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22 3-6頁
  • 大爆炸理論瑕瑜互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大爆炸理論瑕瑜互見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大爆炸有理論
  • 大爆炸論有疑義
  • 「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 宇宙真的有開始嗎?
    警醒!1999年
  • 從宇宙吸取教訓
    警醒!1992年
  • 令人懍然生畏的宇宙
    警醒!1976
  • 奇妙可畏的宇宙是碰巧產生的嗎?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22 3-6頁

令人生畏的宇宙

大爆炸理論瑕瑜互見

奇跡日日有。每天早上,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數百萬度。氫在高溫下轉變為氦。X射線和伽馬射線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力,從太陽的核心向著表層散射開去。假如太陽是能穿透的,這些射線幾秒鐘內就能透射到太陽的表面。然而,這些射線卻給太陽的「絕緣體」——一個個排列精密的原子——折射了,漸漸失去能量。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過去。數千年後,從太陽表面散射開來的致死輻射,竟化為柔和的金光灑下——非但不再危害生命,反而使大地沐浴在和煦的陽光裡。

奇跡也夜夜有。越過廣闊無涯的銀河,密密麻麻的恆星向我們眨眼。這些恆星色彩斑斕、大小不一、溫度迥異、密度參差。有些恆星碩大無朋,如果有一顆碰巧落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我們的行星就會陷入這顆巨星的表層裡。其他恆星有小如白矮星——比地球還要小,卻像太陽一樣重。有些恆星靜悄悄地存在億萬年。其他的正在醞釀超新星,超新星的爆炸會把原來的巨星鏟除;一剎那間,整個銀河會照得通亮。

上古的人講論宇宙,形容為海獸、戰神、龍、海龜、大象、蓮花、夢神。到了所謂「理性時代」,微積分和牛頓定律的新興「魔術」取代了眾神的地位。現在,我們的時代已把遠古的詩歌傳說忘得一乾二淨。論到創世,今天生活在原子時代的兒童有自己的概念,不是古代的海獸,不是牛頓的「太陽系模型」,而是20世紀權勢的象徵——原子彈。他們心目中的「創造者」就是『一場爆炸』。他們把宇宙火球稱為大爆炸。

大爆炸有理論

論到創世,今天的流行看法是,宇宙在大約150億到200億年前並不存在,太空也不存在。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物質,只有一點極其密集的小點,這小點後來發生爆炸,變成今天的宇宙。爆炸的結果只是瞬息間的事,剛剛誕生的宇宙迅速膨脹擴張,速度遠比光速快得多,在不及最初的萬分之一秒就形成了。

大爆炸發生的最初幾分鐘,核聚變在全宇宙發生,結果形成目前星際的氫、氦,以及至少部分的鋰的濃度。過了30萬年左右,這個宇宙火球的溫度降到稍低於太陽表面的溫度,讓電子可以固定地繞著原子核運轉,放出光子或發出光度。今天,原先的火焰已經大大冷卻,不過熱力仍然可以按宇宙中的微波頻率來測量,這種熱力叫作宇宙背景輻射,溫度相當於開氏溫標2.7度。a事實上,1964-65年間發現的宇宙背景輻射,令科學家大多相信,大爆炸的理論是有點根據的。這個理論聲稱可以解釋宇宙為什麼看來向各方膨脹,連遙遠的星系也彷彿從我們飛馳而去,又彼此高速遠離一樣。

大爆炸論既然能夠解釋許多事情,為什麼會受到質疑呢?原因是,有很多事情是大爆炸論無法解釋的。舉個例: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主張,太陽和其他行星以大圓周(稱為均輪)繞著地球運轉,同時也以小圓周(稱為本輪)運轉。這個地心宇宙體系看來解釋了各行星的運動。隨後多個世紀,每逢天文學家新觀察到一些現象,托勒密派宇宙學家總在這個體系上『輪上加輪』,好「解釋」天文學家新觀察到的現象。可是,這絕不意味著這個地心宇宙學說確鑿不移。歸根究柢,這個學說需要澄清的地方不勝枚舉,而其他學說,例如哥白尼的日心體系(主張地球繞日運轉),卻顯淺易明地把事情解釋得更清楚。難怪今天找不到一個托勒密派天文學家!

弗雷德·霍伊爾教授把今天主張大爆炸論的人比做托勒密派的宇宙學家。主張大爆炸論的人設法使人相信這個理論,就好像托勒密派宇宙學家面對新觀察到的現象時,竭力確立他們的謬論一樣。霍伊爾教授在《宇宙蘊含智慧》寫道:「研究家設法掩飾大爆炸論矛盾的地方,方法是令這個學說更趨複雜煩瑣。」霍伊爾指出,托勒密派不斷在地心宇宙體系上附加無益的本輪,只是自圓其說,目的是挽救托勒密的學說。然後霍伊爾繼續說:「既然這樣,我敢說,目前大爆炸論快要完蛋了。正如上文提過,一個學說一旦跟連串事實發現有所抵觸,經驗表明,這個學說結果很少能夠確立起來。」——第186頁。

《新科學家》雜誌在1990年12月22/29日刊表達類似的意見,說:「測試托勒密學說的方法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大爆炸論的宇宙模型上。」雜誌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在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方面真正有進展呢?……我們必須正視一些我們向來重視的假說,忠實地衡量一下那些純屬猜測的見解。」新觀察到的現象源源不絕。

大爆炸論有疑義

大爆炸論所面對的主要挑戰,是觀察家用校正了視力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去測量地球跟其他星系的距離。新觀察到的現象令理論家大感詫異!

天文學家溫迪·弗里曼和幾位同工最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測量地球跟處女座星系的距離。弗里曼測量所得的結果透露,宇宙正迅速膨脹,因此比他們以往所想的,宇宙其實年輕得多。事實上,《科學美國人》雜誌去年六月報導,這個新觀察到的現象「顯示,宇宙不過存在了八十億年左右」。八十億年聽來好像很久,其實只是時下天文學家估計宇宙存在年日的一半長度罷了。這個新觀察到的現象引起了一個難題,正如報導繼續指出,「其他新觀察到的現象顯示,有些恆星已經存在了至少140億年」。如果弗里曼所提供的數字準確,那麼,大爆炸發生以前,這些年老的恆星早已存在了!

另一個與大爆炸論有關的難題是,有越來越多證據支持宇宙中的「氣泡」。這些「氣泡」的大小是一億光年左右,「氣泡」外有星系,內是真空。在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瑪格麗特·蓋勒、約翰·許勞和他們的同事新觀察到有一個星系像萬里長城一樣。從北半球上空觀看,這個星系的直徑延伸5億光年左右。有一批天文學家,人稱為『七武士』的,新觀察到宇宙中有另一個星系聚合物,他們把這個聚合物稱為『大引力場』,從南半球上空觀看,這個聚合物位於長蛇座和人馬座附近。天文學家馬克·波斯特曼和托德·勞爾相信,在獵戶座以外必然有更大的引力場,要不然,成千上萬的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絕不會朝著獵戶座以外流去,恍如木筏在「太空河流」上飄流一樣。

這些星系和引力都是無定向的。可是,據宇宙學家說,大爆炸遺下的背景輻射顯示,大爆炸的氣浪相當穩定。既然這樣,穩定的開始怎麼會形成後來複雜的巨大結構呢?《科學美國人》承認:「最新觀察到長城般的星系和引力場確是令人大惑不解。在宇宙存在的150億年間,怎麼能夠有這許多結構形成。」弗里曼和其他人企圖把宇宙存在的時間縮短,徒令這個難題更加惡化罷了。

「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蓋勒繪製成千上萬星團的圖表,這些星團有一簇簇的,有糾結在一起的,也有像氣泡似的。這些星團的三維圖表使科學家對宇宙的概念煥然一新。瑪格麗特·蓋勒把她的疑惑顯露無遺。單是引力本身看來已經無法解釋她的『長城』結構。她承認說:「即使我們想盡辦法去理解這個結構,我認為我們總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蓋勒進一步表達心裡的疑慮說:「我們顯然無法從大爆炸了解到宇宙的巨大結構。」根據目前的天體圖去了解宇宙的結構簡直異想天開——情形彷彿按照美國羅得島的地圖去繪畫世界地圖一樣。蓋勒補充說:「終有一天,我們可能發現自己因為用錯方法而理解錯誤,那時,我們可能奇怪為什麼自己沒有早想起來。」

現在至為重要的問題是:究竟什麼促成大爆炸?最有權威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安德烈·林德,他是提倡大爆炸學說膨脹論的先驅,這個理論廣受大眾接納。林德坦白承認,大爆炸學說並不能解答這個基本問題。他說:「更基本的問題是:究竟有沒有大爆炸發生。人可能會問,大爆炸發生以前怎樣?當時太空既不存在,也沒有時間,那麼,物質怎麼能夠無中生有?……揭開這個宇宙起源之謎,解釋這個起初密集小點的始末——一切從哪裡來?從什麼時候開始?——仍然是現代宇宙學要克服的頑敵。」

《發現》雜誌最近登載的一篇文章指出,「合理的宇宙學家不會認定大爆炸論是最終的結論。」

現在,我們就到戶外看看,欣賞星光熠熠的夜空,揣摩一下繁星密布的奧祕。

[腳注]

a 開爾文溫標是熱力學的溫度單位,測量單位跟攝氏溫標一樣,只是開氏溫標以絕對零度開始,就是0 K——等於攝氏-273.16度。水在273.16K凝固,在373.16K沸騰。

[第5頁的附欄]

光年——量度宇宙的碼尺

宇宙浩瀚,如果要加以量度的話,以公里計算,就彷彿拿千分尺來量度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之間的距離。但有一個較方便的量度單位——光年,這是指光在一年所走的距離,相當於9萬4600億公里。在宇宙中,光行走的速度最快,只需1.3秒就能抵達月球,大約8分鐘就能到達太陽。光年真的不可思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