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2 9/1 26-30頁
  • 耶和華一直悉心照顧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一直悉心照顧我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童年生活
  • 向親友作見證
  • 雖受反對仍享有很大祝福
  • 進一步的證據顯示耶和華的照顧
  • 海外委派
  • 更多的服務特權以及一場考驗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詹姆斯·庫克船長——太平洋上無畏的探險家
    警醒!1995年
  • 我怎樣克服自己的野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王國的團結彰明昭著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守》92 9/1 26-30頁

耶和華一直悉心照顧我

我的確可說是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開始事奉耶和華。我在新西蘭北部一個風景優美的農村裡長大,當地的居民主要是一些像我一樣的毛利人。一天,我騎著馬上路的時候,表兄本納走到我面前來。那時是1942年的秋天(北半球則是春天)。我27歲,是英國教會的活躍分子。

本納多年來一直閱讀盧述福法官(當時守望台聖經書社社長)所撰寫的書刊。這時他手裡拿著一封來自守望台社新西蘭辦事處的信,吩咐他邀請當地的人聚集起來舉行主的晚餐。再者,本納也要負責請一個人去主持這個儀式。他望著我說:「你便是適當的人選。」既然表兄認為我有資格主持這個儀式——事實上我在教堂裡也有領食聖餐——我為此感到自豪,便欣然同意他的請求。

舉行主的晚餐那天晚上,大約有40個人聚集在本納家裡紀念耶穌受難,但其中卻沒有一個是耶和華見證人。我抵步後,表兄遞給我一份演講大綱。我將唱詩部分取消,請本納的姐夫作開始的禱告,之後便將大綱的資料講出。大綱包括一連串附有聖經答案的問題。在場的一位牧師屢次提出異議,但藉著讀出大綱所引錄的參考經文,我得以回答他的問題。

我還記得,大綱裡有一條問題論及這個儀式應在年中的什麼時候舉行。當時所有在場的人望出窗外,看見果真是滿月時分,就對解釋感到滿意。顯然,適當的日期是尼散月14日。

當晚的確是個令人難忘的一夜!紀念的聚會總共延續了四小時之久!在座的人提出許多問題,我運用社方在大綱上引錄的經文一一加以解答。回顧過去,儘管我當時還未是個獻了身的耶和華見證人,我深知自己若沒有得到耶和華的仁愛照顧,就必然無法應付當時的場面。然而,就在1942年舉行紀念儀式的那天晚上,我找到了人生的目的。

童年生活

我在1914年出生,家父在我出生前四個月已去世。我還記得在我的童年,我很羨慕其他的孩童能夠嘗到父愛。我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欠缺。對家母來說,寡婦生涯本已十分艱苦,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遠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我很年輕便跟一位名叫艾格妮斯·科普的少女結了婚。她作我的良伴已超過58年。起初我們兩人艱苦奮鬥,希望能夠名成利就。由於遭遇嚴重旱災,我無法再從事耕作。我從運動尋得若干舒解。然而,在1942年的受難紀念之前,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真正目的。

向親友作見證

受難紀念過去之後,我開始認真研讀聖經,並且運用守望台社的聖經書刊跟我的表親討論。1943年9月,一些來自其他地區的耶和華見證人前來探訪我們這個孤立的社區。我們作了一次深入的討論,延續了四小時之久。我獲悉他們次日清晨便要離去,便問道:「有什麼事能夠阻止我受浸呢?」於是我和兩位表親遂在凌晨1時30分受了浸。

自此之後,我四處周遊向親友作見證。有些樂於接受,我便用馬太福音第24章跟他們討論。另一些不願接受,於是我用馬太福音第23章耶穌對法利賽人所說的話責備他們。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我學會了效法慈愛天父的榜樣,以較機巧的方式對待別人。——馬太福音5:43-45。

內子起初反對我事奉耶和華。可是,不久之後她便步我的後塵,在1943年12月獻身受浸成為我的助手。在那難忘的一天,我們的威瑪村還有另外五個人與她一起受浸,使當地的王國傳道員數目增至九人。

雖受反對仍享有很大祝福

1944年,再次有外地的弟兄來探訪我們,這次他們在正式的逐戶傳道工作方面給我們所需的訓練。隨著我們在社區裡引起越來越多注意,來自基督教國代表的反對亦隨之而增。(約翰福音15:20)我們屢次與當地的牧師對峙,為教義問題跟他們作悠長的辯論。但耶和華使我們得勝,結果社區裡有許多成員,包括我的妹妹在內,歸附耶和華而受到他的仁愛照顧。

1944年6月,一群會眾在威瑪成立。宗教逼迫和仇視日漸加劇。當局不准耶和華見證人死後葬於當地的墳場。有時反對者甚至使用暴力。我的汽車和車房均被焚毀。可是,憑著耶和華的祝福,我們在不及三個月後便得以購置一輛貨車。我也用馬車接載數目日增的家人前往參加聚會。

出席聚會的人越來越多,意味到我們急需有一個較大的聚會地方,因此我們決定在威瑪興建一間王國聚會所。這是在新西蘭興建的第一間王國聚會所。我們在1949年12月1日開始砍伐樹木,四個月之後,我們在設有260個座位的新禮堂內舉行呈獻禮,同時也舉行大會。在當時的日子,這的確是憑著耶和華之助而獲得的重大勝利。

進一步的證據顯示耶和華的照顧

由於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在新西蘭北部不斷增長,前來探訪的周遊監督遂鼓勵我們遷到需要較大的地區服務。我響應這項呼籲,在1956年帶著家人遷往奧克蘭南部的普基科希。我們在那裡服務了13年。——可參閱使徒行傳16:9。

在這段日子,耶和華繼續照顧我們,其中有兩個例證特別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有一個時候,我在郡議會受聘作貨車司機和機器操作員;在這期間,我獲邀出席為期四星期,在守望台社奧克蘭分社辦事處舉行的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我為此向總工程師申請四個星期的假期,他說:「你放心去好了。我但願有更多人都像你一樣。你回來之後,請到我的辦公室來。」後來我到辦公室去見他時,我竟收到沒有工作的四星期的薪金。這樣,我家人的物質需要遂得以解決。——馬太福音6:33。

這是第一個例子。第二個例子發生在1968年我和內子加入正規先驅服務之後。我們再次仰賴耶和華的支持,而他亦的確獎賞我們。一天早上,我們吃過早餐之後,內子打開冰箱,發覺裡面僅剩下半磅牛油。她說:「薩爾恩,我們已沒有東西可吃了。今天我們仍然出去傳道嗎?」我回答說:「當然去!」

在我們的第一個探訪,住戶接受了我們所介紹的書刊,並仁慈地送給我們數打雞蛋作為捐贈之物。第二位住戶則送給我們一些蔬菜——古瑪拉(番薯)、椰菜花和胡蘿蔔。當日我們帶回家的其他食物還包括肉類和牛油。對我們來說,耶穌的話多麼真確:「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26。

海外委派

庫克群島的拉羅湯加!1970年我們奉派在這個地方從事特別先驅工作。在接著四年,這個地方便是我們的家。我們在這裡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要學習一種新語言。可是,由於新西蘭的毛利語與庫克島的毛利語頗相似,我在抵步後五星期便能夠用當地的語言發表第一個公眾演講。

庫克群島的王國傳道員很少,而且沒有聚會的地方。耶和華再次垂聽我們的禱告,供給我們所需。有一次,我跟一個店主閒談,結果我們租到一塊合適的土地。不及一年,我們已有一個細小的家和一個可以容納140人的王國聚會所。自那時起,我們一次復一次地獲得來自耶和華的祝福,從而為他帶來很大讚美。

我們特別賞識島上居民對我們表現的慷慨。在從事傳道工作期間,人們很多時會以一些怡神的飲品款待我們。在炎熱、潮濕的天氣,這無疑深受歡迎。我們回家時,常在門外的梯階上見到匿名人士留下的香蕉、木瓜、芒果、橙等。

1971年,我和內子跟另外三個來自拉羅湯加的傳道員前往以美麗的環礁湖聞名的艾圖塔基島去。我們在島上慷慨好客的居民當中找著一些喜愛上帝話語的人,並且建立了四個家庭聖經研究。我們返回拉羅湯加之後繼續以書信跟他們研讀。後來艾圖塔基島的這些學生均受了浸,而且有一群會眾在當地建立起來。1978年,庫克群島的第二間王國聚會所便在這個地方落成。我們不斷栽種和澆灌,耶和華便繼續使之生長。——哥林多前書3:6,7。

我有特權探訪庫克群島的十個海島。在旅途上,我時常經歷艱難的情況。有一次,我乘船前往180公里外的阿蒂鳥島,由於有烈風吹刮,海面波濤洶湧,結果花了六天有多才抵達。(可參閱哥林多後書11:26。)儘管食物的供應有限,而且周圍暈船的也有不少,我卻很感激耶和華使我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

1974年,當局拒絕讓我們繼續留在庫克群島,我們遂不得不返回新西蘭去。我們離去時島上已有三群會眾了。

更多的服務特權以及一場考驗

返回新西蘭之後,有新的機會之門向我打開。(哥林多前書16:9)社方需要有人將《守望台》和其他聖經刊物譯成庫克島的毛利語。我得以享有這項特權,直至今日。此外,我也有特權先以環務監督,後以臨時區務監督的身分經常探訪庫克群島的弟兄。

在一次探訪中,一位來自拉羅湯加的特別先驅,亞歷克斯·納帕弟兄,跟我一起作一次為期23天的海上旅程,前往探訪庫克群島的北部諸島——馬納希基、拉卡杭阿和彭林。在每個島上,耶和華均感動當地居民的心,使他們慷慨接待我們住宿,並且接受許多聖經書刊。(可參閱使徒行傳16:15。)這些島嶼盛產珍珠蚌,人們曾多次捐出珍珠去資助普世的傳道工作。故此,我們給予人屬靈的珍珠,但卻得回實際的珍珠。——可參閱馬太福音13:45,46。

在世界這個僻遠的角落,景色多麼令人陶醉!試想像巨大的白鯊與孩童一起在環礁湖上嬉水的情景!清朗的月夜實在令人心醉著迷!詩篇執筆者的話的確所言不虛:「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詩篇19:2。

九年之前,我們的忠誠經歷嚴峻的考驗。內子因為腦出血而入院留醫。她需要接受手術。可是醫生卻拒絕不用血這樣行。內子和我的良心均不容許我們接受一項違反上帝律法的醫療程序,但外科醫生的良心卻促使他堅要採納每一種可行的方法——包括輸血在內——去挽救生命。

內子的健康繼續惡化,院方將她送進深切治療室,只准作有限度的探訪。她由於耳鼓受到壓力而失去聽覺。情勢已到達危急關頭。有一次,在我探訪內子之後,醫生跟著我到我的汽車那裡,堅稱內子惟一的生還機會便是用血動手術。他懇求我讓他如此行。可是,我和內子卻全心信賴耶和華。即使我們為了服從他的律法而失去現今短短幾年的生命,這也是值得的。

想不到,內子的情況忽然有顯著改善。有一天,我到醫院時竟看見她坐起來看書。隨後幾天,她更開始向其他病人和醫護人員作見證。不久之後,我被召到外科醫生的辦公室,他對我說:「沃雷芬爾先生,你真是個幸運兒!我們相信你太太的病已經康復了。」出人意表的是,她的血壓已穩定下來。我和內子一起為此感激耶和華,並且再次決心全力參與他的服務。

如今我重新奉派前往庫克群島工作,目前在拉羅湯加服務。這是一項多麼寶貴的特權!回顧以往,我和內子的確感激耶和華在過去我們為他服務的差不多五十年間,一直照顧我們。在物質方面,我們從來沒有缺乏生活所需;在靈性方面,我們所得的祝福實在難以勝數。最特出的祝福之一是我的親屬中接受真理的人數。時至今日,我可以算到有超過200人已受了浸成為耶和華的見證人。包括65個直系親屬。其中一個孫兒是新西蘭伯特利家庭的成員,此外還有一個女兒連同夫婿及兩個兒子正參與分社的建築工程。——約翰三書4。

瞻望未來,我懷有在一個樂園裡生活的前景,屆時全球會成為甚至比我在其中出生的青翠山谷更美麗。能夠在場迎接從死裡復活的雙親,並將有關贖價、王國及自己受耶和華照顧的一切實際經歷告訴他們,會是一項多麼偉大的特權!

既知道上帝必定會照顧我,所以我決心按照詩篇執筆者在詩篇104:33所說的話去行:「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上帝歌頌!」——薩爾恩·沃雷芬爾自述。

[第28頁的圖片]

新西蘭的第一間王國聚會所在1950年落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