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蔭的幽谷」尋得慰藉
巴爾巴拉·施韋策口述
在風調雨順的日子裡,生活就好像綠油油一片的「青草地」。然而,穿越「死蔭幽谷」的滋味我倒也嘗過。耶和華既是我們的牧者,我深信,無論我們身處什麼困境,總有能力排除萬難。——詩篇23:1-4。
1993年,丈夫和我雖已年近70,我們卻決定踏上人生的新里程——往需要更多聖經導師的厄瓜多爾服務。我們雖然生於美國,卻懂一點西班牙語,也沒有經濟負擔。既得知在厄瓜多爾「得人」的工作成果纍纍,我們打算把魚網撒在這個漁獲豐富的水域去。——馬太福音4:19。
我們在厄瓜多爾的守望台分社度過了振奮人心的數天後,遂動身往瓜亞基爾車站去,準備乘車前往需求殷切的城市馬查拉去。候車期間,我的丈夫弗雷德突感不適,於是我們決定延遲行程。我急忙到附近的電話亭,告知分社我們打算先回分社去,弗雷德則坐在行李上稍事休息。幾分鐘後,當我回到原處時,弗雷德竟然蹤影全無!
我們夫妻一別竟成永訣。原來在我離開的數分鐘內,弗雷德心臟病突發。我萬分焦急地找尋丈夫時,車站一個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已把弗雷德送往醫院去。我抵達醫院時,他已不辭而別了。
突然之間,我隻身流落異鄉,無家可歸,沒有丈夫可以依靠。我實在「依靠」弗雷德,因為他事事帶頭,家中事無大小都是由他安排的。我的性格並不那麼堅強,倒也樂得跟隨他的領導。可是現在,我不但要作大大小小的決定,要為未來打算,還得應付喪夫之痛。當時,我悲痛欲絕,彷彿猛然墮進「死蔭的幽谷」一般。我這輩子能學會適應寡居的生活嗎?
認識真理,簡化生活
我和弗雷德初次邂逅時,大家都曾離過婚。後來,這段友誼開花結果,我倆決定共諧連理。我們家住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是有名無實的教徒。宗教在我們生命中向來只是個無關痛癢的課題,直到年輕喜樂的先驅(全時傳福音者)雅梅探訪我家的那一天。我被她滿腔熱情打動,接受了聖經討論的安排。
後來,由於弗雷德也表示興趣,研讀遂轉由雅梅雙親主持。次年,即1968年,我倆一起獻身受浸。一直以來,我們均盡力把王國事務置於生活首位。(馬太福音6:33)在這方面,我們的聖經導師洛恩及魯迪·克努斯特為我們立下極佳的榜樣。我們受浸後不久,他們為了到需要較大的地區服務而遷往美國東岸去。因此,擴大服務的心願其實已早種在我們心中了。
我們計劃離開老家還有另一個原因。弗雷德是在一家規模龐大的百貨公司任職經理的。由於工作繁重,他把所有精神時間幾乎都花在工作上。他看出若要簡化生活,讓自己有多點時間照料屬靈事務和兒女,就得離開這個環境才行。另一方面,我跟前夫所生的女兒已結了婚,她和丈夫都已接受真理。因此,我們離開西雅圖可不是個容易的抉擇。儘管這樣,女兒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對於我們的決定也表示支持。
就這樣,我們在1973年遷往西班牙去,在一個極其需要好消息宣揚者以及帶頭弟兄的國家服務。按照弗雷德的計算,我們生活若儉樸一點,積蓄應可維持日常生活的開支,我們遂可全情投入服事職務。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不久,弗雷德被任命為長老,我倆則在1983年加入先驅行列。
轉眼間,我們在西班牙服務已經20年,學會了當地的語言,享有不少令人鼓舞的經歷。我和弗雷德常常一起工作,跟許多夫婦研讀聖經,當中不少成為見證人。我們移居西班牙幾年後,我們兩個較年輕的兒女,凱蒂和邁克也先後加入先驅行列。雖然我們家境並不富裕,這個時期卻是我人生中的黃金歲月。我們生活誠然相當簡樸。可是,我們一家人可以常常共敘天倫。由於我們學會精打細算,我們的積蓄彷彿聖經記載中寡婦的油一般,用之不竭。——列王紀上17:14-16。
再度搬家
1992年,我們再次計劃移居外地。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在西班牙的需要也較前為小。我們碰巧認識一位在厄瓜多爾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得知當地對先驅和長老的需要殷切。然而,我們現在年事已高,不適宜到新地區從頭起步嗎?不,我們健康良好,熱愛傳道,何事不可為呢?就這樣,我們跟厄瓜多爾分社聯絡上,開始著手籌劃。事實上,當時正在西班牙北部服務的女兒凱蒂和她丈夫胡安·曼努埃爾也表示希望跟我們一起。
1993年2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終於抵達目的地。想到能夠在厄瓜多爾這個富生產力的地區工作,令我們雀躍不已。經過分社的熱情款待後,我們計劃先到幾個需要較大的城市走一趟。可惜,就在這個時候,我的丈夫捨我而去了。
深陷「死蔭的幽谷」
對於丈夫的死訊,我起初感到震驚,然後是拒絕接受喪夫的現實。弗雷德幾乎從未害過大病。我現在怎麼辦?我該何去何從?我腦海裡只得一片空白。
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裡,予我無限支持和關懷的是屬靈的弟兄姊妹,他們大部分與我根本素不相識。分社的弟兄對我十分仁慈體貼,包括為我打點葬禮的一切安排。博諾夫婦對我表現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更令我畢生感激。他們為確保我不致孤單寂寞,伊迪絲·博諾幾個晚上睡在我床邊陪伴我。事實上,伯特利之家對我的隆情厚意,令我感覺被包裹在愛的毯子裡,得到無限的溫暖和安全。
數天之內,我的三個兒女已趕來跟我一起,得到他們的支持於我是無比的安慰。然而,儘管日間有這麼多人對我關懷備至,最難熬的倒是漫漫長夜。這時,扶持我的是耶和華。每當莫名的孤獨之感洶湧來襲,我就向耶和華懇切禱告,他就應允我,安慰我。
喪禮過後,我要決定日後的去向。我很想留在厄瓜多爾,因為這是我和弗雷德共同的心願,可是,我又實在感到獨力難支。凱蒂和胡安·曼努埃爾決定在計劃上稍作調整,提前搬到厄瓜多爾來跟我一起。
一個月內,我們已在分社建議的城市洛哈找到合適的房子。不久,我已忙於打點家中事務,在新居安頓下來,開始在新地區傳道。忙碌的生活令我暫忘心中的哀傷。另一方面,女兒跟父親感情很要好,我能跟她一起盡情哭個痛快,令我心中鬱結稍得舒解。
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我一旦適應了新的活動常規,痛失至愛的傷感反而加劇。我感到萬念俱灰,甚至不願想起弗雷德跟我一起走過的愉快時光。我索性活一天算一天,既堵住過去,也迴避將來。然而,我也盡力每天做點有意義的事,主要包括出外傳道。我就這樣撐下去了。
我素來喜愛傳道和教導人認識聖經;在厄瓜多爾,人們對真理反應甚佳,傳道工作也就叫人倍感愉快。我還記得,在從事逐家逐戶工作的最早期,一個少婦對我說:「是的,我很想學習聖經!」就這樣,她成了我在厄瓜多爾的第一個聖經學生。這類經歷令我全情投入傳道工作,令我不致過度沉溺於悲哀之中。耶和華的確賜我豐盛的祝福。我每次出去傳揚好消息,幾乎總會遇上令人鼓舞的經歷。
毫無疑問,持守先驅崗位令我獲益良多。我知道自己正在履行重要的義務,我的生活更形充實。轉眼間,我已建立了六個聖經研究。
為說明服事職務給我帶來的喜樂,且讓我述說一個中年女子對聖經教訓表現衷心體會的經過吧。每當我給她看某段經文,她總要先把意思弄個明白,然後就樂於把勸告付諸實行。她以往過著不道德的生活,最近更有男子要求跟她同居,她斷然拒絕。後來她告訴我,能夠堅守聖經標準令她快樂極了,因為現在她享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內心安寧。這些聖經學生委實令我心中快慰,使我感覺自己還中用。
保持喜樂
雖然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為我帶來很大的喜樂,喪夫之痛仍然揮之不去。於我來說,憶夫之痛是忽起忽落的。我的女兒和女婿對我照顧無微不至,可是每當他倆互換溫馨的眼神時,我就不由得不觸景生情。我實在想念亡夫,不單是因為我們夫妻恩愛,也因為我事事倚賴他。有時,光是不能再跟他說話、向他請教、或者跟他述說外勤服務的經歷,已不禁令我悲從中來,不能自已。
我是怎樣熬過這些艱難日子的呢?我總是向耶和華懇切祈求,求他幫助我把心思意念轉移到積極的事情上。(腓立比書4:6-8)耶和華實在扶持了我。數年後,我已能消除心中障礙,不怕跟人談起往事,就是弗雷德跟我一起共度的愉快時光。顯然,我正逐步踏上復原之路。像詩篇執筆者大衛一樣,我感覺自己曾經穿越「死蔭的幽谷」。可是耶和華予我慰撫,忠貞的弟兄引導我,使我沒有迷失方向。
寶貴教訓
由於弗雷德素來是家中舵手,我以為這一輩子我也不能學會自主獨立。可是,憑著耶和華、家人以及弟兄的幫助,我總算應付過去。在某些方面,我比以前堅強多了。此外,我也學會凡事仰賴耶和華,也學會為自己作大小的決定。
回想起來,能夠跟弗雷德一起在西班牙20多年,在需要較大的地區服務,實在令我心滿意足。在目前這個事物制度,世事難料,我認為應趁有今天,就得抓緊機會盡力為耶和華,為家人多做點事。為耶和華服務的確豐富了我們的生命和婚姻生活,而我深信,這一切都是為裝備我日後應付喪夫之痛而安排的。由於弗雷德在生時,先驅工作已成為我們的生活模式,在我跟孤單與悲痛搏鬥之際,傳道工作給予我一種使命感,使我堅持下去。
起初,弗雷德去世時,我以為已生無可戀。可是,事實卻絕非這樣。我還有耶和華交付給我的工作要做,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協助。我身邊還有這麼多人需要真理,我豈可輕易言退?幫助別人於我有益,耶穌的話所言不虛。(使徒行傳20:35)服事職務的喜樂經驗令我有值得企盼的事情,有值得為之而努力的理由。
數天前,並不陌生的孤單之感忽然來襲。可是,當我離家外出跟人討論聖經時,我的精神立即抖擻起來。兩小時後,我回家時心中暢快,信念堅強。正如詩篇執筆者說,有時我們也許「流淚撒種」,可是耶和華必然祝福我們的工作,使我們得以「歡呼收割」。——詩篇126:5,6。
近日我因為高血壓,不得不調整工作步調,我現在是經常的輔助先驅。目前,我的生活相當愜意,可是我明白在現存這個制度下,我不可能完全撫平痛失至愛的創傷。然而,看見自己三個兒女仍然留在全時工作崗位上,實在令我老懷安慰。最重要的是,我熱切盼望著跟弗雷德在新世界重聚的那一天。他若知道我在厄瓜多爾的服務成果,必然會大感興奮;畢竟,我們的計劃沒有落空。
但願詩篇執筆者的話繼續在我身上應驗:「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23:6。
[第23頁的圖片]
在厄瓜多爾洛哈省的聖盧卡斯市從事傳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