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鱷魚
《儆醒!》雜誌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一位美國遊客在馬拉河畔正興致勃勃地為河馬拍照時,卻不慎在石頭上滑倒,掉進河裡。這驚動了一頭正在享受著日光浴的韌皮生物——鱷魚。這種爬行動物通常以獵食魚兒為生的,然而,眼看美肴在即,牠不禁垂涎欲滴,遂立即滑進水裡搜索獵物。幸而那位遊客留意到鱷魚正向他游過來,於是急忙趕回岸上,速度之快,彷彿是在水面上走過一樣!
人若遊覽過非洲的河流、湖泊或沼澤,他們時常會看見鱷魚,然而,對上述受驚的遊客來說,這次接觸也許距離得太近了。尼羅河鱷魚原產於肯尼亞。鱷魚一詞的斯瓦希里文——當地的文字——則稱為芒巴。鱷魚屬於爬行類動物,身長可達7米,不論在陸地上還是在水裡,牠們的行動同樣靈活敏捷。由於鱷魚的尾部扁平而像船槳,因此牠們在水裡暢泳時矯捷迅速。事實上,牠們游泳的時速可達40公里之快!不但這樣,牠們時常能夠潛在水裡上兩三小時之久。至於在陸上,牠們的步距雖短,速度卻非常快捷。
難怪聖經把利維坦——顯然是指鱷魚——描述為上帝所創造令人生畏的受造物。約伯記41:8,10說:「你把手掌去接著牠;想到這一戰,你再也不幹了!牠不是極兇猛、以致無人敢惹牠麼?」(《呂譯》)這個警告著實是真知灼見!據莫里斯·理查森編著的《爬行生物大觀》一書指出,鱷魚甚至曾襲擊快艇!約伯記41:25的話說得不錯:「牠一起來,神勇之士都恐懼,因膽破而張皇失措。」(《呂譯》)。
何以人們一看見這種鱗革動物便會驚惶失措,望影而逃呢?第14節便解釋其中一個原因:「誰能開牠的腮頰?牠牙齒四圍是可畏的。」鱷魚的上下顎各有24顆大小不同的牙齒,在鱷魚的一生裡,所有牙齒均不斷更新替換。饒有趣味的是,下顎的第四顆牙齒剛好嵌在上顎外面的溝痕裡,因此,當鱷魚把上下顎合上時,這顆牙齒便清楚可見,從而我們不會把鱷魚錯認為其近親鈍吻鱷。不妙的是,你若走得太近以期仔細觀察這顆牙齒,那麼,恐怕你整個人得要從牠口裡看見牠所有牙齒了!
由於這緣故,你也許寧願從一個較安全的位置去細看鱷魚,而肯尼亞正有不少這樣的理想地點。例如在曼巴薩的曼巴村便有一個鱷魚養殖場。
你也許納罕,『為什麼竟然會有人飼養鱷魚?』原因之一是要避免鱷魚絕種。野生鱷魚在孵化後的頭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99。看來巨蜥、禿鸛,甚至一些人類也喜歡一嘗鱷魚卵和幼鱷的滋味。然而,在鱷魚養殖場內的鱷魚由於獲得適當的照料,牠們的死亡率從百分之10降至百分之2。幼鱷在出生後一年內能夠生長至1.5米長,這個長度足以把大多數的來犯者嚇走。幼鱷必須多活三年才可以長至野生鱷魚那般大小。
鱷魚養殖場內的鱷魚也被用在商業的用途上。國際市場上的皮鞋、腰帶、手袋,以及其他時裝用品便是由鱷魚腹部柔軟的皮革所製成的。現時曼巴村每年大約輸出2000塊鱷魚皮往其他國家——例如意大利和法國——以便進行鞣皮的過程。那麼,人們怎樣處理鱷魚餘下的部分呢?在肯尼亞,鱷魚肉是旅遊業上一道新穎的菜肴。
每年十月至四月是鱷魚繁殖的季節。野生的雌鱷會在任何地點產下20至80隻蛋。在這段期間,生活在養殖場裡的雌鱷則會在各水池旁的繁殖區內產下大約36隻蛋。工作人員接著把鱷魚蛋收集起來,然後運送到孵化器內孵蛋。孵化期需時三個月。
若要安全地觀察這些引人入勝的生物,曼巴村無疑是個極為理想的地方。曼巴村位於一個20英畝的採石場上,當局把採石場重新設計,將其改建成一個鱷魚養殖場、植物園、水族館,以及康樂活動綜合大樓。那裡大約有一萬多條這類爬行動物。當然,你是無法看到那裡所有的鱷魚。但你可以在兩個繁殖區內看見百多條成年鱷魚,在另一些區域,你則可以觀看到數百條處於不同成長期的幼鱷。
鱷魚進食的情景相當精彩。有些鱷魚甚至從水裡躍起,以期銜取垂吊在池塘上的肉食。你也可以看見那條名為「大爸爸」的鱷魚,牠曾在塔納河區一帶出沒,並且多次驚嚇居民,臭名遠播,牠被活擒到這個養殖場之前曾殺死至少五人。倘若面對面地觀看鱷魚會使你不安,你可以前往錄像電影院去,以便對鱷魚有更清楚的認識。
近觀鱷魚也許使你覺得趣味盎然,也許使你感到毛骨悚然。但無論如何,你必定能夠更加了解到何以聖經在約伯記41:34這樣論及鱷魚:「牠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
[第17頁的圖片]
右圖:曼巴村的概貌
[第17頁的圖片]
右圖:一條鱷魚在進食時從水中躍起以銜取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