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網要當心?
互聯網絡在教育和日常通訊方面的發展無可限量,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不過,互聯網絡的高科技外殼裡面,卻隱伏著不少問題,其中一些更是長久以來一直跟電視、電話、報章、圖書館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的確要想想:互聯網絡上的資料適合我一家和我自己嗎?
根據不少報告指出,互聯網絡上載有色情資訊。可是,這就表示互聯網絡不過是個性變態者流連的髒地方嗎?有些人卻不同意,他們覺得這個說法完全誇大了事實。他們指出,上網的人必須刻意花功夫才能夠找到不堪入目的資訊。
他們的講法也是有道理的,人的確要故意花功夫才能在網上找到不良的資料。不過,持另一方意見的人卻指出,在網上找到這些資料,其實要比在任何地方都容易。人只需要按幾個鍵,就可以找到含有色情成分的資料,例如露骨的色情照片,還包括繪影繪聲的不雅片段。
互聯網絡上究竟有多少色情資訊這個問題是時下熱門而引起爭議的話題。有些人覺得,部分報導把網上的色情問題描述成達到泛濫的程度,是未免言過其實。可是,你要是知道你家的後園有毒蛇,不過沒有一百條那麼多,只是幾條罷了,你就可以不用擔心家人的安全嗎?所有上網的人最明智的態度是步步謹慎。
當心侵犯孩子的人!
近日報章報導,有些有戀童癖的人加入了讓青少年聊天的線上討論組。這些成年人冒充青少年,向不曉得防範人的少年下手,騙得他們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
美國全國失蹤及遭受侵犯兒童中心記錄了其中幾起有關的事件。例如:1996年,警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尋回兩名失蹤了兩個星期的女孩,她們的年齡分別是13和15歲。她們在互聯網絡上結識了一個18歲的男子,後來就跟著他走到另一個州去。一個35歲的男子就被控誘騙一名14歲男童跟他進行非法性行為,案發的時候男孩的父母並不在家。兩起案件都同樣是由互聯網絡的網上暢談室開始的。1995年,一名成年男子在網上結識了一個15歲的男童,後來竟然明目張膽地到男童的學校要見他。另一個成年男子就承認曾跟一名14歲女童有性行為。這個女孩使用爸爸的電腦,通過線上的公告牌同其他少年聯絡,於是結識了這個男子。在上述所有事例裡,少年人都被說服透露了自己的真正身分。
父母指導不可少
雖然上述例子只屬少數,父母卻必須事事小心。父母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自己的兒女,以免他們成為罪行或被利用的目標呢?
各電腦軟體公司正推出不少程式,從網頁分級系統(跟電影分級系統類似)到敏感詞語偵查程式(辨別網頁中的不良成分),以至查驗年齡系統不等。有些程式更可以在資訊傳到家中的電腦之前就把訊息攔截。不過,上述系統都不是萬無一失的,而且都可以用不同方法繞過這些系統的監察。此外,要知道互聯網絡本來就是設計成不受干擾的,所以根本很難監管。
《儆醒!》訪問了加利福尼亞州一名警長,他是當地警方一個調查兒童被侵犯案件的小組主管。他的勸告是:「父母的指導是不可取代的。我自己就有個12歲的兒子。太太和我都容許他用互聯網絡,不過我們總是一起上網,而且小心控制上網所花的時間。」這個父親尤其提防網上暢談室,對參與暢談室的討論嚴加限制。他說:「我們的電腦不是放在兒子的房間,而是放在家中大家共用的地方。」
如果家中的電腦可以接上互聯網絡,父母就要主動留意這件事,為兒女決定他們可以怎樣運用這個工具。關於這方面,有什麼實用、合理的預防措施值得我們考慮呢?
戴維·普洛特納科夫是《聖何塞信使報》的正式撰稿人,他提出了幾項有用的建議,給打算在家裡上網的父母考慮。
• 你如果跟你的年輕人一起上網,他們就可以從你的判斷和指引得益,而且上網期間就差不多總是可以接觸到優良的資訊。戴維警告,沒有父母的指引,「網上所有資訊就像沒有了容器的水一樣」。你堅持實行的規則,是「你一向在口頭上教導孩子的常識的具體表現」。例如,你跟陌生人說話的方式可以為你的兒女立下模範。
• 互聯網絡就像一個公眾場所,並不適宜用來當做保姆。「你總不會把你10歲大的孩子留在大城市裡幾個鐘頭,還打發他獨個兒四處亂跑,玩個痛快吧?」
• 要學會辨識不同的網站;分清楚什麼是玩遊戲、網上聊天或幫助學生做功課的網頁。
美國全國失蹤及遭受侵犯兒童中心出版的小冊《資訊公路兒童安全守則》給青少年以下指引:
• 不要透露自己的個人資料,例如你的地址、住宅電話號碼,或你就讀學校的名稱及地址。未經父母批准,不要把你的相片通過電腦網絡傳送給別人。
• 如果收到任何使你不安的信息,要立刻通知家長。不要理會任何粗鄙或挑釁性的信息。要立刻把事情告訴父母,好讓他們跟線上服務公司交涉。
• 要跟父母合作,順服他們就上網所定的規則,例如就上網的時分及時間所定的限制、可瀏覽的網址類別等,要緊守他們的決定。
要記得,上述所有防備措施也對成年人很有幫助。曾經有些成年人由於粗心大意,結果上了當,不但誤交損友,還惹禍上身。網上暢談室給人一種神祕的氣氛,而使用的人既看不見別人,又可以用假名來掩飾自己的身分,所以令部分人放鬆了戒備,誤以為很安全。成年人,你們也該小心謹慎!
以持平合理的態度看互聯網絡
互聯網絡上的部分資料及大部分服務都富於教育意義,十分有用。近來,越來越多公司把他們的內部文件儲存在公司內部的網絡裡,這些網絡稱為「內域網絡」(或譯「網內網路」,intranet)。以互聯網絡為基礎的錄像帶和視像會議功能,很可能把我們的旅行和商業會議模式完全改變過來。有些公司利用互聯網絡銷售他們的電腦程式,減低了軟體的成本。不少現在由人來執行的商業交易,例如旅遊服務和證券經紀服務,也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使用互聯網絡的人可以自己處理部分或所有的商業交易安排。互聯網絡的影響的確無遠弗屆,在資訊共享、商業交易、通訊這幾方面更可能繼續是重要的媒介。
互聯網絡跟大部分工具一樣,都有它的正當用途。不過,它也可以被人誤用。有些人可能選擇探索互聯網絡中良好的資訊,有些人卻可能選擇不這樣做。基督徒無權論斷別人的私事。——羅馬書14:4。
使用互聯網絡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旅遊一樣,可以看到聽到很多新事物。正如在旅行期間,人要有好的禮儀,也要做好明智的預防措施。同樣道理,你要是決定上網,或者說「登上資訊超級高速公路」,請緊記上述提議。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的電腦不是放在兒子的房間,而是放在家中大家共用的地方」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互聯網絡就像一個公眾場所,並不適宜用來當做保姆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要有禮貌,也要謹慎
禮貌
要學習上網的禮貌守則和禮儀。大部分網絡服務供應商都出版了周全及可行的行為指引。上網的時候,你如果處處為別人設想,守規則,有禮貌,其他使用網絡的人自然十分感謝你。
謹慎
有些網絡討論群辯論宗教或其他具爭議性的課題。在這些討論群發表評論的時候要小心,因為你的電子郵件位址和你的名字會公開給討論群的所有成員。結果你多半要花很多時間應付你不想接收的留言。有些討論群根本是看也不該看的,更別說是加入討論了。
那麼,幾個基督徒自組討論小組,或網絡討論群又怎樣呢?這樣做可以構成更大的難題和危險,後果往往是起初想像不到的。比如說,據聞曾有人懷著不軌企圖,在互聯網絡上以假身分活動。直到目前,在互聯網絡上仍舊無法確認網上各人的身分。再者,這些小組實在跟無休止的大型社交集會差不多,主持的人要花很多時間、精力,才能盡責地好好監管討論組的情況。——參看箴言27:12。
[第13頁的附欄或圖片]
你的時間有多寶貴?
在這20世紀,人的生活日趨複雜。不少新發明本來旨在造益人群,後來卻往往令人浪費了很多時間。此外,充滿不道德和暴力的電視節目、色情書刊、下流的所謂「音樂」唱片等科技的發明,都通通給誤用了。這些東西不但使人浪費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損害人的靈性。
基督徒首要關注的當然是屬靈的事物,例如天天閱讀聖經、努力學習及理解屬靈的真理,而守望台社就經常在《守望台》《儆醒!》,以及他們出版的其他書刊裡探討這些無價的真理。人惟有善用時間,認識獨一的真神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熱心地應用這些知識,才可以獲得恆久的裨益。漫遊互聯網絡卻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約翰福音17:3;另參看以弗所書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