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雨雪紛飛還是郵量浩繁——郵遞也往來無間
「郵遞員一天在,人生自是多姿采。」——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
說到郵遞服務,人人或多或少都總有一些牢騷:寄出的信件比預期延遲了數週甚至數月才送到收信人手上;郵費上漲得太快;或最惱人的是要在郵局裡苦苦輪候才能獲得所需服務。1966年10月期間,美國郵政制度受到一宗事故所動搖。郵政部一位發言人告訴《儆醒!》雜誌說:「位於芝加哥繁忙交匯點的一間郵政局(當時美國最大的郵政局),由於郵件積壓太多,一時處理不了而差不多要關閉。」
有什麼措施可確保郵件在郵寄過程中暢通無阻,同時又能夠迅速送抵目的地呢?在提高郵遞服務質素方面,你也可以怎樣盡一份力?關於郵件的派送方式和可靠性方面,多個世紀以來有任何重大的改變嗎?
古代的郵政制度
最早期所確立的郵政制度完全局限於為政府服務。早期設有郵政制度的國家包括中國、埃及、亞述、波斯和希臘。羅馬的郵政制度稱為科索斯·帕布利卡斯,字面的意思是「公路」;不過,它卻供政府專用。頗有趣味的一點是,聖經的執筆者保羅寫給以弗所和歌羅西會眾,以及給腓利門的信件都是經私人而非經由羅馬政府所設的郵遞服務派送的。——以弗所書6:21,22;歌羅西書4:7-9;腓利門書21,22。
儘管在19世紀以前,派送郵件的方式轉變不大,但要控制和取締私人郵遞服務的想法卻早已醞釀了很久。何以故呢?因為當局認為有需要管制私人通訊。關於政府何以要壟斷郵遞服務,小喬治·A·科定在《世界郵務聯會》一書裡提出了兩大原因。首先,從中所得的收益是「補貼政府服務的極佳財政來源」。其次,所提供的安全措施會有助於控制反政府人士的通訊。
是故,法國皇家郵局於1464年開始處理一般市民所投寄的信件。1635年,英王查爾斯一世把皇家郵遞服務向公眾人士開放。其他政府相繼效尤,郵遞服務全部由政府壟斷,藉此控制人民彼此間的通訊服務。
美國初期的郵政制度主要是跟從英國模式的,情形就一如羅馬把自己的郵政網絡伸展至英國一樣。羅馬則大多沿用波斯的郵務安排。公元前第六世紀,波斯人設立驛站,由信使騎馬負責傳遞政府文書,一站接一站。因此,不少國家的郵政制度起初多少總帶點古波斯的特色。
在1639年,殖民地時代的美國政府正式開辦海外郵寄服務。由波士頓至紐約市的本地郵寄服務則始於1673年。這條為時不久的郵遞路線稱為波士頓郵線,現在已成了美國一號快線公路的其中一段。到了19世紀中葉,信件已經用驛站馬車、蒸汽船和火車運送。用船把郵件從紐約市送到加州三藩市需用上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用驛站馬車則費時更久。
快馬速遞
為了加快美國橫貫中西部大陸的郵件傳遞服務,政府必須運用驛站馬車或輪船以外的工具。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難題?當日的政府採用了歷史悠久的方法——騎士和驛馬。《1775-1984美國郵務歷史》一書引述了一份於1860年3月刊登的報章廣告:
「徵求:年輕力壯、身材瘦削,18歲以下的青年。必須擅長騎術,每天須冒生命危險。孤兒優先錄用。」
凡受雇的「必須按手在聖經上,發誓不『咒罵』、不打架、不虐待馬匹,要忠實行事」。這便是著名的快馬速遞,在密蘇里州聖約瑟夫和美國西岸之間的速遞服務,全程長3200公里,速遞時間減至十天。年輕的騎士策馬奔馳,時速達15至25公里,然後立刻換馬繼續上路,橫越山嶺、走過平原、河川,風雨不改。由於擁有最快的馬匹,勇敢的騎士快馬加鞭,在速度上超越了印第安人和強盜。可惜,還是有一名騎士慘遭殺害。
這項需要膽識的速遞服務給傳說誇大了,這項速遞服務僅由1860年4月3日延續至1861年10月26日。隨著橫貫美國大陸的電報業正式投入服務後,快馬速遞便告終止;這樣美國郵政史上多姿多采的一頁遂告結束。
現代方法
今日就讓我們把信件寄出,看看郵局怎樣加以處理吧。傳遞時間的長短要視乎我們運用哪種郵政服務的方式而定。
當一天的工作完了,累積起來的郵件便會在這個時候寄出。既然大多數人都這樣做,大量郵件會在一天的較後時間源源不絕地湧入郵局裡。因此,如果我們在一天的較早時候把信件寄出,由於早了幾個小時,你寄出的郵件便得以被置於每天稍後時間收到的巨量信件之先。1991年,美國每天寄出郵件的數量平均多達4億5400萬份,寄往紐約市的有1330萬份;法國寄出的則多達7100萬份,寄往巴黎的有550萬份;日本的郵件有6250萬份,寄往東京的有1700萬份;而英國每日寄出的郵件也達6000萬份之多。
投進街道郵箱或小型郵局的信件會運往較大的郵局去。在收件時間前投遞信件會有助於使信件更快派送出去。此外,假若可行,在設於較大郵局附近的信箱投寄信件也會把傳遞的時間縮短。
在本地的郵局裡,郵務人員會把你的信件裝入袋裡,然後用卡車運往稱為分區中心的大型郵局。在中心裡,郵務員會利用自動化的設備把郵件分類。憑著精心設計的儀器之助,郵件會在輸送帶上自動翻轉,經過挑選、轉向、蓋銷、分類和包紮等過程。一部稱為翻向蓋銷機的儀器能夠在一小時內蓋銷2萬7000份信件,速度驚人。
從下午開始直到晚上,寄出的郵件都會經過分類。地址清晰易讀的信件——用打字機打的、印刷的,或寫得工整的,會一律用機器分類。一些新式機器能夠辨識兩行地址的資料,包括郵政編碼;城市、州或省;以及街道的資料等。
這類機器和有關的器材能夠每小時自動「讀出」幾千封信的地址,並在郵件上蓋上特定的郵政編碼。要用人手分類而不能用機器處理的第一等郵件,平均一小時可處理800份。要是信件上的地址清晰易讀,加上附有美國郵區編號(或其他國家的郵政編碼),信件便可以處理得更快和更有效率。
寄出的郵件會由飛機或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運送。通常第一等郵件翌日便到達特定的大城市和分區中心,兩天便可達美國本土特定的任何一州,三天便到達國內任何地方。在英國,有百分之90的第一等郵件通常在第二個工作天便可派送出去;有百分之97.4的第二等郵件則可在第三個工作天寄到目的地。1992年5月公布的法國郵政調查顯示,有百分之81的當地郵件翌日便可派送出去,百分之96.3的郵件在兩天內便可寄抵目的地,星期天和假日除外。因此在深夜,寄出的郵件便可送抵地區郵件處理中心而成了寄入的郵件,經過處理之後,這批郵件便會送往目的地的郵局。從晚上一直至清晨,寄入的郵件會經過分類,然後派送出去。
較大的郵務客戶,例如守望台社,會把自己的郵件準備妥當,然後郵局便會用大貨車駛到投寄人的工廠去接載郵件,隨後再直接送到全國各地的郵務員手上。郵遞服務正進一步採用各種分秒必爭的電訊媒介,例如電子郵件(由電腦通過電訊網絡傳送的資料)。去年,法國的郵政系統傳送了一千萬份電子遙距影印文件(電子郵件)。
雖然,郵遞程序因國家而異,世界各國郵件的處理方法大多跟我們先前敘述的美國郵遞方式相差不遠。每年美國處理的郵件佔世界郵遞量的百分之40。
其他郵政服務
郵政制度提供的服務不僅限於郵件處理。在美國,郵局可以助你取得護照。你可以在日本的郵局和英國的轉賬銀行(以往為英國郵政部所擁有)存款。此外,你也可以為郵寄商品投保或掛號。這樣,若有遺失或損毀,投寄人都可以獲得賠償。要是郵件只需要郵遞證明,用有證明已遞送的郵寄方法較諸掛號郵寄來得便宜。在日本,市民可以在郵局辦理人壽保險手續。
在這些有關的服務方面,世人是很依賴郵政制度所提供的服務。《美國郵遞服務評核報告》指出:「美國郵遞服務質素高,把巨量郵件處理得很妥當,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錯誤是無法避免的。這樣,公眾人士便會知道怎樣用現實的眼光來看郵遞服務。」在美國,每天都有近2億5000萬份第一等郵件寄出,即使當中只有百分之5延誤,數目已達每天1200萬份,結果自然有不少投訴。
郵政制度也會受到惡劣的經濟情況所牽連。由於郵費上升、郵件損毀、信件延誤,以及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以致由政府管理的郵政服務也面對不少競爭壓力。儘管處理郵件的方法經已不斷革新和改良,各機構對郵遞服務的迫切需要卻對郵遞服務形成嚴峻的考驗。1991年,美國郵遞服務約有15億美元的赤字。為了維持現有的服務,政府可能需要採取大刀闊斧的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郵費和削減人手等。
從昔日的涓滴細流到現今的滔滔洪流,儘管曾經面對不少困難,郵件仍然川流不息地流通世界各地,滿足人們對溝通的自然需要。——一位郵務人員的外稿。
[第18頁的附欄或圖片]
古波斯式的郵遞
背景是古代的波斯帝國。諭旨經過細心書寫,用印蓋上,然後由政府的驛卒傳送。要是王命沒有迅速傳達和立時執行,很多人便會因此喪命。可是,信件可以怎樣傳送呢?《現代中文譯本》在以斯帖記8:10,14記載:「送信的人騎上皇家最快速的馬去傳遞。……於是,送信的人奉王的命令,騎上皇家快馬,奔馳傳遞通告。」
在公元前第五世紀期間,由一批可靠的騎士策騎驛馬,驛馬則由相隔大約23公里的驛站提供,這便是傳送亞哈隨魯王諭旨的最佳方法。憑著這項諭旨,猶太人得以逃過當時的滅族大屠殺。歷史家希羅多德說,這些送信的人「以絕快的速度趕路,不論是冰天雪地、雨天、熱天或黑夜都不能攔阻他們」。政府的日常通訊便是以這種方法傳達到波斯帝國的全境。
[第17頁的圖片]
這些機器每小時能夠自動審閱和把幾千封信加以分類
[鳴謝]
USP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