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8/8 11-13頁
  • 嚴重旱災蹂躪非洲南部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嚴重旱災蹂躪非洲南部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難題中的難題
  • 有解決方法嗎?
  • 當局現正作出什麼補救?
  • 何以非洲在糧食上不能自給自足?
    警醒!1987年
  • 饑荒蹂躪非洲
    警醒!1975
  • 水災和旱災——上帝的作為?
    警醒!1986年
  • 天不下雨的日子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8/8 11-13頁

嚴重旱災蹂躪非洲南部

《儆醒!》雜誌駐非洲通訊員報導

許多人認為這是本世紀最嚴重的旱災。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非洲南部空前的大旱災。這場旱災打擊非洲南部足足有兩年之久,旱災過後,後患無窮。南非有個私人組織,稱為饑饉救援行動,該組織的主席說:「情況比我們所想像的更惡劣、更嚴重……我們在這次考察旅程中所發現的,乃是前所未見的人類大悲劇、苦難和匱乏。」

「土地一片乾旱,根本種不出什麼來,」一名農夫悲嘆道。有些地方的村民甚至要吃泥或野生植物的根來充飢。救援組織所運來的食物也供不應求。據《前衛》週刊報導,「非洲南部所損失的作物比埃塞俄比亞和蘇丹在1985年大旱災中所損失的更嚴重。」

這次旱災使大約1800萬人陷入飢餓的邊緣。對於安哥拉來說,這場危機更是史無前例的。據估計該國大約有一百萬頭牛死去,在一年之間損失了全國百分之60左右的作物。救援人員甚至無法接濟受災最嚴重的人民。到1992年8月為止,贊比亞損失了全國三分之二的作物,因此需要輸入一百萬噸玉蜀黍來應急。該國大約有170萬人忍飢受餓。

津巴布韋一度被譽為非洲南部的糧倉,但現在該國有四百萬人亟需食物援助——差不多是全國人口的一半。該區一位教師說:「沒有水就沒有食物。土地上就是連一根草也長不出來。」

有些村民要爬上樹去摘取葉子煮食。政府的食物賑濟也從每人每月的15公斤減至5公斤。卡里巴這個人工大水庫的水位也下降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布拉瓦約當局只好限制食水供應。

津巴布韋的狩獵場有成千上萬的動物由於沒有水而渴死。一份報章報導:「死鳥從枯萎的樹上墮下,蛇蟲鼠蟻盡都銷聲匿跡。」

在受旱災影響的國家中,莫桑比克的情況也相當嚴重。該國有百分之80的糧食是倚靠國際援助的,據一項估計顯示,當地有320萬人正忍飢受餓。大量難民擁入馬拉維、南非、斯威士蘭和津巴布韋。近來乾旱的情況已稍有改善,因此有許多難民已返回故土。

城市居民時常就旱災對農村居民所造成的打擊不甚了了。一位有分參與糧食賑濟行動的官員留意到:「都市的大部分居民由於免受缺糧缺水之苦,對他們來說,旱災造成的損害彷彿遠在天邊。」

雖然雨水為許多地區帶來若干舒解,但莫桑比克、斯威士蘭和南非的有些地區仍需要更多雨水。無疑各地區在今後多年仍然會感受到這場旱災的影響。

旱災的成因之一顯然與缺乏雨水有關。但有些不容忽視的難題正加劇旱災所造成的影響。

難題中的難題

政局動盪使非洲的旱災情況大為惡化。饑荒情況最嚴重的國家往往也是政局動盪的國家。這些國家包括安哥拉、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和索馬里。戰禍使農業大受破壞,農民只好逃離家園,任由耕地荒廢。

造成旱災的一個富爭論性成因便是大氣層的污染,有些人認為全球氣溫上升也與污染有關。另一個成因便是人口劇增。非洲平均每年的出生率是百分之3,是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為了餵飽日益增加的人口,農民只好在不適宜耕種的土地上耕作,土地由於缺乏適當的休耕,結果變得更加貧瘠。

為了拓展耕地,森林受到濫伐。據《洞察非洲》雜誌報導,20年前,埃塞俄比亞有百分之20的土地是森林;但現今只剩得百分之2。在所有對地球造成威脅的環境問題中,有些權威認為砍伐森林的情況最為嚴重。這影響到天氣的模式,土地大受侵蝕,以及沙漠不斷擴張。

為了爭取更多城市顧客,有些非洲國家使糧食和牲口的價格保持低廉。可是,農民由於無利可圖而大感不滿。津巴布韋當局為了鼓勵農民種植更多作物,於是把玉蜀黍的價格提高了百分之64。

有解決方法嗎?

各專家提供了不少建議。例如他們曾建議非洲國家採用西方的耕種方法,但這些方法對於非洲的環境來說是行不通的。

非洲的確急需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一位非洲裔的高級官員說:「就目前所推行的一切經濟計劃來看,到了公元2000年,非洲會離開現今這個溝槽,墮下萬丈深淵去。」

非洲顯然必須在政局方面保持穩定,肅清暴力,止息戰爭。此外,與鄰國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非洲的產糧力能有潛力餵飽現時三倍的人口。但數十年來,當地的糧食生產量不斷下降,而以現時的出生率來看,非洲的人口在30年內將會增加一倍。

無可否認,外來的糧食救援的確使許多人不致食不果腹。然而,這些定期的賑濟非但不是真正的救藥,反而削弱當地農民耕作的決心。因為這些農民無法以合理的價格去銷售他們的作物。此外,人們通常較喜歡外地進口的食物過於本地土產。

當局現正作出什麼補救?

許多人衷誠渴望幫助非洲的災民,他們不辭勞苦、盡力而為,這的確難能可貴。他們所作的努力在某些地區裡已取得成果。在津巴布韋,一支國際研究隊伍實施了一項計劃,種植一些適應乾旱環境而又迅速生長的樹木。既然當地百分之80的人民都靠燒柴作為燃料來煮食,他們打算大量種植這類樹木,以解決燃油短缺的危機。

津巴布韋馬斯文戈的查靈格村也受旱災影響,當地農民受到鼓勵用石頭作為覆蓋蔬菜和果樹根部的物料。結果,這些作物無需大量的水也能生長得很好。農民甚至能夠把糧食賣給有需要的人。

南非一間大公司把他們的煉油廠改裝,以便徹底處理所有用過的水,使其循環再用。雖然過濾工業用水的成本十分昂貴,但南非卻打算逐步把當地百分之70左右的工業用水過濾。

贊比亞的盧安夏,居民以大豆當作當地的有益食品。一位救援人員說:「大多數死於營養不良的事例是在三月至六月期間發生的,這段期間傳統的主要糧食供應不足。但四月是大豆的收割季節,而且大豆也比玉蜀黍或高粱一類的主要糧食較易保存。」

儘管人類在解決旱災和饑荒方面所作的努力多麼有價值,儘管科技多麼先進,人類始終也無法完全消除非洲的旱災。只有一位能夠參透難題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他很久以前已預告解決的方法。在耶和華通過他所任命的君王耶穌基督的王國統治下,不久以賽亞先知的話將會在普世實際應驗:「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發光的沙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在野狗躺臥之處,必有青草、蘆葦,和蒲草。」——以賽亞書35:6,7。

[第12頁的圖片]

村民和牲畜爭飲泥淖中的涓滴

[鳴謝]

The Star, Johannesburg. S.A.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