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狀多切口角膜切開術——究竟是什麼?
《儆醒!》在這裡純粹報道有關輻射狀多切口角膜切開術的資料,並且解釋這種手術會為人成就些什麼事,以及其中涉及的風險。《儆醒!》並沒有向人推薦這種手術。這完全是個人的責任,當事人親自就問題作過一番查考後,要自行決定是否接受這種手術。
近年來在有些國家裡,電視、雜誌、報章和電台都大力宣傳有關輻射狀多切口角膜切開術(RK)的資料。在過去兩年間,這種眼科手術成為了國際眼科學會議討論的主要要目。這種手術雖然已有20多年的歷史,醫學研究者在此之前的多年間也就這問題作過了不少論述,但這種手術直至最近才開始流行起來。現在有越來越多眼科醫生參加有關方面的研究講座,以求學習怎樣施行這種手術。
無數人不是生來近視就是後天變成近視。「近視」是什麼?近視的意思就是不能看清楚遠處的東西,除非借助眼鏡或隱形眼鏡才行。近視的人通常無需依賴眼鏡也能夠閱讀,但他必須把閱讀的資料靠近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對有近視的人施行輻射狀多切口角膜切開術的目的,就是要幫助當事人在看遠處的景物時能夠減低甚或消除對眼鏡的倚賴。這種手術會矯正角膜,使影像得以投射在視網膜上,而非在視網膜之前,就如患上近視的情況一樣。方法就是在角膜的外層作徑向式的切割,一直向眼球可見部分的邊緣推進,以求使光心變得清晰。切口的深度、長度和數目並非人人相同,這視乎個別病人的需要而定。
並非新創的手術
為了解決近視的難題,古代的中國人在睡覺時把一些沙袋放在眼睛上。但效果卻十分短暫。早在1894年,一些醫學雜誌開始報導有關矯正或改變角膜形狀的外科手術。自那時以來,南美洲的外科醫生以及後來日本的外科醫生紛紛論述有關角膜矯形手術,以求改善病人的視力。後來日本方面的經驗激勵了一位俄籍外科醫生的決心,著手把這種方法加以改良。
由於這位俄籍外科醫生所施行的手術證明非常成功,幾位來自其他國家的外科醫生遂前來實地觀察進行手術的情況。他們曾幾度返回俄國以便觀察手術的成果,然後把這種手術引進到自己的國家去。到了1979年,醫學界就這種手術發表了多篇論文,報導手術所採用的方法、手術結果,以及什麼地方需要改良以求獲致更好的成果。因此,這種手術雖然對你來說也許有點陌生,但對於外科醫師來說卻並非新事。
為了保障公眾的利益,美國多個研究中心作了一項研究,目的是要評定這種手術的成效,權衡其利弊。研究結果刊登在1980年代一份簡稱為《PERK研究》的刊物裡。後來美國眼科學研究院承認這種手術在減低近視程度方面的確十分有效。
你適宜接受RK手術嗎?
現在我們對RK的發展獲得了若干認識,但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適宜接受這種手術呢?首先,你必須接受一項徹底的眼科檢查。即使醫生表示你適合接受這種手術,但手術是否成功則視乎你的近視程度有多深而定。近視程度越深,成功率便越低。
驗眼結果若顯示你適合接受RK手術,那麼你也許希望找著一位經驗豐富的眼科醫生替你動手術。大多數的大城市至少都有一位在這方面有多年專業經驗的醫生。藉著參加有關方面的研究講座、考慮一下以往的手術紀錄,並且與前近視患者以及其他眼科醫生討論一下,這樣,你也許能夠找著一位經驗豐富、醫術精湛的眼科醫生。
在1991至1992年期間,替病人施行RK手術的美國眼科醫生數目從百分之13增至百分之25。這意味到許多眼科醫生在RK手術方面的經驗仍然相當有限,但這同時顯示有越來越多人正接受這種手術。現時有關方面的專業外科醫生正呼籲更多新入行的外科醫生接受訓練,以免他們遇上早期外科醫生經常遇上的難題。
你在決定接受RK手術之前,最好先清楚了解這種手術的過程,這樣,你便能夠向醫生提出問題而獲得你需要知道的答案。勝任的外科醫生能夠分析每個病人的情況,從而對手術作適當的調整以求控制結果。他們會針對每個病人的需要,務求使手術適合個別的病人。據研究證實,切口的數目、深度以及長度都會影響到手術的結果。此外,病人的年紀、性別、眼球內的壓力以及角膜的形狀也屬於考慮範圍之內。不但這樣,醫生也會考慮到其他可變因素,一絲不苟地調整手術的程序,以求獲致理想的結果。
你若獲知某外科醫生在這方面有多少年經驗,以及曾經施行過多少宗這類手術,這可以幫助你對他或她的經驗有更多了解。最近的醫學雜誌建議,若要給病人適當的照料,眼科醫生應當設置一部由電腦操作的電視影像機,稱為角膜表面狀態測量機。設備越好,手術成功的機會便越高。
手術過程
你若決定接受這項手術,接著會有些什麼事發生呢?首先你要接受一項手術前檢查,這項檢查包括視力測驗、眼球超聲波測量、眼球的厚度測量、眼球弧度的測量,以及測量眼球的內在壓力。此外,醫生也許會運用由電腦操作的電視影像機以測量角膜的表面狀態。醫生一旦搜集好以上所有資料後,便著手策劃你的手術。在你讀過同意書的內容,並且加以簽署後,醫生便會給你服用鎮靜劑。
談到同意書,讓我們考慮一下其上論及的一些風險吧。這項手術是在角膜的外層施行的。其副作用通常包括:對強光感到不適、看見星點般的光線、景象波動起伏、感到眼睛內有外來物體、眼睛乾癟,以及對眼睛作出自覺性的注意;以上種種的反應也許會持續數小時、數日、數週,或數月不等。由於眼睛添了一些切口,以致它變得較為脆弱。眼睛變得脆弱的時期會有多長則因人而異。藉著使用手術後用的眼藥水,並且遵照醫生的指示避免某些活動,這有助把大部分副作用消除。病人若能遵照醫生的指示而行,手術的成功率便會相應提高。
假設你將要接受手術,接著會有些什麼事發生呢?首先你會服用一種輕微的鎮靜劑,過了30分鐘之後,你可以前往RK手術室。在那裡,醫生會把你的眼瞼清潔乾淨,然後在你的面上鋪上一塊消毒蓋布。現在醫生也許會為你的眼睛作最後的測量,此外,他也會通過顯微鏡去檢查用來進行手術的儀器的準確性。在此之後,你的眼睛會受到局部麻醉。眼睛麻醉後,醫生會把一個眼瞼擴張器放在你的眼睛上,以便防止眨眼。接著,你須要把目光集中在一道光上,這樣,醫生便會從你眼睛上的光心著手工作。他把一塊模板放在你的眼睛上,以便規劃出手術的模式來,然後手術便正式開始。
不消20分鐘,手術便告完成了。通常眼睛會被遮蓋好一段時間,但在24小時之內,你開始留意到近視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了。在手術後的第一天,影像幾乎完全清晰,但為了紓緩眼睛不適的感覺,眼睛遂分泌出頗多的淚水來。在接著的24小時內,影像變得更為清晰。在隨後的7至30天內,影像會出現頗多變化。三個月後,影像的變化則較為輕微。一年後,影像便會穩定下來。在隨後的20年內,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留意到影像再次出現變化。
並非人人適宜動手術
我們已討論過一些有關RK手術所牽涉到的難題。現在讓我們考慮多些有關RK手術的副作用——預料中的和非預料中的。RK手術並不能矯正所有程度的近視。在差不多每宗事例裡,它的確能夠矯正近視至一定程度,但對於某些接受手術的近視患者來說,情況並不這麼理想。有些接受過這種手術的人看見波動起伏的影像。這意味到早上的影像跟晚上的影像並不相同。對於那些整天坐在電腦屏幕前的人來說,情況尤其顯著。大多數RK病人並不會長期經歷這種現象,但小部分病人卻會這樣。許多接受過RK手術的病人都會覺得晚間的光線特別使他們感到不適,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情況跟波動起伏的影像的情況一樣,並不會長期出現的。人也許由於眼睛乾癟而須要停止使用隱形眼鏡,但他們將會繼續經歷這種眼睛乾癟的現象達六個月之久。有些人則由於接受了過度的矯形,以致觀看近處的東西時模糊不清,觀看遠處的東西時也看不清楚,除非配戴隱形眼鏡或眼鏡才行。這個情況雖然較為罕見,但有些RK病人確實經歷過這種情況。
在手術後的最初三個月內,病人的視力會受各種因素所影響,包括:健康難題、憂慮、懷孕、藥物、工作上的變動、運動模式、飲食習慣,尤以缺乏休息為然。一位RK外科醫生指出,人若有舉重的習慣,他們通常需要重複接受這項手術,以便達到理想的視力效果。事實上,許多東西都可以影響到病人每天的視力,尤其是在最初的三個月內。因此,病人在康復期內必須為視力上的改變作好心理準備。
RK手術並非完全精確無誤,以至可以永遠取代眼鏡或隱形眼鏡,因為眼鏡或隱形眼鏡能夠配合你特別的需要。RK手術只是一般性的矯正方法,但RK病人在手術後卻甚少再倚賴眼鏡。你也可以僅讓一隻眼睛接受這種矯正手術,這樣,一隻眼睛可以觀看遠處的景物,另一隻眼睛則可以觀看近處的景物。手術後,病人若未能夠獲致理想的視力效果,或者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他是可以接受進一步手術的。這需要醫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以至能夠知道病人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手術至什麼程度。
三思後行
你若正在考慮是否接受RK手術的話,最好首先獲知更多有關這項手術的資料,這樣,你便能夠向醫生提出適當的問題而獲得坦率的答案。在決定接受手術之前,不妨多向幾位RK外科醫生請教,以聽取他們的意見。(箴言15:22)也許結果證明你的確適合接受這項手術,以期能夠使你的視力大為改善。
最近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舉行了一個會議,會議討論一項有關研究RK病者的報告,這些病者本身也是眼科醫生。差不多所有曾接受手術的人都一致地表明,他們非常滿意手術的結果——只有百分之2的人認為他們的視力並沒有多大改善,但百分之98的人卻非常滿意。
人若能夠天天享有良好的視力而無需配戴眼鏡,這是多大的福分!在不久的未來,這個夢想將會實現,不是藉著施行手術,而是藉著上帝的力量。上帝的新制度將會為所有一度配戴眼鏡的人帶來良好的視力,但對於那些生來就是失明的人來說,能夠看見新的景象會使他們多麼興奮!「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以賽亞書35:5。
[第25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RK手術的典型結果
正常的眼睛會把影像投射在視網膜上
視網膜
清晰影像
近視者的眼球由於太長,以致影像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
視網膜
模糊影像
八次徑向式的切割會把角膜輕微弄平到這個形狀
RK手術後的眼睛會讓影像投射在視網膜上,令影像清晰
視網膜
清晰影像
[第22頁的圖片鳴謝]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