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心境開朗,身心健康!
「幽默感令人更胸襟豁達,更能受挫而不屈,身心也更健康。」聖保羅市大學教授敘埃琳·戴默吉安作出上述的評論。據巴西《聖保羅州報》報導,幽默感跟讀書寫字的能力一樣,是可以學習得來的。固然,性情乖戾的人也許要先調整自己的思想才行。據心理學教授羅德里格斯·凱伯耶解釋:「一個人要是看見社會公正無私才能展露笑顏,恐怕他這輩子也會鬱鬱寡歡。畢竟,不公不正的事俯拾皆是。」然而,報告指出,性格開朗的人雖然生活忙碌,卻十分重視社交往來。即使只是「一次閒聊,一塊糖果,一陣悠揚的音樂已是他們的賞心樂事」。然而,戴默吉安補充說:「可千萬不要把輕佻粗野的言行跟幽默感混為一談。」
好心做壞事?
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一些愛鳥的人把食物放在花園裡讓雀鳥來啄食,其實是好心做壞事。近日,英國成千上萬最受寵愛的鳥類因受沙門氏菌、寄生蟲以及其他未經識別的微生物所感染,以致中毒身亡。倫敦動物園主獸醫詹姆斯·柯克伍德更擔心某些鳥類會從此在一些地區絕跡。落在鳥食台或地面上的鳥糞容易滋生細菌和寄生蟲,而且這些細菌生命力頑強,能夠生存許多天。牛津大學教授克里斯·佩林斯警告人要特別注意發霉的果仁。他補充說:「政府禁止變壞的果仁售賣給人作食物,可是卻容許它們被用作鳥糧。不少鳥類中毒身亡,正是因為吃了這些變壞的果仁。」
跳蚤樂園
嚴寒的冬季本來是跳蚤的剋星。可是,據英國《新科學家》週刊指出,現在的情況卻大為不同。劍橋大學昆蟲學醫科中心的約翰·蒙德瓦指出:「過去10年間,貓蚤正有增無減。」這些也附在狗身上的跳蚤把現代家庭變成牠們的安樂窩。以往,寒冷的天氣令濕度下降,跳蚤幼蟲遂難以活命。蒙德瓦解釋說:「現在,由於許多樓房的空氣並不流通,室內的相對濕度持續偏高,漫長的嚴冬也就對跳蚤毫無殺傷力了。」
對付校園惡霸
隨著傳媒對於學生在校園內被人欺負的報導日增,日本文部省對9420名學童以及他們的師長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欺負的中小學生中,超過百分之70的家長若非毫不知情,就是沒有認真處理兒女的申訴。不少受害人則因為害怕遭人報復而不敢向老師舉報。然而,調查同時發現,以老師曾認真處理的個案而言,只有百分之2的受害人後來遭人報復,超過百分之40的學生卻從此不再受欺負。大阪市立大學教授約伊·莫里特說:「我比以往更加深信,如果受害人勇於向老師舉報,而老師們亦適當地處理問題的話,學生在校園被欺負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孩子的心聲
小孩子最不喜歡做什麼?意大利米蘭市大學教授古斯塔沃·彼得羅波利·沙爾梅以6至11歲的孩童為對象進行研究,發現大部分兒童最不喜歡:「在家中看電視」,或「在媽媽監管下做功課」。至於令他們最討厭的事,據《共和國報》指出,則莫過於要奔走於「各種才藝班」之間,如舞蹈班、英語班、鋼琴班等等。此外,兒童也最不喜歡「孤零零」。另一方面,百分之49的男孩希望父母「讓他們在戶外玩耍」,女孩則希望父母「跟自己嬉戲時真的樂在其中」。說得明白點,意思就是:「媽媽若跟我玩耍,就得全情投入。如果她只是敷衍了事,我也不會玩得起勁了。」
紅衣主教稱許見證人的活動
最近,比利時紅衣主教休恩尼斯於91歲高齡辭世。他一生致力推動教會大聯合運動,並支持神授超凡能力的主張。比利時《林堡日報》評論說,雖然休恩尼斯一生成就斐然,他卻未能實現自己的一個心願。他的繼承人,紅衣主教丹尼爾斯指出,休恩尼斯「一直希望看見基督徒更積極傳播福音。他曾……撫心自問,天主教徒是否也應效法耶和華見證人,逐戶上門探訪人。他最終的結論是,逐戶探訪的確不失為傳教的好方法。他常常說的一句話是:『除非你能夠使別人也成為基督徒,否則你就算不上是個真正的基督徒。』」
保持海洋潔淨
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平均每天有千百萬加侖的污水和廢物從市區街道流入沿岸海域。如果是下雨天,溢流的污水則更高達數十億加侖之巨!市政府為此正推行一項教育計劃,讓市民知道,不論他們棄置、沖洗或清掃到街上去的垃圾,通通會經由雨水管,未經處理就直達海洋!污水中有汽油、汽車排出的液體、殘木、枯枝、垃圾和寵物糞便等。為了使鄰近聖莫尼卡灣的生態環境不致受破壞,政府呼籲市民:不要把廢物棄置街上;不要用水沖洗通道上的垃圾,應該用掃帚來加以清掃;即時清理寵物糞便;檢查汽車有否漏油;盡量把汽油循環再用。此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雨水管出口附近游泳的人士,較之遠離這些出口至少360米以外游泳的人,前者患發燒、嘔吐、氣管感染,以及耳痛的比率比後者高出百分之50。
毛皮潛水艇
《新科學家》週刊指出,瑞典海軍一向均在水底裝置有探測器,憑著潛艇螺旋槳發動的聲音來偵察潛艇的活動。根據儀器探測以及公眾人士發現所知,「可疑的水底活動」據報共6000宗,可是政府當局能夠確定為潛艇活動的只佔其中6宗。報告更進一步指出,其餘的警報信號也許是「小小腿兒在猛力撥水」時所引發的。由此看來,水貂和水獺的暢泳聲跟潛艇螺旋槳發動的聲音實有雷同,就連監察水底活動的專家也被它們以假亂真了。
兒童被同輩侵犯
約翰內斯堡《星期六星報》報導,在南非,數以千計的青少年被同輩性侵犯。人類學研究所的埃文思·舒爾克認為這類罪行部分成因跟年輕罪犯本身曾是暴行受害人有關。在暴行研究與創傷治療中心任職兒童輔導員的瑪里琳·唐納森對上述見解表示認同,她說:「在無數的……家庭裡,有些兒童受盡駭人的家庭暴行所凌虐,而他們侵犯的對象則時常是自己的親屬。」另一方面,她認為年輕人感覺生活苦悶及受父母忽略也是他們侵犯別人的原因之一。她說:「父母因為忙於出外工作,家中孩子變成無人看顧,他們遂輕易成為侵犯者可任意擺布的玩物。」唐納森指出另一項危機,就是她看見越來越多「年紀只有6至10歲的兒童到中心求助,他們都是在被人性侵犯時染上愛滋病的。」
酒精對胎兒的影響
加拿大《醫學郵報》報導:「最新研究證實,孕婦於懷孕期喝酒直接令嬰兒患白血病的機會倍增。」是項研究以兩批嬰兒為對象,一批是302名證實患白血病時年齡最高只得18個月大的嬰兒,另一批是558名健康的嬰兒,他們的母親均沒有在懷孕期喝酒。結果顯示,嬰兒的母親若在懷孕四個月以後喝酒,相對於不喝酒的孕婦所生的嬰孩,前者比後者患急性脊髓白血病的比率竟高出十倍之多。這項新發現其實跟其他較早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表示孕婦喝酒確實令嬰兒患白血病的機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