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10/8 16-20頁
  • 艾迪塔羅德大賽——歷史源遠流長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艾迪塔羅德大賽——歷史源遠流長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狗拖雪橇長跑大賽的由來
  • 現代狗拖雪橇長跑大賽應運而生
  • 1925年趕運血清到諾姆市
  • 領犬
  • 阿拉斯加拖橇狗
  • 四類狗
  • 比賽完畢
  • 阿拉斯加狗拖雪橇的艱苦賽程
    警醒!1981年
  • 狗——時常都是人的最佳友伴嗎?
    警醒!1986年
  • 家犬會威脅兒女的安全嗎?
    警醒!1997年
  • 蓄犬作為保護
    警醒!1975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10/8 16-20頁

艾迪塔羅德大賽——歷史源遠流長

《儆醒!》雜誌駐阿拉斯加通訊員報導

我們伸長脖子,俯望市內的大街。街道兩旁擠滿著人群,人群中有媒體的攝影機和攝錄儀器。我們人人瞧向街角,希望迅速目睹「艾迪塔羅德——最後大賽」的得勝者抵達終線。現場是阿拉斯加的諾姆市。

艾迪塔羅德大賽是世界最聞名的狗拖雪橇長跑大賽,賽程約1800公里,歷時十天以上。去年的紀錄是九天零數個鐘頭。今年,頭24個鐘頭是賽事的開幕禮,官方紀錄不會計算在內,所以無法跟去年比較。另外,今年有數十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好手參賽,當中不乏其他賽事的老手。

試想想,花十天或以上的時間,獨自在不毛的荒野度過,會是怎樣的滋味。為了朝著那位於諾姆市的目的地不斷進發,你得穿越高山的通道,橫過冰封的峽谷、寬闊而結了冰的河川公路和凹凸不平的冰海。此外,還得忍受零度以下的嚴寒。

我們目睹這場賽事所顯示的勇氣和人狗的合作無間,內心興奮不已。我們不禁想道,『這一切最初是怎樣開始的呢?』

狗拖雪橇長跑大賽的由來

儘管狗拖雪橇長跑大賽在現今屬於較新興的消遣,人用狗來拖雪橇卻至少已有一千年的歷史。起初,在北方大片荒蕪的雪地上,人主要以狗拖著雪橇來運送貨物。狗拉雪橇的記載最初見於公元第十世紀阿拉伯的文學作品裡。有些學者認為,最先依賴狗來拖雪橇的是西伯利亞的楚克奇人。

黃金為最初的艾迪塔羅德跑道打開了大門。1908年,阿薩巴斯卡印第安人在捕獵馴鹿的地方發現了黃金。於是他們把那地方稱為海迪塔羅德(英文Haiditarod),意即「遠方」。後來,這個名字英語化,成了艾迪塔羅德(英文Iditarod)。這樣,全長1800公里,穿越艾迪塔羅德市,直到諾姆市的跑道名稱便由此而來。過了一段時間後,這條路線便以艾迪塔羅德跑道為人所知。

人們紛紛前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尋金之際,他們以雪橇來搬運器材、郵件、黃金,並橫越冰天雪地。一項報告指出,1911年尾,四隊拖橇狗沿著艾迪塔羅德跑道,把1200公斤的黃金運送到阿拉斯加的基尼克。他們於1912年1月10日抵達了目的地。

現代狗拖雪橇長跑大賽應運而生

尋金熱期間,狗隊多得很。領狗員大多認為自己的狗隊或領犬體格最健壯、行動最敏捷而又最機靈。於是比賽接二連三地舉行。後來,1908年,諾姆市舉行了首次有組織的狗拖雪橇長跑大賽,賽事被稱為全阿拉斯加獨贏大賽。這次大賽不但為現今的大賽開了先河,也為另一項競賽鋪路——目的不在於黃金,而在於救人。

1925年趕運血清到諾姆市

趕運血清到諾姆市的歷史性行動是一場死亡競賽。1925年1月,諾姆市爆發了白喉疫症。由於有演變為瘟疫的危險,當局必須馬上把血清運往諾姆市。當時20位領狗員及他們旗下的狗隊組成了接力隊。在攝氏零下46度之下,頭一隊狗隊從尼納納出發,然後在一村復一村中輪流接力,村與村之間通常相隔50至80公里。由於年中這時候北極的白晝只延續三四個鐘頭,因此狗隊大部分都要在漆黑中趕路。

往諾姆市的路程長達1080公里,一般要花25天的時間,這回卻只用了五又三分之一天。領狗員冒著大風雪趕路,當時風寒指數在攝氏零下57度以下。這項行動如此超卓,以致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後來也頒發勳章和證書給所有領狗員。

領犬

領犬在隊中的角色十分重要,而能夠擔任領犬的狗為數卻不多。不要忘記,領犬需要走在領狗員前面約15至20米,甚至更遠,這要視乎隊中有多少頭狗而定。在漆黑中,或在暴風雪中,甚或在蜿蜒曲折的路上,領犬可能會完全超出領狗員的視線範圍。由於這緣故,領犬就得嗅出路線,沿路前進,或自行挑選最安全的路線,隨時隨地作出決定,而無需勞煩主人。

去年,來自阿拉斯加、曾於前年大賽中贏得第二名的領狗員迪伊迪伊·賈恩羅,不得不捨棄她那最可靠的領犬巴克利。這為她的狗隊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領狗員拉翁·伯爾夫曾參加艾迪塔羅德大賽達十次之多。兩年前,他雖然離諾姆市不過369公里,卻不得不退出比賽。當時他因為要不停呼喝兩頭新任的領犬而弄得聲帶嘶啞。

褒揚領犬不等於說領狗員無需指揮狗隊。剛相反,他得頻頻發號施令,指揮狗隊前行,所發的命令包括「吉」(意即右)、「霍」(意即左),或「沃」(意即停)等。近來「曼什」(意即快走)這番喝叫聲已很多時被常用的足球口令「走」或僅是「去」取代了。與此類似的口令催動狗隊,指揮其行動。除了這些口令之外,還有一種頗為特別的雪鉤能夠在一般情況下發揮制約作用,那是一種插入雪中,防止驚慌的狗過早起步的錨狀物。

這裡用「一般情況下」這段片語,是因為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領狗員馬克·努德曼或會質疑領犬的可靠性和狗隊對命令的聽從。就在最近一次賽事中,馬克快要抵達檢查站時,他叫狗隊站著,然後著手拉直一些看來糾纏了的繩索。這時,狗隊卻把繩索糾纏起來。原本每隻狗身上都有金屬拉索繫著雪橇,狗群卻掙脫了拉索,起步便跑。馬克看見,便急忙趨前,就在最後起步的狗的後面捉緊拉索。(在荒山野嶺走失狗隊是十分危險的事。)在隨後的半公里的路上,狗隊拉著他走過雪堆,走過河水漲起的地方,期間他成了掃雪機,也成了滑水員。他跟著狗隊滑行,雪褸濺起了水花,下巴也沾滿了雪。他不斷叫嚷,要狗隊停下來。狗隊終於聽命,於是他轉過身來,拾回棄下了的雪橇。當時,領犬的抗命令他大失所望!

不過,領犬的可靠有時也為人帶來快慰。艾迪塔羅德大賽進行期間,睡眠是十分可貴的。如果跑道平坦筆直,領狗員便會在雪橇上小睡,狗隊則交由領犬指揮。期間,狗隊會繼續向著目的地諾姆市進發。

有時,在平路上,狗隊可以輕而易舉地每小時走十八九公里,更可以在短時間內每小時奔馳30公里。相比之下,牠們的平均時速卻低得多。雖然如此,一天也會走160公里。一隊曾奪得冠軍的狗隊在整整十天的比賽中,平均每小時走7公里左右。

阿拉斯加拖橇狗

有些人擔心狗隊會在賽事期間遭人惡待和奴役。鑑於人類不時加諸動物身上的虐待,這樣的擔憂並非全無理由。

拖橇狗的吠叫聲響徹起步線,這樣看來狗隊也熱中於自己的任務——每頭狗都宣明自己參賽的意願。有些狗興奮得不得了,其中一隊為數有十頭的拖橇狗如此精力充沛,以致牠們把自己韁繩所繫著的輕型貨車也拉動起來——貨車是上了排檔,而剎車桿還是拉起的!

參賽者對自己的狗隊十分關注。在休息站,他們會花相當多的時間來準備狗糧,並且將乾草鋪在冰凍的狗床上以求給狗兒保溫。他們還會檢查那些用來保護狗爪的短襪,並替狗護理傷爪。參加艾迪塔羅德大賽的選手只有斷斷續續的休息時間,每次由個半鐘頭至兩個鐘頭不等。另外,大會也規定各參賽者必須中途停歇二十四個鐘頭,期間參賽者會有六七個鐘頭休息。可慶幸的是,狗兒會有更多時間來休息。

參賽者憑經驗知道,狗拖動的物件重量不應超過狗本身的重量。一般參賽的雪橇,包括參賽者的體重在內,平均重140至230公斤。要是參賽者的狗隊有15頭狗,每頭狗拖動的重量就會在15公斤以下。這比起平均每頭狗的重量為25公斤少得多。另外,參賽者大部分時間都不是坐在雪橇上的,剛相反,他會走在雪橇的後面,推著雪橇上山或跨越崎嶇不平的路面。

不過,雖然狗隊受到悉心的照料,有些人卻仍然指責賽事損害了一部分賽狗。一封寫給《紐約時報》的信件指出,美國愛護動物協會聲稱有些狗無法完成賽程,有些甚至因為受到過度催迫而死亡。據稱參賽者這樣催迫狗隊主要是因為贊助機構出的獎金十分優厚之故。

四類狗

哪類狗看來會對賽事勝任愉快呢?任何受過拖拉訓練的狗都可以成為拖橇狗。但作家洛娜·科平傑在她所著《拖橇狗的世界》一書中指出,在阿拉斯加參加競賽的拖橇狗通常屬於以下其中一類:阿拉斯加拖橇犬、西伯利亞愛斯基摩犬、阿拉斯加愛斯基摩犬,或農村狗(亦稱印第安犬)。

1)阿拉斯加拖橇犬是北極本土部落特別培育的。俄羅斯的探險家在科策布灣土生的伊努伊特部落中發現這種拖橇犬。這部族當時也被人稱為馬萊繆特人或馬萊莫特人。阿拉斯加拖橇犬身形寬大,而且健壯有力。事實證明,在尋金熱期間,阿拉斯加拖橇犬是頂好的重型運輸工具。牠體力充沛,耐力驚人,足以補償速度的不足。

2)西伯利亞愛斯基摩犬大多有雪藍色的眼睛,屬於純種。這類狗身子小,既聰明又敏捷,身上有甚為獨特的斑紋,並於1909年初次被帶往阿拉斯加。當年,一名俄羅斯皮草商人帶同十頭西伯利亞愛斯基摩犬參加第二屆全阿拉斯加獨贏大賽。

3)阿拉斯加愛斯基摩犬不是純種狗,而是北極狗的混種。雖然如此,牠亦具有若干與別不同的特性。其名字取自當地愛斯基摩這個語詞的土語——哈斯基——意即「吃生肉者」。但這個名字跟事實不大吻合,因為北方的領狗員多年來均主要以乾魚作為狗隊的食糧。

4)印第安犬,或稱農村狗,是今天最常參加阿拉斯加長途賽的拖橇狗。牠們大多難以歸類,屬多年來從當地農村存有的基因庫加以挑選培育的品種。印第安犬不出兩分鐘便能夠走1公里。牠們還能夠以每小時超過27公里的速度跑畢30公里的路程,之後還有足夠體力於翌日再接再厲。雖然有些人覺得牠們其貌不揚,牠們的步姿卻敏捷矯健,所以為領狗員所鍾愛。

比賽完畢

得勝者雖然已抵達終點,艾迪塔羅德大賽卻尚未完結,賽事還有八至十天才會正式落幕。屆時,主辦機構會把紅燈獎頒發給最後抵達終線的參賽者。這盞紅燈所象徵的,是源自鐵路時代紅燈懸掛在列車最後一個車廂的意義。

艾迪塔羅德大賽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人狗之間的團隊精神。憑著這種精神,他們得以跨過重重的障礙,熬過惡劣不堪的氣候,奔走了1800多公里的路程。縱然有這麼多困難,有些隊伍卻不消十天半便跑畢全程了。另外,創造者賦予人和獸的驚人體魄與鬥志,在我們的內心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著這些天賦,人和獸得以達成這樣的偉舉。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Photos: © Jeff Schultz/Alaska Stock Image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