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10/8 6-10頁
  • 正確價值標準的來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正確價值標準的來源
  • 警醒!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以人類與眾不同?
  • 能把道德崩潰的情勢逆轉過來的價值標準
  • 宗教與家庭能予人幫助嗎?
  • 與生俱來的價值標準
  • 科學家觀察宇宙萬象惟有上帝才完全參透
  • 尋求上帝為你帶來無窮的裨益和永生
  • 科學界的騙局——歷來最大的騙局
    警醒!1990年
  • 帶來快樂的道德價值標準
    警醒!1990年
  • 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警醒!2019年
  • 持守永恆的價值標準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0/8 6-10頁

正確價值標準的來源

實踐正確價值標準可制止道德崩潰

人在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時,不禁肅然起敬。人在注視頭上遙遠的星際,頓覺自己異常渺小、微不足道。許久以前詩篇執筆者的話也許會重浮腦際:「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篇8:3,4)詩篇的執筆者仰視數千顆星星便感到自己渺小。人類現在知道宇宙間有億萬個星系,每個星系則包羅數以億計的星體,人就倍覺自己渺不足道了。他也許會問:『我的存在重要嗎?何以我會生於世上?我究竟算什麼呢?』

但是,動物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環顧四周,目睹種類紛繁的生物,對於各樣生物的不同構造所能達成的各種實用目的,真教人讚嘆不已。雀鳥為了季候遷徙而飛越迢迢千里,哺乳類動物則以冬眠方式度過嚴寒冬季。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在人類還沒有想到的時候早已運用聲納、空氣調節、噴射推進、脫鹽能力、防凍劑、內置水底呼吸裝置結構、孵卵功能、溫度計、造紙、玻璃、時鐘、指南針、發電、輪轉發動機,以及其他許許多多奇妙的本能。有思想的人不禁納罕:『這些引人入勝、複雜奇妙、饒有用意的設計是怎樣產生的?究竟誰在背後主宰這一切?』

但是,動物根本不會想到這一切。

人類與動物不同,他們會思考上述這些問題。地球上有數量龐大的生物,何以獨有人類才會對宇宙那不可思議的萬象和地上各種生命的奧妙,產生驚訝的反應和遐想?何以會這樣呢?因為人類與眾不同。

何以人類與眾不同?

由於惟獨人類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樣式而被造的:「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1:26)這說明了何以人與獸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這說明了何以世上沒有其他任何受造物可視為人類的遠親。這說明了何以人類是會思考的,並且懂得提出一些與周遭世界有關的問題,以及何以人會重視道德觀念。

人在哪方面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那便是藉著擁有上帝所具備的若干屬性和品質,諸如:愛心、慈悲、公平、智慧、能力、仁慈、良善、忍耐、誠實、信實、忠貞、勤懇和創新能力。這些良善的品質本已置於人的心裡。不過,由於人類的始祖濫用了自由,結果反叛上帝。這些屬性遂逐漸變質,而無法以完美的方式遺傳給他們的後代。由於失去平衡,加上人沒有留意培養和運用這些品質,結果若干美好的屬性甚至漸漸被人遺忘。可是,歌羅西書3:9,10指出,藉著努力吸收有關上帝的正確知識及將其付諸實行,我們便能夠穿上新品格而得以再次與『上帝的形像和樣式』保持相近。

耶和華上帝向以色列人頒布摩西律法時,律法含有正確的價值標準,其中包括十誡和吩咐人要「愛人如己」的訓示。(利未記19:18;出埃及記20:3-17)這些價值標準要像遺產一樣世代相傳。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遵守律法,他又說:「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因為這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申命記32:46,47)幾個世紀之後,箴言8:18(《新譯》)將這些律法稱為「恆久的財產」。

能把道德崩潰的情勢逆轉過來的價值標準

許多人認為既然現今社會的各階層包羅萬象,根本就沒有單一套價值標準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由於人人都各有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傳統,要有多套不同的價值標準才可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假如人真正實踐耶穌那愛人如己的命令的話,有什麼現代人的難題是解決不來的呢?假如你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便先以這種方式待人,有什麼難題是解決不來的呢?假如人人都按著十誡的原則而生活,有什麼難題是不能解決的呢?假如人人都努力培養加拉太書5:22,23所列舉的聖靈果子,還有什麼難題是無法解決的呢?經文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上述任何一項原則都沒有要求人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其實只要將其中一項原則切實應用出來便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把現今困擾著人類社會的種種弊端消除。

你也許會提出異議:『沒有人會這樣生活的!』可是,你若認為上述的解決方法難以實行,你就不要奢望難題會有一些更容易的解決方法了。其實社會是有足夠能力採取補救措施的,可是,一般人看來卻不願如此行。這一代人無法容忍自由受到限制,包括有行差踏錯的自由、自食其果的自由。

一份稱為《個人的底線》的刊物問道:「人的自制力究竟去了哪裡?」文章評論說:「許多人對我們這個性放縱的世紀所帶來的惡果大表震驚。」文章繼續說:「然而一般人仍然沉溺於性慾的歡愉。……人為了健康甘願節食、運動、戒煙,以及在生活上實行自律,惟獨性滿足看來卻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人人都縱情享受性愛,毫無顧忌。」問題並非在於他們不懂得應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問題在於他們不願這樣行。因此社會便要自食其果了。

今天正確的價值標準經已變得一文不值,許多人是非顛倒、善惡不分,就如聖經所預言的一般:「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以賽亞書5:20)其他人則對這種發展深表關注。他們留意到這種我行我素的人生觀帶來種種惡果,並且渴望見到現行道德腐敗的頹勢能夠早日扭轉過來。

宗教與家庭能予人幫助嗎?

世人為求恢復昔日的價值標準推行了各種計劃。宗教是其中之一。宗教理應能夠予人屬靈力量。但這種力量在傳統的基督教國各宗派裡卻付諸闕如。有些宗教重投異教主張的懷抱,如褻瀆上帝的三位一體、永遠受苦和靈魂不死等主張。其他宗教摒棄贖價和創造主張,向科學之神所提倡的進化理論下拜。他們以挑剔的態度,故意貶低上帝的話語聖經的真實性。他們那供人信奉的「基督教」已大為變質和受到嚴重污染,以至根本再沒有什麼價值可言。較年青的一代目睹宗教充滿偽善,並且淪為給人嘲弄的笑柄。事實上,我們絕不能向這些病入膏肓的宗教尋求屬靈的力量。惟有向那個在信仰上以聖經為依歸,並且宣揚耶和華的王國是人類惟一希望的宗教尋求幫助,這樣,我們的靈性才能獲得強化。

對關注這些問題的人來說,另一項良助來自家庭。家庭是父母向兒女灌輸價值觀念的理想環境。父母與兒女的親密關係應自孩子出生後便一直維持下去。愛戴和信任父母的兒女渴望與父母相似。他們模仿父母的言談舉止,仿效他們的行為,受他們的道德觀念所薰陶,並且隨著時間過去,父母的價值標準會成為兒女的價值標準。有效的教導方法是藉著提出簡明的解釋、互相溝通,而非總是長篇大論,提出嚴厲教訓。

假如父母除了諄諄教誨之外,還身體力行,實踐正確的價值標準,那麼,兒女自然樂於遵從。這樣兒女才不會受到學校或其他地方的同輩的不良生活模式所影響。正如箴言22:6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要對兒女指出有價值的勸告,藉此訓練他們。最重要的是,在教導兒女方面,要以身作則。

與生俱來的價值標準

耶穌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正如有些精神病學家指出,我們與生俱來便有靈性上的所需。不錯,惟獨具備屬靈力量,我們才有能力抵抗今天種種腐化人的錯誤價值觀念。

我們本被造成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並且與生俱來便渴望擁有正確的價值標準,教育學者托馬斯·科克科挪的意見與以上的觀點完全一致,他說:「我認為人本性是良善的。」然後他補充說:「父母應對兒女天生的良善本性加以栽培,猶如他們致力栽培兒女成為優良的讀者、運動員或音樂家一般。」

電視節目製作人諾曼·利爾以客席講者身分出席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召開的全國大會,他在大會中承認「在我們中間有些生活質素和教育水平較高的人都面對不少難題」之後作出結論,他表示:「這些人拒絕尋求較高來源的指引,認為此舉不切實際。但我的結論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對生命的看法,認為有一位個體存在的感覺,以及相信有些東西比自己更強更大的觀念是如此強烈,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人無法加以擺脫。這種觀念其實早已寫在我們的遺傳密碼上,是與生俱來而無法擺脫的。」

利爾指控龐大的商業制度以及四十多年來電視不斷鼓吹「新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對公眾和個人的道德觀念及價值標準真是影響深遠。這種發展導致社會百病叢生,例如由學校,甚至高等院校訓練出來的學生竟然不能閱讀和書寫;愈來愈多人吸食毒品,未婚少女懷孕,許多家庭囊空如洗、負債纍纍。利爾補充說:「當我們一一細說社會的百病時——也許我們會發覺其實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正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這套腐敗的價值觀藉著電視宣傳而推波助瀾,把整個人類社會的文化傳統破壞無遺。」他重申:自己「相信在我們的基因裡蘊藏著一個信念,那便是我們的背後有一個神祕莫測、超人的力量支配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絕不能漠視這種力量」。

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容格指出,宗教「是人類獨有的本能態度,綜觀人類的歷史,這種宗教感無處不在」。人自覺地意識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馬書2:14,15)「良心」是指「人內在的自我認識能力」,它好像是設於我們體內,替我們主持公道的法庭,決定應否對我們的行為提出指責,抑或加以寬容。但假如我們「蔑視法庭」,忽視良心的作用。那麼,良心的敏感度便會下降、麻木和喪失功能。

科學家觀察宇宙萬象惟有上帝才完全參透

饒有趣味的是,當科學協助人類對地球和宇宙獲得更深入的了解之際,有些科學家越發確信宇宙的背後必定有一位至高的聰慧生物存在。不過,他們卻刻意拒絕承認這位就是聖經所說的上帝。

天體物理學家喬治·格林斯坦在《共生的宇宙》中「詳細舉出一連串異乎尋常的重大事件,為生物的出現鋪路。這一長串巧合的事件全都是我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格林斯坦說所列出的事情越來越多,有那麼多巧合的事,真難相信這一切全是憑機遇產生的。他於是聯想到若干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他想道:「我們有可能突然出乎意外地找著證明有上帝存在的科學證據嗎?上帝曾經介入、作妥安排,為了我們的益處而擬成這個世界嗎?」格林斯坦對於這種想法產生「強烈的反感」,然後他武斷地說:「上帝不可能是問題的答案。」可是,不斷增加的「巧合」事件卻推使他不得不提出上述的問題。

另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兼諾貝爾獎得主弗雷德·霍伊爾在《有智力的宇宙》一書中曾討論那些一度困擾著格林斯坦的巧合事件,他說:「這樣的特徵似乎遍布自然世界的結構,像一根線把多個巧合的意外貫串在一起。可是生命所倚賴的奇妙巧合是這麼多,看來實在需要有個解釋。」霍伊爾和格林斯坦都承認機遇無法解釋這許多的巧合。最後霍伊爾說『宇宙的起源需要有智力去促成』。這是一種『較高層面的智力』,『這種智力是先於我們存在的,並且導致一項刻意的行動,去創造一些適合生物存在的結構。』

愛因斯坦曾談及上帝,但他所指的並非是傳統宗教的那位上帝。對他來說,上帝的概念與「一位無限的超自然靈體」有關,這是他從大自然領略得到的。蒂莫西·弗里斯在他撰寫的「另一位愛因斯坦」的文章裡,引述愛因斯坦的話:「我從大自然所觀察到的是一個奇妙的結構,是我們只能以很粗略的方式理解得到的結構。有思想的人無疑會望之而生畏,自然要『謙躬自抑』。這種感覺全然是一種宗教性的感受,與神祕主義無關。……我的宗教觀包含著一種對這個偉大無限的超人靈體所懷具的謙敬仰慕之情。我們只能憑自己貧弱和片面的了解力去理解事實的真相。……我想知道上帝如何創造這個世界。我渴望明白他的思想,其他的事只是細節而已。」

蓋伊·默基在討論完若干與宇宙神祕莫測的奧祕有關的事之後,他在所著的《生命七大奧祕》一書裡說:「現代物理學家曾一度把他們所獲悉的最前衛的知識通通歸咎於未知之數,他們的戮力程度是近幾個世紀以來其他科學界同業所僅見的。然而,他們如今卻又一馬當先,承認一切關乎宇宙莫測奧祕,均可統稱之為上帝。他們何以會有這樣的改變,其實是不難理解的。」

尋求上帝為你帶來無窮的裨益和永生

人類不斷摸索。他們一直要尋找的其實就是上帝。在保羅的日子,有些人便如此行,保羅說:「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使徒行傳17:27)動物不會尋求上帝,沒有一種動物具有上帝這個概念。人類卻懷有上帝的概念,他們被造成具有上帝的樣式,他們與即使是最高等的動物之間也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所阻隔。正如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其實離我們不遠』。

環顧四周的受造物,我們看見他存在的充分證據,誠如羅馬書1:20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當科學家不斷觀察那些難以解釋的巧合事例和複雜的結構,以及沉思宇宙間令人望而生畏的奧祕之際,也許他們當中有更多人能夠領略到,奇妙的萬物其實正是一位具有超卓智慧的超人個體的作為,從而有助於他們看出創造萬物的就是耶和華,他也是他們的創造主。

地球和其上豐盛的資源全屬於耶和華。他為其上的居民定下生活方針。他賜下正確的價值標準給人作為獲致快樂和生命的指南。他也賜給人自由的選擇權。人類不一定要順服他。他們可以隨意撒種,但所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他已賜下正確的價值標準,不是為了自己的緣故,乃是為了他在地上的臣民的福利著想。正如以賽亞書48:17,18所載:「耶和華——你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教訓你,使你得益處,引導你所當行的路。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義就如海浪。」

萬族的人若都聽從耶和華懇切的呼籲,他們便該留意遵守創造主的誡命,努力行走正路。人人都會受益,他們所享的和平像河水一樣盈溢,他們的公義,好像海洋的波濤一樣川流不息。屆時,人人都會把來自遺傳的道德標準實行出來,大家永不會再受腐敗的道德標準所侵蝕。但上述的情況何時才能實現呢?「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禱告一旦得蒙上帝應允時,上述的情況便可以完全實現了。——馬太福音6:10。

[第7頁的圖片]

噴射推進

脫鹽

造紙

聲納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