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5/8 23-25頁
  • 殺人病毒在扎伊爾肆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殺人病毒在扎伊爾肆虐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不治之症
  • 控制病毒擴散
  • 追尋病源
  • 疾病銷聲匿跡
  • 病毒大爆發——該怎麼辦?
    更多熱門話題
  • 愛滋病何以如此致命
    警醒!1989年
  • 有解決方法嗎?
    警醒!1996年
  • 『多處必有瘟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5/8 23-25頁

殺人病毒在扎伊爾肆虐

《儆醒!》雜誌駐非洲通訊員報導

扎伊爾的基奎特是個房屋錯落的小鎮,位於熱帶雨林的邊緣。加斯帕爾·門加·基塔恩巴拉是家中惟一的耶和華見證人,42歲,住在城市外圍。門加是以賣炭維生的。他在森林的深處製造木炭,包好後就用頭頂著送到基奎特去。

1995年1月6日,他病倒了。由森林歸家途中,他兩次不支倒地。回家後,他說感到有點頭痛和發熱。

過了幾天,他的病情越來越惡劣。1月12日,家人把他送進基奎特綜合醫院。跟門加同屬一個會眾的見證人也施以援手,在院內幫助他的家人照顧門加。可惜,他的病情每況愈下。他開始吐血,血液也不受控制地從鼻孔和耳朵流出來。1月15日,他終於不治。

過了不久,所有觸摸過門加的家人都開始感到不適。到了3月初,門加的12個近親都已經相繼死去。死者包括門加的妻子和他六個兒女當中的兩個。

大約4月中旬,醫院有些職員和其他人開始一病不起,病況就像門加和他的家人一樣。這種病很快就傳到鄰近的兩個小鎮去。毫無疑問,當地的人需要外來的協助。

扎伊爾的首席病毒學家穆延貝教授在5月1日前往基奎特。他後來對《儆醒!》雜誌的通訊員說:「我們認為基奎特當時正受到兩種流行病影響:一種是由細菌引致的腹瀉,另一種就是由病毒引起的嚴重出血熱。當然,我們需要肯定這個診斷,所以我們從幾個病人身上抽取血液,送到美國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中心檢驗。」

疾病控制中心證實,一如穆延貝和扎伊爾的其他醫生所料,這種疾病是伊波拉病。

不治之症

伊波拉是種可怕的病毒,可以在短時間內置人於死地。現時並沒有防治病毒的疫苗,患上這種病的人也是無法醫治的。

伊波拉病是在1976年首次發現的。這種病是以扎伊爾一條河流的名字命名,它曾經侵襲蘇丹南部,後來也在扎伊爾北部流行過一會兒。1979年,這種病也曾在蘇丹出現過,不過規模並不大。在此之後,除了在少數個別的病例中,病人是死於跟伊波拉病類似的症狀外,這種病可算是銷聲匿跡了多年。

在亞特蘭大,研究伊波拉病毒的科學家知道這種病毒是致命的,所以進行研究的地方是一所設有嚴格防護設施的實驗室,實驗室的通風系統能夠防止任何可以藉空氣傳播的細菌擴散。科學家進入實驗室前,要穿上像「宇航服」一樣的保護衣物。他們離開實驗室時,要用殺菌劑洗刷保護衣物。前往基奎特的幾組醫生也帶備了保護衣物,例如用完即棄的手套和頭罩、護目鏡和特別設計、可以防止病毒穿透的全身工作服。

基奎特大部分的居民就完全不同了,他們不但缺乏知識,也沒有設備去保護自己。有些人雖然知道病毒的厲害,但是依然冒險照顧病重的親人,甚至因而喪生。有時親友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就背負或用肩頭抬起病人和死者。結果,無數人因此喪生;病毒令人家破人亡。

控制病毒擴散

國際社會捐出金錢和醫療器材,回應基奎特的求助。一隊隊的調查人員從歐洲、南非和美國乘飛機到達。他們為了兩個目的而來:一,協助控制病毒的擴散;二,找出該流行病每次傳播期間,病毒藏身的地方。

衛生當局的人員為了幫助防止伊波拉病蔓延,於是訪查每條街道的居民,看看有沒有人患上類似伊波拉病的症狀。染上這種病的人會送到醫院,跟其他病人隔離以便讓醫護人員安全地治理他們。死者就用塑膠做的裹屍布包好,隨即埋葬。

當局展開了大規模的運動,向醫護人員和普羅大眾提供關於這種病的正確資料。其中一部分資料特別強調的,是警告人不要採用傳統的埋葬習俗。按照傳統,死者家人會在儀式上觸摸死者,為死者洗身。

追尋病源

科學家很想知道病毒的來源。我們知道的是:病毒是不能獨立生存的,它不能吃喝,也不能自行繁殖。病毒要生存和繁殖,就要侵入和佔用某個活細胞的複雜機能。

動物一旦受病毒感染,就會時常形成一種共生的關係——動物不會把病毒殺死,病毒也不會把動物殺死。可是,要是有人跟受病毒感染的動物接觸,而且病毒也以某個方法傳到那人身上,那時病毒就可以致命。

由於伊波拉病毒只要很短時間就可以把人和猴子殺死,所以科學家估計,病毒必定首先潛伏在另一種生物身上。如果衛生當局的官員能夠找出是哪一種生物帶有病毒,也許就可以採取有效的控制和防護措施,防止病毒再度擴散。可是,還有一個問題有待解答,究竟在這個流行病每次發病期間,病毒寄居在哪裡呢?

要得到答案,研究人員就一定要仔細追查病毒的來源。他們曾經根據病毒上次流行時的資料去追查帶病原的動物(儲存宿主),結果勞而無功。不過,基奎特發生的流行病正好提供他們一個新機會。

科學家假設加斯帕爾·門加就是第一個染上基奎特的流行病的人。但是,他是怎樣受到感染的呢?如果他是受某種動物感染的,那麼感染他的是哪一種動物呢?順理成章,從他工作的森林就多半可以找到答案。搜集動物樣本的隊伍在門加造炭的地方裝設了350個陷阱。他們總共捕捉了2200隻小動物和1萬5000隻昆蟲,包括老鼠、鼩鼱、蟾蜍、蜥蜴、蛇、蚊、毛蠓、蜱、臭蟲、蝨、恙蟎、跳蚤。穿上保護衣物的科學家用麻醉氣體把捕獲的動物殺死。他們接著把動物的組織送到美國,這些樣本會在那裡受檢驗,看看是不是帶有病毒。

由於病毒幾乎可以藏身在任何地方,所以能否找到病源,也是未知之數。疾病控制中心的C.J.彼得斯醫生是中心的特殊病原體分科主管,他說:「我覺得,現在找到伊波拉病毒的儲存宿主的機會,恐怕只有五成。」

疾病銷聲匿跡

到了8月25日,政府宣布該流行病已經過去了。因為在之前的42天,再沒有任何新症發現;42天是病毒最長潛伏期的兩倍。為什麼病毒沒有繼續擴散呢?原因之一是國際間的醫藥援助遏止了這種流行病蔓延。另一個原因就是病毒本身太厲害。因為病毒從病發到令人死亡只需很短的時間,而且只會透過身體接觸傳染,所以沒有擴散給大量的人。

官方的紀錄表示總共有315人染上這種病,其中244人死亡——死亡率高達百分之77。伊波拉病暫時是沉寂下來了。在耶和華的新世界裡,它將會永遠消逝。(參看以賽亞書33:24。)現時,人心裡的問題是:「伊波拉病會再度出現,置人於死地嗎?」可能會。可是沒有人知道會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

[第25頁的附欄]

流行病透視

雖然伊波拉病可以致命,可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疾病,卻對非洲人構成最大的威脅。正當伊波拉病爆發的時候,其他疾病無聲無息地奪去了許多人的性命。據報在基奎特以東數百公里外的地方,最近有250人染上小兒麻痺症。在西北面,馬里受一種致命的霍亂蹂躪。在南面的安哥拉,有3萬人受昏睡病打擊。在西非的大部分地區,數以千計的人死於流行性腦膜炎。《紐約時報》評論說:「非洲人每天都要跟致命卻又本可以預防的疾病周旋。但是,教人費解的是,世人總是對他們的遭遇無動於衷,從來沒有感到一點良心不安。」

[第24頁的圖片]

科學家追查殺人病毒的來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