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0/8 16-19頁
  • 澳大利亞不一樣的天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澳大利亞不一樣的天空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歐洲移民
  • 不一樣的性情
  • 不一樣的交通規則
  • 不一樣的氣候
  • 其他不同之處
  • 遼闊的空間
  • 澳洲的新生活吸引百萬人
    警醒!1973
  • 多種文化的大熔爐
    警醒!1978
  • 當傳道成為一項真正挑戰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0/8 16-19頁

澳大利亞不一樣的天空

《儆醒!》駐澳大利亞通訊員報導

「對跖地」(Down Under)是近年日益流行的英語語詞。指的是什麼地方呢?就是赤道以南的國家地區。按字面意思,本應泛指南半球的所有國家;可是,這個名稱已習慣被用來專指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兩地。這篇文章則集中談談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與社會面貌。至於澳大利亞這個名字,則源自拉丁語的奧斯特來斯,意思是「南方」。

澳大利亞的生活面貌跟北半球有許多不同之處。除了地理環境不同之外,遊客不難發現其他的種種差異。

歐洲移民

1788年,第一批歐洲移民踏足這片沐浴於陽光中的遼闊土地。當時,名為一號船隊的帆船首次駛進悉尼港灣。船上乘客大部分是來自英國、愛爾蘭,以及蘇格蘭的囚犯,也就是把英語帶進澳大利亞的首批移民。在隨後的150年間,移民仍然主要來自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移民模式逐漸轉變。今天,數以千計的「新澳大利亞人」來自四面八方,其中以意大利和希臘的移民佔大多數。隨著新移民漸多,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也更添姿采,除了不同的語言以及形形色色的英語發音之外,還有各種地道的烹飪方式以及文化傳統等。

正因為移民眾多,你在這裡可以聽到各種各色帶地方口音的英語。然而,即使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源遠流長的家族說起英語來也別具一格。例如,澳大利亞人習慣把英語中的母音讀成平舌音,由於語音略帶含糊,要聽得懂也需時適應。此外,澳大利亞人也有自己一套表情達意的獨特方式。舉個例,不論晨昏,他們不說早安或晚安,而是說:「唏!老兄,你好!」接著互相問好,寒暄一番。如果你到這裡來作客,說不定有人會向你問安說:「唏!老兄,你好!一切無恙吧!」

不一樣的性情

要在這大片未經開發的土地上掙扎求存,人要性格堅毅、適應力強。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澳大利亞人生性樂觀。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是:「老兄,吉人自有天相!」意思是,即使目前不大順境,也無須杞人憂天,一切準會平安無事的。

《澳大利亞人》的序言寫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它的首批移民是被放逐的囚犯,二百年後,搖身一變竟成為最朝氣勃勃、繁榮興盛的國家。不難想像的是,當地人的民族特性必定異常豐富多采、引人入勝。……不是別的,他們就是……澳大利亞人。」

許多澳大利亞人認為,他們之間患難與共的特性,是二百年來一種強烈的求存本性演化而成的。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澳大利亞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頑強的抗敵精神。當時,這支能吃苦耐勞的軍隊結合了新西蘭軍力,構成澳新軍團——軍團名字取自兩者英語首字母,以「挖掘者」聞名於世。至於他們挖掘的是戰壕,還是19世紀尋金熱期間挖掘黃金,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一樣的交通規則

如果你本國是採用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的話,你到澳大利亞來時定會耳目一新。這裡司機座位是在右方的。

現在,你若打算橫過繁忙的街道,也許會相當驚心動魄。你如果仍然死抱著「看看左,看看右,再看左」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危險極了。現在,這個口訣要改為「看看右,看看左,再看右」才行。好傢伙!果然學得快。噢!當心,你差點兒從左邊車門上車去哩!不要忘記,司機座位是在右邊的啊!

不一樣的氣候

對跖地的季節更替跟北半球剛好相反。北風和西北風炎熱而乾燥,南風卻是刺骨寒風。北方寒流在這裡聞所未聞,可是強勁冷峭的南風來襲時則要當心。南風更不時會帶來大風雪哩!

澳大利亞是世上最乾燥而炎熱的大洲。在乾旱的內陸地帶,溫度高達攝氏30度,最高紀錄是攝氏53.1度。至於在澳大利亞雪山的最高山峰科西亞科斯,最低溫度則為攝氏零下22度。

相對於北半球地區,澳大利亞算不上寒冷。以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為例,雖然它位於澳大利亞最南端,嚴冬七月的平均溫度也只不過是攝氏6-13度罷了。相對於跟它一樣遠離赤道的地方,如中國北京,隆冬一月的平均溫度是攝氏零下10度至攝氏1度,而美國紐約則是攝氏零下4度至攝氏3度。那末,澳大利亞既與世上最寒冷的地區——南極洲——毗鄰,為什麼氣候卻能保持暖和呢?

原因是:北半球主要由陸地構成,南半球則擁有大片的海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四面環海、被千萬里的汪洋懷抱。這樣,溫暖的海洋氣流遂能成為緩衝,把南極吹來的凜冽寒風緩和,令沿海一帶地區氣候保持溫暖。

由於澳大利亞洲幅員廣大,大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化頗大。在南部較偏遠的省份,四季分明。冬天晚上不是清冷無雲,就是嚴寒結霜;到了白晝,天氣溫暖宜人。澳洲冬日天氣暖和,叫人舒暢,跟北半球大部分國家夏天的溫度相去不遠。可是,澳洲北部的地區一年就只有兩個季節:漫長乾旱的季節,以及潮濕多雨的季節。在澳洲北區的首府達爾文,全年的氣溫大概徘徊在攝氏32度左右。

其他不同之處

澳大利亞氣候暖和,本地人多穿便服。然而,一頂闊邊帽卻是不可或缺的裝備。這裡陽光特別猛烈,患皮膚癌的個案比其他地方為高。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當局在野外設立了不少露天的燒烤營地。這裡肉類價格相宜,牛排肉腸等自然成了燒烤的必備食品。你看,那些圍著燒烤爐的人在打什麼手勢似的,莫非有機密信息往來傳送?不是的,他們只是在趕走討厭的蒼蠅罷了!在戶外進食,尤其在炎炎夏日,蚊蠅確實是個頭痛的問題。

不錯,在澳大利亞生活就得忍受蚊蠅的騷擾。事實上,大部分人在房屋前後都裝上紗門。以往,人們戴的帽子四邊吊著軟木,用來驅走蚊蠅。自從驅蟲劑面世,這類帽子已不常見。

澳大利亞草木茂盛、百花爭豔,美不勝收。然而,跟北半球的花草不同,這裡花香並不濃郁。愛花者也許需要把鼻子緊貼花朵,才能嗅到陣陣芳香。當然,這是有例外的。例如,月桂樹和茉莉花就有撲鼻的幽香。不過,相對於生長在較寒冷地區的花草,這裡花香一般較為清淡。

遼闊的空間

澳大利亞最與眾不同之處,也許是它那似乎無邊無際的遼闊空間。對於遠與近的概念跟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不盡相同。在這裡,你往往要駕車走上幾小時的路,才能到達另一個小鎮。這種情形在當地人稱之為內地的區域尤其普遍。在這些遠離煩囂的原野上,無盡的穹蒼與你相伴,心靈頓覺被恬靜洗滌,清新的空氣更令你心曠神怡。不遠處總會見到桉樹,即膠樹。在內陸地帶,漫山遍野滿眼盡是桉樹、金合歡樹或洋槐。

時近黃昏,璀璨生輝的日落展現眼前。可是,蒼茫暮色轉瞬即逝,黑夜驟然降臨。不久,清朗的南方夜空展示耀眼生輝的繁星,其中少不了的是著名的南十字星座。在晴空的襯托下,桉樹一枝一葉的輪廓顯得格外分明。這時,動物都悄然入睡,在萬籟俱寂的黑夜裡,天地更覺浩瀚。

然而,你鑽進睡袋前,要切記把營火徹底熄滅。在澳大利亞,一旦山林大火失控,無情的烈焰往往會極盡破壞之能事。桉樹的樹冠在高溫下突然爆裂,令火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在乾燥而炎熱的夏季,住在森林區附近的居民對於山林大火可謂談虎色變。因此,無論是禁止生火的規定,還是限制在戶外生火的條例,人人都必須嚴加遵守。

不久,天將破曉,你在一陣喧鬧笑聲中被驚醒過來。原來昨夜棲身在附近一棵桉樹上的笑翠鳥正大展歌喉。睡眼惺忪的你放眼帳篷外的世界,才知道色彩繽紛的雀鳥都結集在四圍的樹上。到這時候,你也許已經見過不少雀鳥和動物,如袋鼠、爬樹熊、駝鳥,甚至毛鼻袋熊等。至於毒蛇和蜘蛛,倒可免則免了。不錯,在這片大洲上,住了一些毒性極強的毒蛇和蜘蛛。不過,只要你不干擾牠們,牠們也不會傷害你。

現在是圍著營火吃早餐的時候了。早餐吃的主要是熏鹹肉、雞蛋和香脆的烤麵包。清新的空氣令人食慾大增。當你一面驅趕蒼蠅,一面品嘗美食之際,你也許應該趁機回味一下這次尋幽訪勝的旅程。對於澳大利亞這片不同凡響的廣闊土地,也總算略有認識了。

現在是收拾心情、踏上歸途的時候了。毫無疑問,你不會輕易忘記澳大利亞人友善的面孔,和他們那質樸踏實的生活方式。像大部分遊客一樣,你也許希望能夠再次踏足這個大洲。無論如何,你肯定同意的是:澳大利亞,確實是不一樣的天空。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Parakeet and pink cockatoo: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woman: By courtesy of West 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