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3/22 12-15頁
  • 詹姆斯·庫克船長——太平洋上無畏的探險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詹姆斯·庫克船長——太平洋上無畏的探險家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詹姆斯·庫克的生活背景
  • 1769年的世局
  • 庫克的首航
  • 第二次成功的航程
  • 第三次航程悲慘收場
  • 性格上的轉變
  • 航程的貢獻及遺禍
  • 中央長老團的新成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 耶和華一直悉心照顧我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南極洲——自然界最後一道防線
    警醒!2000年
  • 王國的團結彰明昭著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3/22 12-15頁

詹姆斯·庫克船長——太平洋上無畏的探險家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除了英國、澳洲、新西蘭、夏威夷,以及太平洋眾海島的居民之外,大多數人也許對詹姆斯·庫克船長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然而,在上述的國家地區裡,差不多每個學童均聽過庫克船長這個名字,猶之乎美國的學童都聽過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名字一樣。

在澳洲這塊南太平洋大陸以及在新西蘭,這位航海探險家無疑十分著名,因為庫克船長這個名字隨處可見。此外,1974年,澳洲把「澳大利亞,前進」這首歌定為國歌,而原本的歌詞正是讚美這位無畏的海軍上校。

詹姆斯·庫克的生活背景

1728年10月,詹姆斯·庫克在英國約克郡的農村出生。關於他的早年生活雖然資料不詳,但他顯然曾在艾頓一間迄今猶在的農村學校裡接受過若干教育。後來他在斯泰茲漁港當過一名雜貨商的學徒。庫克在艾頓嘗過了一段時間的海岸生活後,便轉做運煤的工作,並且學會怎樣操作船隻,在寒風凜冽的北海海岸附近工作。

庫克並非僅因為曾在運煤船上工作就發展了後來的航海生涯。他在岸上時繼續進修數學,最後在1755年加入了英國海軍服役。他雖然在海軍方面也有若干成就,然而,他卻以繪製了紐芬蘭省、新斯科舍省和拉布拉多的地圖和海圖見稱於世。

1769年的世局

1763年,大不列顛稱雄世界,是殖民統治及商業方面的首要強國。經過了大約200年斷斷續續的戰爭後,它擊敗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最後的敵國——法國——更是潰不成軍。當時是一段戲劇性時期。科學上的迅速成就衝破了迷信的羈絆,並且廣泛地激發起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求。航海技術的發展也一日千里。當時英國海軍以及科學界均急於尋找一位航海科學家,以期在太平洋上展開一項探索的旅程。結果,詹姆斯·庫克被選上負起這項艱巨的任務。

庫克的首航

庫克的首航時期為1768至1771年,他接獲的訓示定明,「要發現迄今仍未為人所知的國家,並且獲知遙遠地區的事物,縱使這些地區早已有人發現,但勘探結果卻未臻完滿。」他接獲的訓示進一步指出,「南方理應有一個大洲或一塊幅員廣大的陸地」,於是,庫克「向南進發,以期發現這個大洲」。不過,庫克的首項任務是前往塔希提島觀察金星凌日的情況,以便準確地探測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第一次航程尚差43天便歷時足三年了。庫克的確有緊守崗位,執行任務。就在這次航程中,他登上了植物學灣而以此聞名,這個海灣位於景色宜人的悉尼港——後來才被發現——以南數哩的地方。此外,他也完成了環繞新西蘭兩大島的航程,成為了第一位繪製出澳洲東岸海圖的歐洲人。然而,他並沒有發現想像中的南方大洲。

第二次成功的航程

庫克船長接獲委派進行第二次航程,時期為1772-75年,他領航的兩艘考察船名為「決心號」和「探險號」,這次航程也同樣成功。委派地區是南極區,包括南太平洋無邊無際的海域。然而,多月來飽嘗過嚴寒的氣候以及凌厲的風刀霜劍後,他心裡打定南方根本沒有什麼大洲存在。能夠辭別冰封的大海而回航塔希提島,他手下疲備的海員不禁喜出望外。

庫克的第二次航程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艾倫·穆爾黑德在他所著的《重大影響》一書中寫道:「1775年7月杪,他們在普利茅斯港下錨。他們離國已有三年零十八天,並且航行了6萬多海里——相當於地球圓周的三倍——只有四名船員死去。……這次航程使庫克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

第三次航程悲慘收場

庫克的第三次航程是要勘察加拿大的太平洋海岸,以及在北極洋探索假想中接連太平洋及大西洋的西北航道。這次航程是庫克上校最後的一次航程。1776年7月12日,他登上整修過的「決心號」,然後從英國啟航。到了1778年1月18日,他抵達了現今稱為夏威夷群島的地方,他和手下船員受到當地居民熱情的款待。在這些美麗的海島上,他們補充了船上的供應,然後在北部度過了該年的夏天,以求找出通往大西洋的航道,可惜卻勞而無功。最後,他們在冬天返回夏威夷。

這時候,庫克在為人方面看來出現了一些改變,歷史家也不明究竟。他重返夏威夷時究竟怎樣對待當地的居民則不可而知。有些人認為他現在開始無情地剝削他們。另一些人則懷疑他也許干犯了當地居民的崇拜。但無論事實怎樣,1779年2月14日,他就在那裡去世。

他是怎樣喪生的呢?這些探險者在1月17日返回凱阿拉凱誇灣,當時有一萬名夏威夷居民歡迎他們。島上居民正向他們的神洛諾——土地之神——慶祝馬卡希基節。看來庫克被當作洛諾一樣受到款待,他和手下船員再次受到盛情的慷慨接待。三星期後,亦即2月4日,他們起錨啟航。但他們出海四天後卻遇到一場猛烈的颶風,烈風毀壞了「決心號」一枝船桅。庫克於是回航夏威夷。

然而令庫克大感意外的是,這趟他們所受到的對待卻充滿敵意。有些人認為夏威夷人現在也許變得更加謹慎,行事也較為理性,並且認為庫克和他的手下正剝削他們。另一些人則認為庫克這次回航與他身為「神」的身分並不一致。但無論原因是什麼,令人可悲的是,庫克手下惶惑的船員卻反應過激。結果,「發現號」失竊了一艘艇。為了取回失艇,庫克把族長蓋拉尼奧普擄去作為人質。衝突繼而爆發,庫克被刺傷,後來在海灘上被人亂棍打死。

喬治·吉爾伯特是「決心號」的見習船員,他在日記裡生動地描述庫克慘死前最後一刻所發生的事。「庫克上校臨岸未幾,向船揮手下令停止開火,一位膽子比其他人都大的族長躡在上校的後頭,用鐵匕首刺入他兩肩之間。另一位族長迅速用棍擊打他的頭顱,船長因而跌進水裡;他們隨即躍進水中,把船長沒在水裡達好幾分鐘,然後把他拖到岸邊的岩石上,對準他的頭顱再三擊打;船長瞬間便氣絕身亡。」

性格上的轉變

在第三次航程裡,庫克的行為模式顯然改變了,他再不像在前兩次南海區的旅程時一樣,表現出鎮靜和自制來。在第三次航程裡,他向手下百分之37的船員施行笞刑,差不多相當於第一次航程時所施行的兩倍。這次他對待波利尼西亞島上的居民也沒有這麼人道。例如,庫克由於失竊了一隻懷了胎的山羊,竟兇狠地下令焚毀埃梅奧的塔希提島的民居,以及毀壞那裡的獨木舟。他甚至把島上捕獲的小偷的耳朵割下。他患了病嗎?是疲勞所致?抑或純粹是心狠手辣?

航程的貢獻及遺禍

伯納德·史密斯教授在他所著的《詹姆斯·庫克船長及當代事物》一書中評論,「庫克遠遠稱不上什麼新大陸的發現者。」這番話是不無道理的,因為庫克所看見的地區大部分已有人居住。雖是這樣,格倫費爾·普賴斯卻寫道:「庫克在地理知識方面作出了超卓的貢獻,他發現了澳洲東部漫長的海岸線,繪製了新西蘭的輪廓圖,並且考察了北美海岸狹長的地區,從而完成了太平洋的海圖;庫克也發現了一些聞所未聞的島嶼,例如夏威夷和新喀里多尼亞;此外,他也重新發現其他群島,並且確定這些群島的正確位置。庫克被視為實際發現了……南極洲……的航海家,在北極區,他證實了白令所發現的白令海峽。」庫克的船桅從太平洋上消失蹤影之後很久,他所繪製的海圖和地圖仍然廣泛受人採用。

然而,庫克也遺下了一些可悲的事物,包括性病、槍械暴行、對南極區野生生物的蹂躪,以及對太平洋海島上居民的剝削。艾倫·穆爾黑德就庫克的南極發現寫道:「再次地,庫克留下了可悲的後患。他料不到發現了也許是世上野生生物最繁庶的地方,他是第一位讓世界知道這件事的人……對塔希提島和澳洲的居民來說,庫克的侵入是一場災禍,對南極區的動物來說則是一場大屠殺。」

獵人和捕鯨隊伍根據庫克所作內容廣泛的報告和航圖前往有關地區進行獵殺活動。穆爾黑德補充說:「獵殺活動持續下去,直至實際上再沒有生物可供獵殺,沒有任何垂手可得、有利可圖的生物留下讓他們獵殺為止。」

[第15頁的圖片]

庫克在夏威夷慘遭殺害

他發現了澳洲的植物學灣

[鳴謝]

Paintings: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Affairs

[第12頁的圖片鳴謝]

Painting by John Weber/Dictionary of American Portraits/Dover. Background: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 Heck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