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人手
隨著一聲尖叫,槌子從這個年輕男子手中掉落,他緊緊抓住自己的大拇指,彷彿要把痛楚擠出來似的。他沒有打中釘子,這次他又打在自己的拇指上了。
此時,這個未來木匠也許感到,他要是沒有那拇指便會好過一點。可是,這常常顯得「笨拙」的拇指其實是人人都有的珍貴工具——人手——中的一樣零件。
由於我們如此熟悉自己的雙手——敏捷的指頭、靈活的關節、敏銳的神經等等——以致很容易便將它們視作理所當然。可是若不用手,我們就不能做什麼了。睿智的所羅門王敦促我們說:「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傳道書9:10)他以手去象徵人的各種活動,這是多麼恰當。因為手的確是一項無與倫比的精密工具。
構造奇妙
我們的手指能以每分鐘百多字的速度在打字機的鍵盤上往來飛躍。它們能夠在大鋼琴的88個琴鍵上來回飛舞,將一篇樂章演繹成繞梁的音樂。可是拇指又如何?試試看:張開你的手,手指伸直向上。從小指開始,彎下每隻手指。你留意到,不讓其他手指移動是多麼困難的事嗎?現在請彎下拇指,上下移動,兜圈子。你完全不用移動其他手指便可以這樣行了。拇指設計獨特,不受其他手指所支配,由於拇指底部有個靈活的鞍形關節以及拇指有自己本身的肌肉,這賦予它許多特殊的功能。
其中一項功能是,我們的拇指能夠面對面觸及其他手指的表面,並可以跟任何一隻手指配合起來拿東西。這僅是無關重要的細節嗎?試試不用拇指拾起一個錢幣,開一個瓶子,轉動門把手。甚至我們那位木匠朋友也需要「笨拙」的拇指,才能拿起一枚釘子,然後揮動槌子。事實上,為了要使被擒敵兵喪失戰鬥能力,古代某些民族跟隨殘忍的習俗,將敵人的大拇指砍掉。——士師記1:6,7。
雖然手指能做這麼多工作,但它們的肌肉卻少得令人驚訝。表面看來,這對它們有點不利,因為肌肉越多,力量便越大。然而肌肉常操作便會繼續生長。那麼要是我們的手指長滿了肌肉,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按手指的工作量來看,不久我們的手指便會像船槳般粗大,不能或很難做任何纖細的工作。我們多麼感謝創造主,他明智地將我們大部分手部的肌肉安置在前臂,並以強韌的腱使它與手指連接起來!
天衣無縫的手套
蓋住你雙手的皮膚不僅是蔽體之物。試將手背的皮膚拉起,它是鬆動的。這樣我們的拳頭便可以合攏起來。手掌又如何?這裡的皮膚緊緊貼著手掌。試想皮膚若不住前後移動,我們就很難緊緊抓住一件東西了。為了加強握力,手掌有一些肉墊,這些積聚起來的脂肪在手指底下和在手掌底部——通常我們抓著或緊握東西時受力的位置——特別豐厚。
你若仔細看看自己的手掌,這裡的皮膚不是完全平滑的。掌上除了有些明顯線紋之外,它還布滿許多纖幼、平行和環狀的線,稱為乳頭狀脊紋。跟鞋底的紋有類似的功用,這些乳頭狀脊紋能加強手的拖力,握力遂隨之大增。
乳頭狀脊紋的末梢有許多細小的汗腺孔,用以分泌汗液滋潤手掌。無疑你曾見過工人開始做一件很粗重的工作前先磨拳擦掌,這並不是一種癖好而已。磨擦能產生熱力,熱能刺激汗腺。濕氣產生阻力,因而使握力增強。在很難翻開一本紙質很薄的書時,你會怎樣做?很可能你會同樣行——用指尖磨擦拇指,使很薄的紙張可以較易翻弄。
你指尖上環形和旋渦樣隆起的地方還有別的用途。它們構成了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指紋。看來也許令人難以置信,就在指尖這小小的範圍內便有一套在500多億人中也沒有兩個相同的指紋。孿生子也許在外表看來是一模一樣,但指紋卻把他們分別出來。饒有趣味的是,遠在公元前三世紀,中國商人便以指紋去辨認他們的顧客,因為指紋證實跟個人的簽署一樣可靠。事實上,即使你的手指受傷,你的指紋也不會改變。損傷若不是太深,不久它便會長回原來的樣子。
成千上萬的神經
雖然我們的手沒有視覺,沒有聽覺,也沒有嗅覺,但它們卻是我們接觸周遭世界的主要工具。例如,你若處身於漆黑的房間裡,你會怎樣行呢?你無疑會伸出雙手,張開手指,在房中摸索。不錯,我們的手不僅是精良的工具,同時也是靈巧的觸覺器官。它們為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資料:爐灶是滾燙的,毛巾是濕的,禮服是光滑的,貓的皮毛是柔軟的等等。我們的第五種感官——觸覺——始於我們的一雙手。
我們的指尖如此靈敏是由於它們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感覺受體,每平方厘米便約有1400個。舉個例,如果你拿兩枚針,大家距離6毫米,讓它們碰到你的臉上,你感到僅像是一枚針的刺痛。可是,讓這兩枚針觸及你的指尖,布滿這部位的神經立即會告訴你,它們感覺到有兩枚針。這就是盲人能夠讀到凸點書寫符號的原因。誰說手看不見東西?
手惟一沒有神經的部分是指甲。但這並不是說指甲是沒有用的。剛相反,指甲使敏感但卻脆弱的指尖得到支持和保護。你要剝橘子、擦掉一點污垢,或拿起一顆珠子時,指甲便會大派用場。你有想過,指甲長得有多快?這有賴於若干因素的。我們的指甲在夏天比冬天長得快。其中拇指的指甲長得最快,小指的指甲則長得最慢。較多用的那隻手的指甲又會長得快一點。大致說來,每日大約長0.1毫米。
手將我們顯明出來
手能夠替代千言萬語。溫暖的握手、輕輕的一觸、緊握的拳頭、顫動地指著人的食指,這些舉動將我們的感覺一一向人披露。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在說話時若不加插一些強調性或描述性的手勢便很難充分表達自己。對失聰的人來說,這種表達方式更是不可或缺的。不能用言語時,手語便大派用場了。美國的印第安人、夏威夷人,和非洲的布希曼人都各有自己一套優美的手語。
除了將我們顯示出來之外,我們的手也告訴我們一些事情。約翰·納皮爾在他所著的《手》一書中寫道:「作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手不獨能傳達話語,同時還能將感情和見解表達出來。人類的手是無與倫比的。」縱使不少動物的「手」跟我們的手看來很相似,但我們卻不能將人手的獨特構造和本領說成是盲目進化的產品。相反,它的精巧設計清楚顯示出它的設計者——萬物的設計者和創造者,耶和華上帝——的智慧。——啟示錄4:11。
因此,我們那年輕的木匠再拿起槌子,把釘子放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時,他也許會對自己那雙珍貴的手懷著一種嶄新的尊重。的確,我們是裝備妥當,以成就我們的手要做的一切事。
[第20頁的圖片]
500多億人當中,也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