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科——古代印加人的首都
《儆醒!》駐祕魯通訊員報導
飛機傾側俯衝飛越峽谷,我們屏息靜氣、心跳加速。飛機快要降落在祕魯一個深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庫斯科。庫斯科位於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原本已陡峭的山嶺更顯高峻。飛機降落跑道時險象環生,幸好我們終於安全著陸。來到這個著名的城市,我們興奮不已。庫斯科是盛極一時的古印加帝國的都城。現時人口有27萬5000。
庫斯科仍然有著濃厚的古印加文化氣息。當地不少居民仍舊說蓋丘亞語。事實上,目前約有八百萬安第斯山區的居民操這種古代語言。最近,蓋丘亞人社區請求當局把庫斯科這個名字改做科斯科,因為科斯科跟蓋丘亞語的發音較接近。
一代古城
歷史家指出,這個城市在耶穌出生前1500年左右建立,大概相當於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約莫600年前,印加帝國第九任君主帕查庫提決心要把庫斯科改頭換面。他用少量泥土做了一個模型,塑造出庫斯科城新貌。帕查庫提在西班牙征服者佔據庫斯科城(約1527年)之前89年開始統治。在帕查庫提精心策劃下,庫斯科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規劃完善、住房眾多的大都市,為現代的庫斯科奠下基礎。
據當地的原住民說,庫斯科分為四部分,從市中心廣場的中央開始劃分。廣場在蓋丘亞語叫做瓦凱帕塔,是供人民慶祝、休憩、喝酒的好去處。有些蓋丘亞語專家說,「庫斯科」或「科斯科」的意思是「世界中心」。換句話說,庫斯科市中心廣場的中央就是沙普,意思是:「印加帝國中心的中央」。
印加帝國以庫斯科為統治基地,領土包括現今的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國內土地普遍肥沃富饒,農業發達。農民在不同的海拔建多層梯田。這些梯田出產豐盛,有些從外地引種的植物(比如馬鈴薯和利馬豆)產量更足以供應世界各地。
古印加帝國的道路系統完善周密、四通八達。要不是這個道路網,人們根本無法出入往返。庫斯科風光如畫、古樸幽雅,叫人不禁想起古代的情景——印加人的商隊騎著安第斯山區居民常用的美洲駝,運來一袋袋的黃金、純銀、青銅、寶石。
印加人雖然擁有大量黃金,卻從不把黃金當做貨幣。理由是,金光閃閃的黃金使印加人想起他們的太陽神。印加人愛用金器裝飾廟宇宮殿,甚至做黃金花園,雕塑出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試想想,在陽光的映照下,古代庫斯科包了金的建築物多麼耀眼奪目!難怪貪婪的西班牙入侵者對遍地黃金的庫斯科虎視眈眈。1533年,西班牙人揮軍入侵,奪取了庫斯科。
庫斯科的獨特建築
庫斯科的居民秉承了印加人美輪美奐、別具一格的砌石建築術。當地很多現代建築物都建在數百年前的石牆上。這些石牆歷史悠久,但保存得完好無缺。有些石塊切割合度,大小跟特定的位置完全吻合。城內有一道牆是個深受歡迎的觀光熱點,因為牆上的石頭每塊都有十二個不同的角度!這些多角度的大石跟牆上的空位配合得天衣無縫,簡直像鎖匙跟對應的鎖匙孔那樣配合。
印加的石匠巧奪天工。他們沒有現代先進的工具,卻能切割出跟牆洞完全吻合的石塊,分毫不差,連刀子也插不進去!這些石頭每塊重好幾噸。古代的工匠從哪裡學會這種技巧,至今仍然是個謎。
庫斯科的宗教
自從蓋丘亞人歸信天主教之後,當地的居民大多不再崇拜太陽。可是,他們仍然墨守異教的泛靈信仰。其實,泛靈論對印加人的影響甚至比太陽崇拜還要早。蓋丘亞人仍舊慶祝收割節,獻祭給帕夏·馬馬,這個名字在蓋丘亞語的意思是:「大地之母」。
耶和華見證人在祕魯展開的聖經教育計劃相當成功。目前守望台社不時出版蓋丘亞語的聖經書刊,幫助操這種語言的人認識王國信息。現時見證人有六個聚會地方用蓋丘亞語舉行聚會。
雖然庫斯科在現代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世界中心,但仍有不少遊客紛至沓來,渴望一睹這個獨特城市的風采。說不定將來你也會來遊覽一下引人入勝的祕魯哩!
[第18,19頁的圖片]
1.鳥瞰庫斯科及市中心廣場
2.印加人切割技術精湛,石隙連刀子也插不進去
3. 典型的祕魯服裝
4. 美洲駝是安第斯山區居民的日常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