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10/8 24-27頁
  • 河盲症——征服一場可怕災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河盲症——征服一場可怕災病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可怕的惡疾
  • 對付墨蚤
  • 每年服用一兩粒藥丸
  • 展望未來
  • 河水導致失明
    警醒!1981年
  • 失明的人有什麼希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盲,瞎眼
    洞悉聖經(上冊)
  • 打開心眼看出好消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10/8 24-27頁

河盲症——征服一場可怕災病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在西非多個沿岸的村落裡,這樣的情景十分普遍:在熾熱的驕陽下,一群人坐在大樹蔭下的長椅上納涼。那裡總共有五個人——四男一女,他們的雙目永久失明。

「在這條古老的村子裡,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逐漸變瞎的,」村長說,他身上的白長袍隨風飄揚。「那裡大多數的老人家去世時都是瞎眼的。……他們認為自己是被邪靈侵擾,於是向一些物神求助,希望獲得神靈保佑。他們的祖先告訴他們要向物神獻上食物,於是他們就殺雞宰羊,作為祭物。可是,他們仍舊是瞎的。」

後來醫生遠道而來,指出村民失明的原因跟超自然的來源並沒有關係。相反,村民其實患了盤尾絲蟲病,或稱河盲症。由於把疾病傳播開去的是一種會叮咬人的細小蚤子,而這種蚤子是在急湍的河流上產卵的,河盲症一詞便由此而來。

幸而河盲症並不像其他熱帶疾病那麼容易傳播開去。城市居民或在受感染地區暫作客旅的人並不會染上這種病症。惟有那些經年累月地反覆受到感染的人才有失明之虞。

然而,河盲症確實是一種可怕的熱帶疾病,它曾把數以百萬計人的一生毀去。雖然河盲症在中東、中美及南美洲肆虐,可是在非洲近赤道一帶,這些蚤子染污了河流一帶,以致在附近地區工作和居住的人所受的影響最為嚴重。在某些村落裡,實際上人人都患上了這個病症。據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估計,世上大約有1億2600萬人有可能會患上河盲症。此外,還有1800萬人的體內正寄有引致河盲症的盤尾絲蟲。據估計,那些因患河盲症而變成部分或完全失明的人共有一二百萬之多。

藉著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機構的共同努力,加上各國政府的合作,這個為患多個世紀之久的災病現已受到控制。這個疾病控制計劃卓有成效,驅散了非洲不少歧見和絕望的陰霾。這項計劃正被譽為「二十世紀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

可怕的惡疾

河盲症是由幾種雌性墨蚤(蚋屬昆蟲)所傳播。當受感染的墨蚤叮咬人時,牠便把一種寄生蟲(盤尾絲蟲)的幼體留在人的體內。幼蟲在受感染的人的皮膚下逐漸長大,最後生長成60厘米長的寄生蟲。

當雌性寄生蟲受精後,牠們便會生產一些幼蟲來,稱為微絲蚴;在隨後的8至12年內,雌性寄生蟲會繼續生產幼蟲,總數可達數百萬條之巨。這些微絲蚴並不會長至成蟲,除非牠們附在墨蚤身上,在其體內經歷某些發展過程,然後再次被帶到人體之內。這些未成熟的微小寄生蟲大多會在人的皮膚下四處蠕動,最後也許會侵進眼睛部分。事實上,單在一個患者體內的寄生蟲就可有2億條之多。由於寄生蟲的數目相當巨大,因此,醫生只需削去患者身上少許皮膚便可把這種病症診斷出來。在顯微鏡下,少許皮膚的樣本便有數百條蠕動不息的細小寄生蟲。

這些寄生蟲使患者飽受折磨。隨著時間過去,患者的皮膚會逐漸變厚而呈鱗片狀。許多時局部皮膚會失去色素。患者的皮膚狀況被描述為鱷魚皮、蜥蜴皮或豹子皮,並且癢得非常厲害,據報有些患者因而自殺。倘若幼蟲侵害眼部,患者的視力將會不斷衰退,最後使當事人完全失明。

在某些有墨蚤為患的窮鄉僻壤裡,失明尤其令居民苦不堪言。原因之一是,許多迷信的村民認為失明的人是遭天譴,在社會裡毫無器用。另一個理由是,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社會福利;因此,患者只好完全依靠家人供應。薩塔是布基納法索的一名河盲症女患者,她說:「不論是男是女,瞎子的苦處都是一樣。如果一個未婚女子瞎了,她永遠也不能找著一個丈夫。我是結了婚以後才瞎的,可是我的丈夫死了。我的兄弟自幼便是瞎的,所以他也找不著一個妻子。我們的起居飲食全都要依靠家人來維持,真的糟透了。」

在河盲症十分猖獗的地區裡,人們為了避開蚤蟲和惡疾的侵害,時常被迫離鄉背井,移居別處。靠近河流的肥沃土地由於缺乏料理而變成荒地。結果,這使貧窮和饑荒的情況更為嚴重。

對付墨蚤

在1970年代初,國際組織開始聯手在西非七國展開行動,以求阻止河盲症蔓延。大隊的直升機、小型飛機和貨車裝有一些可被生物降解的殺幼蟲劑,準備向散播河盲症的墨蚤發動攻擊。行動目標就是要趁墨蚤最脆弱的時候——就是幼蟲階段的時候——把牠們一舉消滅。

專家們無需在整條河流上噴射殺蟲劑。他們知道雌性的墨蚤會在水面上產卵,而卵子則會緊附在急流下的樹枝和岩石上。惟獨急湍的水流才能提供充足的氧,使孵化出來的幼蟲可以賴以為生。這意味到河流中游部分的產卵地相當有限,而且也很容易被辨別出來。

在墨蚤的產卵地噴射殺蟲劑的目的並非要完全杜絕墨蚤,因為這是不可能的。然而,專家們希望能夠藉著減少墨蚤的數量,從而截斷了傳播寄生蟲的途徑。墨蚤數量減少,便意味到新受感染的人數也會相繼下降。理論上來說,倘若墨蚤的影響受到抑制,那麼,當患者體內現存的寄生蟲逐漸死去,最後所有的寄生蟲都不復存在了。因此,即使真的有墨蚤叮咬人,牠也不會把寄生蟲帶到人的體內。

這項計劃的確十分艱巨。墨蚤繁殖的地點許多都是難以抵達的。此外,墨蚤能夠飛到數百公里外的地方,因此在對抗墨蚤方面,涉及的幅員相當廣大。不但這樣,專家們還要作出額外的監察行動,因為即使僅是一個月沒有噴射殺蟲劑,墨蚤的數目又會大量滋生,使多年來撲滅蚤患的努力前功盡棄。

自1970年代以來,專家們在某些偏僻的水路上揀選了一些地點,然後運用飛機把殺蟲劑噴在其上,全程超過1萬9000公里。結果,在有分參與這項計劃的國家中,百分之80受感染的地區不再有河盲症為患。

每年服用一兩粒藥丸

後來到了1987年,研究人員發明了另一種武器,以對抗河盲症。這回他們的攻擊目標不是墨蚤,而是人體內的寄生蟲。這種武器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藥物,稱為梅蒂贊(Mectizan),由一間美國製藥廠所配製。

為了遏制河盲症進一步的發展,患者必須每年服用一劑量的藥物(一兩粒藥丸)。梅蒂贊並不會殺死體內的寄生成蟲,但它卻能殺死幼蟲,並阻止寄生成蟲繼續產生微絲蚴。這有助於防止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並且延緩了河盲症的傳播。這種藥物也能對角膜早期的損傷起逆轉作用,並且防止其他損傷形成。可是,梅蒂贊並不能使眼部損傷過久的部分復原,也不能使那些已經失明的患者復明。

然而,難題卻是如何把藥物分發給有需要的人。很多患者均住在僻遠孤立的村落裡,醫護人員只能徒步前往這些地區。若要乘坐車輛前往,他們得先要除去矮樹,甚至興建橋梁。有時國內的派系衝突、資源短缺,以及當地的政治狀況也進一步阻礙了藥物的分發。雖然障礙重重,但至1995年初為止,有關當局已分發了大約3100萬粒梅蒂贊藥丸,分發的地區大部分在非洲境內。

展望未來

在過去20年來,盤尾絲蟲病控制計劃曾在西非11個國家展開對抗河盲症的行動,涉及的地區面積相當於法國的三倍。有任何成果嗎?據世界衛生組織所提供的數字顯示,曾有3000多萬人一度要面對這種由來已久,並且可怕的災病,但殺蟲劑和梅蒂贊共同發揮功效,從而保護他們免受河盲症所影響。逾150萬受寄生蟲嚴重感染的人現已完全康復。除此之外,由於河盲症受到抑制,現在有大約2500萬公頃的土地重新有人定居和耕作,這個面積的土地每年足以餵飽大約1700萬人。

然而,這場戰鬥尚未結束。在那些有分參與對抗河盲症運動的非洲國家裡,其中受感染的人尚不及普世河盲症患者的半數。

近年來,各國正加緊努力去應付這種疾病。僅在兩年內(從1992至1994年),服用梅蒂贊的人數增加超過兩倍——從540萬人增至1100萬人。到了1994年杪,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大約有32個國家已設立了梅蒂贊療法計劃,這將會幫助到2400萬人逃過失明的厄運。

泛美衛生組織希望到了2002年,河盲症這種惡疾能夠在美洲銷聲匿跡。誠然,專家們在非洲展開的工作較為困難。可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對於現今在成長中的一代人來說,失明的威脅顯然並非像以往那麼大。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對於那些地區的人來說,失明是衰老的一個必然現象。」

各方面正作出努力,以求向有失明之虞的人提供協助,獲悉這件事的確暖人心窩。耶穌基督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的期間,他也對人表現仁愛的關注,曾用奇跡使不少瞎子復明。(馬太福音15:30,31;21:14)這正好以小規模的方式預示到,在上帝王國的統治下,地球將會有些什麼事發生。不錯,不久世上所有人都不會受到任何種類的失明之苦。上帝的話語預告:「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以賽亞書35:5。

[第25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以往把失明的原因歸咎邪靈。現在他們知道其實是寄生蟲所引致」

[第27頁的精選語句]

每年服用一兩粒藥丸有助於抵抗河盲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