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可以怎樣應付重病的折磨?
賈森只有18歲,看來他已注定無法達成一生的願望。他本來想做全時的基督徒傳道員,後來卻知道自己患了克隆氏病,這是一種極為痛楚的腸道疾病。但如今賈森已能夠正視困境,應付裕如。
也許你現在也身患重病,纏綿病榻。以往本刊在「青年人問」的文章裡,也曾談過有些青年跟你一樣,正受著疾病折磨。a現在就讓我們分析一下,你可以怎樣應付這樣的逆境。
積極的思想態度
要忍受患病的痛苦,就得有積極的思想態度才行。聖經說:「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言18:14)消極、悲觀的思緒只會拖慢康復的過程。賈森發覺這的確是實情。
首先,賈森必須遏抑一些消極的情緒,例如氣憤等,因為這樣做只會令他灰心喪志。他從什麼地方獲得幫助呢?他說:「《守望台》和《儆醒!》有關抑鬱的文章教我保持積極。現在我正學習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算了。」b
17歲的卡曼也學會了積極面對人生。她雖然患了鐮狀細胞性貧血病,卻時常數算自己享有的祝福。她說:「我想到有些人的處境比我還要壞,有許多我能夠做的事,他們都不能夠做,我就不再自怨自艾,反而覺得非常幸福。」
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有些人認為,人纏綿病榻,又怎能談笑風生呢?其實,高尚的幽默,以及愉快的交往,可以使人振作起來,提高生存意志。喜樂是一種敬神的特質,也是上帝聖靈的果實之一。(加拉太書5:22)就算你正患病,樂觀的情緒也可以幫助你保持心境開朗。——詩篇41:3。
找一個能諒解你的醫生
醫生體貼青年人的感受,對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青年人的思想和感情需要,往往跟成年人不同。亞什莉十歲那年,腦部長有惡性腫瘤,要入醫院接受治療。醫生非常同情她的處境,令她大感欣慰。醫生告訴亞什莉,他因為自己年幼患病,才推使他下定決心,長大後要做醫生。他溫和清晰地向亞什莉解釋治療的過程,讓她可以作妥心理準備。
你和父母都希望能找到一些尊重你、了解你需要的醫護人員。所以,如果你因為某些緣故,對自己接受的療法感覺不安,要敏於向父母訴說你的感受。
戰勝病魔!
你也必須竭盡全力,戰勝病魔,這包括要設法了解病情。一句聖經箴言指出:「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言24:5)知識可以消除許多因無知造成的恐懼。
年輕人如果了解自己的病情,就會更樂於接受治療和跟醫護人員合作。例如他可能明白,未經醫生許可,不可擅自停止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上文提到的卡曼,她同父母就閱讀一些醫學書籍,了解到鐮狀細胞性貧血是怎麼一回事,也曉得該接受怎樣的醫藥治療。
如果你仍有疑問,不妨再三明確地請教醫生,不要害怕得罪對方,只說一些他喜歡聽的話,要坦白說出你的看法和感受。正如聖經說:「不先商議,所謀無效。」——箴言15:22。
亞什莉看來一直沒有好好跟醫生溝通,她只把感覺告訴母親。後來一個機巧的社工私下問她說:「你可能仍然對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是嗎?」亞什莉同意她的看法。於是社工跟亞什莉一起翻查醫療記錄,並詳細分析她的病歷;社工也請醫生多花點時間直接跟亞什莉傾談,而不是僅查問她的父母。結果,亞什莉可以直接跟醫生商談,醫生更可以對症下藥。
互相扶持
家裡如果有人患了重病,整家人就得互相扶持,共度難關。亞什莉的家人,以及會眾的基督徒都合力協助她。會眾不時提醒傳道員,亞什莉正在醫院留醫,請傳道員經常到醫院探望她。會眾的分子又幫助她的家人做家務,準備膳食,直至他們可以恢復生活的常規為止。一旦亞什莉病況好轉,會眾的孩童也到醫院探望她。這不但令亞什莉十分高興,她的友伴也學會關懷別人。
別人必須知道你的需要,才可以幫助你。卡曼需要在感情和靈性上得到支持,於是向父母和會眾的長老求助;學校裡跟她有同一信仰的基督徒也鼓勵她。卡曼說:「他們對我關懷備至,我感覺十分安心。」
學校也許可以向你提供一些醫療指引,或教你怎樣申請經濟援助,甚至可以向你提供個人的協助。例如,亞什莉的老師鼓勵班裡的同學到醫院探望她,或寫信問候她。要是老師不明白你的處境,你的父母可以用尊重的態度,把你的病情告知校方。
善用你的頭腦和身體
你病重的時候,可能提不起勁做任何事,只想設法康復過來。如果你不是十分虛弱,其實有許多建設性的事是你可以做的。作家吉兒·克列緬茨在為《掙扎求存的感受》搜集資料時,對自己的所見所聞評論說:「我在醫院的走廊出入了兩年,很可惜只見許多病童終日定睛望著電視機。其實我們應當鼓勵他們多點閱讀。病床是鍛鍊他們頭腦的好地方。」
不論你在家休養,還是臥在醫院的病床上,鍛鍊思想能力都對你大有益處。你可曾嘗試寫信或作詩嗎?繪畫又怎樣?要是情況容許,學習彈奏一種樂器又怎樣?就算健康所限,也有許多事是你可以做的。當然,你最好養成向上帝禱告,和閱讀他話語聖經的習慣。——詩篇63:6。
要是環境許可,適量的運動也是有益的。正因這緣故,醫院往往為年輕病人提供身體運動的治療。在許多事例上,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使身體早日康復,還可以保持心境開朗。
鍥而不舍!
耶穌遭遇困苦的時候,向上帝禱告,全心信靠他,並把目光集中在前頭的喜樂而不是目前的痛苦之上。(希伯來書12:2)他從痛苦經歷學到了許多有價值的事物。(希伯來書4:15,16;5:7-9)他也接受來自上帝的幫助和鼓勵。(路加福音22:43)他關心別人的福利過於自己所受的痛苦。——路加福音23:39-43;約翰福音19:26,27。
所以,儘管你身患重病,也同樣可以鼓勵別人。亞什莉的姊姊亞比蓋爾在一份學校報告中寫道:「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我的妹妹。她儘管要在醫院留醫,經常接受靜脈注射,但依然是笑臉迎人。」c
賈森並沒有放棄他的目標,只是稍作調整罷了。現在他的目標是要到需要較多王國傳道員的地區服務。正如賈森的情形一樣,你可能無法做你想做的所有事,但最重要就是學會凡事量力而為,既不要過度保護自己,以致做事畏首畏尾,也不要單憑一股衝勁,罔顧後果。要倚賴耶和華賜你智慧和力量,然後盡力而為。(哥林多後書4:16;雅各書1:5)請記得,地球成為樂園的日子已臨近了,到時,「居民必不說:我病了」。(以賽亞書33:24)不錯,終有一天,你會完全康復過來!
[腳注]
b 請參閱《守望台》1991年11月1日刊,14,15頁;1990年4月1日刊,3-9頁;《儆醒!》1987年10月22日刊(英語版),2-16頁;1988年5月8日刊,27-31頁。
c 請參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家庭幸福的祕訣》,116-127頁。
[第26頁的圖片]
亞什莉勇氣可嘉,姊姊亞比蓋爾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