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禽——不可思議的演奏家
「晨曦時分,我給一些奇異的聲音吵醒了。對我這個久居都市的人來說,聲音是奇異的,但十分可愛。聲音是雀鳥的歌聲,不是一、兩隻雀鳥,而是許多雀鳥。有些遠,有些近,大家都盡情高歌。我躺在床上,靜心細聽。我的好奇心愈來愈強烈,我終於站起來,走到窗邊,打開窗子,在窗前跪下,手肘擱在窗台上。現在,聲音近得多了,歌聲愈來愈響亮,彷彿充滿了屋外四周的空間。許多鳴禽各自唱著許多不同的歌,但歌聲卻混成一體,宛如大合唱。寒風未能消減我的興致。我簡直入了迷。」
以上是一個居於紐約市的男子的經歷。當時,他正探訪住在英國約克郡北部的朋友。朋友的寓所周圍是一片田野和樹林——自然少不了雀鳥。那天早上他向男女主人問好時,心情十分興奮。他們解釋他剛才所聽見的是『黎明合唱』。每年春天至仲夏期間便有這種合唱進行。除此之外,還有『黃昏合唱』,歌聲雖然較為低沉,卻同樣扣人心弦。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這類演奏已愈來愈罕見了,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成為絕響。
在已知的9000種鳥類當中,大約有5000種被列為鳴禽,屬於燕雀亞目。儘管有些雌鳥也會歌唱,然而惟獨雄鳥才在初晨和傍晚唱出美妙的樂韻。有些人認為雄鳥歌唱是要劃定地界和吸引偶伴,但也可能純粹為了喜愛歌唱的緣故。黎明合唱達到高潮之後,啾啾歌聲延續約30分鐘之久,看來歌唱的雀鳥都興高采烈,極其興奮。
千變萬化的歌曲
鳴禽所唱的歌曲各有不同,由簡單以至複雜,再而至精緻靈巧的歌曲都有。白頂雀看來以單一的調子為足,喜歡重複又重複。相比之下,歌雀懂得的曲調較多,鷦鷯懂得的更數以百計,模仿鳥甚至能夠不停地唱出悅耳的歌曲達數小時之久。可是,單以歌曲的數目而言,棕色的美洲嘲鶇能演唱的曲目據稱達2000首之多。歌鴝、鶇、美洲嘲鶇、織布鳥、鴝、草地鷚、黑鸝、鶯、主教雀、琴鳥、歌鶇、雲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許多雀鳥都配得上音樂大師之名。
除了在黎明和黃昏時分的合唱所用的基本曲調之外,還有別的調子。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耳語」曲。這種低聲唱出的歌曲由基本曲調的若干片段組成,但同時加插不同的變奏。人必須在幾米之內才能聽見這種歌聲。雀鳥多數在巢中孵卵或隱藏在茂密的矮樹叢中的時候才唱出這種調子。雄鳥和雌鳥一齊低聲合唱,看來感到十分安詳滿足。
有不少雄鳥和雌鳥喜歡作二重唱。牠們一起唱出同一的歌曲,或唱不同的歌曲,或交替唱出同一歌唱的不同部分。牠們在時間方面掌握得如此恰到好處,彷如一隻鳥在歌唱一般。此停彼唱簡直不差毫秒。若要確知是兩隻鳥而非一隻鳥在歌唱,惟一的方法是站在兩者之間傾聽。在南美,鷦鷯是出色的二重唱歌手,許多人認為鷦鷯所唱的歌曲是當地樹林中最動聽的。
明目張膽的抄襲能手
有幾種鳥類喜歡模仿不同的聲音。對於這種現象,鳥類學家感到大惑不解,因為他們看不出這些鳥類如此行究竟有什麼用處。有一位研究家認為,雀鳥只是在嬉戲而已。北美洲的嘲鶇特別善於模仿。嘲鶇的學術名稱(Mimus polyglottos)的意思便是「多舌的模仿能手」。據報有一隻嘲鶇在一小時之內竟然模仿了55種雀鳥的歌聲。
可是,模仿並非嘲鶇的專利。澳洲的琴鳥能夠唱出「最嘹亮悅耳的歌曲,」不過「在自己的歌曲裡加上鄰近幾乎每一種雀鳥的曲調」。羅伯特·伯頓在《雀鳥的行動》一書第130-1頁報導園丁鳥、澤鶯和加那利雀的模仿技能。據報澳洲的園丁鳥「曾模仿貓、狗、斧頭劈木、汽車喇叭和圍欄鐵絲震動的聲音,以及許多雀鳥的叫聲。據稱一隻園丁鳥曾經模仿鷹的叫聲,逼真到令一隻母雞和幾隻小雞倉皇躲藏起來。」當然,園丁鳥唱歌絕不是為了要與劈木的斧頭交配,也不是為了要驅走顫動的圍欄鐵絲!園丁鳥可能只是覺得這樣做很有趣而已,就像人聽牠們的叫聲也覺得有趣一般。
澤鶯擅於抄襲其他雀鳥的歌曲,抄襲的程度「由比利時所作的一項研究揭露出來。經過分析後,研究者發現澤鶯所唱的曲調很可能全部都是模仿來的。所模仿的不但有歐洲近百種鳥類,還包括非洲過百種雀鳥,牠們是澤鶯在過冬的地區遇到的。」
加那利雀「不分軒輊,什麼都抄襲模仿,因此成為極受歡迎的籠鳥。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在20世紀早期有人訓練一隻歐亞大陸的紅腹灰雀用口哨吹出『主佑吾皇』的調子。隔壁房間的一隻加那利雀在一年之內學會了這調子。有一次紅腹灰雀在唱到第三個樂句的末了遲疑了太久,加那利雀便插口將曲調唱完。」
至於演唱的地點,不同的雀鳥各有所好。有些在地面,有些在草端,還有些則在樹頂上歌唱。嘲鶇便喜歡揀選迎風的高處,而且不時從樹頂展翅上騰3至6米之遙,然後再次降回原處,邊飛邊唱,歌聲不絕。在野外田間築巢的雀鳥很多時會在高空一邊翱翔,一邊歌唱。雲雀的情形便是這樣。詩人雪萊在他那美妙的詩章「雲雀頌」曾加以描述。他將雲雀稱為「歡樂之靈」,在高空飛翔,盡情唱出「天然的樂韻」。
春天和初夏是百鳥演出黎明和黃昏合唱的時節。甚至聖經也表示這個時候是雀鳥歌唱的特別季節。雅歌談及冬天已過,百花齊放,果子漸熟,候鳥避寒回來的時候,「百鳥鳴叫……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2:11,12)在春天和夏天,交配和築巢的日子過去之後,不少鳥兒仍會繼續歌唱。
一位作家指出,關於鳥曲,有許多事情至今仍然令人大惑不解,而最難理解的是,「既然鳥曲精妙複雜到毫無必要的地步,又沒有什麼實用作用,為什麼要演化出來呢?」也許他應該意識到,這些『精妙複雜的歌曲』根本就不是進化而來的,而是耶和華上帝在創造雀鳥時賦予牠們這種音樂天分的。上帝甚至對麻雀和巢中的母鳥也關懷備至。(申命記22:6,7;馬太福音10:29)「作用」之一也許是要娛樂雀鳥。嘲鶇和其他一些雀鳥很多時會歌唱直至深夜。誰敢說牠們這樣行不是為了本身的樂趣——也為了我們的樂趣呢?
怎樣歌唱仍是個謎
「最大的奧祕」也許不是雀鳥為何要歌唱,而是牠們怎樣能夠唱出如此精妙複雜的歌曲。研究者對這件事的解釋各有不同;甚至經過深入的研究之後,見解仍然莫衷一是。雀鳥的發聲器稱為鳴管——形狀像盒的一個骨質諧振腔,腔裡有些富於彈性的薄膜,由特別的肌肉所控制。各種雀鳥的鳴管在結構上差別頗大,最複雜的便是鳴禽的鳴管。鳴管位於氣管的基部,具有兩個不同的聲源。每個聲源都有自己的神經腺、肌肉和薄膜。由於這緣故,有些人說鳴禽具有『雙聲』。藉著交替改變肌肉對薄膜所施的壓力和氣壓,雀鳥既能調節聲量,又能改變音調。體內有最多咽鼓管肌肉的雀鳥能夠唱出最多不同的複雜歌曲或鳴叫。在這些披著羽毛的歌唱家之中,才藝最高的有七至九對咽鼓管肌肉。
羅伯特·伯頓在他所著《雀鳥的行動》一書裡說明何以雀鳥的歌藝令人想不透:「蘆鶯和棕色美洲嘲鶇一類的鳥在發聲的造詣方面可算是登峰造極。牠們能夠在同一時間從鳴管的兩半各自發出不同的音符,唱出兩種不同曲調。唱到某個階段,棕色美洲嘲鶇實際同時發出四種不同的音調,但是至今人還未知道牠是怎會有這種本領的。」
在過去二十年間,受到普遍接納的理論是,雀鳥歌唱的本領完全在於鳴管。研究者認為雀鳥的『雙聲』能夠同時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調子,而且兩者亦彼此無關。他們聲稱雀鳥所唱歌曲的音質和抑揚完全是由『雙聲』所造成的。雙聲由鳴管發出之後,經過氣管,然後從口腔出來。他們認為在整個發聲的過程中,氣管及其共鳴並不擔當任何角色。
在過去的幾年,科學家經過深入研究之後提出一個嶄新的理論,認為「鳴管的兩個聲源攜手合作,」而且氣管發揮共振作用而在發聲方面擔任重要角色。情形看來是,「鳴管跟聲帶的關係非常密切。這種配合的目的是要隨時調整共鳴作用,以十分快捷和精確的方式配合鳴管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人若將兩把「聲音」分開來細聽,便會發覺有些音符是在唱出的歌中所沒有的。
斯蒂芬·諾維基在《自然界》雜誌的一篇文章裡討論鳴禽調整濾聲管的能力:「雀鳥有幾種方法調整濾聲管:例如藉著改變氣管的長度,收緊喉部或將喉嚨和喙張開等。這些在身體結構上的變化很可能是跟頭部的擺動配合起來的。在雀鳥歌唱時,頭部擺動是常見的事。」諾維基作出結論說:「跟以往的見解相反,我們必須把雀鳥的歌唱視為體內幾個運動系統一同運作的結果。」
研究者認為雀鳥的啼聲跟鳴禽發出的清脆哨聲是不同的。N.H.弗萊徹在《生物理論雜誌》中指出,鳴禽歌唱時那種清純的哨聲看來並非發自鳴管內膜的振動,而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生理功能。這種生理功能很可能是「純粹憑著空氣動力的方法產生的,完全無需借助於薄膜表面機械性的顫動。」有些鳴禽所唱出的清脆美妙的歌聲仍然是無法了解的。
洛克菲勒大學野外研究中心的杰弗里·辛西作了以下饒有趣味的評論:「鳴禽具有唱出絕對音調的能力,獲知這件事可能令讀者感到興奮或自覺渺小。……我和同事們曾經對若干種鳴禽進行測驗,要探知牠們是否具有唱出絕對音調的能力。我們發覺這種能力甚為普遍。」
美妙悅耳,人雀共賞
「作為研究動物生態的科學家,」斯蒂芬·諾維基和彼得·馬勒在《音樂感》一書中寫道,「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僅集中於鳥曲作為傳信方法的功用及在進化方面所含的意義之上,以致往往忘記了這種天然樂章令我們產生的強烈美感。」他們接著回顧20年代的若干科學家,然後「提議我們應把鳥曲視為原始的藝術;不論從雀鳥的觀點來看抑或從我們的觀點來看,鳥曲都是十分美妙的。」
巢中母鳥的哨曲、林中深處鷦鷯的二重唱、雲雀彷如行雲流水的高歌、模仿飛鷹的叫聲,嚇得母雞和小雞急忙躲藏的園丁鳥、清晨嘲鶇的啼囀,以及壯麗的黎明大合唱,使整個戶外洋溢著樂韻!這無疑不是統計數字或聲圖儀所能闡釋的。我們無法明白雀鳥怎能唱出如此美妙的歌聲,但這個奧祕只應當使我們對這些技藝超群的演奏家更加讚賞,也對創造這些鳴禽的上帝更為感激!
[第24,25頁的圖片]
右上圖,順時針方向:朱頂雀、緞園丁鳥、歌雀、鷦鷯、草地鷚
[鳴謝]
Philip Green
[鳴謝]
Philip Green
[鳴謝]
J. P. Myers/VIREO/H. Armstrong Roberts
[鳴謝]
Philip Green
[鳴謝]
T. Ulrich/H. Armstrong Roberts
[第23頁的圖片鳴謝]
Paul A. Berqu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