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11/22 24-26頁
  • 玻璃——創製者的歷史源遠流長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玻璃——創製者的歷史源遠流長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人在玻璃歷史上所擔任的角色
  • 創意無限
  • 為現代世界服務的古代液體
    警醒!1971
  • 玻璃
    洞悉聖經(上冊)
  • 古往今來的彩色玻璃畫窗
    警醒!1991年
  • 月亮何以會發光
    警醒!1972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11/22 24-26頁

玻璃——創製者的歷史源遠流長

硅藻是一種單細胞微生物,它在水面漂浮。海洋上的浮游生物有六成都是這種有機體。「浮游生物」一詞的意思是「四處漂流的生物」。有人認為這些浮游生物是「太細小和柔弱,沒有什麼作為,只是隨水漂移而已」。

這些生物也許細小,卻絕非柔弱。當暴風雨將海洋深處的養料攪動時,這些被稱為硅藻的單細胞藻類生物便會狼吞虎咽。不到兩天,它們的數目已加增一倍;而它們所生產的玻璃也相繼多出一倍。《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一書便詳細論述這點:

「硅藻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它從海水中吸收硅和氧而造出玻璃,用來築成微小的『藥丸盒』盛載葉綠素。一位科學家對於硅藻的重要和美麗讚賞道:『海中一切生物所需要的食物,有九成是由這些藏在寶盒裡的綠葉出產的。』硅藻的食物價值大部分在於它的油,而這種油同時也有助於硅藻在水面附近浮游,讓其中的葉綠素可以多曬太陽。

「同一位科學家說,硅藻那些精美的玻璃盒子裝飾,原來『形狀千奇百怪——有圓形、方形、盾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而上面總有精雕細鏤的蝕刻幾何圖案。這種刻在純玻璃上的細工裝飾,手藝如此工巧,以至人的一根頭髮,也要縱長地切成四百條絲才可以擠進縫隙裡。』」——第143-4頁。a

在海洋的浮游生物中,另一種細小而又多采多姿的便是放射目;這些細小的原生動物也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硅和氧製造玻璃。它們可以每20一群或更多的齊集在針頭般大小的位置上,而且彼此不會碰撞。人實在很難以恰當的言詞去形容這些生物的產品,它設計得確實精妙複雜、巧奪天工;它甚至比硅藻更勝一籌。請仔細看看本文的附圖,你會發覺一個放射目附有三個重疊的球體,像俄羅斯的玩具娃娃一般;其上有許多刺狀般突起的細胞質,從玻璃骨骼的小孔裡伸出來捕食。一位科學家這樣評論說:「對這個超級建築師說來,只有一個網狀半球體絕對不行;必須有三個網織品般的玻璃半球體,一個套一個才行。」

海綿也能建造玻璃骨骼,最令人讚嘆的一種叫做維納斯女神的花籃子,它在19世紀初葉被人帶到歐洲,由於這些海綿設計如此玲瓏剔透,遂成為動物學上的珍藏。後來人才發現這絕非罕有的東西,剛相反,「在菲律賓宿務島的海床,以及日本沿岸200至300米的深處都像地氈般滿布這些海綿。」

一位科學家覺得它的設計簡直精妙莫測。他讚嘆不已說:「一副複雜的海綿骨骼,例如名叫[維納斯女神的花籃子]那種由硅石骨針構成的骨骼,看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半獨立的微生物細胞怎麼能合作分泌出千萬條玻璃質的針絲,編成這樣玲瓏剔透的格子花樣呢?我們不知道。」

海綿本身也不知道。它沒有腦袋,純粹受編製好的程式所支配。但誰是程式的編製者呢?不是人。當時人尚未存在。

人在玻璃歷史上所擔任的角色

但現在人已經出現,而且顯然在製造和使用玻璃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玻璃在我們四周簡直無處不在。你的窗子、眼鏡、電腦屏幕、餐具和數以千計的其他物品都是用玻璃造成的。

由於玻璃用途廣泛,美觀精巧,所以深受大眾歡迎。雖然它容易破碎,但卻有許多不同的優點。它依然是貯存食物的好工具。因為它不會像金屬器皿般令食物附上金屬氣味。有些玻璃器皿甚至可以用來煮食。你一定無法想像,你最愛光顧的餐館竟會用膠杯來為你奉上美酒的。

約伯將玻璃的價值與黃金相提並論。(約伯記28:17)在約伯的日子,玻璃肯定沒有今日那麼普遍,但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已有不少人使用。

造玻璃的技術後來亦漸漸傳到埃及。埃及人使用的是一種稱為核心造型法。他們會先用黏土和動物糞便做出一個有形的核心來,然後在一個光滑的平面上一邊滾動這個核心,一邊將玻璃融液倒在它的周圍,並且固定其形狀。然後再在表面拉上一絲絲晶瑩色彩的玻璃線,造出不同的花樣來。待玻璃冷卻後,便用尖銳的工具將黏土核心挑走。這種方法固然古老,卻生產出不少精細雅致的玻璃物品來。

過了相當時間,吹玻璃這種新方法為玻璃製造業掀起了一場新革命。這種技術大概起源於地中海東部沿岸;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人手製造玻璃的主要方法。經驗老到的吹玻璃匠只需用一條空心的棒,便可以很快將聚結在末端的一團玻璃融液吹成複雜精巧、形狀勻稱的器具來。此外,他亦可以將玻璃融液吹進模子裡。耶穌在世的日子,吹玻璃這個行業仍在它的搖籃時期。

由於吹玻璃技術不斷創新,加上得到強大的羅馬帝國支持,玻璃產品逐漸更為大眾所接受;從此玻璃產品便不再是貴族和富豪的專利了。隨著羅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玻璃製造技術亦在許多不同的國家裡普及起來。

直到公元第15世紀,歐洲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威尼斯已成了歐洲主要生產玻璃器皿的地方。威尼斯的玻璃工業主要集中在穆拉諾。威尼斯的玻璃匠雖然備受尊崇;但他們是不准離開穆拉諾島的。目的是要避免寶貴的工業祕密外泄。

氣派不凡的威尼斯玻璃器具使玻璃升價十倍,但製造玻璃卻絕非一件輕省的工作。《玻璃簡史》引證了1713年出版的一份刊物,其中詳述這件工作說:「工人上半身裸露的在嚴寒的天氣下不斷站在熾熱的火爐旁邊,……他們兩眼變得乾癟;眼的功能……也被高溫所破壞。」玻璃匠後來則用旋轉的輪子和磨粉來打磨玻璃製品。

創意無限

在玻璃的歷史上,英國一地特別受人刮目相看。一位英國的玻璃匠在1676年成功研製和改良生產鉛玻璃的方程式。藉著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鉛,於是造出了一些堅固耐用、晶瑩通透,而且夠分量的玻璃來。

維多利亞女皇的日子正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當時英國也是一個主要的玻璃生產國。尤其令人觸目的是在1851年於水晶宮舉行的大型展覽。這是首次的世界展覽,所以吸引了將近90個國家的手工藝品生產商參展。雖然玻璃展品是當時的主要特色,但水晶宮本身,以及其中央部分的那座高達8.2米的玻璃噴泉,則成了大眾的焦點所在。這座巨大的建築物共用了大約400噸玻璃片;30萬塊人工吹成的窗格玻璃。

然而,玻璃業的另一次重大轉變是在美國發生的。因為在1820年代,壓模機開始面世。《玻璃簡史》一書評論說:「利用壓模機,兩個稍有經驗的工人的產量已等於三至四個熟練的吹玻璃匠所生產的四倍。」

到20世紀初葉,一套自動吹瓶機在美國面世。1926年,賓雪法尼亞州一間工廠便採用了這樣一套自動設備,結果在一分鐘內生產2000個燈泡。

許多藝術家和設計家都深受玻璃具有的藝術價值所吸引,於是創出了許多不同設計的玻璃產品來。

玻璃確實是一種奇特非凡的東西。除了家居用途之外,請看看許多與之有關的儀器,例如哈勃天文望遠鏡、攝影機鏡頭、光學纖維的通訊器材和化學實驗室裡的儀器等都有玻璃的蹤影。誠然,玻璃也許易破易碎,但卻用途廣泛、美觀實用。

[腳注]

a 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發行。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Top and Bottom: 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