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22 24-27頁
  • 當心『河中眼』!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當心『河中眼』!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奪命的『河中眼』
  • 貴價用品威脅鱷魚生存
  • 保存獵食者
  • 若干傳說一掃而空
  • 鱷魚兇猛面目的背後
  • 細看鱷魚
    警醒!1995年
  • 鱷魚的下巴
    警醒!2015年
  • 笑看江湖「鱷」霸
    警醒!2005年
  • 鹹水鱷——爬行動物之王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22 24-27頁

當心『河中眼』!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一位喜歡探險的女遊客在東阿利蓋特河一條支流上輕泛小划子,這條支流位於澳洲北部地方沼澤區內的卡卡杜國家公園。女遊客看見河上彷彿有一塊無礙航道的浮木,可是,這「浮木」突然撞擊划子。它原來是一條可怕的鹹水鱷,該女子恰巧在一年當中最危險的時候進入了牠的『地盤』。

女遊客瘋了似地把划子划向樹叢。她一踏在枝丫上,鱷魚便躍起把她拉回水裡去,把她抓緊之後接著在水裡滾動了足三次。鱷魚每滾動一次就張開口來,咬她一下,女子拼命爬向河岸的泥淖上。她經過三次掙扎終於成功游到岸上來,然後拖著滿身傷痕的軀體走了兩公里,沿途使勁地呼叫救命,最後一位護林員應聲前來救助。婦人雖是傷勢嚴重,畢竟僥倖死裡逃生。

這宗幾乎造成人命的意外發生於1985年。兩年後,另一位美籍遊客卻沒有那麼僥倖了。她不顧友人的警告,貿然在西澳大利亞充滿鱷魚的攝政王河裡游泳。結果,她被一條鹹水鱷襲擊,最後不幸死去。據報河裡有一些幼鱷,因此,也許是雌鱷為了保護幼鱷而發動攻擊。

奪命的『河中眼』

在月光下,海灣漁夫能夠看見的,就是昆蟲降在水面時所泛起的小漣漪。可是,澳洲北部的漁夫最留意的還是那些難以察覺的東西——『河中眼』。漁夫若亮起手電筒,鱷魚一旦從水中悄悄地冒出頭來,眼睛便會反射出紅光來。牠自古以來在捕食界中已是個鼎鼎有名的侵略者。

世上總共有12種鱷魚,澳洲及其他地方的鹹水鱷體形相當巨大,而且也十分兇猛。這種鱷魚的身軀可長達7米多。毫無防範的獵物發現鱷魚那閃閃生亮的眼睛時已為時太晚了,鱷魚會猛力撲向獵物,把獵物咬緊,然後在水裡翻滾,直至獵物溺斃為止。水牛、家牛或馬兒這麼大的動物在河畔喝水時,也曾遇過這樣的襲擊。

貴價用品威脅鱷魚生存

古老的神話說,鱷魚會假意地為獵物灑下同情之淚,這個神話也滲進了現代人的文化,從而創出「鱷魚淚」一詞來。可是,人類卻不會為鱷魚落淚。由於鱷魚皮十分珍貴,人類肆意獵殺這種喜愛靠近水邊生活的爬行類動物。

在高級女子時裝展覽會上,模特兒趾高氣揚地展示著高貴趨時的鱷魚皮料子服裝。有人認為鹹水鱷魚皮是世上最優質的皮革,因為這種皮革非常柔軟,而且也十分耐用。最近倫敦一間店子陳列了一個女裝手袋,價錢高達1萬5000美元。在世上的許多地方,使用鱷魚皮製品仍然是一種身分的象徵。

人們為了謀取暴利,澳洲鹹水鱷的生存因而大受威脅。在1945至1971年期間,單在北部地方便有大約11萬3000條鹹水鱷被獵殺。在1970年代初,當局下令限制獵殺鱷魚的數目,以免鱷魚絕種。結果,到了1986年,野生鱷魚的數目再次增加。因此,澳洲的鱷魚再不是瀕臨絕種的生物。可是,有些人卻認為牠們的棲息地卻受到威脅。

保存獵食者

多個世紀以來,澳洲的原住民有意或無意地保存了鱷魚的生命。雖然有些部族擅於獵殺鱷魚,但另一些部族卻因為宗教理由而禁止人獵殺牠們。

近年來,鱷魚養殖業以及教育宣傳有助於保存鱷魚。鱷魚養殖計劃容許養殖場加工處理鱷魚皮和鱷魚肉,而無需獵殺野生鱷魚。現在參觀鱷魚養殖場的遊客數目相當眾多,這大大增加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澳洲一位著名的養殖場主人認為,人們只會保存一些他們所喜愛、能夠理解的東西,同時也願意騰出空間和時間料理它們。他說:「鱷魚就沒有這麼討人喜愛了。不過,鱷魚在生態方面的價值並不低於任何貴價的服裝。」

遊覽鱷魚養殖場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經歷。人可以隔著鐵絲網圍欄,細看這種沼澤般色澤的革甲爬行類動物。養殖場工人毫不畏懼地走進圍欄內,逗引鱷魚表演一些動作,然後報以牠們新鮮雞肉或其他肉類,作為賞賜。最近一位養殖場工人從痛苦經歷學得教訓,他意識到在對待鱷魚方面切不可掉以輕心——鱷魚出乎意料地向他猛撲過去,把他的左臂完全扯斷!

另一方面,抱著一條12個月大的幼鱷是一個有趣的經驗,而且也富於啟發性。幼鱷的腹部非常柔軟,但背部卻呈骨狀的鱗塊,稱為皮骨,活像水中的盔甲,難怪鱷魚皮革這麼昂貴了。但人也得當心小鱷魚,因為幼鱷即使只有12個月大,雙顎也被緊緊捆住,但人也不可輕看牠的氣力。

仍未孵出的幼鱷在蛋殼裡吱吱地叫,很是有趣。牠們小小的鼻子上有一顆臨時長出的牙齒,牠們就用這顆牙齒驟然破殼而出。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時刻也許是鱷魚惟一真正可愛的時候!

若干傳說一掃而空

養殖場裡的鱷魚逐漸長大,人們通過觀察這些可畏的爬行生物的生活習性,不少傳說因而一一消除。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鱷魚會耐心地追蹤獵物數天,甚或數週,然後才突然以閃電之速襲擊獵物。可是,最近的研究顯示,鱷魚在交配的季節裡,亦即雨季,牠們特別敏於把守自己的地盤。在這段時期,倘若有獵物進入了鱷魚的領域,鱷魚便會窮追獵物;可是若在其他時候,鱷魚也許僅是滿不在乎地遠遠觀看同一隻動物而已。

現今旅遊地區若有鱷魚出沒,專業人員便會把鱷魚捕捉到適當的地方去。他們所用的一部分方法是用套索把鱷魚的下顎套住,然後將鱷魚吊起,接著專業人員便會趕快地把牠的上下顎緊扎起來。這樣,鱷魚的顎部便失去力量,因為鱷魚下顎的閉合肌雖然相當有力,但開啟肌的力量卻較弱。可是,捕獵者若偶一不慎,鱷魚強有力的尾巴便會把他摔倒地上。

鱷魚兇猛面目的背後

鱷魚的顎部雖然能夠使獵物受到重創,有時卻又可以活動得相當靈巧。假如幼鱷在蛋殼裡遲遲仍未孵化出來,母鱷便會用吻部輕輕滾動蛋兒,刺激幼鱷破殼而出。

鱷魚的牙齒宜於緊咬獵物,過於將獵物一口咬斷。倘若獵物的體積較小,鱷魚便會一口氣把獵物吞下;否則牠便會把獵物扯開,然後把獵物的殘肢逐一吞掉。研究人員解剖過已死的鱷魚後,發覺牠們的肚腹內有石子。不論鱷魚是否故意吞下石子,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石子有助於鱷魚充當「壓艙物」。

遊客許多時都會看見鱷魚在河畔歇息,雙顎張得大大的。不少人也許會認為,鱷魚這個姿態表示牠可能隨時會發動攻擊。剛相反,鱷魚把顎部張大有助於身體適應外間的溫度。像所有爬行類動物一樣,鱷魚也經常調節自己的體溫。

令人驚訝的是,鱷魚雖然屬於爬行類動物,但心臟卻有四個心室,就像哺乳類動物一樣。可是,鱷魚潛水時,心臟便會彷彿只有三個心室似的。

鹹水鱷的吻部比鈍吻鱷較狹長,雙顎閉合時,下顎的牙齒仍然露出。非洲是真正的大種鱷魚的主要棲息地,那裡也是細種鱷的棲息地;印度、亞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牠們的蹤影。此外,鱷魚的棲息地也遠至南方的澳洲,牠們喜歡在沿岸地帶和熱帶沼澤區生活,因為牠們習慣在有水的地方附近造窩。可是,靠水棲息的天然弊端是,水源泛濫時,大量的鱷魚胚胎便給淹死。成年的鱷魚、澳洲肺魚和淡黃夜鷺也會捕食鱷魚胚胎。因此,只有半數的幼鱷才有機會渡過孵化後的第一年。

令人驚嘆的是,新孵出的鱷魚能夠從體內吸取養分,因為幼鱷在誕生後的最初數週裡,體內的卵黃囊能夠滋養牠們。母鱷用口輕輕把牠們銜住,領牠們到水邊時,幼鱷便會立刻鍛鍊吻部,只要接觸到的東西都會咬一把。

那麼,何以用『河中眼』一詞去描述鱷魚是恰當的呢?因為在晚間,甚至剛孵化的幼鱷接觸到人造光時,眼兒都會閃出紅光來。原來鱷魚的視網膜上有一層晶體,它有助鱷魚看見晚間的景物,這層晶體也有助於反射這種紅光來。

不錯,鱷魚的確是一種令人驚嘆的爬行類動物,但我們最好還是敬而遠之好了。人若要試圖馴服利維坦(海中巨獸)只是白費心機而已,所有漁夫都深知這點。

在約伯記的詩詞裡,鱷魚很適切地被描述為「利維坦」:「你能用魚鉤釣上鱷魚[利維坦,《新世》]嗎?能用繩子壓下牠的舌頭嗎?你能用繩索穿牠的鼻子嗎?能用鉤穿牠的腮骨嗎?牠豈向你連連懇求,說柔和的話嗎?豈肯與你立約,使你拿牠永遠作奴僕嗎?你豈可拿牠當雀鳥玩耍嗎?豈可為你的幼女將牠拴住嗎?搭夥的漁夫豈可拿牠當貨物嗎?能把牠分給商人嗎?你能用倒鉤槍扎滿牠的皮,能用魚叉叉滿牠的頭嗎?你按手在牠身上,想與牠爭戰,就不再這樣行吧!」——約伯記41:1-8。

以上的話的確是智慧之言,使粗心大意或好奇心重的人受到警告:當心『河中眼』啊——就是兇猛有力、令人生畏的鱷魚!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第25頁的圖片]

在晚間,當燈光照在水面上,鱷魚的『河中眼』便會發出紅光來

[鳴謝]

By courtesy of Koorana Crocodile Farm, Rockhampton, Queensland, Australia

[第26頁的圖片]

左圖:幼鱷驟然破殼而出

[鳴謝]

By courtesy of Koorana Crocodile Farm, Rockhampton, Queensland, Australia

內圖:一條大鱷魚在瑪麗河畔的泥淖中享受日光浴

[鳴謝]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