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污染與兒童期癌症
英國曾進行過一個為期27年、以國內2萬2400名兒童為對象的研究。後來有一組流行病學家分析這個研究的結果,發現年輕人如果在污染來源5公里範圍以內出生,他們死於白血病或者其他兒童期癌症的風險,會比其他年輕人高百分之20。倫敦《泰晤士報》報導,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是「最常見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多兒童期癌症的成因。引致癌症的污染物看來包括燃燒汽油所排出的廢氣,還有其他容易揮發的有機化學品,這些化學品來自石油提煉廠、汽車工廠、非核能發電廠、煉鋼廠和水泥廠等地方。這個研究也指出,在公路和鐵路4公里範圍內出生的兒童,死於癌症的人數也增加了。研究報告的撰寫人宣稱,看來汽油和柴油是罪魁禍首。
巴西的宗教
《國際教會聯合新聞報》報導,最近一個調查顯示,「百分之99的巴西人相信上帝」。這次調查訪問了差不多2000人,其中百分之72自稱天主教徒,百分之11自稱基督新教徒,百分之9說沒有隸屬於什麼宗教。其餘的人信仰地道的巴西或非裔巴西人的宗教。該新聞報說:「當問及他們在過去的週末有沒有上教堂或者進過宗教建築物時,百分之57說他們沒有。」只有百分之44的人相信有永遠的懲罰。百分之69的巴西人相信有天堂,但只有百分之32的人預料自己會上天堂。
誰掌遙控器?
在意大利,社會政治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最近發表了一個關於看電視習慣的調查結果。這次有接近2000個意大利家庭接受訪問。他們要回答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家裡誰最經常手執並操控電視遙控器——一篇報紙文章美其名為現代家庭的權力之杖。大部分受訪家庭都指出父親是執掌遙控器之人。兒女在選取電視頻道的決定權方面位列第二。在家庭的誰掌遙控器的權力之爭中,母親只能俯首稱臣。
少年性行為
尼日利亞《週末和諧報》報導,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尼日利亞的青少年在性方面是全世界最活躍的」。年齡介乎14到19歲的青少年,差不多有百分之68的男孩和百分之43的女孩承認,他們「踏進青春期後不久」就跟人發生了性關係。這導致很多人非意願懷孕。《週末和諧報》透露,另一個研究顯示,「在尼日利亞,所有19歲前死的女性,有百分之71死於墮胎的併發症」。
洗手危機
法國《醫學日報》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專題探討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多人在飯前和上廁所後都不洗手。弗雷德里克·薩爾德芒醫生表示,這種不注重個人衛生的習慣是導致食物中毒的禍根,看來也將會成為一種普遍的衛生問題。這篇文章引述一個調查的結果,該調查發現英格蘭酒館用來盛花生的碗子裡,有來自12個不同的人的尿液痕跡。在一所美國學校裡進行的另一個調查顯示,小朋友在老師監督下經常洗手,因腸胃問題而缺席的人數下降了百分之51,因氣管問題而缺席的人數也降低了百分之23。文章在結語中強調,要從嬰兒時期就教導兒童基本的衛生守則,這樣做非常重要。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聯合國高級人權專員辦事處發表的通報《HCHR新聞》指出,雖然全球經濟在1975年至1985年期間增長了百分之40,「世界各地窮人的數目卻增加了百分之17」。今天,有89個國家的人民的經濟狀況,比十年前或更久以前更差。在70個發展中國家裡,收入水平更比20年前低,有些國家甚至比30年前更低。《HCHR新聞》總結說,經濟增長只造福了「一小撮國家」。
意大利危房
過去百年以來,地震在意大利奪去了超過12萬名受害者的性命。但《晚郵報》報導,在差不多2500萬意大利人居住的地區裡,「百分之64的建築物是不能抗震的」。這些不安全的建築物包括醫院、消防站,還包括一些預計在災難發生時成為救援中心的樓宇。為了修補地震和工業災難造成的破壞,意大利每年平均花費了7萬億里拉(40億美元)。一名專家說:「災難過後,政府往往投入大量資金重建;……但建築的方式往往是用回錯誤的那一套,選取的地點仍然是高風險地區。」
經血液感染愛滋病毒
全球感染愛滋病毒的人為數差不多有2200萬,其中百分之9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以倫敦為基地的資訊組織帕諾斯透露:「發展中國家裡新近感染病毒的人,有達百分之10是經輸血感染的。」在很多國家中,由於對愛滋病毒的實驗室測試不十分可靠,因此血液供應並不安全。例如在巴基斯坦,只有少於一半的血庫有測試愛滋病毒的設施,結果是,所有新近感染病毒的人有百分之12是經輸血感染的。自從15年前發現首幾宗愛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約三千萬人感染愛滋病毒而染病。
過度畏懼上帝
在最近的一個調查裡,調查員訪問了一批正受壓力之苦的巴西兒童。根據《國際教會聯合新聞報》,調查的結果發現,大部分兒童所面對的精神痛苦,都與他們過度畏懼上帝有關。百分之25的兒童因為家庭難題或親屬去世而感到壓力,而百分之75的兒童就由於把上帝看成有仇必報,敏於施刑,因而呈現精神痛苦的跡象。該報指出,這次調查「敦促為人父母的,要教導兒女,讓他們知道上帝會幫助他們,也能了解他們」。
大象傳信絕技
大象的聲帶非常巨大,所以能發出低沉的聲音,基本頻率是每秒20周或更低,遠遠低過人耳所能聽到的幅度。聲音這樣低沉,就能傳送得很好,甚至1.5公里外的大象也能聽得到。大象也可以辨認出150頭同類的不同叫聲,對家庭成員和同群的大象所發出的信號,牠們會積極回應;對陌生的聲音,大象不是不理會,就是有激動的反應。倫敦《泰晤士報》報導,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動物行為學家卡倫·麥庫姆博士在肯尼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進行了一連串調查研究,後來她說:「如此龐大的聲音傳信網絡,還沒有其他哺乳類動物能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