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7/8 4-7頁
  • 妨礙溝通的壁壘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妨礙溝通的壁壘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文化背景怎樣影響我們的為人
  • 『始終都是我們的方式好!』
  • 開闊胸懷
  • 消除隔閡、彌合裂縫
    警醒!1996年
  • 地方習俗與基督教原則——它們彼此兼容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該怎麼辦?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怎麼辦?
    警醒!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7/8 4-7頁

妨礙溝通的壁壘

羅伯特是守望台社的海外傳道員,現時在西非塞拉利昂居住。他到達那兒不久,有一天他在街上漫步,留意到當地的兒童在反覆喊叫:「白人啊!白人啊!」由於自己是美籍黑人,羅伯特於是環顧四周,看看白人是誰,卻見不到其他人跡。他後來恍然大悟,兒童所喊叫的「白人」原來是指他本人!

兒童的喊叫並無惡意。他們只不過是表達自己的觀感罷了,因為他們看出羅伯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為了說明彼此的差別,這些兒童只想到把羅伯特稱為白人。

文化背景怎樣影響我們的為人

按廣義解釋,文化就是「一套共同的想法……某一生活方式固有的習俗、信念和知識」。通過直接傳授,我們學到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念。不過,我們在無意間也不斷受其他文化所薰陶。一名研究人員說:「[孩子]自出娘胎,就以本土風俗作為楷模,模鑄自己的生活習慣、言談舉止。孩子懂得說話的時候,社會文化對他的思想行為已操有深遠的影響。到他長大成人,投身社會,一切早已習慣成自然。他的行為舉止、思想信念完全受本土文化所支配;連社會大眾認為不可能的事,他也一一認同。」

在生活的不同層面上,我們要是有文化修養,日子就會好過得多。在童年,我們很快就學會怎樣取悅父母。知道社會公認的準則可幫助我們作決定,也指導我們怎樣行事為人、穿著得體、待人接物。

當然,個人的特性和特質並不是單單取決於文化背景的。各民族都有本身的差異。遺傳因子、人生經驗,連同許多其他因素都一一支配我們的為人。不過,每當我們觀察周遭世界,文化習俗就像透鏡一樣,影響我們的視覺。

舉例說,本土文化不但規定我們說什麼語言,還限定語言的表達方式。在中東某些地區,人民認為口才很重要,人要是能言善辯,又善於運用隱喻,懂得把思想重點反覆闡明出來,就會備受賞識。遠東某些民族卻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寡言少語是上策。日本一句諺語正好把這樣的觀點反映出來:「禍從口出。」

我們的時間觀念也深受社會習俗影響。在瑞士,你赴約要是遲到十分鐘,對方就會期望你表示歉意。在其他國家,你即使遲到一兩小時,對方也不會要求你道歉。

本土文化也把不同的價值觀灌輸給我們。假如有人說:「你胖了很多。你真的發福了!」試想想你會有怎樣的感受。非洲社會認為長得高大健壯是福氣,你如果從小就受這樣的思想薰陶,聽到上述評論,你可能會欣喜不已。可是,你如果在西方社會長大,由於人人都講求身材苗條,以上的直率話就可能會叫你難受。

『始終都是我們的方式好!』

由於文化背景各異,不同的族裔往往很難相互溝通,原因在於人人多少都會武斷地認為,我國文化始終比別國的優越。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傳統、服裝式樣、審美眼光是正當得體的,比任何選擇更勝一籌。此外,我們也往往根據本土的價值標準來判斷其他民族。這樣的想法稱為民族優越感。《新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民族優越感……可說彌漫全球。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化族群都認為,比起其他民族,連關係密切的鄰邦也無例外,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終優越得多。」

兩百年前,英格蘭一個鄉紳直言不諱地說:「依我看來,外國人通通都是傻瓜。」這句話摘自一部名言詞典。該詞典的編者寫道:「[這句話]諒必是普天下人人的感受,從來沒有任何言詞能像這句話一樣到處流通。」

不容異己的事例俯拾即是。以下的引語雖然出自1930年代德國一個小說家的手筆,世人卻常常以為,這是納粹德國元帥戈林的名句:「一聽到『民族文化』這個短語,我就會伸手拔槍。」

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可引起種族歧視,繼而爆發種族對抗,彼此拼個死活。理查德·戈德斯通是國際刑事法庭的檢察官。這個法庭正審查盧旺達和前南斯拉夫的戰爭罪行。論到兩國所爆發的內戰,戈德斯通說:「這樣的野蠻行為其實到處都可以發生。且看兩個不同的國家[盧旺達和前南斯拉夫],彼此的文化習俗、歷史傳統儘管迥然有別,卻犯下類似的罪行:鄰邦自相殘殺。歸根究底,這樣的戰鬥所以爆發,是因為種族歧視、宗教偏見逐步升級,結果激化成為殘酷的暴行。受歧視的族群慘遭誣衊,攻擊者要不是譴責對方『喪失人性』,就是訛稱他們『有惡魔附體』。久而久之,這種觀念就會在平民百姓心中扎根。面對仇族,他們就有如脫韁之馬,不再受道德規範約束,結果極盡殘暴之能事。」

開闊胸懷

我們選擇為友的人通常都是志趣相投、觀點一致的,大家都懷有共同的價值標準。我們信任自己的朋友,也了解他們的為人。跟好友交往,我們會顯得從容自在。我們要是認為某人行為古怪,我們的朋友很可能都會心有同感,因為他們也持同樣的偏見。

我們跟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溝通,究竟可得到什麼裨益呢?首先,互相交流思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異族人士的想法和做事方式。來自西非的孔勒說:「在非洲,很多兒童從小就受到教導,進餐時間不宜談話。可是,在某些歐洲國家,進餐期間人人都有說有笑。歐洲人一旦跟非洲人共膳,到底會有什麼事發生?歐洲人會猜想,進膳的時候,非洲人為什麼一聲不吭,恍似入神思索一般。反過來,非洲人卻感到奇怪,歐洲人竟像鳥兒一樣唧唧喳喳!」很明顯,碰上這樣的情況,雙方如果互相體諒,了解一下對方的文化背景,就可以把社會的種種偏見消除了。

我們只要跟其他民族往來,就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也可以加深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一位人類學家寫道:「在海底居住的生物,不會刻意察覺到四周是水汪汪的。除非意外事故把牠帶到水面去,讓牠接觸外面空間,牠就不會意識到水的存在。……人要全面認識自己的社會文化……就非拋開主觀意識不可。這樣做又談何容易,幾乎從來沒有人可以辦到。」不過,我們如果跟其他民族交往,就像在海底居住的生物一樣,既可以接觸外面空間,也可以加深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關於這點,作家托馬斯·阿伯克龍比說得不錯:「從沒有深刻體味過外族文化精妙之處的人,也就永難察覺自己原來一直深受本土文化所羈絆。」

簡單說來,我們如果開闊胸懷,賞識其他文化的特色,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不但這樣,我們還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傳統、民族優越感雖然有可能妨礙相互溝通,但這種情況並不是必然的。妨礙溝通的壁壘是可以逾越的。

[第6頁的精選語句]

「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化族群都認為,比起其他民族,連關係密切的鄰邦也無例外,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終優越得多。」《新大英百科全書》

[第7頁的圖片]

我們可以學會欣賞其他文化的優點

[第6頁的圖片鳴謝]

Globe: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5 Digital Wisdom, Inc.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