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如何應付自己的身體缺陷?
「她還能走路,只是失去協調身體動作的能力,以致講話也含糊不清。」一位年輕女子的母親說。我們姑且稱這位少女為馬姬。馬姬患上多發性硬化症,她是世上千百萬名身體有缺陷的年輕人之一。
也許你也像他們一樣身體有缺陷。不論你是先天,抑或因病或意外而變成殘障,a你無需因此便認定自己的一生就此了無指望。只要堅毅不屈,盡力而為,你是可以採取積極行動,成功地把困難克服過來的。
提防不切實際的幻想
當然,人往往都有不願接受殘酷現實的傾向。相反,總是渴望損害會很快成為過去。使徒保羅看來便患上某種影響視力的疾病。(可參閱加拉太書6:11。)保羅在提及他初次探訪加拉太的基督徒時說:「你們知道,我第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病。雖然我的身體對你們是個試煉,你們卻沒有輕看,也沒有厭棄。」(加拉太書4:13,14,《新譯》)有些學者認為保羅的病痛使他的眼睛流濃或使他的外表惹人討厭。因此,不足為奇地,保羅「三次求過主」叫這疾病離開他。不過,始終事與願違。(哥林多後書12:8,9)可是,儘管身體有殘障,他仍享有作為海外傳道員、學者及聖經執筆者的傑出事業。
你也可能要學會面對現實,接受自己身體的永久殘障。作者簡·庫姆絲在《與殘障人士共處之道》一書指出,「病人若要適應自己的身體缺陷,就必須首先承認自己是殘障的。他必須學會明白自己的能力限度,這可能會為他帶來若干限制和不便。可是,這件事卻絕沒有貶低他身為人的價值。」如果復原的希望很渺茫,否認現實的情況只會徒令自己陷入自責、怨天尤人和失望的困境中。另一方面,聖經在箴言11:2說:「謙遜人卻有智慧。」謙遜的人知道和接受自己的能力限度。這並不意味到我們要成為隱士或接受單調乏味、毫無喜樂的生活。相反,謙遜需要我們忠實地評估自己的情況,以及定出切合實際的目標。
按知識行事
你也需要獲取與自己的身體缺陷有關的正確知識。「精明的人都按知識行事。」(箴言13:16,《新譯》;可參閱箴言10:14。)這可能意味到你需要閱讀一些醫學書籍或向你的醫生或其他的健康專家明確地提問。藉著這個方式來教導自己,你可以解除任何誤解,不致阻止你發揮自己的潛能。
與此同時,這個方式也可使你知道,一些能夠改善自己情況的最新醫療發展和療法。例如,最新發展出來的義肢(假體)採用新穎而輕盈的材料,使用者倍感舒適,活動起來更為靈活。事實上,據《時代》週刊報導,協助殘障人士所用的輔助器材在數目上「驟增」。這樣的產品在你本區內或可找到,而且還合符你的家庭經濟預算。
諸如助聽器、手杖、拐杖和支架等都是一般傳統的輔助器材,而且也相當有效。時下有些青年人可能覺得採用這類輔助器材使他們難堪或尷尬。不過,所羅門王智慧地說:「斧頭鈍了不磨,就得費更大的力氣。」(傳道書10:10,《現譯》)類似地,如果你沒有善用適當的輔助器材,你便會使自己累透,或妨礙自己不能從愉快的活動得益。為何要讓自驕心使自己的生活難上加難呢?所羅門接著補充說:「智慧的好處在於助人成功。」(《新譯》)
不錯,善用一些能助你以更有效的方式走路、看見或聽見的工具,對你是有很大好處的。誠然,你可能需要相當練習和耐性才可熟練地使用拐杖、義肢或助聽器。此外,這些器材對美化你的外表也許未必有什麼幫助。可是,要想想這些器材能為你帶來更大的活動自由,也可向你打開更多令你一展所長的機會!一位名叫潔儀的非洲少女以往一直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在整整18年的歲月裡,她僅試過踏出家門一次而已。後來,她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繼而開始參加基督徒聚會。這需要她用雙手把自己拉向前方,拖著軀體向前「行」,如是者要經過數座樓房才到達聚會地點。歐洲有一位見證人聽到潔儀的困境,便把一部三輪輪椅送給她。輪椅鏈子的設計可讓她用手操作。以輪椅代步的情況值得豔羨嗎?絕不是。但這個看來十分累贅的方法卻容許她出席聚會,還有分參與逐家逐戶的傳道工作。
向自己挑戰!
然而,要提防養成消極的思想態度。睿智的所羅門王說:「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傳道書11:4)你有容許恐懼或疑慮妨礙你去做一些你想做或需要做的事嗎?請考慮摩西的例子。上帝揀選摩西,吩咐他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解救出來,摩西由於自覺在說話方面有障礙,因而推辭不願接受這項任務。摩西說:「我這拙口笨舌的人。」這可能顯示他在說話方面有缺陷,以致講話時含糊不清。(出埃及記6:12)可是,摩西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能對整群以色列民眾發表演說,從而證明他有能力以流暢的方式發言。——申命記1:1。
不要重蹈覆轍,妄自菲薄。要驅策自己,向自己挑戰!年輕的貝姬便是個好例子。她在五歲時意外受傷,以致說話有點困難。不過,她的父母並不就此讓她放棄。相反,他們替她報名參加耶和華見證人在王國聚會所內舉行的神治傳道訓練班:七歲那年,貝姬已能夠在一群聽眾面前發表簡短的演講。貝姬回憶說:「擔任演講對我大有幫助。它推使我在說話方面要更努力加以改善。」貝姬更受到鼓勵要在逐戶的傳道上全力參與。「有時我想,其他人必定會討厭聽我說話,我憂慮他們會有什麼想法。可是,我對自己說:『我傳道是為了事奉耶和華,』我也求他幫助我在這項工作上獲致成功。」今日,貝姬正以全時的傳福音者的身分從事服務。
克雷格現在已長大成人。他患上大腦性癱瘓。他也絕不容許自己的缺陷妨礙他成為基督徒會眾裡有用的分子。他說:「我信靠耶和華,而他也容許我享有許多祝福。我曾五次參與輔助先驅[傳福音者]服務。我在神治傳道訓練班裡發表演講,我也有特權處理會眾的帳目。」
此外,也要留意「笑有時」。憑著若干練習,你甚至可以像其他青年人一樣,得以從一些愉快的活動尋得樂趣。(傳道書3:4)貝姬承認說:「由於我的反應緩慢,我不能玩一些像打排球的運動。但我可以跑步。在我遇上意外之後不久,母親鼓勵我學習怎樣騎自行車。她常常鼓勵我要嘗試新事物。」
不要孤軍作戰
克服身體的殘障並非易事。使徒保羅把自己的缺陷稱為「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哥林多後書12:7)值得慶幸的是,你無需單獨面對自己的難題。薩爾妮是一名患上髖部變形病的年輕女子。這使她雙腳長短不一。她說:「我覺得適當的基督徒交往,來自家人及會眾朋友的仁愛支持都是十分寶貴的。」不錯,不要孤立自己。(箴言18:1)在可能的範圍內要「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哥林多前書15:58)薩爾妮描述其裨益時說:「在王國的職務上保持活躍,幫助我以正確的眼光去看自己的難題。」貝姬留意到:「你前往人們那裡與他們交談,他們的境況的確比你的更糟,因為他們的未來沒有希望。這有助於使我忘卻自己的難題。」
最重要的是仰望耶和華上帝的支持,他了解你的需要和你的感覺,他甚至能夠賜你「莫大的能力」,幫助你克服難題。(哥林多後書4:7)或者,隨著時間過去,你會懷有特倫斯的同一樂觀看法,他是個基督徒青年。特倫斯在九歲那年開始雙目失明,可是他沒有軟弱下來。他說:「我失明絕不是殘障,只是有若干不便而已。」
[腳注]
a 如果你是最近才不幸成為殘障人士,你必然會大感痛苦、憤怒和悲傷,這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你的身體一旦遭受嚴重傷害,你有一段時期感到痛苦難堪,這種反應不但完全正常,而且是健康的。(可參閱士師記11:37;傳道書7:1-3。)你可以肯定,隨著時間過去,在家人和好友的仁愛支持下,悲傷的感覺最終是會平復下來的。
[第14頁的圖片]
盡力學習一些與你的殘障有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