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向長者下手
不要低估無恥的騙徒,他們早就做好準備欺騙人。騙子懂得掌握事實,曉得怎樣引誘長者入甕。就以美國為例。65歲以上的長者,只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12左右。不過,他們的個人收入加起來,卻超過8000億美元,差不多佔美國家庭財富淨值的百分之70。難怪在形形色色的受騙者當中,約有百分之30是不愁溫飽的老人家。
老人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當?《消費調查》雜誌指出,「人上了年紀,耳目不靈是很自然的。對於現時的投資活動,他們可能一竅不通。」一位警官嗟嘆,騙子利用電話推銷行騙,「專門欺哄孤獨寂寞、易受誘騙的老人。吃虧上當的絕大多數是長者。他們一如往昔,以為雙方握手,一言為定,決不反悔」。報導引述美國退休者協會一位代表的話說:「我們常常聽人說,貪食魚兒易上鉤。可是,長者受騙卻不一定是貪心所致。他們擔心『老本』用光後,晚年生計無著。他們不想加重兒女的經濟負擔。老人[上當後]也不敢報警,恐怕兒女覺得他們窩囊,不能好好照顧自己。」
長者並不總是由於受騙,才吃虧上當的。有的事例表明,老人備嘗孤寂之苦,很想出錢「換取」友誼。在一個社區,有人欺哄孤零零的寡婦,說她們只需預付兩萬美元,就可以「終生學習跳舞」。一家報社的記者寫道,「報名參加的老太太,有的弱不禁風,步履維艱。她們不是天真,而是渴望有人作伴。」現在老太太有地方散心了,她們可以到跳舞俱樂部打發時間,跟年紀相近的新交共敘。風度翩翩的男子上門推銷舞蹈課程,用花言巧語勸誘老太太報名參加,有時還親自教授舞蹈,寂寞難耐的老太太又怎能抵受得住誘惑呢。
看看日本的騙子
有些騙子耍弄其他花招,佔孤獨老人的便宜。在日本,無恥之徒假裝關懷長者,主動探望老人。他們花時間跟長者聊天,傾聽老人家訴說心聲。騙子逐漸增加探訪次數,博得老人家完全信任後,就向他們推銷行騙。一個典型的騙人勾當就是銷售假黃金。約有三萬日本人落入圈套,當中有不少是靠養老金過活的。據報騙子從他們身上詐取了2000億日圓(15億美元)。日本《朝日晚報》的頭條新聞報導:「受騙者損失挽回無望。」
東京《朝日新聞》報導以下的騙案:一個中年的女推銷員上門探望一個老翁,說:「K先生,我關心我的工作,但我更關心你呀,你一個人孤零零,蠻苦的。」女推銷員留心傾聽老翁憶述往事。她這麼溫柔體貼,老翁給哄得開心極了。女推銷員離去以前,還問老翁明天可否再來探望。老翁說:「求之不得。」
此後,女推銷員經常探訪K先生,還帶備飯菜,跟老人家共進晚餐。她對老翁說: 「我會照顧你,直到你百年之後。」她接著轉入正題:「我可以替你管理財產。我受雇的公司剛剛推出了一個資產投資計劃,利潤非常豐厚。」老翁如果想參與投資計劃,就得用房產作抵押,借款購買金條,存入女推銷員受雇的公司。圈套已經設下。K先生果然中計。長長的受騙者名單又添了一個名字。交易達成後,女推銷員一去不復返。
K先生說:「我往日當兵,出生入死,早就視死如歸。現在我老朽無能,財產給騙子詐了,晚境實在淒涼。這個打擊我受不了。騙子很了解我們孤獨老人的心態,知道我們舉目無親,於是狠狠抓住這個弱點,肆意謀財。真沒想到世界會變得這麼壞,人人都貪財好利,不理人家死活。」
專門詐騙長者的意大利騙子
《騙人的意大利》報導,當地的騙子精心設下圈套,詐取長者的一生積蓄。1993年,意大利銀行前任行長所領導的新政府正式成立。在他出任行長期間,意大利銀行所發行的鈔票通通有他的署名。(他卸任後,這些鈔票還是通行的。)好些騙子登門探訪長者,出示偽造的身分證,訛稱是意大利銀行職員。他們對所有受騙者說同一番話:「你知道,意大利銀行行長已成為新內閣的總理,他簽發的銀行鈔票從此作廢。我們有責任向各個家庭收回舊鈔票,用新行長……簽發的鈔票取而代之。這是你的收據。你今天交出多少現鈔,後天你帶備這張發票到銀行,可以領取同樣數額的款項。」不過一日的光景,騙子就輕易詐取了1500萬里拉(9000美元)!
在意大利,有的騙子沿街行騙,伺機走近不虞有詐的路人,包括長者在內。騙子上前向掉以輕心的路人調查,請他們在文件上簽字,聲稱這不過是要證明他們有分參與調查罷了。路人所簽署的其實是一份買賣合同,在法律上有義務要履行合同的條款。
不久,受騙者收到一個郵寄包裹,包裝紙上的警告字眼清楚可見,說明收件人要是退回貨物,就要作出賠償。有些受騙者,尤其是年老的,給這樣的警告嚇倒了。他們倒認為,出錢購買無價值的東西,總比吃官司來得合算。
意大利的欺騙行為有多普遍?《騙人的意大利》指出,向警方舉報的騙案每年約有五十萬宗。沒有報警的至少是這個數字的三倍。一個電視記者評論:「騙子設下各式各樣的圈套,每年差不多有二百萬宗騙案,每天約有五六千宗。」
說來遺憾,這樣的騙案不斷重演。騙子光顧的對象,不分老幼,也不分族裔。他們旨在哄騙錢財,常常把受騙者的畢生積蓄詐取淨盡。當心!騙子可能向你下手。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提防受騙
電話推銷機構不一定是騙人的。且舉例說明。美國退休者協會指出,1994年,該國有14萬家商鋪經營電話推銷。在這些公司中,估計有百分之10,也就是1萬4000家,採用欺詐手段。電話推銷員提出的條件,要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當事人就有必要保持警惕了。聽從以下的忠告可避免落入電話推銷圈套。
◆ 要是有人打電話給你,通知你免費獲獎,你最好掛斷電話。
◆ 電話推銷員要是堅稱你必須即日購買,不然就會錯失良機,這樣的口吻通常表明推銷員在誆騙人。
◆ 信用卡號碼要保密。如有陌生人打電話募捐,不可讓對方知道你的信用卡號碼。
◆ 除非你採取主動,而你所接觸的郵購商號又是信譽卓著的,否則不要通過電話購物。
屋主雇用維修工人的時候,要提防落入騙局。根據美國退休者協會消費者事務部的提議,屋主必須留意以下事項:
◆ 你雇用陌生人以前,務要徹底調查對方的信譽,請對方提供其他主顧的姓名和電話號碼,以便查詢。
◆ 你在合同上簽名以前,必須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弄清楚隱晦詞句的含意。合同上的所有條款都必須是你同意的。
◆ 千萬不要倚賴別人講解合同內容,除非對方是靠得住的熟人。務必把合同的附屬細則讀一遍。
◆ 千萬不要預先付清維修費。要等到房子修葺妥當,你又感到滿意,才支付欠帳。
要時刻保持警惕,也要運用常識判斷。你如果不想購買,最好馬上拒絕。請記住:建議要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就很可能是騙人的了。
[第7頁的圖片]
無恥之徒可能假裝關懷老人,從而詐騙長者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