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22 3-4頁
  • 寬容——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寬容——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從寬容到偏執
  • 從寬容到不道德
  • 怎樣維護自由?
    警醒!1999年
  • 適當平衡,人生更甜美
    警醒!1997年
  • 既緊守上帝的標準又能靈活變通
    警醒!1997年
  • 寬容
    警醒!201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22 3-4頁

寬容——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克什米爾河谷風景如畫,16世紀一個哲學家禁不住高呼:「要是世上真有樂園的話,這兒就是了!」他無疑不知道後來這裡發生了什麼事。過去五年,至少有2萬人在這裡被殺,他們都是在分離分子跟印度軍隊對抗的戰鬥中喪生的。德國報章《南德意志報》把這個地區稱為「血淚谷」。克什米爾河谷使人學得簡單而寶貴的教訓:不容異己的精神足以把可能的樂園毀去。

寬容是什麼意思呢?據《柯林斯·科別爾德英語辭典》說:「寬容豁達的人容許別人對事物有個人的看法、信仰,以及獨特的處事方式,不管自己同意不同意也無關係。」寬容豁達確是美好的特質!跟尊重我們的信仰和看法的人相處,即使大家的信仰和看法不同也不成問題,確是令人舒暢的事。

從寬容到偏執

寬容豁達的相反是不容異己,而且強烈程度不一樣。起初,不容異己的精神可能只是思想狹隘,不滿意別人的行為,不贊成別人的處事方式罷了。雖然這樣,思想狹隘可以扼殺人生活的樂趣,妨礙人接受新事物。

例如:孩童的熱情奔放可能叫嚴謹的人蹙額皺眉。長輩的深思穩重可能令年輕人感覺沉悶。一個謹慎的人跟愛冒險的人一起工作,兩人準會彼此激怒。為什麼會有蹙額皺眉、沉悶感、彼此激怒等事情發生呢?因為一方發覺很難忍受另一方的態度和行為。

不容異己的精神一旦形成,狹隘的思想可以演變成偏見——對一組人、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宗教的反感。比偏見的態度更強烈的是偏執。偏執的態度可以通過強暴的仇恨發泄出來,結果造成悲劇,甚至血流漂杵。請想想十字軍東征期間,不容異己的精神怎樣為害人類!即使在今天,在波斯尼亞、盧旺達、中東各地爆發的種種衝突,不容異己的精神就是主要原因。

寬容的態度需要人保持平衡,可是保持適當的平衡並不容易。我們像鐘擺一樣,從一端盪到另一端。我們有時沒有表現寬容,有時卻又過度寬容。

從寬容到不道德

我們有可能過度寬容嗎?1993年,美國參議員丹·科茨發表演說,描述「寬容豁達的含義和實行兩者之爭」。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參議員慨嘆說,有些人以寬容為名,「卻以摒棄是非善惡的道德真理為實」。這樣的人認為社會無權判定怎樣做才叫品行端正,怎樣做是胡作非為。

1990年,英國政治家黑爾什姆爵士寫道:「道德觀念的死敵既不是無神論,也不是不可知論、物質主義,以至其他認可的信念。道德觀念的真正敵人是虛無主義,按字面的意思就是,什麼也不相信。」顯然,我們要是什麼也不相信,就不會有任何正確行為準則,那就確實是百無禁忌,為所欲為了。可是,寬容所有形式的行為準則是正確的做法嗎?

丹麥一間中學的校長不以為然。在70年代早期,他撰寫了一篇文章在報章發表出來。他埋怨報章登載色情娛樂的廣告,描繪人獸的性關係。丹麥當局由於採取「寬容的態度」,所以容許這類廣告在報章出現。

可見不容異己的精神固然產生難題,過度寬容也一樣。為什麼保持適當平衡、不走極端絕不容易呢?請讀讀下篇文章。

[第3頁的圖片]

對孩子犯過反應過激可以帶來傷害

[第4頁的圖片]

寬容孩子所做的任何事,不會裝備孩子肩負起人生的種種責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