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食物中毒
「我在廁所裡足足有12個鐘頭,」貝姬說。「肚子絞痛得很厲害。我因為嚴重缺水,所以必須在急症室裡接受靜脈輸液。過了兩三個星期後,我才康復過來。」
貝姬所患的是食物中毒——一種通過食物而來的疾病。大多數患者最後都能夠康復過來,貝姬也不例外。可是,她對於那次可怕的經歷猶有餘悸。她說,「想不到食物中毒會令人這麼辛苦。」
令人不安的是,這樣的病例——有些甚至更為嚴重——非常普遍。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和原生動物都足以毒害我們的食物。在某些工業化國家裡,若干類型的食物中毒病例近年來雖然有下降趨勢,但《世界衛生》雜誌報導,「沙門氏菌病及好些疾病仍然肆虐。」
有關當局很難把食物中毒的個案一一記錄下來,因為大多數個案並沒有任何求診記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簡·克勒醫生說:「我們所知的僅是冰山一角而已。」
究竟什麼引致食物中毒呢?事情的因由也許會令你感到意外,因為許多時食物還未運到市場,難題便早已形成。
養殖業成了病菌的溫床
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實際助長了牲畜間病原體的傳播。且以美國的養牛業為例:大約90萬個牧場的牛隻被送到不及一百個屠房去。由於各牧場的牛隻混雜在一起,因此,來自某個牧場的病菌可以導致一場疫症。
此外,聯邦獸醫國家協會的主任愛德華·門寧醫生聲稱,「百分之三十或以上的牲畜飼料受到病原體染污。」為了提高牲畜飼料的營養價值,製造商把屠房的廢料加進飼料內,以便提高飼料所含的蛋白質,這個做法足以傳播沙門氏菌及其他細菌。牲畜若接受了少劑量的抗生素以促進生長,細菌便會獲致抵抗藥物的能力。疾病控制中心的羅伯特·V·托克斯醫生說,「沙門氏菌便是個好例子,因為這種細菌對於抗生素產生越來越大的抵抗作用。我們相信這是由於禽畜接受了抗生素的緣故。其他細菌可能也是通過這個途徑傳播開去的。」
雞隻從農場被送往屠場時,當中只有少數的體內含沙門氏菌。然而,微生物學家納爾遜·考克斯聲稱,「在運送雞隻的途中,受感染的雞隻很快便激增至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由於籠子的空間少,但雞隻的數目多,因此,雞隻很容易受到感染。快速的屠宰及處理過程提高了細菌傳播的危險。微生物學家杰拉爾德·屈斯特爾說,「當雞隻可供零售時,牠們的衛生狀況跟被浸在骯髒便桶裡的情況無異。即使人把這些家禽沖洗乾淨,但細菌卻沖洗不了。」
大規模的肉類處理過程同樣也有其風險。《常見疾病百科全書》指出,「現代化的食品製造廠生產大量食物,因此,一兩批運進來的受感染食物可以染污數以噸計的食物製成品。」例如,一塊腐壞了的牛肉就足以染污從同一部研磨機而出的牛肉餅了。此外,食物從製造廠運往商店和餐館時,倘若沒有使食物保持適當的溫度,它們在運送期間也可能受到細菌感染。
運到市場的食物有多少具潛在危險呢?門寧醫生聲稱,「零售店的每類食物至少有六成是有問題的。」雖然這樣,你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以防自己食物中毒,因為《FDA消費者》雜誌指出,「這類疾病有百分之30是由於人在家裡處理食物的方式不夠妥善所致。」你可以採取什麼預防措施呢?
購買前……
參看標籤。成分包含什麼?成分——例如在沙拉醬或蛋黃醬裡——若含有生雞蛋就須當心。牛奶和乾乳酪必須標明「經過消毒」等字樣。留意其上「售賣日期」和「食用日期」的提醒字句。即使標籤顯示食物全用天然成分製成,你也不應因此就假定食物保證是安全的;因為其中有若干加添劑可能會危害你的健康。
檢查食物及其包裝。不要購買看來不大新鮮的食物。至於魚類,完整的鮮魚應當雙目明亮、鰓部鮮紅、肉質完好無損而結實;切開了的魚肉和魚塊則應當是光滑明亮,不帶腥臭。魚類應當放置在一層冰塊上或冰箱內。預先煮好及未煮的魚類若放在一起,魚肉便會有受細菌感染之虞。此外,罐頭和瓶子若有缺口、或是膨脹了,或有別的損毀情況,其中的食物也會導致肉毒中毒——一種罕見卻有時足以致命的中毒現象,損害當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
食用前……
徹底煮熟。這是預防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法之一。科恩醫生勸籲,「要假定每種肉類食品的來源都已受到污染,因此人應當以適當的方法加以處理。」雞蛋的蛋黃和蛋白應當煮至凝固而非溏心。由於細菌在攝氏4至60度之間仍可繼續繁殖,因此,畜類肉食的中心部分應當煮至攝氏71度,而禽類肉食則應煮至攝氏82度或以上的溫度。
煮食程序要衛生。所有器具在使用後應當徹底清洗乾淨。雖然有些人聲稱木砧板容易滋生細菌,可是一項研究顯示,木砧板比塑料砧板較為安全。a無論你使用哪一種砧板,你必須用洗潔劑和熱水加以洗濯。有些人建議也可加進一些漂白劑。你若處理過生肉,其後應當洗手,不然,你所接觸的任何東西均有可能受細菌感染。
留意時間。要盡快把食物帶回家去。此外,正如飲食學家蓋爾·A·利維說,「食物——不論是否已經煮好——不可離開冰箱超過兩小時。」她補充,「如果外間的溫度超過攝氏32度,那麼,食物就不應離開冰箱超出一小時。」
貯藏前……
要有充足的容器。把熱呼呼的食物分放在幾個較小的容器裡,以便讓食物在冰箱裡較快冷卻。注意讓器具之間有充足的空間,以免冰箱或冷凍室的溫度升高。所有器具都必須用蓋蓋好,以免細菌從一盤食物傳至另一盤去。
檢查冰箱。冷凍室的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下18度或更低的溫度,而冰箱的溫度則應在攝氏4度以下。肉類食物在冷凍室內可以存放數月之久,但在冰箱裡則只需數天便會腐壞。蛋類應當在三週內食用。為免蛋殼破裂,並且使其受到適當的冷藏,最好讓它們留在原裝的貯藏盒子裡,然後將其放在冰箱內的盛物架上,而非放在冰箱門的蛋格裡,因為那裡是冰箱內最溫暖的地方。
即使你已採取上述所有預防措施,但倘若食物看來已腐壞了,或是發出異味來,就應當將其棄掉!雖然食物中毒通常都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然而在某些事例上——尤其對於兒童、年長者和免疫力弱的人來說——後果可以是致命的。b
數千年前,上帝告訴挪亞:「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海裡一切的魚……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創世記9:2,3)大規模的屠宰牲畜活動、有關的加工製造過程,加上龐大的傾銷量,凡此種種都為進食一事添上一點不祥的意味。因此,要盡自己身為消費者的責任。在購買、烹煮和貯藏食物方面,你必須小心謹慎。
[腳注]
a 請參看《儆醒!》1993年12月8日刊(英語版),第28頁。
b 你若不幸遇上食物中毒,要留意有足夠的休息,多喝點果汁、肉湯或無汽的蘇打水。倘若出現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或是發燒、眩暈、嘔吐、便血、劇痛持續,或是你有長期的健康難題,那麼,你最好還是請教醫生。
[第23頁的附欄]
在外間用膳要當心
野餐。使用一個滿載冰塊、絕緣度高的冰箱。要把冰箱放在車廂內,而非放在汽車的行李箱裡。野餐時,冰箱的蓋應當緊閉,並且讓其留在蔭涼的地方。要把生肉與其他食物分隔開。最好不要在家裡把食物煮成半熟,然後在外間才用焙盤將其煮熟,因為半煮熟的食物容易滋生細菌。
餐館。喬納森·埃德羅醫生警告說,「不要到骯髒的餐館用膳。如果進餐的地方看來不大衛生,那麼廚房可能同樣也缺乏衛生。」要退回任何煮得不夠熱或未經煮熟的食物。禽類菜肴即使只是稍有血紅,也不適宜食用。雞蛋應當兩面煎透。《FDA消費者》提醒道,「蛋黃越是溏心,受細菌感染的機會就越大。」
沙拉自助櫃。由於沙拉是由各類不同食物混合而成的,而這些食物所需的烹煮及冷凍程度各有不同,因此,《新聞週刊》將沙拉自助櫃描述為「細菌的理想溫床」。要留意沙拉自助櫃是否清潔衛生,並且確保那些需要受到適當冷凍的食物下有一層冰塊。即使沙拉自助櫃保持清潔,但細菌仍可從一位顧客傳播到另一位身上。正如微生物學家邁克爾·帕里薩說:「你並不曉得最後接觸調料中的勺子是誰。」
社交用膳。埃德羅醫生建議,人若以自助形式用膳,家主「最好不要讓食物在室內溫度下擺放太久,相反,他應當只把小量食物放置在桌子上,稍後才在冰箱或熱爐上取出其餘的食物,以補充碟子上的食物」。冷盤食物應當保持在攝氏4度以下,熱的菜肴則應當保持在攝氏60度以上。煮熟卻稍後才食用的肉類應當立即存放在冰箱內,直至準備用來款客為止。這些肉類食物應當經過徹底翻熱後才可食用。
[第20頁的圖片]
不要購買不大新鮮的食物
[第22頁的圖片]
你若到餐館用膳,那裡的廚房清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