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黃金帝國覆亡記
《儆醒!》駐祕魯通訊員報導
旭日東升,初日曈曈,霎時間,白雪皚皚的安第斯山脈披上了淡紅的面紗。在4300米的高山上,早起的印第安人沐浴在朝陽下,讓和煦的陽光驅走昨夜的嚴寒。紅日冉冉上升,日光漸漸籠罩著建於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意思是「世界的中央」)市中心的太陽神廟。在陽光的映照下,廟宇的金牆閃爍生輝、燦爛耀目。廟宇前面是印加a的皇家園子,裡面聳立著一座座金晃晃的金羊駝、金小羊駝和金禿鷲。過路的人相信,全賴他們的太陽神供應衣食所需,他們才能活命,所以不禁紛紛向神廟送上飛吻,以示崇敬。
14到16世紀期間,一個龐大的黃金帝國雄踞南美洲西岸。印加民族的領袖都是技藝精湛的建築師和技師,他們把人民組織起來,令人人都能過更好的生活。這個傳奇的印加帝國橫跨差不多5000公里,從現今哥倫比亞南部一直伸延至阿根廷。事實上,「印加人以為自己已差不多控制整個世界。」(《全國地理雜誌》)他們以為,帝國以外已沒有值得他們佔據的地方。可是,世界各國對這個帝國的存在卻一無所知。
印加人到底是誰?他們起源於什麼地方?
誰捷足先登?
考古學的發現顯示,印加人並非當地最早的居民,遠在數百至數千年前,不少發展完善的部落文化已經存在。考古學家把這些文化分類成蘭巴耶克文化、查文文化、莫奇卡文化、奇穆和蒂亞瓦納科文化。
這些早期民族崇拜不同的動物,包括美洲豹、美洲獅和魚等,敬奉高山諸神的風氣也頗盛。從他們的陶瓷器皿可以看出,有些部族甚至奉行性崇拜。在祕魯和玻利維亞之間的邊境地區,即的的喀喀湖附近,某個部族所建的廟宇裡就設有跟生殖器崇拜有關的象徵物,當地的人在祈求豐收的儀式中供奉這些東西,藉此希望帕查·媽媽,即「大地之母」能夠祝福他們物產豐饒。
神話與事實
印加人其實大約在公元1200年才出現。編年史家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的母親是印加公主,父親是西班牙的爵士兼地主。他指出,在神話傳說裡,最先的印加人曼喬·卡柏克是奉父親太陽神之命,帶同他的妹妹兼新娘子,自天而降,來到的的喀喀湖,引領整個民族崇拜太陽。時至今日,有些學校仍然向小孩子複述這個神話故事。
撇開神話傳說不談,印加民族其實確有可能是源自的的喀喀湖附近的一個部族,稱為蒂亞雅納科。後來,這個帝國不斷擴張,並且接管了許多被征服的民族所建造的精良設施,也把固有的灌溉系統和梯田加以擴建和改良。印加人特別擅長建築大型的建築物。他們的建築師在高原上,建造了俯視庫斯科市的薩克賽瓦曼神廟和城堡。有關他們所用的建築方法,到現時仍舊眾說紛紜。這幢建築物是由許多重達100公噸的巨石拼砌而成的,由於石塊切割合度,石同石之間配合得天衣無縫,所以無須砂漿把石隙接合起來。即使地震,庫斯科古城的石牆仍舊絲毫無損。
金光閃爍的太陽神廟
在庫斯科這個皇家城市裡,印加王室組織了一個祭司團,負責在美輪美奐的石廟內供奉太陽神。廟的內牆都以純金和銀為裝飾。廟宇內除了有祭司團之外,還設有特別的女修道院,例如在利馬以外帕查卡馬克太陽神廟內,就有一所經過重建的女修道院。一些天姿國色的處女從八歲開始,就要接受訓練成為「太陽童女」。考古學證據顯示,印加人也有以人為祭的習俗。他們把孩子獻給高山諸神亞普斯。有些孩童的屍首後來被人發現冰封在安第斯山的山峰上。
雖然印加人和他們以前的部落都不曉得書寫,印加人卻發展了一套結繩記事的系統。這是「古代祕魯人發明的用五顏六色小繩在一根主要繩子上打結」的工具,可以幫助負責記錄存貨清單和檔案的人記得有關的資料。——《英漢詞海》。
印加帝國怎樣統一起來?
嚴謹的律法和周詳的軍事策略,使印加帝國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首先,當地的律法規定人人都必須學習印加人的蓋丘亞語。《普及全人類的蓋丘亞語》一書指出,「蓋丘亞語」公認「是南美洲最複雜、最多元化和最文雅的方言」。時至今日,在祕魯的山區,仍有大約五百萬人操蓋丘亞語;此外,在以前受印加帝國統治的五個國家裡,還有數百萬人說這種方言。在的的喀喀湖東南部居住的一個部族就依然操艾馬拉語。這種語言是印加帝國稱霸之前,由蓋丘亞語衍化出來的方言。
由於共同採用蓋丘亞語,差不多100個被征服的部族得以統一起來;這個措施也有助各個稱為庫拉卡的族長管理各個部族的人民。政府也指派每個家庭在某些田地上耕作。印加王也容許各個被征服的部落保存他們的舞蹈和宗教節日,更不時安排一些舞台表演和娛樂,以安撫所有臣服的人民。
輪役稅制
在印加帝國內,並沒有任何流通的貨幣,這意味著黃金對印加人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可言。黃金的用途僅是用來反映太陽的光芒。輪役制(蓋丘亞語的意思是「輪值」)是印加政府加諸人民身上的惟一稅制。居民必須輪流在印加的公路和建築物的工地上工作,所以,當地有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依法被徵召服役。
由於實施輪役制,印加建築師利用工人築起了一個長達2萬4000公里的道路網!由庫斯科起,這個以石築成的道路系統四通八達,貫通全國每個角落。受過訓練的信使,稱為查斯基,就是利用這些道路傳遞信息的。他們駐守在各個相隔1至3公里的茅舍裡,一收到信息,就立即帶同信息跑去傳給另一個站的查斯基,彷彿接力賽跑一般。他們利用這個方法,每日走遍240公里的路程,印加官員也可以很快就收到來自全國的報告。
印加政府沿著公路建築了許多大型的倉房,用來貯存食物和衣服,供印加軍隊在出征時使用。印加人是除非迫不得已才向人宣戰的。他們所用的策略是,先派使臣出面向某個部族招降,並要求他們崇拜太陽。他們要是肯降服,就仍舊可以保留自己的部族,由受過訓練的印加人管治他們。要是他們拒絕臣服,印加人就會毫不留情,把他們殺個片甲不留,並且用他們的顱骨來當做飲用希查(一種由玉米製成的酒)的酒杯。
印加帝國從第九任君主帕查庫提(公元1438年開始)執政起,直到帕查庫提的兒子托帕·印加·尤潘基和征服者兼政治家瓦伊納·卡帕克在位期間,帝國版圖迅速擴張,南北疆界伸延至歷來最遠的地方。可惜,光輝的日子只是旋踵即逝。
北方的侵略者
大約在公元1530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高·皮薩羅,聽聞這個不知名的國家原來遍地黃金,不禁垂涎三尺,於是帶領手下大軍,從巴拿馬大舉進攻。當時印加正值內戰,王位的合法繼承人瓦斯卡王子,被他的同父異母兄弟、正進軍首都的阿塔瓦爾帕打敗了,給囚禁起來。
皮薩羅和他的手下幾經艱辛,終於得以進入內城卡哈瑪卡,剛篡奪了王位的阿塔瓦爾帕竟好好接待他們。可惜,西班牙人見利忘義,施展詭計,把他從轎上拉下來,擄走他,成千上萬的印加軍隊也就在這樣毫無防衛的情況下束手就擒,慘遭殺戮。
可是,在被擄期間,阿塔瓦爾帕仍指揮內戰進行。他派遣差役前往庫斯科,殺死他的兄弟君主瓦斯卡和數以百計的王族成員。他卻料不到,這樣做其實反而成全了皮薩羅的征服大計。
阿塔瓦爾帕看出西班牙人其實是貪圖國內的金銀,於是答應以裝滿一間大房子的金銀飾物來換取個人的自由。可惜,這個第十三任的印加國王賠了夫人又折兵!西班牙人再次背信棄義,施展詭計,待他付出贖金後,先讓他受洗成為天主教徒,然後就勒死他。(天主教的修士認為他是偶像崇拜者。)
日薄西山
阿塔瓦爾帕被擄身亡,印加帝國遭受致命的一擊。但印第安人民群起抵禦外敵,結果帝國得以苟延殘喘了40年。
援軍抵達之後,皮薩羅和手下的士兵已迫不及待要進軍庫斯科,奪取更多黃金。為求達到目的,西班牙人不擇手段,以殘酷的方式強迫印第安人供出寶藏的祕密,並恐嚇和鎮壓任何反抗他們的人。
王子曼科二世是瓦斯卡的弟弟,也就是下一任的印加國王:曼科·印加·尤潘基。皮薩羅跟他一起進入庫斯科,要把巨大的黃金寶藏洗劫一空。許多金像都被火熔化,鑄成金條金塊,落入西班牙人手裡。既然西班牙人用商船運載從祕魯奪來的豐富寶藏,難怪英國海盜都對這些商船虎視眈眈。皮薩羅終於滿載而歸,後來在1535年興建利馬市,成為他執政的中心。
曼科·印加·尤潘基到這時才恍然大悟,看出征服者們都是貪得無厭、詭計多端之徒,於是挺身頑抗,其他人也群起反抗西班牙人。但最後印第安人還是要退到僻遠的地方躲藏起來,竭力抵禦外敵。隱蔽在山間的聖城馬丘比丘就是他們的避難所之一。
帝國覆亡
曼科·印加·尤潘基的一個兒子圖帕克·阿瑪魯是印加的最後一任國王(1572年)。這時,西班牙總督正在統治祕魯。總督托萊多的目標是要把印加人民消滅淨盡。他於是率領手下大軍,進侵比爾卡班巴山區。圖帕克·阿瑪魯終於在森林被捕。他和身懷六甲的妻子一同被押到庫斯科受刑,由一個卡納爾裔的印第安人負責操刀處決。當時,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結集在刑場上,眼見君主慘被斬首,都不禁放聲痛哭。圖帕克手下的將軍不是被折磨至死就是被判絞刑。在一片腥風血雨中,印加帝國終告覆亡。
受委任的總督和人數眾多的天主教修士及教士逐漸影響到印第安人的生活,結果有好有壞。有很長的時間,印第安人僅被人視為奴隸,其中不少被迫在金銀礦場工作。其中一個礦場位於玻利維亞波托西的山上,是個銀礦蘊藏量十分豐富的地方。為了忍受種種不人道的對待,許多飽受虐待的印第安人惟有靠嚼食古柯葉來麻醉自己。這樣的困境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祕魯和玻利維亞脫離西班牙獨立為止。
現代的印加子孫
如今印加民族子孫的境況又怎樣?祕魯首都利馬像其他現代化的城市一樣,人口多達數百萬。但在京城大邑以外的地方,情形就跟一百年前沒有多大分別。許多僻遠的村落仍然受著天主教教士所控制。印第安農夫們都十分喜歡前往坐落在農村廣場上的天主教堂。因為教堂內設有許多披著華麗服飾的聖者肖像、五彩十色的燈光、金光閃閃的祭壇、火光搖曳的蠟燭,加上教士主持的神祕禮儀,尤其是一些宗教舞蹈和節日,這一切都可以讓印第安農夫們調劑身心。但這些悅人眼目的事物並沒有改變古代印加民族的信仰,許多人仍然嚼食古柯葉,以為這樣做可以令自己得著神奇的力量。
憑著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這些印加民族的子孫(現在許多是混血兒),保存了他們那種富有特色的舞蹈和傳統的瓦艾努音樂。雖然他們起初會對陌生人十分拘謹,但其實他們與生俱來就具有慷慨好客的性格。要是你能夠親身認識這些古印加帝國的子孫,了解一下他們艱苦奮鬥的經歷,並且盡力關注和體恤他們,你就可以感受到,他們掙扎求存的故事確實動人心弦!
教育叫人改弦易轍
巴倫延·亞里薩加是操艾馬拉語的印第安人的後裔,他來自的的喀喀湖上的一條村莊索加,他接受《儆醒!》訪問的時候說:「我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前,是個有名無實的天主教徒。我和朋友都恪守許多異教習俗,並且嚼食古柯葉,但現在我已經不再做這些事了。」
89歲的佩特妮娜·瑪曼妮指出,她還清楚記得,由於受迷信束縛,她終日誠惶誠恐,害怕得罪亞普斯。她說:「我經常獻祭安撫高山諸神,祈求他們叫我衣食無缺。我不敢得罪這些神,恐怕惹禍上身。現在,我年紀也這麼大了,我學會了改變自己的想法。感激聖經和耶和華見證人,我已經擺脫了這些謬誤的思想。」
耶和華見證人正教導許多操蓋丘亞語和艾馬拉語的印第安人識字,然後由他們轉而教導別人認識聖經。數以千計的印加人和西班牙裔的印第安人就是以這種方式接受教育,過更美滿的生活。他們也通過聖經獲悉,上帝曾經應許,他不久就會在地上建立一個公正、和平及正義的新世界。——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4。
[腳注]
a 「印加」一詞可以指印加帝國的至高統治者,也可以指印加的原住民。
[第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印加黃金帝國
南美洲
庫斯科
波托西
印加帝國
加勒比海
太平洋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
安第斯山脈
祕魯
卡哈瑪卡
利馬
帕查卡馬克
比爾卡班巴
馬丘比丘
庫斯科
的的喀喀湖
玻利維亞
智利
阿根廷
[第16頁的圖片]
上圖:這幢坐落在庫斯科市的天主教堂,是原本太陽神廟的所在地
[第16頁的圖片]
左圖:這是在印加帝國統治前,一個跟生殖器崇拜有關的像,位於丘奎托的一座神廟裡
[第16頁的圖片]
右圖:印加人在獻祭時,祭牲的血流經這些石雕
[第17頁的圖片]
右圖:在庫斯科附近,馬丘比丘的灌溉梯田
[第17頁的圖片]
下圖:從馬丘比丘一個古舊入口遙望的景物
[第17頁的圖片]
下右圖:用來建築薩克賽瓦曼古堡神廟的百噸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