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派真相知多少
韋德以往是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幫派的成員。他說:「我們都是街坊小伙子。從小學開始,大家就成群搭夥。只因為少不更事,我們才誤入迷途。」
街頭幫派開頭多少有點共通的地方,起初都是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十三四歲的少年常在街角聚集。他們一塊兒夥著幹,大家心態相同,彼此相助,以免受另一條街的童黨欺凌。但不消多久,他們就變得殘暴透頂,甚至不惜作奸犯科。
另一條街的敵對幫派,可能把新的團夥看作競爭對手。兩幫人互相仇視,常常大打出手。毒品販子利用這樣的童黨售賣毒品。小伙子很快就捲入其他犯罪勾當了。
路易斯不過11歲,就和其他少年結成一黨。他12歲開始吸毒,13歲那年首次被捕。他犯過汽車偷竊、破門盜竊、持械搶劫等案件。他因參加械鬥、擾亂治安,成了監獄的常客。
有時單憑外表,我們怎麼也看不出對方是幫派分子。瑪莎面貌清秀,學習成績優異。在教師和同學看來,她是個品學兼優的高中生。想不到她原來是販毒團夥的頭領,專門販賣大麻、海洛因和可卡因。有一次,瑪莎的同夥遭人連打幾槍,結果傷重不治。她嚇得要命,從此洗心革面。
為何加入幫派
出乎大眾的意料,有些成員坦言他們加入幫派,是因為要找尋愛。他們缺乏家庭溫暖,他們渴望有親密的同伴,能夠互相扶持。德國漢堡的《時代》雜誌指出,小伙子寄望街頭幫派能給予他們別處找不到的安全感。埃力克一度是幫派分子,他說年輕人如果自覺不受家人愛護,「就會向外尋找歸屬」。
一個父親早年曾是幫派成員。回想昔日的經歷,他寫道:「我常常出入監牢,入獄罪名包括妨害治安、幫派打鬥、煽動暴亂。有一次,我開車經過某人旁邊,企圖槍殺對方,結果因謀殺未遂而一再服刑。」兒子拉米羅出世後,他根本沒有盡父親的責任,好好教養兒子。拉米羅長大後,也跟幫派分子搭上了。他因參加械鬥,遭警察逮捕。這個父親一定要兒子脫離幫派。兒子卻對他說:「現在他們才是我的家人。」
在得克薩斯州的醫院裡,一個護士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跟114個中了槍的青年交談過。她說:「真奇怪,我從沒聽過一個小伙子要求見母親或其他家屬。」
值得注意的是,入夥的少年並不僅限於窮家子弟。好幾年前,加拿大《麥克林雜誌》引述警方的話說,他們發現在大城市裡,分屬貧富兩極的年輕人竟然結成一夥。他們雖然家境各異,卻氣味相投:他們渴望享受天倫之樂,卻又在自己的家裡找不著溫暖。
在一些地區,年輕人從小就覺得成群結幫是正常的,沒有什麼不妥。16歲的費爾南多說出箇中原因:「小伙子滿以為入夥後,什麼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他們暗自思量:『我可以多結交幾個朋友。他們身材高大,又有槍在身。有了他們做靠山,就無人敢侵犯我了。』」可是,新成員不久就發覺,他們成了敵對幫派的攻擊對象。
幫派常常在財富少少、槍械多多的居住區立腳。新聞報導指出,在大城市的教室內,每三個學生就有兩個出自單親家庭。有些女學生的家長吸毒成癮,有時還徹夜不回家,而女學生本身也是單身媽媽。每天早上,她必須先把孩子送入日間託兒站,才回校上課。
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彼得·威爾遜說:「青少年的問題非常棘手。許多少男少女自幼就缺乏父愛,他們失去父親的指導,不曉得什麼是正確的價值標準。既是這樣,青少年就很難自愛自重,也不懂得尊重別人。」他說有些年輕人毫無惻隱之心,所以「動不動就一槍把對方打死」。
可見,少年幫派不斷增多,主要是因為年輕人缺乏家庭溫暖,缺少品德上的訓練,也沒有好榜樣可供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電視節目和電影肆意宣傳,用暴力解決問題,既簡單又利落。社會常常視窮人如草芥,一味奚落他們,說什麼癩蛤蟆休想吃天鵝肉等。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年輕的媽媽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拼命幹活,留下一個或多個孩子在家裡沒人照管。鑑於以上種種因素,可能還有其他因素,街頭幫派日趨猖獗,為禍全球。
要退出談何容易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有些幫派成員因忙於其他活動,跟同夥逐漸疏遠了。其他青少年可能要投靠別處的親屬,結果逃離了幫派的控制。但一般說來,退出幫派一點也不容易。
離心分子起碼要給同夥打個半死,才獲准退出。為了脫離幫派,有些成員實際遭到槍擊。他們要是大難不死,才可以離開!年輕人但求退出幫派,不惜備嘗皮肉之苦,這樣做值得嗎?
昔日的幫派分子述說自己為什麼萌生去意:「我五個好友都死於非命。」幫派成員的日子確實朝不保夕。談到芝加哥幫派以前的一個成員,《時代》雜誌報導:「七年的流氓生涯害得他傷痕纍纍。他胃部中槍,頭部遭到鐵道軌枕擊傷。在一次打鬥中,手臂折斷了。他因汽車盜竊而兩度入獄。……他現已改邪歸正,可惜往日的同黨仍一心要把他幹掉。」
可以活得更好
巴西的埃萊諾曾是撞頭幫分子。這幫流氓常常持刀打架,有時還用上真槍實彈。眼看著貧民階層連基本權利也被剝削,他感到一肚子怨氣。為了宣泄心中的怨憤,埃萊諾肆意破壞,尋釁逞兇。後來,一個工友向他講論聖經。他應邀出席耶和華見證人的大會。真沒想到他在那兒竟然遇上幾個以前的同黨,又碰見敵對幫派的一個舊成員。他們彼此稱兄道弟,不再像以往那樣互相仇視了。
這是真的嗎?的確真有其事!《儆醒!》的代表最近同洛杉磯幫派以前的成員交談過。他們現今在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服務。交談了幾小時後,他們當中有一個突然停下來,把身子靠在椅背上,然後說:「看看吧!流血幫和跛子幫的昔日成員,如今和平共處,彼此相愛,親如手足!」他們一致同意,他們所以能夠洗心革面,不再殘酷無情,甚至變得和藹可親,完全是因為專心研讀聖經,努力實踐敬神原則的緣故。
在90年代,這樣的事果真會發生嗎?就在今天,幫派成員也能實際改過自新嗎?只要他們肯查考上帝話語的有力勸勉,在生活上實踐聖經原則,他們就能一改故轍。假如你是幫派分子,何不考慮棄暗投明呢?
聖經勸我們要「除掉舊品格;這種品格依循你們從前一貫的行為」,並且「穿上新品格;這種品格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真實的正義和忠貞裡創造的」。(以弗所書4:22-24)新品格是怎樣形成的?聖經清楚說明,人的品格是可以「藉著確切的知識,按著創造這種品格的上帝的形像,漸漸獲得更新」的。——歌羅西書3:9-11。
痛改前非值得嗎?當然值得啦!假如你是幫派一員,你很可能需要協助才能改邪歸正。在你的居住區,有人很樂意向你伸出援手。但最能教化子女遷善改過的,就莫過於他們的雙親了。所以,我們接著會討論做父母的可以怎樣保護子女,以防他們落入幫派手中。
[第7頁的圖片]
他們以往分屬敵對幫派,聖經真理現已把他們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