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不穩的婚姻關係
1995年年初,日本神戶區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令該區造成很大的損毀和傷亡。事後,當地許多妻子對她們丈夫在地震期間和之後的行為感到十分不滿。《朝日晚報》引述一名妻子的話:「不但我們的房屋出現了裂痕,連我們的關係也出現了裂痕。我現在已不能再信任自己的丈夫了。」有些妻子埋怨丈夫對家人的需要漠不關心。他們不但沒有給予妻子所需的安慰,反而在危急關頭只顧自己逃生,不理家人死活。據兵庫縣婦女中心報導,「有一個丈夫竟把賑濟給他們的飯團通通吃掉,連一件也不留給妻子。他的妻子為此感到十分震驚,實在很難相信眼前的事。」另一名妻子告訴該中心說,「我聽到丈夫只呼喚兒女的名字,我的名字他提也不提,見到他這樣怎能不令我心死哩。」可是,據該中心說,當地也有相當數目的人表示,他們的家庭因這次地震變得更為團結。
瀕臨絕種生物又再度繁殖
米蘭的《晚郵報》將瀕臨絕種的動物再度繁殖的現象描述為一項「意大利奇跡」。散布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一帶的動物,諸如鹿、岩羚羊、梅花鹿,和狍等,現在又再次繁殖起來了。亞平寧野狼正不斷大量繁殖,從意大利以至法國阿爾卑斯山脈一帶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可是,另一些生物,例如水獺、海豹等,仍然面臨絕種的威脅。不過,專家相信,保護生物的計劃如果切實執行,「就一定會帶來長遠、實在和有益的影響」。《晚郵報》作了上述的報導。
設計完美的冬季大衣
科學家一向認為很難從飛機上發現北極熊的蹤跡,原因不僅在於北極熊和雪地兩者顏色皆白。據《大眾科學》月刊報導,科學家用了一個看來聰明的辦法嘗試解決問題。那就是:以靈敏的紅外線攝影去測出龐大生物身軀散發出來的熱能。可是拍攝出來卻毫無發現!看來,北極熊的毛皮設計得非常精巧,以致它好像絕緣體一樣,只讓極微量的體溫散發出去。上述雜誌提及,北極熊身上的毛也能夠收聚太陽的紫外光,然後通過體內的「太陽能電池」,把光化為熱能。
樂迷在音樂會上昏倒的原因
為何很多樂迷在搖滾音樂會上會突然暈倒呢?德國柏林大學醫院的一名精神病學家最近對這個現象作了研究。在柏林舉行的一場搖滾音樂會上,大部分觀眾都是年輕的少女,當中有400人後來不支暈倒。據《發現》雜誌報導,精神病學家留意到,昏倒的人九成都是站在場地的前排位置上。為了佔據這些有利位置,女歌迷往往要花上數小時的時間排隊等候,當中很多人可能正空著肚子或沒有睡覺。另一個昏倒的原因是,女歌迷不斷叫喊,加上群眾從後擠迫的壓力,她們的胸腔因而受壓,血壓便會突然下降了。由於輸送到腦部的血液大大減少,昏厥便隨之而起。精神病學家建議樂迷在出席搖滾音樂會時,要預先填飽肚子,有充足的睡眠,並不要站近群眾,最好安安靜靜地留在座位上。可是他認為,願意接受他這些勸告的年輕樂迷相信不會太多。
免費的臨時保姆?
住在細小社區的煩惱父母現在發現了一個方法,可以使他們的兒女一方面有人照顧,而他們又同時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外購物。方法是:把兒女留在玩具店或售賣多媒體的電腦店內,任由他們在那裡玩耍。兒童無疑大受那些高科技的機器所吸引,把供顧客試用的機器玩個不停,直至父母回來把他們帶走為止。店員對父母這個做法當然有怨言。《新聞週刊》作了如上的報導。店員不滿兒童霸佔了試用機器,因而趕走了他們的真正顧客;更糟的是,兒童時常把機器弄壞了。有些父母甚至更反過來投訴店員沒有好好照顧他們的兒女,或帶他們到衛生間去!有些店鋪現時採取以下的應付措施:陳設多些較難操作的電腦,或在發現無人看管的兒童時,就立即通知保安員。
沙丘危機
「以色列現正面臨沙土短缺的問題,」《新科學家》週刊最近報導。何以連沙土這些東西也會出現短缺呢?沙是製造混凝土的主要物質,而以色列迅速發展的建築業正需求大量混凝土。因此,在過去30年來,開發商在以色列最長的海灘上(有一個時期從雅法至加沙),把一車一車的沙土挖走。一向以來,當地政府就這個情況,沒有訂下任何嚴格法例監管。此外,每年也有重達一百萬噸的沙土被人非法盜走,然後轉由黑市買賣。眼見沙丘日漸縮少而又不斷流失,生態學家為此擔憂不已。沙丘上原本就只有很少動植物能夠生存,現在連這樣的地方也受到破壞。開發商開始擔心,以色列的沙土供應一旦出現問題,他們還可以從哪裡得到沙土。
日本人健康——蒙受西方的不利影響
一向以來,日本國民是世上最長壽的民族;但好景不常,這個優勢有可能被西方的生活模式所破壞。《新科學家》週刊最近報導,1994年,日本有210萬人曾接受一項身體檢查,當中只有百分之18的人身體健康無病。十年前,這個數字卻是百分之30。日本醫院協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其中一名作者指出,西方食物含有非常高的脂肪和膽固醇,再加上日本人大量消耗煙酒,這些都是造成他們健康惡化的原因。健康惡化的情況在工業發達的區域,例如大阪-神戶區,尤其明顯。另一方面,居住在日本北部,即北海道鄉郊一帶的人健康最為良好。
時間去了哪裡?
每日的時間到底去了哪裡?有些人也許喜歡這樣提出反問。可是近來有一項研究,嘗試以科學的方法回答這個問題。有關方面在美國伊利諾伊州進行了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接受調查的3000個人士需要記下他們每日生活所佔用的時間。這班人的年齡從18至90歲不等,而且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背景。研究發現,他們花了最多的時間在睡眠之上。其次是,日常的工作,平均每日用了184分鐘。跟著是,觀看電視和錄像帶的時間,平均看了154分鐘。做家務用了66分鐘,交通時間要51分鐘,梳洗打扮花了49分鐘,照顧兒童和寵物則有25分鐘。「崇拜」一項列在榜尾部分,人們平均每日只用15分鐘稍作崇拜活動而已。
更多的教堂待沽
據一名地產代理商指出,投資者對澳洲北部昆士蘭州的首府布里斯班市內,荒廢了的教堂物業頗感興趣,紛紛入市搶購。這個情況看來由兩個因素造成:一、到教堂守禮拜的人數不斷下降;二、投資者有興趣搜求一些看來「與眾不同的物業」來買賣。《信使郵報》報導,布里斯班市經常有十數座教堂等待出售,其中有些已被人改建為居住房子或辦公室。報章引述一名地產公司董事的話:「不少教堂已被改建為餐廳、美術館、古董店、辦公室,或房子。」一名地產代理商說:「但願我手上有更多的教堂待沽就好了。」
時移俗易
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向來是個虔信天主教的地方。事實上,當地的學校法例曾規定所有州立學校,每間教室都要掛上一個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可是,聯邦憲法法院現在宣布這條法例無效,因為它與德國的憲法「根本法」有所抵觸;「根本法」保障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德國的一份報章《南德意志時報》作了以上的報導。據《威斯特伐利亞匯報》稱,科隆的大主教梅斯納為此嘆道,「這是我們歷史上一個黑暗的日子。」有人對事件所引起的爭論比取消法例一事更感到詫異。畢竟,正如漢堡的《時代》週刊說,德國社會「已變得非常世俗化了,一切都以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自我實現主義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