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鶴、鶴鴕、鴯鶓和黑頸鸛——澳洲的稀世珍禽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鶴鴕號稱世上第一猛禽,雖不能飛,但腳爪鋒利,跳踢有力,扯力無比。鴯鶓與鶴鴕有親緣關係,外形相若,腳爪同樣鋒利,雖無飛翔本領,但跑速迅疾如風。澳洲鶴的求偶舞姿令人叫絕,創造主的編舞才智由此可見。外形修長的黑頸鸛涉水而過,氣派不凡,振翅高飛,令人讚嘆。楔尾雕無論翱翔天際,還是看守獵物,準會展示出一副空中狩獵者的英勇姿態。不錯,以上這些珍禽確是上帝偉大的創造傑作。我們樂意一一介紹,以饗讀者。
色彩繽紛的鶴鴕——雨林之友
鶴鴕在澳洲東北部和新幾內亞的繁茂雨林中出沒。這種非群居的雀鳥色彩繽紛,重達30至60公斤,喉部長有兩個肉垂。雌鳥身高兩米左右,體形比雄鳥略大,而羽毛的顏色也較雄鳥嬌豔,這個現象在鳥類當中頗為罕見。因此,除了交配季節以外,雄鳥準會遠離雌鳥,以免自顯遜色。鶴鴕完成了交配以後,雌鳥會產下一窩帶有綠色光澤的蛋,隨後就『拋夫棄子』,讓雄鳥獨力孵卵及照顧雛鳥。接著,雌鳥會再次跟其他雄鳥交配,每次都產下一窩蛋,讓雄鳥照顧!
人類濫伐森林正危害到鶴鴕的存活。為了增加鶴鴕的數目,昆士蘭州湯斯維爾的比拉邦鳥獸保護區正實施一項計劃,旨在把捕獲得來的鶴鴕加以繁殖,到了小鶴鴕長成以後,就把牠們放回野生環境去。鶴鴕雖不揀飲擇食,但牠們主要是吃水果的,而且還會把整個水果一口吞下。結果,百多種植物的種子通過鶴鴕的消化道,完好無缺地給散播到森林各處,並且受到鳥糞的保護和滋養。據保護區的專家指出,由於多種植物的種子都是靠鶴鴕傳播而繁殖的,因此,鶴鴕一旦絕跡,眾多種類的植物也會相繼減少。那麼,這種雀鳥會傷害人類嗎?
人惟有愚不可及地走近鶴鴕,才會受到鶴鴕襲擊。事實上,人類對鶴鴕造成的威脅,遠遠超過鶴鴕對人類所造成的。在陰森的雨林裡,鶴鴕總會發出一種粗嘎深沉的隆隆聲,以便警告人牠就在附近。務要接受警告,知難而退。然而,即使你走近前去,鶴鴕很可能只會在灌叢下竄逃,並用堅硬的盔狀突保護頭部。可是,假如鶴鴕無路可逃,或是受了傷,又或為要保護雛鳥,牠也許會因你走得太近而攻擊你。
鴯鶓——四處為家、澳洲國徽
鴯鶓是鶴鴕的親屬,卻比鶴鴕稍高,澳洲內陸大部分的地區都有牠們的蹤影。鳥類當中惟有鴕鳥的體形比牠們大。鴯鶓容易受驚,腿長有力,跑速每小時可達50公里。鴯鶓的足跟鶴鴕的類似,腳上有三隻鋒利的爪。牠的近親鶴鴕雖屬地盤性雀鳥,但鴯鶓卻四處為家,甚少死守地盤。牠實際上什麼都吃,例如毛蟲、卷心菜,甚或舊靴子!雌鳥產下的卵呈暗綠色,每窩為數7至10枚,有時多達20枚。雌鳥產卵以後,跟鶴鴕一樣,把孵卵和照顧雛鳥的責任全交由雄鳥照料。
歐洲移民抵達後對於鴯鶓的生存構成莫大的威脅。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鴯鶓迅速給歐洲移民滅絕了。大陸上的鴯鶓由於毀壞麥田而有了「害鳥」之名。獵人為了獲取賞金,不惜把牠們趕盡殺絕。雖然人類大肆殺戮鴯鶓,可是,鴯鶓的數目卻迅速回升。結果,在1932年,西澳大利亞州當局向鴯鶓正式「宣戰」。州政府實際出動了軍隊和劉易斯式機槍對付鴯鶓!鴯鶓雖然不是特別機靈,卻打了一場勝仗。這場「戰爭」的結果使政府感到很困窘:他們雖射了一萬發子彈,但最多僅殺了幾百隻鴯鶓罷了。可是,在隨後的『消耗戰』裡,鴯鶓受到兩方面的攻擊:為要獲取捕鳥賞金的獵人,以及使用政府免費彈藥的農夫。鴯鶓已到達無力還擊的地步。
時至今日,鴯鶓卻是澳洲的國徽。在澳洲的紋章圖案上,一頭鴯鶓好不神氣地面對著一頭袋鼠。今天的鴯鶓自由自在地在叢林間往來,不受擾害。現今旱災是鴯鶓的大敵。人類甚至飼養和繁殖鴯鶓,以便研製各種產品:脫脂肉類、堅韌耐用的皮革、羽毛和油(取自鴯鶓胸部的脂肪)。由於鴯鶓的脂肪集中在胸部,因此,牠的肌肉完全不含脂肪。
你喜歡跳舞嗎?
你也許對於跳舞不感興趣,可是,澳洲鶴卻酷愛跳舞。據《澳大利亞水禽》一書記載,在水邊的「舞池」上,有「為數二至十來隻[灰色的澳洲鶴]分站兩旁,彼此相對,然後翩翩起舞。牠們用有如高蹺一樣的長腿向前騰躍,雙翅半展,輕輕拍動。牠們躬身點頭,時而躍前,時而退後,咯咯的鳴叫聲輕柔悅耳。澳洲鶴偶爾也會停下舞步,翹首仰天,縱聲狂號。牠們有時也會跳到半空中,然後展開灰黑色的大翅膀,徐徐下降。嫩枝小草給揚到空中去,隨著草兒嫩枝降下,牠們就用喙銜住或刺戳草兒。」鑑於這種雀鳥身高1米多,翼展寬達兩米,跳起舞來實在令人讚嘆!
雖然不少種類的雀鳥都會在繁殖季節大顯身手,展示各種求偶舞姿。可是,澳洲鶴——世上最大的鶴類之一——卻終年喜歡跳舞。事實上,澳洲鶴(英語brolga)一詞源自澳洲原住民的一個傳說,內容跟一個名叫布拉加(英語Buralga)的著名女舞蹈家有關。布拉加由於拒絕一個邪惡魔術師的追求,以致被魔術師用法術把她變成一隻美麗的鶴。
黑頸鸛——澳洲惟一的鸛
黑頸鸛屬於沼澤區雀鳥,時常在澳洲炎熱潮濕的北岸及東岸一帶活動。(南美洲的裸頸鸛屬於另一種鸛。)黑頸鸛體形修長,身高130厘米,顏色鮮豔,在各種沼澤區雀鳥當中別具特色。黑頸鸛在淺水處躡步搜捕獵物的時候,牠那強有力的長喙能夠突然插進水裡;由於衝力甚大,牠必須猛然半展翅膀,以抵消衝力。
黑頸鸛的翅膀多麼強健有力!這種雀鳥翅展長達兩米,牠在天際悠然翱翔的時候,主羽有如手指般展開,遠遠看去活像個空中的十字形物體一樣。赤道區的落日儼如通紅的大火球,黑頸鸛在其前展翅高飛,牠那寬大的翅膀、長長的脖子,還有修長的雙腿與空中夕陽相映成趣,此情此景正是澳洲北部沼澤的象徵,令人神往。
楔尾雕——空中之王
在維多利亞州某個陡峭山峰的附近,疾風呼嘯,百鳥迴避。可是,一隻楔尾雕卻盤旋天際,傲然飛翔。作家戴維·霍蘭斯曾一次目睹平生最難忘的飛行表演,他寫道:「那隻楔尾雕在烈風當中毫無動靜,逍遙自在地乘風而飛。……突然間,牠合上翅膀,俯衝直下。當牠掉到百米下的空中時,雙翼稍為展開,然後又升回幾近原來的高度。……牠作了一個半翻滾的姿勢,就平飛開去。牠越飛越高,接著再次俯衝而下,這個動作反覆進行。後來,楔尾雕向山谷猛衝而下,猝然又一飛沖天,這樣的飛行絕技,實在令人驚嘆。」
楔尾雕翼展寬達2.5米,尾部明顯呈楔形,外形優雅,體魄強健,不愧是空中之王。人斷不可能把牠們誤以為是澳洲其他的鳥類。不但這樣,楔尾雕的抓力竟有三噸的力量!曾有一段時期,人們最喜歡看到楔尾雕的惟一「適當」時候,就是當他們用步槍對準楔尾雕的時候。楔尾雕的親屬美洲白頭鷲由於獵食鮭魚和哺乳類動物,以致被人大肆獵殺;類似地,澳洲楔尾雕也由於偶爾捕食羔羊,以致被人趕盡殺絕。《猛禽》一書說,「世上甚少猛禽受到好像楔尾雕一樣嚴重的殘害。……差不多有100年的時間,楔尾雕一直被人視為害鳥。……人只要證明自己獵殺到這種雀鳥,就可以獲得賞金。」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人們對楔尾雕的指控已告結束。事實證明,楔尾雕的主要食物原來是野兔,有時也會掠食當地的動物,包括比自己重兩倍的沙袋鼠。有關楔尾雕的真相大白後,人們對這種雀鳥不但不再懷有敵意,甚至立法保護牠們。
不錯,在地球的生態系統中,鳥類確實是一個既複雜,又奇妙的重要部分。也許我們遲早會認識到更多有關這個錯綜複雜的生態系統。可是,人類往往到了太遲的時候才學會這樣的知識,貪婪和無知已為這個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破壞。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甚至在現今,只要你細心留意,就在這顆美麗的行星上,不論是萬里長空,還是沼澤叢林,你仍然能夠聽到雀鳥的啁啾妙囀、呼嘯啼鳴。
[第16頁的圖片]
鶴鴕
澳洲鶴
[鳴謝]
Left and bottom: 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 (ATC); top middle and right: Billabong Sanctuary, Townsville, Australia
[第17頁的圖片]
楔尾雕
鴯鶓
黑頸鸛
[鳴謝]
Eagle chicks and emu head: Graham Robertson/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 Australia; flying eagle: 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 Australia; emu with young and jabiru: 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 (ATC)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Left: Graham Robertson/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 Australia; right: 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 (ATC); top: Billabong Sanctuary, Townsville,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