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10/8 3-4頁
  • 傳教士——他們該是怎樣的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傳教士——他們該是怎樣的人?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謂傳教士?
  • 傳教士名實相符嗎?
  • 仍有需要嗎?
  • 宣揚在統治中的上帝王國的傳教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現今使人作基督的真正門徒
    警醒!1994年
  • 給「黑暗大陸」帶來屬靈之光?
    警醒!1994年
  • 特派傳道員將好消息傳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
    捐款的用途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10/8 3-4頁

傳教士——他們該是怎樣的人?

「傳教士」這個詞語可以觸發強烈的情感。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這個詞語能夠喚起仰慕之情,使他們想起諸如德肋撒修女、已故的史懷哲等人物。

其他人則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一提起傳教士,他們若不是處之漠然,就是深感厭惡,甚或怒氣沖沖。這個詞語使他們聯想起思想鉗制,腦海不斷浮現殖民地主義的景象。

關於傳教士,一個適切的問題是:他們究竟是光明的使者,還是黑暗的使者呢?

何謂傳教士?

傳教士的定義是「接受任務的人」,也就是說,接受「一個宗教組織所託付的任務,到別的地方宣傳該教會的信仰,或從事慈善工作」。

耶穌基督為基督徒的海外傳教活動奠下基礎,他吩咐跟從者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為了執行這個命令,他們必需把基督的信息傳遍普世。——馬太福音28:19。

耶穌本身也是一位傳教士,他從天父耶和華接獲委派,離開天上到地球從事傳教工作。(腓立比書2:5-8)按理說來,從事海外傳教工作的基督徒應該緊緊跟從耶穌所立的榜樣。使徒保羅是第一世紀的傳教士,他遵循耶穌的榜樣而行,成了後來從事海外傳教工作的基督徒所效法的模範。——哥林多前書11:1。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雖然對折磨人類的社會難題深表同情,卻沒有定意要把這些難題優先解決。縱使耶穌這樣做,充其量也只能帶來短暫的舒解。(約翰福音6:26,27;12:8)耶穌要優先執行其他較重要的任務。耶穌告訴彼拉多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正如耶穌較早之前在禱告中指出,吸收真理的知識是至為重要的:「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18:37。

基督教國的傳教士有符合耶穌所立的榜樣嗎?他們有沒有把上帝話語的光反映出來,使別人得以認識導至永生的真理,從而證明自己像耶穌一樣是光明的使者呢?還是他們使人落入黑暗當中?我們應該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深感興趣,因為多個世紀以來,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都有從事海外傳教工作,他們所產生的果子能夠幫助我們分辨純真宗教和偽宗教。因此,《儆醒!》雜誌很高興宣布,接著一連五期的資料會深入探討這個題目。

傳教士名實相符嗎?

對於傳播基督的信息,不少傳教士都作了寶貴的貢獻。舉個例說,有些傳教士把聖經譯成各種文字,好讓當地居民能夠親自閱讀聖經。

可是,看來有些現代傳教士認為,滿足社會需要比傳道或翻譯工作更為重要。《時代》雜誌一篇題名為「新傳教士」的文章指出:「在基督新教徒當中,流行的趨向是,對於應付人民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基本難題,傳教士會作更大的參與。」至於天主教徒,美國所派遣的耶穌會傳教團團長說,傳播基督的信仰「已退居次位,服務人群無疑是重要得多」。公教進行社一位祕書提出以下理由:「以往我們懷有所謂拯救靈魂的動機。……感謝天主,如今我們相信所有人以及所有宗教已獲得天恩眷顧,並且蒙主寵愛。慈悲的上主必定會拯救世人。」

這是否意味著傳教士不再需要仿效耶穌,教導別人認識上帝的話語呢?

仍有需要嗎?

1985年,德國漢堡有數以百計的志願工作者致電給大約1萬8000個家庭。一份報章把他們的行動稱為「集體電話傳教工作」。顯然,這樣做的收效不大。《歐洲人報》在去年12月寫道:「自1991年以來,德國基督新教教堂的……出席人數下降了50萬有多。」

教徒日益減少並非僅是德國教堂的現象。世界各地有千百萬人背棄宗教,他們認為在實事求是的1990年代,宗教對生活已變得無關重要了。但是,我們若想成功地面對今日這個黑暗社會的難題,並且對將臨的較好世界懷持希望,吸收基督教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滿足這項急切的需要,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遵行耶穌的命令,使萬民作他的門徒。

耶穌基督原先要從事海外傳教工作的基督徒作光明的使者,意即光明的信使,而非黑暗的使者。基督教國的傳教士有沒有符合耶穌的原意呢?他們一直跟從什麼模式?

[第3頁的圖片鳴謝]

Culver Picture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