤會感到十分抱歉,並請這些陌生人離城。保羅和西拉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之前,首先前往呂底亞家去鼓勵各信徒同工。路加則留下來照顧這個新成立的會眾。——使徒行傳16:35-40。

慷慨之泉

路加論及呂底亞邀請他和保羅到她的家去時這樣寫道:「[她]強留我們。」甚至是看守保羅的獄卒,一旦正確地了解實情後,也表現了十分好客的精神。(使徒行傳16:15,33,34)保羅逗留在帖撒羅尼迦期間,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曾兩次送來他所需的物質。

在較後的日子,當保羅在哥林多勇敢地事奉上帝之際,腓立比人再次來尋找他。甚至在多年之後,保羅在羅馬被囚時,來自腓立比的一位使者送來禮物,並且甘願為使徒作出個人的服務。保羅深受感動,因為他知道腓立比人的生活並不富裕。因此他寫道:「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1,2;11:8,9;腓立比書2:25;4:16-18。

離別

我們在甘吉特斯河一帶留連忘返。我把手放進水裡揮動,水冷得出奇。我們環視四周,附近某處便是保羅和其他人一起聚集從事崇拜的「禱告的地方」。

然後我自忖,究竟腓立比有什麼特別之處?是由於這個地方位於河畔?抑或是它的市場,連同空空如也的圖書館、了無人跡的體育館、無人供奉的神廟以及沒有存貨的商店呢?

是它的清泉嗎?不錯,腓立比的確是個「甘泉之地」。水依舊淙淙流瀉。城一度流滿黃金,也曾在亂世時流滿了血。不過,在美好的日子裡,卻有生命、愛心和慷慨之泉從一些非常特別的人物——從保羅、呂底亞、獄卒以及其他的人——那裡溢流出來。其實豈不是由於那些人本身嗎?是這些特殊的人物使腓立比城如此不同凡響。他們使我思潮起伏,令我反躬自問。我但願……。內子輕觸我的手臂,柔聲說:「來吧,我們要走了。」——外稿。

[第25頁的地圖或圖片]

左上圖:古腓立比城的「比馬」(審判台);右上圖:橫越甘吉特斯河的「維亞埃尼亞」通道;下圖:會議廣場遺址

[希臘或腓立比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