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1/22 4-8頁
  • 二十世紀的瘟疫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二十世紀的瘟疫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舊病為禍更烈
  • 疾病與貧窮
  • 新病症
  • 助長病菌蔓延的因素
  • 微菌狠狠還擊
    警醒!1996年
  • 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
    警醒!2004年
  • 世界衛生情況——差距日趨懸殊
    警醒!1995年
  • 抗病之戰論成敗
    警醒!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1/22 4-8頁

二十世紀的瘟疫

黑死病在14世紀橫掃歐洲。但出乎眾人的預料,這種疫病並沒有帶來世界末日。到了今天,情況又怎麼樣?當今的流行病和疾患是否表明,我們正生活在聖經所說的「最後的日子」呢?——提摩太後書3:1。

你也許認為:「不見得。」現代醫學發展一日千里。關於疾病成因及防治方法,我們所知的比過去要多得多。醫學家研製了各種各樣的抗生素和疫苗。憑著這些有力的武器,人類就能戰勝疾病,消滅致病的微生物。此外,有關當局還致力改進醫院護理服務、改良飲用水的處理方法、改善環境衛生、提高食品製作的衛生標準;這些措施對防治傳染病很有用。

幾十年前,許多人以為,人類同傳染病的搏鬥接近尾聲了。天花已經絕跡,其他疾病也快要消失蹤影。藥物治療卓有成效,能醫百病。保健專家展望未來,前景一片光明。他們預期傳染病最終會銷聲匿跡,醫學會把病魔鏟除。

但醫學並沒有大獲全勝。今天,傳染病始終是頭號殺手。單在1996年,就有五千多萬人死於傳染病。醫學界不再像以往那麼樂觀了,反而對未來憂心忡忡。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1996年世界衛生報告》提醒世人:「近數十年來,人類的健康狀況已大為改善,但這方面的成就是不足恃的。我們正處於危機邊緣,傳染病捲土重來,有蔓延全球的趨勢。沒有國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不受威脅。」

舊病為禍更烈

傳染病再度肆虐,醫學界很有理由深表關注。過去他們以為,大眾熟知的傳染病已經消滅了。今天,這些疾病卻捲土重來,狠狠還擊。新病例比舊的更為棘手。結核病就是個明顯例子。發達國家一度認為,這種傳染病已受到控制。但結核病並沒有銷聲匿跡,每年殺害的人多達三百萬。可見,當局有必要加強控制措施;要不然,預計90年代將有九千萬人左右患結核病。抗藥性結核病正在多個國家蔓延。

另一個例證是瘧疾,這種傳染病已死灰復燃。40年前,不少醫生都滿懷希望,預期瘧疾很快就被根除。今天,死於瘧疾的人每年多達兩百萬。瘧疾是地方病,在九十多個國家普遍流行,世上百分之40的人口都有染病的危險。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對多種殺蟲劑都產生了抵抗力。瘧原蟲的抗藥能力很強。不少醫生擔心,有些類型的瘧疾可能連藥物也不能治愈。

疾病與貧窮

儘管防治措施成效顯著,有些疾病仍繼續橫行猖獗。就以脊膜炎為例。這種病其實可接種疫苗來預防,也可用藥物治療。1996年年初,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帶,脊膜炎肆虐。你也許從沒聽過這樣的新聞。不過,脊膜炎卻奪去了一萬五千多人的性命,受害的主要是窮家孩子。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在內,每年使400萬人喪生,死者大多是孩童。此外,每年還有100萬個兒童死於麻疹,另有35萬5000個兒童死於百日咳。這些孩子要是有機會接種成本低廉的疫苗,他們就不致於夭亡了。

每天約有八千個兒童因腹瀉脫水而死亡,其實要防止也不是太困難的。有關當局只要改善衛生設備,提供潔淨的飲用水和補充水分口服液,這些孩子就可以活下去。

死於上述疾病的,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當地人民普遍家境貧寒。事實上,世界有相當多的人口,估計有八億人左右,連起碼的保健服務也得不到。《1995年世界衛生報告》指出:「在國際疾病分類表上,有個『殺手』幾乎排列榜末,編號是Z59.5——赤貧;其實赤貧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人民所以多災多病、受苦受難,就是因為貧無立錐的緣故。」

新病症

還有其他疾病是首次發現的,有關方面最近才給這些疾病分門別類。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指出:「過去20年來,至少有30種新病症出現,危害千千萬萬人民的健康。許多新近出現的疾病還沒有確定的防治方法。所以,要控制發病率、防止疾病蔓延,成功的機會著實不大。」

就以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和愛滋病為例。大約十五年前,這些術語還是無人知曉;到了今天,各大洲都有人罹患這種絕症。目前約有二千萬個成人感染了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有四百五十多萬人得了愛滋病。根據《1996年人類發展報告》,在歐洲和北美洲,愛滋病是45歲以下成人的頭號殺手。在世界各地,每天約有六千人受到感染——每隔15秒就有1個。據現時的趨勢推測,愛滋病的病例準會直線上升。美國政府一個部門預計,到公元2010年,在愛滋病為害最烈的非洲和亞洲國家,當地人民一般只有25年壽命。

愛滋病是獨一無二的絕症嗎?還會有新的流行病出現,到處肆虐,造成同樣甚或更大的損害嗎?世界衛生組織說:「雖然有些疾病仍未為人所知,但潛在的危險已隱約可見,極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愛滋絕症』。」

助長病菌蔓延的因素

保健專家竟為未來的流行病憂慮。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一百年前,城市居民只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15。但預測到了公元2010年,世界將有過半人口住在市區,尤其是低度發展國家的大城市。

人煙稠密的地區有利於病原體滋生。城市要是有周全的住房規劃、適當的排污設備和供水系統、完善的保健服務,流行病蔓延的機會就會下降。很可惜,窮國的城市反而是擴展得最快的地區。在這些城市,排污設備嚴重不足,750個或更多的人只能共用一個衛生間。許多城市都鬧房荒,又缺少安全的飲用水,醫療設備也不敷應用。盈千累萬的人擠在一起,居住環境又骯髒又惡劣,疾病的傳播機會必定有增無已。

這是不是說,未來的流行病只會在人口過剩、極度貧窮的大城市蔓延呢?《內科學文獻》月刊指出:「我們有必要明白,赤貧社區孤立無援,沒有經濟能力對抗疾病,結果淪為病菌的溫床;傳染病橫行猖獗,連其他地方的先進科技也無能為力。」

要把疾病控制在一個範圍內並不容易。民眾到處遷移。每天約有一百萬人出入各國邊境。每週也有100萬人在富國和窮國之間來往。人民不斷流徙,致命的病菌也跟著他們到處散播。《美國醫學協會雜誌》評論:「任何地方發生流行病,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被傳染的危險,國際旅遊活動中心所受的威脅尤其嚴重。」

在20世紀,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瘟疫還是奪命不留情。許多人擔心,危險的疾病會為禍更烈。聖經對未來到底有怎樣的論述?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傳染病始終是世界的頭號殺手,單在1996年就奪去了五千多萬人的性命

[第6頁的附欄]

抗生素抗藥性

由於病原體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多種傳染病已變得難以醫治。情形就如以下所描述:細菌侵染人體後,不斷繁殖,把遺傳特徵傳給下一代。每個新生的細菌都有可能成為突變種。這是指繁殖過程出了小岔子,使子代細菌的特徵跟親代略有不同。單單一個細菌經歷突變,從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不過,細菌上億地繁殖,在一小時內可產生三個新的子代。所以,不大可能的事也會發生——頑強的細菌時而出現,使抗生素失去原有的藥力。

病人服用抗生素後,無抗藥性的細菌通通給消滅掉。病人也許覺得病好了。不過,有抗藥能力的細菌卻活下來。這些細菌現已獨霸一方,不用跟其他微菌爭奪養料,可以無拘無束地繁殖。一天之內,一個細菌可以分裂成一千六百多萬個。不久,病人又感到不適。這回可不一樣了,致病的細菌產生了抗藥性,病人原先服用的抗生素已失去療效。這些細菌繼續侵襲其他人,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再次經歷突變,對其他抗生素也產生抗藥性。

《內科學文獻》一篇社論指出:「既然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生物對目前的醫療藥物能迅速產生抗藥性,我們想知道的,不再是人類會不會給微生物打垮,而是什麼時候會通通戰敗身亡。」——斜體自排。

[第7頁的附欄]

1976年以來出現的新傳染病

首次發現

或得到

確診年份 疾病名稱 確診的地方

1976 軍團病 美國

1976 隱孢子蟲病 美國

1976 伊波拉出血熱 扎伊爾

1977 漢他病毒 韓國

1980 丁型肝炎 意大利

1980 人類T細胞淋巴向性病毒-1 日本

1981 愛滋病 美國

1982 大腸埃希氏桿菌O157:H7型 美國

1986 瘋牛症* 英國

1988 腸炎沙門氏菌PT4型 英國

1989 丙型肝炎 美國

1991 委內瑞拉出血熱 委內瑞拉

1992 霍亂弧菌O139型 印度

1994 巴西出血熱 巴西

1994 人馬麻疹病毒 澳洲

*只侵染動物。

[鳴謝]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第8頁的附欄]

舊症捲土重來

結核病:在這十年內,預計有三千多萬人死於結核病。由於以往治療不得其法,結核病已產生抗藥性,威脅著全人類的健康。目前好幾類結核桿菌已有免疫力,一度有效的藥物再也不能起殺菌作用了。

瘧疾:這種病每年侵染的人數多達五億,另殺害200萬人。有關當局不是缺少藥品,就是濫用藥物,控制疫情的措施遇到重重障礙。結果,瘧原蟲產生了抵抗藥物的能力,以往的靈丹妙藥已失去療效。此外,蚊子對殺蟲劑也產生了抗藥性,使問題變得越發棘手。

霍亂:霍亂每年奪去12萬人的性命,非洲人佔絕大多數。這種疫病頻頻侵襲非洲,而且廣泛蔓延。過去數十年來,霍亂從沒涉足南美洲,卻在1991年侵襲祕魯。自那時以來,霍亂已席捲南美洲大陸。

登格熱:病毒由蚊子傳播,估計每年有2000萬人染上這病。1995年,登格熱橫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諸島,至少有14個國家受到侵襲。疫情是15年來最惡劣的。城市無計劃地擴展,帶有病毒的蚊子又繁殖得快,加上染病的民眾不斷流徙,登格熱因此成了流行病。

白喉:早在50年前,工業國家已推行大規模的免疫計劃,所以白喉的發病率極低。但自1990年以來,白喉一直在東歐和前蘇聯逞兇肆虐,橫掃15個國家。患者每四個就有一個病逝。1995年上半年,據報約有二萬五千人染上白喉。

腺鼠疫:1995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記錄,至少有1400人感染了腺鼠疫。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這種傳染病已蔓延到一些從沒有過鼠疫的地區。

[鳴謝]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第5頁的圖片]

雖然保健服務有所改善,但醫學界還是無法遏止傳染病蔓延

[鳴謝]

WHO photo by J. Abcede

[第7頁的圖片]

居住環境要是又擠迫又骯髒,疾病就很容易傳播

[第8頁的圖片]

在發展中國家,約有八億人連起碼的保健服務也得不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