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賜給人的平衡功能
「你不過是習慣了船上的顛簸,這種感覺持續好幾天就會消失,」朋友這樣告訴我。當時是1990年10月,我剛踏上岸邊。七天前,我乘船暢遊加勒比海。我起初以為,這樣的簸蕩感覺幾天後就會消失,到頭來還是持續了好幾個月。我好像從沒有下船一樣。我的內耳前庭(或迷路系統),也就是保持身體平衡的精細器官,出了毛病。這個器官連接人腦的中樞神經系統。
內耳前庭是什麼?怎樣操作?
腦幹位於人腦基部,負責使身體各部分互相配合、保持平衡。人要是健康良好,身體就會保持平衡,因為腦幹會綜合並協調眼睛、肌肉和內耳前庭所傳遞的無數脈衝。
關於外界環境,你的眼睛會不斷把感覺信息傳送到腦幹。不論是雙腳踏著的地面,還是雙手觸摸物體的表面,肌肉的感覺神經末梢都會把有關資料傳送到腦部;這些神經末梢稱為本體感受器。內耳前庭會充作內部引導系統,讓腦知道身體與地球及其引力所處的相對空間位置。
內耳前庭分為五部分,功能在於保持身體平衡:三根半規管和兩個腔室。半規管分別稱為上半規管、外半規管和後半規管。兩個腔室就是橢圓囊和球囊。
半規管互相垂直,就像兩堵牆與地面在屋角會合一樣。半規管就是構成內耳迷路的傳音通道,隱藏在頭顱的顳骨內。在這個骨迷路裡,有一個稱為膜迷路的膜性管道網。各膜性半規管的末端都膨大成為壺腹。膜迷路內有一種特別的液體稱為內淋巴。骨迷路與膜迷路之間也有一種成分不同的化學液體,稱為外淋巴。
半規管的膨脹部分稱為壺腹,內裡含有特別的毛細胞,一束一束地插在膠質的耳蝸頂上。由於內淋巴液的流動比半規管的移動稍慢,你的頭部一旦轉移方向,淋巴液就會把耳蝸頂及其上的感覺毛弄彎。感覺毛一有些微轉動,毛細胞的電氣性質就會產生變化;接著,神經細胞會把頭部空間位置變化的信息傳送到腦部。信息並不僅是從個別的毛細胞發出,經由傳入神經傳送到腦的;如有必要,腦反過來也會通過輸出神經,把補償信息傳給所有毛細胞。
你的頭部無論轉向哪一方,例如向前傾、向後仰、向側傾斜、左右轉動等,半規管都會察覺出空間位置所產生的變化。
另一方面,橢圓囊和球囊則對直線加速作出反應,因此又稱為重力感覺器官。這兩個囊各有聽斑,也是由毛細胞組成的。例如,你乘電梯上樓,球囊會把信息傳送到腦子,使你感覺到電梯正在上升。你所乘坐的汽車要是突然加速,橢圓囊就會察覺出速度變化,反應十分靈敏。橢圓囊把信息傳送到腦部,讓你感覺到身體向前衝,或往後撞。腦綜合這些信息和其他脈衝之後,就會作出決定,例如怎樣移動雙眼和四肢,以求對這樣的明顯舉動作出反應。橢圓囊幫助我們確定方向、認識環境。
這個系統真的了不起,為其設計者耶和華上帝帶來莫大的榮耀。論到內耳前庭的設計,連從事研究的科學家也讚不絕口。生物學和生理學教授赫茲佩思在《科學美國人》雜誌寫道:「這個微型器官既敏感又複雜,實在叫人嘖嘖稱奇。進一步的研究只會使我們對這個器官的奇妙設計倍感折服。」
內耳前庭機能失常
根據醫生診斷,我患了耳硬化症。內耳前庭的骨產生骨質疏鬆的現象,結果誘發這種病症。這根骨通常保持堅硬,甚至比身體其餘部分的骨質還要堅硬。可是,在骨質疏鬆的形成過程當中,據說細胞產生了一種酶;這種酶漸漸滲進內耳的液體裡,不但把液體的化學成分破壞,還實際將其毒化。患者即使站著或躺著不動,這種情況仍會引起一種怪異的簸蕩感覺。
我感覺腳下的路面好像波浪般蕩漾,地平線起伏不平,相距有時高達一尺。每次躺在床上休息,我都覺得自己彷彿躺在划艇底部,在波濤洶湧的海面飄浮,波浪有一米高。這樣的感覺並非忽來忽去,跟陣陣眩暈的感覺迥然有別;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顛簸搖盪的感覺始終持續不散,晝夜伴我而行。如果要擺脫這種感覺,就非進入無知覺的睡鄉不可。
像生活的許多不同層面一樣,內耳前庭由於某些原因機能失常,正由於這個緣故,我們同時得以體會這個器官其實是多麼奇妙的恩賜。
成因與療法
雖然有些人認為,耳硬化症可能跟遺傳因子有關,但起因依然不明。醫學界一直覺得這方面的研究很難進行,因為這種病看來是人類獨有的。這樣的病徵幾乎從沒有在動物身上出現。耳硬化症可引起耳鳴、頭昏腦脹、站立不穩的感覺,或不同類型的眩暈。這種病也可以使中耳的鐙骨變得固定不動,結果引致傳導性聽覺缺失。耳硬化症一旦影響耳蝸,就會破壞聽覺神經,最後導致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
這種病可用不同療法醫治。有些病人需要接受手術(可參看英文《儆醒!》1988年7月8日刊,第19頁);其他人服用鈣和氟化物補充劑,以求抑制骨質退化。由於內耳需要攝取大量血糖,有些人建議不含糖飲食。事實上,內耳如果要活動操作,所需的血糖量相當於人腦同等體積所耗用的三倍。對於血糖量的正常變動,健康的耳朵能夠應付裕如;可是,耳朵如果出現毛病,血糖量的變動就會令你感到天旋地轉。內耳機能一旦失常,就要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這些東西看來會損害內耳。文章開頭所提及的海上航遊雖然不是毛病的成因,但身體所以失去平衡,很可能是因為氣溫、濕度和飲食習慣改變了而觸發的。
內耳並不僅是負責接收和識辨聲音,還幫助身體保持平衡,功能實在奇妙非凡。我們應該對創造主的精妙設計讚賞不已,同時也要加深對受造萬物的賞識。——外稿。
[第26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內耳前庭奇妙非凡
外觀
上半規管
卵圓窗
耳蝸
圓窗
後半規管
外半規管
內觀
顳骨
膜迷路
壺腹
球囊
垂直移動探測器
耳蝸
聽覺感官
聽斑
橢圓囊
嵴
水平移動探測器
測量角位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