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愛滋病——基督教國要承擔多大罪責?
《儆醒!》雜誌駐非洲通訊員報導
本文所採用的「基督教國」一詞是泛指自稱的基督教,跟聖經提倡的基督教不可同日而語。
基督教國:
「大多數居民聲稱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韋氏新世界辭典》。
愛滋病:
「一種後天的免疫力缺乏症,跟免疫系統細胞受某種反轉錄病毒感染有關。」——《韋氏第九新大學辭典》。
愛滋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估計全球有1700萬人已受到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引致愛滋病的病毒——感染。這種疾病正擴展得非常迅速。
人們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這種疫症所涉及的醫學、政治,以及感情方面的問題上,卻甚少談及愛滋病所涉及的宗教問題。對於某些讀者來說,認為愛滋病蔓延跟宗教有關似乎令人難以想像。然而,你只要看看宗教對非洲的影響,便會發覺宗教有分促成愛滋病蔓延一說並非言過其實。
愛滋病對非洲的打擊尤為嚴重。a據說世上百分之67的愛滋病病例都是在這個大洲上發生的。在過去的五年間,乍得的愛滋病病例增加了100倍。然而,有記錄在案的病例估計只是實際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一而已。據世界銀行的一項報告指出,在非洲不少城市裡,愛滋病是成年人最普遍的死因。
宗教也要負上罪責嗎?
基督教——以耶穌為導師的宗教——當然並沒有促成這場災病。可是,正如以下資料表明,「基督教國」一詞代表那些其中人民自稱是基督徒的國家。關於愛滋病的蔓延,基督教國顯然佔一角色。這並不是說,教會產生或直接傳播愛滋病毒。然而,愛滋病在非洲蔓延主要卻是性濫交所致。b因此,愛滋病可說是個與道德有關的問題,同時也引起了其他令人憂慮的宗教問題。畢竟,非洲的「基督教」是由西方國家直接傳入的。教會領袖試圖令非洲人改信他們的宗教,並且聲稱,新信仰有助他們過一種比非洲傳統生活優越得多的生活方式。基督教國的影響真的改善了新信徒的道德標準嗎?愛滋病蔓延一事有力地表明,情形剛剛相反。
且以乍得為例。在該國四大城市中,三個城市的人民大部分是「基督徒」,另一個城市的居民則主要信奉回教。可是,在那三個「基督教」城市裡,愛滋病毒現正大為肆虐!同樣情況也在非洲各地出現。非洲中部及南部是名義上的基督教地區,可是跟北非——其中人口大多信奉回教——相比,中部和南部的愛滋病患率卻高得多。
「基督教」如何傳入非洲
何以這種病毒在自稱的基督徒當中蔓延得這麼迅速呢?事實上,雖然很多非洲人都以基督徒自居,可是,很少人實際緊守聖經為基督教所定的道德標準。看來基督教國的傳教士使非洲人「歸信」的方式出了問題,才直接導致這個情況。
在十八、九世紀期間,基督教國的傳統信仰大受攻擊。聖經批評蔚然成風,結果大大貶損聖經的地位,使許多人把聖經僅視為一部古代文學作品而已。此外,許多人都接受進化論,甚至教士也支持這個理論。懷疑的種子一旦撒下,人們對聖經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在這種氣候下,基督教國採納一種較世俗化的方式來使非洲人「歸信」也不足為奇。傳教士傳講社會福音,並且強調人道主義,而非幫助信徒按著聖經的道德標準生活。也許正因為這樣,傳教士可能不自覺地破壞了固有的道德架構。
例如,非洲有不少國家以往都奉行多妻制。然而,性濫交的情況卻頗為罕見,因為大多數部落就通姦罪制定了嚴刑峻法。約瑟夫斯·達爾納斯是退休教員,他在乍得是個頗有名望的人。達爾納斯告訴《儆醒!》代表,在傳教士抵達以前,「非洲人認為通姦會為他們帶來惡運。」結果,「罪犯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許多時甚至被判死刑,因為他連累了族人。」這樣做帶有迷信色彩嗎?是的。但事實上,這種看法卻大大阻止人性濫交。
基督教國的傳教士後來抵達這個大洲。他們雖然反對多妻制,卻沒有加強向人灌輸聖經的道德標準。聖經吩咐人要把毫無悔意的淫亂者和通姦者逐出基督徒會眾,可是,基督教國的各教會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對犯過者施以管教。(哥林多前書5:11-13)現今非洲有不少顯要的政治人物在性道德方面臭名遠播。在非洲名義上的基督徒當中,對配偶用情專一的也相當罕見。
很多教士本身也沒有立下好榜樣。非洲人很重視家庭,男婚女嫁、兒孫滿堂是一件正常的事。也許正因為這樣,許多教士認為自己也大可把童貞及獨身願棄若敝屣。1980年5月3日刊的《紐約時報》報導:「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教士和主教都是多妻者。」
這樣的婚姻自然不是正式註冊的,事實上,他們的「妻子」其實只是情婦。這樣的敗行絕不能僅一笑置之。據上述時報透露,「一位顯要的天主教教士」承認,「非洲的教士並非耶穌基督的僕人,而是權威的象徵、擁有權力的人。」這些「權威人士」所傳的信息看來是,「要按著我的話而非我所做的事而行。」
西方娛樂大舉進攻
不容忽略的是,近年來有大量不道德的娛樂傳入非洲。在乍得,缺乏監管的公眾錄像帶觀賞廳便向人提供這樣的娛樂。這些錄像帶觀賞廳隨處可見——在私人家裡或汽車間,但更常見的卻是入夜後的院子。觀看這些錄像帶的收費相當便宜,只需25法郎(折約5美仙)左右;甚至連小孩子也觀看。究竟這樣的影片從何而來呢?大部分都是來自美國——一個聲稱主要信奉基督教的國家!
西方文化的進侵對於觀眾有造成任何真正的影響嗎?耶和華見證人的一位海外傳道員曾在中非服務了14年,他說:「除了通過錄像帶以外,當地人甚少跟西方世界接觸。他們都希望仿效影片裡的西方人。雖然沒有什麼實際調查報告的支持,但大多數人看來都清楚知道,這樣的娛樂助長了性不道德。」
為了阻止一種致命的性傳染病蔓延,衛生官員正疲於奔命;可是,所謂的基督教國家卻縱容一些不良的宣傳,助長了致命的不道德敗行,這是個多大的諷刺!不論在本地還是海外,教會均沒有採取什麼行動去遏止這樣的情勢。可是,非洲有些國家,例如乍得和喀麥隆,卻禁止或至少限制色情作品輸入國內。然而,他們的努力許多時都成為白費。
這一切導致了非洲「基督徒」當中廣泛的道德衰落現象。惡劣的經濟狀況也有其潛在的影響。由於職位空缺不足,男子有時不得不離家數月,以求找尋工作。這些男子顯然是當地妓女的目標,那些妓女時常是由於貧窮才出賣肉體。此外,父母索求高昂的聘金也是個因素。不少男子由於無法籌措所需的聘金,於是只好不結婚;有些人因而跟異性發生苟且的關係。在這種道德及經濟的氣候下,愛滋病迅速蔓延。
解決方法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把非洲的愛滋病危機完全歸咎於基督教國身上。可是,基督教國卻必須負上大部分責任,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對於那些渴望成為耶穌稱之為「真正拜父」的人來說,事情的確關係重大。——約翰福音4:23,《和合本》。
除了提出譴責以外,人還可以做些什麼以求制止愛滋病蔓延呢?非洲政府發起了一些預防愛滋病的運動,促請人使用避孕套。然而,塞繆爾·布魯-格雷夫斯醫生——世界衛生組織駐尼日利亞的代表——坦言:「個別的人必須採納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家人必須……避免性雜交。」
早在「愛滋病」成了家喻戶曉的語詞以前,聖經便譴責性雜交,並且促請人務要保持貞潔、自制,以及忠於配偶。(箴言5:18-20;哥林多前書6:18)非洲有成千上萬的耶和華見證人可以親自作證,跟從這些原則能夠使自己避免染上愛滋病,以及其他性傳染病。由於他們緊守聖經的標準,基督教國的不是之處越發顯明出來。此外,真正的基督徒也寄望於行將來臨的新世界,屆時會「有正義住在其中」。(彼得後書3:13)對於有信心的人來說,這個新世界就是愛滋病危機的最終救藥。
[腳注]
a 若要獲得進一步資料,請參看《儆醒!》1993年3月8日刊,題名為「非洲的愛滋病將如何終止?」一系列文章。
b 愛滋病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傳播開去,例如輸血或與別人共用注射針注射毒品。有些基督徒由於配偶犯上性不道德,或注射毒品,以致無辜地染上愛滋病。
[第20頁的精選語句]
「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教士和主教都是多妻者。」——《紐約時報》
[第20頁的圖片]
基督教國教士的壞榜樣助長了非洲性雜交的猖獗現象
[第21頁的圖片]
色情娛樂從「基督教」國家傳入,年輕人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