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4/8 9-11頁
  • 宗教已餘日無多?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宗教已餘日無多?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宗教末日?
  • 填補靈性上的空白
  • 純真的宗教——對我們關係重大
  • 關於一個沒有偽宗教的世界的好消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擺脫偽宗教而尋得自由
    守望台1991年增刊
  • 你應該改變你的宗教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4年
  • 有誰再關心宗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4/8 9-11頁

宗教已餘日無多?

「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以賽亞,公元前第八世紀的以色列先知。

希伯來先知以賽亞作出以上預言,終有一天,全人類都會團結起來敬拜全能的上帝。可是,以目前而言,這樣的前景比以往更為渺茫。

本世紀初,俄羅斯共產主義的革命者認為,若要解放無產階級,消滅宗教是個必需的步驟。他們聲稱,無神論可以『幫助工人階級擺脫從前種種偏見和謬見的重擔』。1917年以前,蘇聯境內的東正教教堂總共有4萬多間,可是到了1939年,史太林把這個數目減至100間而已。

希特勒也將宗教視為他獲致絕對權力的障礙。他曾宣布,「人要麼成為基督徒,要麼做個德國人,絕不能身兼兩個身分。」後來他計劃逐步消滅所有他無法控制的宗教。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納粹黨奉行自己一套的宗教禱告、節日、浸禮,甚至葬禮。希特勒就是他們的彌賽亞,祖國就是他們的神。只要是希特勒的意思,納粹黨不惜犯上任何類型的暴行。

宗教末日?

史太林和希特勒均沒有成功壓制所有宗教。然而到了現今,冷淡看來已取代了專橫統治。聖經研究者對於事情的發展並不感到意外。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到了「最後的日子」,人會「愛享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1-4。

聖經有沒有表示,『最後日子』的宗教冷淡現象會是所有宗教遭受毀滅的前奏?沒有。聖經並沒有預言所有宗教都會不復存在,反之,聖經指出,惟有謬誤的宗教——聖經用大巴比倫這個象徵性名字代表它——才會消滅。a啟示錄說:「有一位強壯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摔進海裡,說:『巴比倫大城會這樣飛快地摔下去,再也找不著了。』」——啟示錄18:21。

然而,偽宗教在消滅以後並不會導致一個無神的世界。剛相反,詩篇22:27預言道:「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他;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試想想,「列國的萬族」團結起來敬拜獨一的真神,這個日子令人多麼鼓舞!在上帝王國的統治下,這個偉大的應許將會獲得輝煌的實現。(馬太福音6:10)屆時宗教——純真的宗教——對我們深具意義。那麼,現在又怎樣呢?

填補靈性上的空白

現今,歐洲靈性上的真空情況非常普遍,這跟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的情況類似。歷史家威爾·迪朗論及第一世紀的基督教,描述它如何成功地滿足當日人民的靈性需要:「當時垂死的異教派別出現了真空狀態,例如:斯多葛哲學的冷酷、伊壁鳩魯學說的腐敗,以及一個充滿殘暴、不仁、壓迫和放蕩的世界;基督徒引進了一個安寧的王國,這個王國不再需要男子至上的精神或戰爭的神祇;反之,它帶來了一種嶄新的道德規範,這種道德規範促進了弟兄友愛、仁慈、莊重與和平。」

早期的基督徒把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傳遍了羅馬帝國,同一信息也可以用來填補現今人們的道德及靈性真空。事實上,很多人都願意聆聽這個信息。不少歐洲人表面上雖然並不虔信宗教,可是他們仍然覺得,上帝在他們的生活上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們也許不再參與傳統的教堂崇拜,卻通過其他途徑來填補他們的靈性空白。

胡安·何塞是個青年,住在西班牙的帕爾馬馬略卡。他在天主教學校裡念書,曾擔任輔祭的工作,直至13歲為止。他逢星期日都會跟家人一起望彌撒,可是他十來歲的時候便不再上教堂。為什麼呢?胡安·何塞解釋,「理由之一是,望彌撒非常沉悶。我對於禮拜儀式非常熟悉。我所聽到的都是重複又重複的東西。堂區神父又時常惡待我們做輔祭的。我認為神父向窮人收取葬禮服務費也是不對的。

「我仍然相信天主。可是,我認為我可以在教堂以外用自己的方式事奉他。我整天跟朋友玩樂,你可以說娛樂成了我生活上最重要的東西。

「後來我在18歲的時候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他們究竟給了我些什麼是我以往在教堂裡無法找著的呢?一種基於聖經的肯確信仰,而非基於無法理解的傳統和『奧祕』。可是,我的新信仰意味著我要作出很大的調整。每逢週末,我不再到迪斯科的社交集會去,剛相反,我逐家逐戶地跟鄰居分享我的新信仰。我由於努力幫助人認識真理,這使我感到生命充滿意義。在過去的七年期間,我一直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的全時傳道員。」

並非只有年輕人才設法填補他們的宗教空白。安東尼婭是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的一名年長婦人,她描述自己花了大半生來「尋找天主」。她在年輕時每天都望彌撒,最後還加入了天主教的女修道院,因為她認為,「如果在女修道院也無法找著天主,那麼,天主便無處可尋了。」可是,三年後,她離開了女修道院,當時她如夢初醒,比以往更感空虛。

最後,她在50歲那年成為了耶和華見證人。她解釋道,「見證人探訪我,並運用我的聖經回答我的問題,我感到很高興。自從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以後,我尋獲了人生的意義。我仍然有自己的難題,卻能夠加以應付,因為現在我找著了真正的上帝。」

上述兩個經驗並非罕見。與現代一般宗教趨向相反的是,越來越多人正跟耶和華見證人聯絡交往。他們按著聖經的教訓生活,並且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信仰,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和目的。

純真的宗教——對我們關係重大

在我們的時代,雖然很多人都對宗教表示反感,可是我們若因此就斷定所有宗教都是毫無價值的,那便十分不智了。誠然,在這20世紀,人們摒棄一切毫無意義的宗教儀式,以及一些過時而不符合聖經的教義;他們對於徒有外表的崇拜也嗤之以鼻。事實上,聖經吩咐我們務要避免偽善的宗教。使徒保羅預告,在「最後的日子」,有些人會「有敬神虔誠的形式,卻沒有體現敬神虔誠的力量」。這些人表面上虔信宗教,可是,他們的行為表明,他們並非表裡一致。我們對於這樣的宗教偽善應當有什麼反應呢?保羅勸勉道,「要轉身離開這些人。」——提摩太後書3:1,5。

然而,保羅指出,「[「宗教」,《新英文聖經》]連同知足,就是獲得大利的方法。」(提摩太前書6:6)保羅所指的並不是任何類型的宗教。這裡翻作「宗教」一詞的希臘語是尤塞貝阿,意思是「對上帝表現忠誠或崇敬」。純真的宗教——真正敬神的虔誠——「對目前的生命,對未來的生命,都有應許」。——提摩太前書4:8。

以上的例子表明,純真的宗教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並且幫助我們懷著堅忍去面對難題。不但這樣,純真的宗教能夠為人帶來永恆的前途。這種崇拜值得我們全力追求,因為聖經提出保證,這樣的崇拜最終必會「充滿遍地」。b(以賽亞書11:9;提摩太前書6:11)毫無疑問,純真的宗教對我們關係重大,這件事現今比以往更為真實。

[腳注]

a 聖經用古巴比倫城來象徵偽宗教世界帝國,因為許多違反聖經的宗教主張都是源於這個城的。多個世紀以來,這些源於巴比倫的道理滲進世上各大宗教裡。

b 關於如何辨明純真的宗教,請參看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在1995年出版的《帶來永生的知識》,第5章題名為「誰的崇拜蒙上帝悅納?」一文。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霄壤之別

在西班牙,宗教建築物隨處可見。以往,人們不惜耗資巨款,興建宏偉的大教堂;可是這樣的宗教熱忱看來已煙消雲散。例如,在馬德里市郊的梅霍拉達-德爾-坎波,一座宏偉的天主教教堂正在興建中。胡斯托·加列戈·馬丁內斯是本篤會的前任修士,他在大約20年前策劃這項建築工程。可是,這座建築物至今仍然只是個『空殼』。馬丁內斯是這項工程惟一的建造商,他現年60多歲,看來這項工程完成的機會很渺茫。可是,在距離教堂以南300公里的地方,人們正建築另一所建築物,情況跟上述事件卻有霄壤之別。

在西班牙哈恩的馬爾托斯,耶和華見證人用兩天的時間蓋好一所王國聚會所。當地報章就這樁事件寫道:「移山的信心」。報章問道,「在現今這個自私自利的世界,竟有志願人員從[西班牙]不同的地區前往馬爾托斯,齊來建興一所建築物。興建工程進行得非常迅速、組織完善,建築物的設計美輪美奐。這一切究竟怎麼會成為可能的呢?」文章引述其中一位志願工人的話答道:「這完全因為我們是一群受耶和華所教的百姓。」

[第10頁的圖片]

梅霍拉達-德爾-坎波

位於馬爾托斯的王國聚會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