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豔麗的蝴蝶竟是有毒的嗎?
《儆醒!》雜誌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你可曾在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跟前看得入迷嗎?蝶兒的嬌姿以及蝶兒的豔麗,你可曾為此嘖嘖稱奇嗎?牠蹁躚花間,教人陶醉不已。你也許希望上前把牠看個清楚,也許甚至要拍照留念,然而,牠在每朵花兒上總不願意多留一刻,這還不止,牠的翅膀總是拍動不休。但你知否在這些美麗悅目的生物當中,有些竟然是有毒的呢?
我們不妨在這幾頁中看看其中兩種蝴蝶——長有黑褐色大翅膀的王蝶(右圖),以及副王蛺蝶(上圖)——外表酷似王蝶,但體形卻通常較小。究竟什麼使牠們變得有毒呢?這些毒素有什麼作用?
世上有1萬5000多種蝴蝶,牠們的生長過程要經過四個階段,然後才變成我們在花園裡所看到的美麗蝴蝶。其中一個階段就是幼蟲。王蝶的幼蟲以有毒的馬利筋為食物,因此,蒂姆·沃克在《科學新聞》中寫道,這使牠成為「一種真正有毒的蝴蝶,倘若雀鳥吞下這種蝴蝶而沒有及時將其吐出的話,鳥兒便會中毒而死」。這種毒素稱為卡烯內酯,能夠毒害心臟。那麼,副王蛺蝶又如何呢?
沃克指出:「曾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有翅膀的昆蟲外表雖然酷似有毒的王蝶,但其實卻是雀鳥可口的食物。」正如你在圖中所看見的一樣,除了副王蛺蝶的下翅長有黑色的內線之外,兩種蝴蝶的色澤和斑紋的確非常相似。在過去的100年間,進化論者認為副王蛺蝶為了防止雀鳥的侵襲,於是把翅膀的斑紋進化成與有毒的王蝶類似,好使雀鳥避之若浼。除此之外,他們也認為副王蛺蝶其實是雀鳥美味可口的食物。
研究人員最近又有什麼發現呢?沃克寫道:「新近的研究顯示,副王蛺蝶成功地把科學家而非鳥兒騙倒了。……兩位動物學家表明,那些有辨識力的雀鳥能夠看出,副王蛺蝶與有毒的王蝶同樣難吃。」可是,既然副王蛺蝶的幼蟲以無毒的柳葉而非有毒的植物為食物,那麼,何以牠們這麼難吃呢?沃克寫道:「看來副王蛺蝶的體內自行製造出一種化學物質,作為防禦敵人的工具。」
事實上,從現時的昆蟲學研究來看,專家們仍然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也許他們不應過度信賴「傳統觀念」。一位評論家就一本專題論及王蝶的新書寫道:「這本非同凡響的書刊表明,我們對王蝶的認識越多,便對自己所『知道』的越不肯定。」
然而,聖經清楚指出:「我們的主[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4:11。
毫無疑問,關於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物,人類仍要學習認識的委實太多了。阻礙人類獲致確切知識的一個基本障礙是:許多科學家拒絕接受有一位創造主兼設計者在創造方面所擔任的重大角色。保羅·戴維斯是一位數學物理家,他在自己所著的《上帝的意念》一書中說:「顯然不少科學家大力反對任何超自然的……論據。對於上帝的存在、有一位非人的創造個體或支持現實的種種論據,科學家僅是嗤之以鼻,一笑置之。……我個人並不贊成他們這種輕蔑的態度。……我不相信我們生存於這個宇宙中僅是出於命運的安排、歷史中的機遇巧合,或是宇宙大戲劇中的副產品而已。」
詩篇的執筆者大衛寫道:「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在另一方面,明智的人準會謙卑地承認創造主的存在,正如先知以賽亞所為一樣:「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上帝,他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他如此說: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神。」——詩篇14:1;以賽亞書45:18。
[第16,17頁的圖片]
王蝶(上圖),副王蛺蝶(第16頁)。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副王蛺蝶的下翅長有黑線。(插圖並非按實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