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予我力量面對前頭的考驗
愛德華·米哈韋克自述
美國得克薩斯州霍頓市的警官大發烈怒。這回是他第四次把我關進監牢去。他喝罵道:「你為什麼老是不守法的呢?」
「我絕對有權這樣做,」我衝口而出說。警官聽了更是怒不可遏,於是用金屬棍棒毆打我。其他警員也與他聯手,用槍托擊打我。
這已是差不多60年前的事了。回顧以往,我體會到耶和華上帝正通過這些環境訓練我,使我可以面對在玻利維亞所遇到的困難景況。玻利維亞是個南美洲國家,幅員跟法國差不多,當時那裡只有兩位耶和華見證人,我是其中的一位。我的經歷也許可以幫助你看出,耶和華能夠使你在各種考驗之下保持堅強。
1936年,我在得克薩斯州博靈鎮一間收音機修理店裡工作。我聽到電台播出一個演講,講者是當時守望台聖經書社社長約瑟夫·盧述福。他在演講裡談到上帝的王國會造福順服的人類。我對於這個信息深感興趣。(馬太福音6:9,10;啟示錄21:3,4)後來,我在家裡的書庫發現幾本由盧述福撰寫的書,於是取去閱讀。
我對這些書愛不釋手,繼母為此感到詫異,她把這些書形容為「陳舊的宗教書」。她把書刊藏起來,還嚇唬要把它們燒掉。後來我致信守望台社,訂閱《守望台》和《黃金時代》(《儆醒!》的舊稱)這兩份雜誌。守望台社於是請威廉·哈珀探訪我。哈珀屬於當時成立不久的霍頓會眾。不消多久,我和繼母、哥哥、同父異母的弟弟一起跟哈珀弟兄研讀聖經。我們很快就以水浸禮象徵自己獻身給耶和華。
1938年,社方所委任的周遊監督希爾德·陶特吉安弟兄到訪我們在博靈的住所,還發表了一個聖經演講。我們的客廳頓時變得非常擁擠,有些人甚至要站在毗連房間的門口。陶特吉安弟兄談到預言者耶利米當日怎樣不顧反對,堅忍不拔地向人傳講上帝的信息。(耶利米書1:19;6:10;15:15,20;20:8)通過這些演講,耶和華正強化我們去面對前頭的考驗。
決定及結果
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必須作個決定。早年,我修讀商科課程,一心要在商界創一番事業。我從事售賣及修理收音機的生意,並且為一家電話公司安裝電話線。可是,我現在深深明白到,要過真正美滿成功的生活,人就必須盡力取悅我們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因此,我把生意結束,並且修理好一輛活動房屋車,然後在1939年1月1日,與一群先驅(全時傳道員)在得克薩斯州卡恩斯縣的三河鎮附近從事傳道工作。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反對耶和華見證人的人利用當時的情勢毀謗見證人。他們聲稱我們是軸心國派來的內奸。很多人聽信這些謠言,結果為我們帶來不少麻煩。40年代初期,我曾被捕下獄九、十次之多,包括上文談到的拘捕在內;當時,我給那個警官和他的副手重重地毆打,事後我甚至需要接受醫藥治療。
這還不止。那個警官後來拘捕了一個非法賭博的男子,他是個體魄魁梧的油田工人。警官答應不起訴他,條件就是要他先揍我一頓。一天,我在街上正向人分發雜誌的時候,那個男子上前用鎖鏈抽打我!後來,這個男子向我解釋為什麼他會無故襲擊我,並向我道歉。
從考驗汲取教訓
這些考驗其實正加強我對上帝的信心。畢竟,我已忘掉自己遭毆打時的痛楚,可是,我卻清楚記得事後內心所感到的平靜和安寧。(使徒行傳5:40-42)我聽從使徒保羅的勸勉:「我們遭遇患難的時候也該歡騰,因為知道患難可以產生忍耐」。(羅馬書5:3)後來每當我想起自己曾遭受毒打時,這使我越發決心要憑著耶和華的幫助,不容撒但的手下使我在宣講真理方面噤口不言。
此外,我也學會另一個寶貴教訓。由於我缺乏機巧,魯莽地說「我絕對有權這樣做」,這才觸怒那個警官。後來,由於見證人不參與戰事,我再次受他盤問。(以賽亞書2:4)他的盤問頗具挑釁:「如果國家要你效力,你願意嗎?」
鑑於上次的經歷使我學會機巧的重要,因此,我答道:「如果確定了這是耶和華的旨意,我決不推辭。」我的答覆消減了他的怒氣,後來也沒有什麼事發生。
為我一生的工作接受訓練
1944年,我參加第三屆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的訓練,這是我平生的一件大事。基列學校提供一個為期五個月的課程,旨在培訓海外傳道員。在基列學校受訓以前,我十分懼怕在一群人面前發言。可是,由於我經常要在大約一百位同學面前發表演講,而且地點往往是個露天劇場,這對於克服怯場的心理的確有很大幫助。我們的公眾演講指導員馬克斯韋爾·弗蘭德弟兄有時會打斷我的演講,然後喊道:「米哈韋克弟兄,你的音量太小,我聽不清楚啊!」我於是提高聲量繼續說下去,結果我發覺自己的聲音倒也雄壯。
諾爾弟兄是當時基列學校的校長,他宣布社方委派我到玻利維亞從事海外傳道工作。我還記得他當時勸勉我說:「在那裡,你會找著很多謙卑的人。你要對他們表現愛心、忍耐和體貼。」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仍然進行得如火如荼,因此,我們還需等候一段時間,才啟程前往受委派的地區。最後,到1945年10月25日,我和基列同學哈羅德·莫里斯弟兄一起抵達埃爾阿爾托機場,位置就在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附近。就這樣,我們成了南美洲第三大國家僅有的兩名見證人。
我們從海拔4100米的機場乘公共汽車來到首都拉巴斯。這個城市位於一個大峽谷之上。我們必須竭力適應環境,才能習慣在一個海拔3公里的地方生活。
困難重重的微小開始
我們抵達後就立即展開逐戶傳道工作。雖然我們的西班牙語相當有限,可是,當地的人卻耐心聆聽我們的信息。不久,我們每人每週都主持18至20個家庭聖經研究。六個月後,在1946年4月16日,一小群人喜樂地與我們一起出席基督死亡的周年紀念。此後不久,社方多派四名基列畢業生前來,其中包括伊麗沙伯·霍林斯,她後來成了我的妻子。
不久,我和莫里斯弟兄開始探訪其他城市,其中包括科恰班巴和奧魯羅;這兩個城市分別是玻利維亞第二和第三大城市。我向諾爾弟兄報告我們在這裡的傳道情況,例如有關一些對聖經感興趣人士的經驗,以及我們分發刊物的情況。諾爾弟兄建議我們嘗試每三個月左右探訪這些城市一次,以便進一步幫助那些對真理表現興趣的人。這些友善、好客的人後來有不少成為耶和華見證人。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在一年前結束,玻利維亞的政局仍然相當動盪。不同的政黨互相攻擊,加上人民害怕納粹主義會在南美洲復甦,這導致不少激烈的示威遊行和暗殺事件。1946年夏季,該國總統被人行弒,他的屍首給掛在總統府對面的燈桿上。由於暴亂情況非常嚴重,人民有時甚至不敢離家半步。
一天,伊麗沙伯乘坐公共汽車經過一個大廣場,她看見三個年輕男子的屍首給掛在柱上。她禁不住輕聲地驚叫起來。一位女乘客說:「如果你不喜歡看,只管把頭轉向另一面好了。」這類事件使我們深深意識到,我們必須全心仰賴耶和華。
雖然社會騷亂不安,可是聖經真理卻在謙卑人的心裡扎根。1946年9月,社方在拉巴斯設立分社辦事處,並且委任我作分社監督。分社辦事處設於一所租來的住房裡,這所住房也用作海外傳道員之家。幾個月後,玻利維亞第一群會眾成立,這所住房就成了我們聚會的地方。
1946年,我們開始有公眾演講的安排,第一個公眾演講的地點就在拉巴斯市政圖書館的禮堂。一個友善的南斯拉夫男子正跟我們研讀聖經,他在當地報章上自費刊登廣告,為我們宣傳這個演講。禮堂內幾乎座無虛席。鑑於我的西班牙語並不流利,要用這種語言發表演講實在令我非常緊張。可是,憑著耶和華的幫助,這個聚會非常成功。事實上,繼這個演講以後,我們有機會在同一禮堂先後發表過另外三個演講。
1947年,有六位基列海外傳道員前來協助我們,後來在1948年,社方多派四位前來。我們所能租賃的房子相當簡陋,也沒有什麼現代化的設備。除了要忙於照料海外傳道活動以外,我們最後還要做點散工,好弄些錢來購買衣服,以便代替破舊的衣物。從一個城市前往另一個城市也是個挑戰。我許多時都要坐在開篷的貨車上,經過寒冷的山口。儘管這樣,耶和華繼續通過他的組織去鼓勵我們,使我們保持堅強。
1949年3月,諾爾弟兄和他的祕書韓素爾弟兄一起從紐約前來,探訪我們分別位於拉巴斯、科恰班巴和奧魯羅的三個海外傳道員之家。我們獲悉不少國家地區的王國工作都有很大的擴展。此外,耶和華見證人在布洛克林的世界總部正興建新的伯特利之家和印刷廠,這些消息令我們十分鼓舞!諾爾弟兄建議我們的住所和聚會所,最好設於拉巴斯較近市中心的地方。他也告訴我們,社方將會差派更多海外傳道員前來協助我們。
後來到1949年,我們在奧魯羅舉行第一個環務大會。對於新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來說,他們首次能夠跟其他同工交往,這使他們大得鼓勵。到那時為止,玻利維亞的王國宣揚者最高人數是48,當地總共有三群會眾。
忠貞的伴侶
在海外傳道的生涯裡,我和伊麗沙伯已共事多年,大家彼此熟識,深深相愛。我們終於在1953年結為夫婦。我和她同樣在1939年1月開始先驅服務。對她來說,初期的先驅生活也殊不容易。由於勇敢地執行傳道工作,她也曾被捕入獄,並且像個普通的罪犯一樣被迫遊街示眾。
伊麗沙伯承認,當她參與宣傳遊行,並且身掛標語牌,上面寫著:「宗教是個網羅和騙局」,那時她的確有點心怯。可是,她卻順服耶和華的組織在當時的指示。正如伊麗沙伯說,她是為耶和華而做的。這些經驗正好強化她,使她在玻利維亞早年的考驗中保持堅忍。
不同的委派
婚後幾年,我們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從事周遊探訪的工作。除了探訪玻利維亞四群會眾以外,我們也探訪所有對聖經感興趣的孤立小組,以及每個人口逾4000人的小鎮。我們的目標是要在這些地方找出愛好聖經真理的人,並且幫助他們在靈性上進步。令人鼓舞的是,到60年代中,我們十年前左右探訪過的小鎮差不多全都有會眾成立。
這個時候,我的健康狀況不大好,加上住在拉巴斯這麼高的地區,病情更為惡化。因此,在1957年,另一位弟兄接替我分社監督的職責。社方委派我和伊麗沙伯到科恰班巴的海外傳道員之家居住,這個城市位於山谷裡,高度較低。我們初次聚會時就只有幾個海外傳道員出席,當中沒有一個是玻利維亞人。十五年後,亦即1972年,我們離開科恰班巴,那時當地已有兩群會眾。目前,科恰班巴總共有35群會眾,王國宣揚者超過2600人!
我們在1972年遷到熱帶低地聖克魯斯。現時我們仍然住在這裡。這兒有幾個房間,下層是個王國聚會所。我們抵達時,聖克魯斯只有兩群會眾,但現在卻有超過45群會眾,傳道員人數有3600多人。
回顧過去50多年,我們很高興自己能夠留在海外傳道工作的崗位上,並且目睹耶和華正把這裡1萬2300多位僕人召集起來,我們為此心花怒放!我們樂意獻出自己,為這些親愛的弟兄姊妹服務。
喜樂地為人服務
在我出發執行海外傳道委派之前,守望台社的法律顧問海登·科溫頓——一位得克薩斯州人——對我說:「愛德華,得克薩斯州有很多活動空間。可是,在海外傳道員之家裡,你得要跟其他人擠在一起。這意味著要作出調整。」他說得不錯。跟別人侷促一室確是個挑戰,可是,這只是海外傳道員需要面對的眾多挑戰之一罷了。
因此,要是你為了事奉耶和華而需要離鄉背井,務要緊記,基督真正跟從者的一生應當是為別人服務。(馬太福音20:28)因此,每位海外傳道員都應當在思想上作妥準備,甘願接受一種捨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許期望自己會在弟兄姊妹當中大受注意。誠然,當他們跟親友道別時,他們也許成了眾人的焦點。可是,當他抵達自己獲派的地區,也許是個寂寂無聞的小鎮,或是個窮鄉僻壤,那時,別人的注意和喝采也就成了過目雲煙。關於這點,我有以下的勸告。
當你面對困難的環境時,例如健康問題、思念家人,或是在委派方面跟基督徒弟兄合不來,要把這一切視作磨煉自己的機會。要是你敏於接受磨煉,日後你必能獲得獎賞,正如使徒彼得寫道:「你們受過短暫的苦楚之後,滿有分外恩慈的上帝……要親自完成你們所受的訓練,使你們穩固,使你們堅強。」——彼得前書5:10
本刊正審訂這篇文章的時候,愛德華·米哈韋克不幸在1996年7月7日去世。
[第19頁的圖片]
1947年攝於玻利維亞
[第20,21頁的圖片]
公眾演講訓練班往往在戶外進行。圖示基列學校一個露天劇場的後期照片
[第23頁的圖片]
與妻子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