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1 11/8 24-27頁
  • 大鬥獸場——古羅馬的『娛樂』中心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大鬥獸場——古羅馬的『娛樂』中心
  • 警醒!1991年
  • 相似資料
  • 羅馬競技場與聖經預言
    警醒!1996年
  • 從羅馬歷史學個教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服從耶和華,得享厚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3年
  • 馬可·波羅通往中國的絲路之旅
    警醒!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11/8 24-27頁

大鬥獸場——古羅馬的『娛樂』中心

《儆醒!》駐意大利通訊員報導

「大鬥獸場(Colosseum)是羅馬最著名的古跡之一;是羅馬昔日權力與光榮的象徵,也是極大暴行的見證,」盧卡這樣說。當時他正充當馬爾科和保羅這兩位朋友的嚮導。

也許你也想知道多一點關於大鬥獸場的事——在什麼時候興建,以及裡面曾有什麼事發生。早期基督徒有到過這裡嗎?他們像有些人所相信的一樣,在這裡給野獸撕成碎片而喪生嗎?讓我們聽聽盧卡對兩位朋友所說的話。

盧卡:「大鬥獸場本來稱為弗拉維圓形劇場,因為這座建築物是弗拉維家族的幾位皇帝,包括維斯帕先、提多、圖密善,的集體成就。公元72至75年期間,維斯帕先開始了建築工程。他的兒子提多繼續這項工程,並且在公元80年為建築物揭幕。後來,提多的弟弟圖密善完成了這項工程。」

保羅:「但為什麼這座建築物稱為大鬥獸場呢?」

盧卡:「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卻沒有肯定的答案。看來直到公元第八世紀,這個競技場才被人稱為大鬥獸場。有些人認為大鬥獸場是由於場地廣大(colossal)而得到這個名字。其他人則說這座建築物稱為大鬥獸場是由於附近設有尼祿的大雕像(colossus)的緣故。這個巨大的雕像有差不多35米高,把尼祿雕成太陽神的模樣。

如果只說這個鬥獸場是羅馬最大的圓形劇場,卻不提及若干細節,就不會有多大意義。例如,大鬥獸場呈橢圓形,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周長527米,高57米。這項工程需要千千萬萬噸石灰華(一種在鄰近蒂沃利城開採的大理石),以及300公噸的鐵去把大理石塊連接起來。建造者也使用許多我們今天稱為預製材料的東西。他們在各處製造石塊和石柱,然後運到建築工地。這件事可以解釋大鬥獸場何以這麼快便竣工。請想想,只不過五至八年,就建成了這座巨大的建築物。」

馬爾科:「盧卡,我剛才在想,曾有多少奴隸在大鬥獸場裡工作啊!」

盧卡:「羅馬可能用戰敗的俘虜做沉重的工作,但只是至此而已。這座建築物得以迅速完成,而且運用這麼多種材料,顯示羅馬曾雇用專業工人和工匠去擔任工程。」

保羅:「大鬥獸場有多少層?」

盧卡:「從外面觀看大鬥獸場,你可以看見頭三層築有完全對稱的拱門。起初,每道拱門都有一尊雕像作為裝飾,而每層設有80道拱門。在第三層上面,你可以看見在牆上有巨大矩形窗子的第四層。」

馬爾科:「大鬥獸場可以容納多少觀眾呢?」

盧卡:「大部分參考書都認為大鬥獸場有差不多4萬5000個座位,而且可以另外容納5000個站立的觀眾。有些資料來源聲稱大鬥獸場能夠容納7萬多個觀眾。總之,大鬥獸場的容量相當大。有一個巨大帳篷遮蓋競技場的座位部分,給予觀眾若干保護。

圓形劇場建在一個13米厚的混凝土地台之上。大鬥獸場能夠屹立多個世紀,也和這件事有關。你們現在所看見的建築物經歷過歷史上的多場火災和地震。可是,大鬥獸場的最大敵人其實是文藝復興和巴羅克時代的建築者。他們把大鬥獸場當做石灰華和大理石的方便、廉價來源。羅馬有些重要建築物都是用取自這裡的材料去興建或重建的。但現在我們進去看看吧。」

保羅:「多麼震人心弦的廢墟啊!盧卡,告訴我,下面的中央部分以前是什麼地方?」

盧卡:「是用來存放表演所用的設備的地下區域。舞台的布景,以及獸籠、武器都存放在那裡。那裡還設有用砝碼把野獸和角鬥士吊到競技場上去的吊機。覆蓋地下區域的競技場地板是用木頭造的,因此沒有半點存留下來。競技場本身周圍用一個高高的網或金屬保護欄圍著。這個網由若干柱子支撐,網上面有尖釘和象牙滾桶以防止野獸爬到網上。此外,競技場周圍看來有無數弓箭手侍立,以策萬全。」

保羅:「公眾要付錢才能入場嗎?」

盧卡:「不,大鬥獸場是免費入場的。這是歷代皇帝的政策的一部分。他們提供免費娛樂以求控制人民。其實,這些表演像毒品一樣腐化人的良心。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曾用‘panem et circenses ’(麵包和娛樂)這句著名的話對羅馬人民的行為表示痛惜。這些羅馬人的生活主要是吃喝玩樂。

羅馬社會分成不同階級,從競技場的座位劃分顯示出來。前面的座位是留給元老院議員的。後面是上流人士的座位。至於其餘在較上面的座位則是給女人和奴隸坐的。」

馬爾科:「角鬥士就在這兒角鬥嗎?」

盧卡:「不錯。表演主要有兩種 ——米尤尼拉,即兩個角鬥士彼此格鬥;文內申尼斯 ——獵殺野獸。此外,罪犯也在這裡被處死。當局把赤手空拳的囚犯交給角鬥士,或者把他們拋給野獸。他們的死狀十分恐怖,用以『娛樂』大眾。」

保羅:「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角鬥士是奴隸,對嗎?」

盧卡:「不錯,羅馬人主要從戰敗的俘虜當中選出奴隸。奴隸甘願接受任何工作,以求保全性命。有些奴隸是罪犯,為了免受死刑而參加角鬥,希望碰碰運氣。此外,也有人自願做角鬥士。羅馬設有學校,在角鬥士開始投身這項職業之前加以訓練。角鬥士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格鬥,例如劍,或者用矛和盾,或者用網和三叉戟。雖然他們把這件事稱為盧迪·格拉迪埃特里(意即角鬥士的遊戲),其實這些比賽卻是一場悲劇,往往以參賽者的死亡為收場。」

馬爾科:「事實上,我記得角鬥士進入競技場的時候用以下的話對皇帝致意‘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 意思是『萬歲,凱撒,那些將死的人向你致敬』。」

保羅:「電影裡的場面又怎樣?在電影裡,皇帝伸出拇指向下的手,下令把打敗的角鬥士處死——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嗎?」

盧卡:「不錯,的確有這樣的事發生。在早期的時候,決定敗方命運的是勝利者。後來,這個權利歸於皇帝自己。他聽過群眾的意見之後,就作出決定。如果觀眾覺得敗方已經勇敢應戰,他們就舉起拇指,喊道:『米蒂!』(釋放他!),要求饒他一命。如果皇帝也舉起拇指,敗方就得以活下去。相反如果觀眾認為敗方懦弱,就拇指向下,喊道:『伊烏古拉!』(殺掉他!)。如果皇帝重複同樣的動作,就等於宣判打敗的角鬥士的死刑。於是失敗的角鬥士就只好引頸受戮了。這件事在群眾鼓掌歡呼之下完成。勝利者則得到貴重的禮物和金幣。」

馬爾科:「多殘忍的表演!」

盧卡:「是的!他們實際流人的血,被殺野獸的血就更不用提了。動物的表演往往只是受過訓練的野獸服從馴獸師的命令而已,就好像我們在現代馬戲場裡見到的一樣。但更常見的是野獸彼此打鬥,或被人追趕、殺戮。這真是一場屠殺。請想想,大鬥獸場開幕的時候,僅一天就有5000頭野獸被殺!」

保羅:「我奇怪人怎能夠欣賞這種事情呢。」

盧卡:「試想想今天的拳擊比賽。觀眾看見敗方被擊倒在地,不省人事,血流披面的時候竟大聲喝采,表示高興認可。那些受電影暴力所吸引的人又怎樣?這些電影繪影繪聲地形容流血和橫死,以求嘩眾取寵。今天的人也許和羅馬時代的人一樣良心麻木。

因此,競技場是強暴和腐敗的地方。由於這緣故,早期基督徒絕不上這個地方去。事實上,第三世紀的作家德爾圖良在著作(De spectaculis )中說,競技場裡的娛樂根本是『垃圾』,並且強調基督徒對競技場是『完全陌生』的。」

馬爾科:「有些基督徒可能在大鬥獸場裡殉道嗎?」

盧卡:「基督徒無疑曾在羅馬的各個競技場裡喪生,給野獸撕成碎片。歷史資料已證實了這點。在哥林多前書15:32,使徒保羅也許談及自己在以弗所的競技場裡面對野獸的危險。

可以肯定的是,基督徒曾在羅馬某些地方以身殉道,但至於他們是否曾在這個大鬥獸場裡殉道就無可稽考了。《通用百科全書》第4卷說:『歷史仍然未能證實大鬥獸場是基督徒殉道的地方。』可是,好幾個天主教作家聲稱基督徒曾在大鬥獸場裡殉道。這些天主教作家的意見顯然基於幾段時期內所產生的傳說,後來受到天主教教廷所接納。

可是,基督的古代跟從者忠心至死,在一個強暴的世界裡嚴守中立,這件事令今天的基督徒大受鼓勵。知道早期基督徒在什麼地方殉道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乃是知道他們始終保持忠誠。

這次遊覽羅馬建築物中的巨人,你們喜歡嗎?」

「當然喜歡,」保羅和馬爾科答道,「謝謝你講解得這麼詳細精彩。」

頹垣敗瓦透過歷史向我們說話,顯示出許多有趣的資料。大鬥獸場有力地說明古羅馬人在建築學和建造工程方面的卓越才能。他們曾建造橋梁、道路、渠道、劇院、競技場、廟宇和宮殿。可是,大鬥獸場裡的恐怖表演卻是古今基督徒都拒絕參與的。不論是作旁觀者抑或蓄意的參與者,他們都對此不屑一顧。

[第25頁的圖片]

今日大鬥獸場的內部

[第26頁的圖片]

光榮已褪了色的大鬥獸場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