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9/8 22-25頁
  • 赤道幾內亞——教人驚訝的寶庫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赤道幾內亞——教人驚訝的寶庫
  • 警醒!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與歐洲的聯繫
  • 「微笑贏得微笑」
  • 熱帶森林——受保護的寶藏
  • 森林裡奇異的野生動物
  • 加蓬——野生動物的樂園
    警醒!2008年
  • 雨林大受破壞
    警醒!1998年
  • 重重陰影罩雨林
    警醒!1997年
  • 雨林好處多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9/8 22-25頁

赤道幾內亞——教人驚訝的寶庫

《儆醒!》雜誌駐赤道幾內亞通訊員報導

非洲有個國家,森林裡仍隨處可見大象和大猩猩的蹤跡。在那裡,商業主義對人的影響微乎其微。兒童仍會對過路的人揮手招呼。然而在非洲以外,它就顯得有點寂寂無聞了。

這個國家稱為赤道幾內亞,真可說是名實相符。它跟比利時面積相若,差不多正正跨著赤道。1990年12月,我前往該地兩個主要區域探訪,比奧科島和姆比尼。在非洲而言,它們的面積十分細小。

首先教我感到驚奇的是,當地的35萬居民,大部分除了說本族語言之外,還能操流利的西班牙語。由於獨特的殖民地歷史背景,我獲悉它原來是非洲惟一說西班牙語的國家。

與歐洲的聯繫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差不多20年,葡萄牙航海家費爾南·多·波當時正在探察幾內亞海灣,他到達比奧科火山島。他看見島上林木青蔥,異常茂密,在深受吸引之餘,他禁不住稱之為「福莫薩」(意即美麗)。多年後,另一位探險家亨利·斯坦利爵士稱它為「海上珍寶」。

可是多個世紀以來,醜惡的奴隸買賣活動使這地區秀麗的原始景色蒙上污點。由於比奧科和科斯科(幾內亞另一個位於姆比尼離岸不遠的小島)的位置有戰略性價值,它們遂成為理想的集散地點,把非洲黑奴用船運到美洲去。在16至19世紀期間,經由這兩個島嶼運送出去的奴隸竟多達數百萬之巨。

葡萄牙聲稱擁有比奧科島以及沿岸一帶的地區。不過,為了解決該國和西班牙之間遠及南美的領土糾紛,於是在1778年將這些領土割讓給西班牙。藉此,西班牙遂獲得了它在非洲的奴隸供應來源,繼而它也放棄宣稱擁有遠在巴西原屬葡萄牙的領土主權。

可是疆界的劃分並不明確,而且西班牙殖民地開拓者的人數也很寡少。到19世紀,當時歐洲各國正紛紛爭奪在非洲建立殖民地,法、德兩國酣於侵佔內陸地區,英國則對比奧科島垂涎三尺。時至1900年,赤道幾內亞的邊界才得以確立。自這時起,它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赤道幾內亞在1968年終於正式獨立。

「微笑贏得微笑」

我發覺赤道幾內亞的人口是由多姿多采的多元民族所組成的,布貝人在比奧科島上居住,但當地兩大主要城市則住著許多身材高大的豪薩人。他們是來自北方的移民,同時也是幾內亞的主要商賈。芳族是該國內陸地區的最大部族。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公務員。幾內亞人很喜歡微笑,他們的確如實奉行芳族的一句至理名言:「微笑贏得微笑。」

當地的傳統手藝和習俗仍然大行其道。我目睹幾內亞人怎樣建造自己的房屋。房子雖然簡陋,卻全都是在叢林裡就地取材的,這種蓋房子的方式引起我很大的興趣。漁夫仍然親手為自己砍鑿獨木舟,他們一直沿用這種古老的方法捕魚。

每日都有數以千計的幾內亞人結集在該國的主要城市巴塔和馬拉博的露天市場裡。在市場內瀏覽一遍,可以加深我對當地人和他們生活方式的了解。市場裡出售的東西包羅萬象——從二手板鉗到猴子不等(猴子肉可製成佳肴)。盛載自製強力清潔劑的各種瓶子與那些堆疊整齊的豆類和大蒜瓣片放在一起。在幾內亞,人們的時間觀念不強。在我看來,那些店鋪好像不關門似的,營業時間往往直至夜幕低垂或甚至待所有東西都售罄為止。

在很多芳族鄉村裡,我都留意到有一間用茅草和木建成的大型村公所。我獲悉它稱為「卡薩德拉帕拉布拉」(議事所)。這裡專供村民集會和商議解決彼此間的紛爭之用的。雙方的當事人都會在這裡表達他們的不滿或「提議」。所內的窗子無門無閂,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聆聽整個討論過程。

熱帶森林——受保護的寶藏

可是對我來說,幾內亞最具代表性的景貌就是它的熱帶森林。我們一旦離開市鎮,茂密的叢林使我們恍如穿越一條碧綠的隧道一般。明暗各異、深淺不同的綠,千變萬化的綠、熱帶驟雨過後洗滌一新的晶瑩翠綠,綠堪稱是幾內亞的顏色。攀藤蔓生遍野,粗壯的竹樹叢生,還有數百種不同的樹木密密叢叢地聚攏一起,有如一幅碧綠的幔子覆蓋著大地。熱帶森林——雜亂卻又和諧——是值得我們居住在這個飽受剝蝕的星球上的人所珍惜的。

在赤道幾內亞的廣闊地區裡仍然保存著大片原始熱帶森林。其中好些已獲選撥作在未來建設國家公園之用。森林的作用並不單是為了美化環境,它更提供食物、燃料、甚至藥物給幾內亞人。無怪乎幾內亞的國徽也是以一株根深葉茂的熱帶木棉樹為主要標誌了。

比奧科島的美景委實令我無法忘懷。同一的美景也曾在五個世紀前使早期的歐洲探險家印象難忘。這個海島山巒起伏,火山口滿布。有些成了火山湖,為海島平添了另一番景致。島上最高的火山約高達海拔3000米。山坡上的叢林則棲息著各種珍禽異鳥、斑駁彩蝶。牠們為這茂密的叢林多添幾分色彩。

我在山上登高眺望,觀看細小的太陽鳥,牠們在山坡的灌木和花叢間穿插飛翔,此情此景使我迷住了。雄鳥那半綠半紅的羽毛在午間的陽光照耀下有如珠寶一般閃閃生輝。與美洲的蜂鳥相若,牠們優雅地在花叢中採吃花蜜,或覓吃一些在花瓣間走動的昆蟲。

森林裡奇異的野生動物

熱帶森林,尤其在內陸地帶住著大量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令人難以置信。水牛和大象,較諸牠們在非洲熱帶草原區的同類細小一點,牠們在濃密的森林裡出沒。不過,這些森林中最突出的動物要算是大猩猩了。牠們的數目在非洲各地正不斷減少。我曾與一頭馴良的幼猩猩玩耍。牠的母親遭人獵殺。牠那悶悶不樂的表情提醒我,這猩猩的前景全賴於人怎樣對待牠了。

二十五年前,世界各地的博物學家都很驚奇獲悉,幾內亞竟然發現了一頭白變種的大猩猩。牠的毛髮全然素白,牠有粉紅色皮膚和藍眼睛。牠的名字稱為科彼托·迪·奈夫(小雪花)。最後牠被送往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動物園,至今牠仍為公眾遊人帶來不少樂趣。

我在森林裡首先留意到一件事:能夠實際見的動物數量不多。很多都在白晝睡覺。只有在晚上,森林才充滿生機。入夜時分,成千上萬的果蝠離開牠們的巢穴,在樹頂急速飛馳,找尋食物。魚鴞在溪澗和河流一帶開始牠們的夜遊活動。大眼灌叢嬰猴彷如在白晝般在樹枝間往來奔竄。

在日間,主要是雀鳥和蝴蝶的天下。牠們為森林增添了無限生趣。巨型的燕尾蝴蝶,有一對黑綠分明的翅膀,牠們那飄忽不定的舞姿真教人神往。綠果鳩的微弱叫聲與笨拙的犀鳥那粗厲吵啞的啼叫成了強烈的對比。

在森林的土地上,我見到一隻藍、橙雙色的蜥蜴。牠盤踞在一株倒下的樹幹上,動也不動地蹲伏著,只有舌頭敏捷地輕柔擺動,獵取任何在可及範圍內的螞蟻。

可惜我未有機會一睹幾內亞一種奇特的河上生物。在姆比亞河的兩岸和瀑布處棲息著世上最大的蛙類——巨型河蛙。河蛙可重達3公斤以上。頭部至腳趾的身長足有0.9米。據《全國地理》雜誌的研究員保羅·贊爾指出,牠們有力的雙腿用力一躍竟可達3米遠。

在赤道幾內亞,斜陽是橙色而非紅色,表明這裡的空氣並不像世界其他地方那樣污染。消費社會對這些森林的影響仍然微不足道。繁茂的樹木每天都生產氧補充所需。像這樣未受破壞的地方,在世上實在寥寥可數,甚至絕無僅有。盼望這熱帶寶庫能夠像其他少數未受破壞的地方一樣得以保存下來。

[第2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非洲

赤道幾內亞

赤道

[地圖]

比奧科

姆比尼

[第23頁的圖片]

漁夫仍然親手砍鑿自己的獨木舟

村民就是在這種以茅草建成的村公所(「卡薩德拉帕拉布拉」)裡集會和商議解決彼此間的紛爭

[第24頁的圖片]

幼猩猩

貝氏魚鴞

大眼灌叢嬰猴

非洲蝴蝶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