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8/8 14-15頁
  • 一眨眼間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一眨眼間
  • 警醒!1992年
  • 相似資料
  • 白內障如何處理?
    警醒!1978
  • 光學——使人能看見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警醒!1992年
  • 我們何以會有眼淚?
    警醒!1993年
  • 眼的形狀——不是僅為了好看而已
    警醒!198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8/8 14-15頁

一眨眼間

你剛才又重複了這個動作。昨天你大約重複了這個動作達1萬5000多次。你也許甚少留意這個動作,但由於你不時這樣做而保護了你身上的兩個寶物。在這樣做的同時,你也許已不經意地顯示了腦子的活動情況。怎麼可能?藉著眨眼。

你的一雙眼睛若是健全正常的話,那麼,它們便是你所擁有的最精巧、最靈敏的感應器材了。眾所周知,人眼在設計上堪稱奇跡,因為人眼就像一部全自動、立體傳真、自動對焦、持續攝錄、彩色攝影機。在不拍照的時候,我們會用鏡頭蓋把照相機精緻的鏡頭蓋上。在這方面,眼睛則更勝一籌。

眼球大部分均藏於眼窩內而受其保護。但其餘百分之10的面積則是外露的,因此,眼睛很易接觸到空中飛揚的塵埃和危險的零星碎片。為了保護眼睛避免經常受襲和受傷害,身體為眼睛提供了一項十分精密、開閉自如的「鏡頭蓋」設計——眼瞼。眼瞼是由身體中最薄的皮膚構成的,一股股細微的纖維有助於使它更堅韌,而且能在眼球前張閉自如。人在一分鐘內大約眨眼15次,每次只需十分之一秒。

然而,這個微小、不大受人注意的眨眼動作卻有很多好處。在眼瞼閉合的瞬間,有一層薄薄的液體會滲出遍及眼球表面,從而把眼球表面沖洗。眼球表面也隨即受到揩拭。因此,眼瞼就像一個鏡頭蓋、鏡頭清潔液和鏡頭抹拭紙的組合一樣。設計得真奇妙!對嗎?

然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有個疑惑:鑑於淚水在眼球表面溶化的速度,我們在一分鐘內只需眨眼一兩次便足以清潔和抹亮眼睛了。那麼,為何眨眼的次數這麼頻密呢?看來答案與腦子有關。

研究者發現眨眼和思想是互相關連的。例如,在你感到憂慮時,你會更頻常地眨眼。你若正在駕駛直升機;或受到一位充滿敵意的律師盤問;或精神大受困擾時,你眨眼的次數也會增加。假若你是個電視新聞廣播員,你可能會受到提醒不要頻常眨眼,這樣,聽眾遂不致誤以為你在播出新聞時過度驚恐。

另一方面,假如你正凝視一些東西,例如在迷宮圖畫上找出路、在鬧市街道上駕駛車輛或閱讀一本小說,你眨眼的次數也相應減少。由於飛機師比副機師更需要聚精會神,所以他們也較少眨眼。人若面臨危險,眼珠兒會在視野範圍內徘徊轉動,那時,眨眼的活動更會大受抑制。

此外,腦子與眨眼活動之間還有另一種關連,根據加拿大《醫學郵報》報導,研究者發現「每個關鍵性的時刻都會引起一次眨眼,這時,我們會暫停觀看而開始思想。」例如,人在讀到一些他認為值得緊記的資料時,他會隨即眨一眨眼睛。實驗證明人在作決定時,「腦子若有足夠的資料供作決定之用時,它也會發出眨眼的訊號。」該《郵報》繼續補充,「實驗證明眨眼帶有一種思想上的標點作用。」

一位睿智的人在大約三千年前受感示寫道:「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14)今日醫學只是再次證實這個觀點而已。試想想:擦亮和滋潤一個精密的眼部鏡頭、標示出腦子聚精會神或擔當憂慮的程度、對透過視覺而湧進的資料加以標點——這一切事情都只在一眨眼間完成!

[第14頁的圖片]

眼球只有百分之10的部分是外露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