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8/8 5-7頁
  • 幫助孩子應付在學校裡的難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幫助孩子應付在學校裡的難題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同輩壓力
  • 污言穢語
  • 不道德和麻醉劑
  • 欺凌與暴力
  • 教導不得其法
  • 孩子被欺凌,我該怎麼辦?
    家庭生活
  • 橫行霸道的前因後果
    警醒!2003年
  • 良好教育的要訣
    警醒!1995年
  • 父母們——要維護兒女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8/8 5-7頁

幫助孩子應付在學校裡的難題

日益惡化的世界情況對我們大家都有所影響,我們的兒女也無例外。上帝的話語聖經準確地預言,我們的日子「必有艱難的時期來到」,而且「惡人和騙子必越來越壞」。(提摩太後書3:1-5,13,《新譯》)因此,今日的學校教育正遭遇重重困難,而學生要竭力應付的情況都是父母一輩很少經歷過的。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應付種種困難呢?

同輩壓力

大部份兒童在成長階段總會面對過同輩壓力。法國一名年輕學生嗟嘆說:「父母和社會人士都盡力而為,但這些幫助仍不足夠。為非作歹的青少年往往會強迫其他年輕人同流合污。……不監管兒女的父母根本沒有盡父母的本分。」

盡責的父母會設法幫助兒女培養各種屬靈的品質,使兒女具有所需的內在力量去抵抗深具破壞的同輩壓力。一位父親解釋說:「我們盡心竭力幫助兒女建立自尊,這樣,他們就不會渴望贏得同輩的認可。如果兒女全不介意自己是否受同輩歡迎,他們要拒絕引誘的時候,斷然說『不』就容易得多了。」為了教導兒女怎樣應付困難的處境,這位父親撥出時間與家人預先作好準備,同時示範各種不同的應付方法。作為父母,你要支持自己的子女,幫助他們培養自信。

污言穢語

隨著普世的道德標準日益墮落,污言穢語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在許多國家,甚至所謂黃金時間的電視節目也充斥著污言穢語。因此,淫穢的言語就在學校的操場上、走廊和課室之間不絕於耳。

有些教師為自己的不雅言詞辯解,並且提出反駁,聲稱這樣學生就可以對咒罵的話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這種教學方針其實是縱容學生採用下流的言詞,使污言穢語成為他們日常詞彙的一部分。

明智的父親會用仁慈的口吻向兒女解釋,為什麼下流的話在家裡沒有立足之地。此外,他可以預先查看學校的課程大綱,得知孩子會讀些什麼課本,務使污言穢語不致在課堂作業上出現。如果學校所揀選的文學作品含有下流的言詞或帶有不道德的意識,父親也許可以要求老師揀選另一本可以接受的教科書。父母的平衡態度顯明他們是通情達理的人。——腓立比書4:5。

不道德和麻醉劑

據調查報告顯示,許多父母承認「怕難為情或感到尷尬,覺得難以在家裡討論[性教育]這個題目」。他們情願倚賴學校去為兒女提供有關性的正確知識。但是,據倫敦《星期日時報》報導,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出,現今未成年少女懷孕的事例數不勝數,「主要原因在於道德敗壞而非對避孕方法一無所知」。父母期望兒女緊守若干行為標準,因此訂立這些標準的最佳人選莫過於父母本身。

同樣,由於父母沒有好好督導兒女,濫用麻醉劑的難題日趨惡化。「孩子越覺得家庭生活枯燥乏味,」《法國觀察1993》評論說,「就越想另覓出路。吸毒往往是一條出路。」防止青少年濫用麻醉劑機構的總裁米舍利娜·沙邦-戴爾馬承認,「今日為人父母的確很艱難。你需要經常提高警覺;毒品往往提醒父母事情有點不妥。如果青少年覺得父母對自己漠不關心,別人一旦引誘他吸毒,毒品看來就彷彿是解決難題的特效藥了。」

加拿大一位父親解釋,自己和妻子怎樣認真關注女兒的學業,他們的女兒正處於青春期:「我們駕車接送娜丁上學。接她放學之後,我們通常都可以從閒談中獲知學校當日有什麼事發生。如果我們發覺事情頗為嚴重,我們會即時與她談論這件事,或在晚飯、家庭研讀的時候再提出這個問題討論。」同樣,你也可以藉著保持良好的溝通,對兒女表現真摯的關懷和愛護。

欺凌與暴力

欺凌弱小是「其中一個最不容易察覺的學校難題」,莫琳·奧康納在《怎樣幫助孩子完成學業》一書中聲稱。此外,她也留意到「無論受害人由於受欺負而感到多麼苦惱,他們往往不願向成年人透露實情,因為害怕被人指為『告密生』」。

令人惋惜的是,有些教師把同學間互相欺凌視為正常行為。不過,許多人都懷有教育家皮特·斯蒂芬森的看法,他認為欺凌是「另一種形式的虐待」,並且堅稱「對恃強凌弱的學生來說,任由他們繼續橫行霸道對他們本身也毫無益處」。

那麼,如果你的孩子受人欺負,你可以怎樣做呢?奧康納寫道:「最佳的保護來自受害人身邊的長者。」你可以與一位有同情心的教師商討這件事。這樣做能夠消除孩子的憂慮,讓他知道在教師和父母的心目中,這種侵略性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為了對抗欺壓行為,許多學校定下明確的方針,讓教師公開在班上與學生討論。

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納塔莉一度遭人欺凌。「由於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受到辱罵,財物也給人撕毀了,」她述說以往的經歷。為了解決難題,納塔莉與父母詳細討論這件事。父母提議她把事情告訴老師,她於是遵照父母的建議而行。「我經常遭兩位同學欺負,我主動打電話給他們的父母,」她補充說。「由於我能夠向他們解釋我的處境,現在情況已大為改善。這樣,我不但贏得老師的信任,而且也贏得大部分同學的信任。」

有時,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是欺壓者,而非受害人。若是這樣,他們最好細心檢討一下自己的家庭實況。「有些兒童的侵略性行為是比較明顯的,這件事往往與家庭背景有關,他們的父母從不為家庭糾紛尋找圓滿的解決方法,」倫敦《泰晤士報》報導,並且補充說:「暴力行為往往是由於受到耳濡目染而產生的。」

有些地方的暴行尤其猖獗。政治動亂一旦爆發,兒童就幾乎無法上學;嚴守中立的兒童有時發覺留在家中實屬明智。但是,如果動亂在上課期間爆發,他們就要盡快離開學校,返回家中,直至局勢平靜下來為止。

教導不得其法

孩子與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助解決因教導不得其法而引起的難題。「我們經常鼓勵女兒要對學習懷有積極態度,」一對夫婦評論說。但是,如果教師未能使學習富於吸引,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你的孩子若有同感,何不鼓勵他私下與教師談談呢?

設法幫助孩子備課,使他上課時易於掌握課文的要點,並且學會怎樣加以應用。然而,單是備課並不能保證孩子對這個科目產生真摯和持久的興趣。成敗主要視乎父母所立的榜樣而定。為了表明你的確關心孩子的福利,要與他一起溫習功課,如果學校習作需要搜集資料,要樂於助他一臂之力。

學校裡有些兒童是來自破裂家庭的,也許他們在家中慘遭虐待或無人照管,因而缺乏自信和自尊。他們可能常常要與環境較好的兒童一起學習、一同玩耍。許多父母都意識到,他們要不斷幫助兒女應付在學校所遭遇的難題。但是,父母可以怎樣與教師聯絡呢?他們之間應當培養怎樣的關係?這種關係又應該怎樣培養呢?

[第7頁的附欄]

你的孩子遭人欺負嗎?

專家們建議父母,要密切留意將孩子難題顯露出來的種種跡象。孩子有沒有不願上學、避開同學、放學回家時身上帶有瘀傷或衣服遭人撕破等?

要鼓勵你的孩子將實情和盤托出。這樣做能夠讓你辨明孩子是否真的遭人欺負。如果實有其事,要跟一位富同情心的教師商談。

要幫助你的孩子應付難題,提議他選擇可靠的同學為友,避開一些能夠讓欺凌事件再次發生的地方和場合。孩子如果有風趣的幽默感,知道怎樣通過交談去擺脫不利的處境,就往往能夠安寧度日,免受滋擾。

要避免過度焦慮,鼓勵孩子切勿以惡報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