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子女免受幫派影響
「孩子需要有人關心愛護。」——《我的孩子可不同——怎樣防止子女加入黑幫》。
除了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之外,子女就是我們最珍貴的一份資產。我們應該花時間跟子女交談,傾聽他們訴說心聲,把他們摟在懷裡。我們還要讓子女清楚知道,他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我們必須循循善誘,教子女做人要誠誠實實、樂善好施,凡事循規蹈矩,過正派的生活,對人關心體貼。
青少年罪犯臨時拘留所的所長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他說:「父母根本沒有向子女灌輸正確的價值標準。」無疑,我們須要在這方面格外留意。我們想子女過怎樣的生活,就必須以身作則,好讓他們看出,這種生活怎樣為我們增添樂趣。我們要是沒有言傳身教,又怎能要求子女跟從正確的價值標準呢?
專為美國教師而出版的《今日》雜誌評論,幫派所招引的年輕人大多「自覺一事無成」,他們「感到煩躁不安,無所歸屬,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可見,我們必須使子女覺得在家千日好,對家庭有歸屬感。我們也要跟子女樂聚天倫,使他們的生活過得稱心如意。這樣,子女就不會那麼輕易被幫派的甜言蜜語所騙。
加利福尼亞州警方的反黑隊隊長講述,當警察上門通知家長,他們的孩子惹上麻煩,做父母的聽後無不震驚萬分。他們自以為對孩子的活動瞭如指掌,怎麼也不肯相信孩子竟然闖出禍來。其實孩子早就誤交損友,只是雙親沒有覺察罷了。
防患未然至為重要
住在幫派勢力範圍的居民告誡,不論老少,人人都應當明智行事,以免對幫派造成威脅,彷彿挑戰他們的勢力似的。一看見幫派分子聚集成群,就要轉身離開。不要模仿他們的言談舉止,也不要跟隨他們的衣著打扮。你要是學他們的樣子,就可能成為敵對幫派的攻擊對象了。
人的裝束、行為如果跟某個幫派類似,該幫派的成員就會以為這人想加入而索性拉他入夥。在芝加哥,一個有三名子女的父親對這方面很有認識。他說:「如果我把頭上的帽舌轉向右方,幫派分子就認為我藐視他們。」暴力事件可以隨時爆發!
要關心孩子
一個母親說:「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父母要是疏於關心子女,就很難教好他們。」另一個母親指出,除非父母先發制人,孩子遲早會落入幫派手中。她接著又說:「我們要愛護子女。他們一旦失足,我們就後悔莫及。」
我們知道子女跟什麼人來往嗎?他們下課後喜歡到哪兒流連?天黑後,他們在什麼地方?當然,做母親的不是個個都能在家等候子女放學。單身母親雖然要拼命幹活,才能支付租金、養家糊口,卻可以安排鄰家的主婦,或可信賴的親友,在下午替她們照管子女。
一個男子所住的地區屬黑幫地盤。有人問他怎樣保護子女,以免他們落入黑幫的魔掌。這個男子說,他帶兒子在附近各處走走,讓兒子看看幫派活動所造成的惡果。他指著被塗得一塌糊塗的牆壁、破敗不堪的建築物,對兒子說:「看來這是個危險地帶。幫派分子愛在這兒逛蕩,整天在一起鬼混。」他繼續說:「我接著向兒子說明,他要是按聖經原則而生活,就不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
我們要認真關心孩子的功課,事情看似簡單但能夠發揮保護作用。學校有時在晚上舉行家長會,有時也邀請家長參觀課堂、跟教師面談。務要安排時間赴會。要熟識孩子的教師,讓他們知道你關心子女,也注重子女的學業。校方要是沒有安排家長跟教師會面,你就要主動接觸孩子的老師,跟他們討論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你可以怎樣跟他們通力合作。
在美國一個大城市進行的調查發現,有家長協助做家庭作業的學生,當中有百分之9是幫派分子;沒有家長輔導的,當中有百分之18淪為幫派的獵物,比有家長關心的學生多一倍。一家大小親密無間,一塊兒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子女就很少會被幫派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子女的實際需要
其實子女和父母都有同樣的需要,大家都需要有人愛護、有人體貼、有人關懷。許多孩童從沒體嘗過父母的親切愛撫,也沒聽過父母說句讚賞話。但願我們永不會這樣待子女才好!我們要親熱地摟抱孩子,讓子女知道父母深愛他們,也要確保他們正按著我們所灌輸的道德標準而生活。兒女既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又怎麼可以不多加愛護呢。
前幫派成員傑拉爾德說:「我自幼缺少父愛。為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我加入了幫派組織。」他12歲開始吸毒。到17歲那年,他母親開始經常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傑拉爾德的母親認真實踐聖經的優良原則。他說:「看見媽媽改變過來,我禁不住猜想,『這個宗教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目睹母親的好榜樣,他決心改過自新。
我們理當言傳身教,為子女樹立好榜樣。子女對自己的家庭該有歸屬感,但這絕不是因為家人供應多少物質,而是因為家人處處為自己著想。做父母的應當諄諄教誨子女,要以端正的品行自豪。洛杉磯縣前任地方檢察官埃拉·賴納有以下的評論:「趁子女還沒淪為幫派的獵物,我們就必須多多關心孩子。」
滿足子女的需要
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滿足子女的物質需要,而是怎樣把子女培育成材,為人和藹可親、品行端正。聖經指出,正義的雅各形容年幼的子女「是上帝施恩給[我]的孩子」。(創世記33:5,《呂譯》)要是我們懷有同樣的觀點,把子女看做上帝恩賜的禮物,我們就會更加愛護子女,盡力幫助他們過誠實正派、道德清白的生活。
我們因此必須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正派的榜樣。要使子女對家庭有歸屬感,因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子女引以為榮的不該是家境有多富裕,而該在於雙親是好父母。這樣,他們就不會輕易找街頭流氓做靠山。
回想年輕的時代,一個祖父說:「我怎麼也不會做出羞辱家門的事。」他坦言自己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他知道雙親多麼疼愛自己。有些父母本身從沒有得到父愛母愛,要他們向子女表達愛意確實不容易。儘管這樣,做父母的還是要盡力愛護自己的骨肉。
為什麼這樣做至為重要?正如猶他州幫派偵探協會所出版的《「怎麼啦?」》雜誌所說:「年輕人覺得為人所愛,自然倍感安全。這不是指經濟上的安全感,而是指他們感到安心。要是這樣,他們就不覺得有需要成群結幫了。」
有些讀者也許認為,親情洋溢的家庭再也找不著了。其實和洽的家庭仍然存在。在世界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會眾中,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家庭都是親密無間的。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但耶和華見證人的家庭找著祕訣:他們研讀聖經就教養子女所提出的訓示,努力把聖經的敬神原則在生活上應用出來。此外,他們還教導子女跟從這些原則。
耶和華見證人同意《美國醫學協會雜誌》所表達的意見:「一味期望……青少年『事事說不』,又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們『說好』,這怎麼行呢。」換句話說,我們如果想子女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就必須盡力協助、從旁輔導。
一個父親說:「我兒子跟幫會裡的人十分投契,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我們當中沒有人想要說出這樣的話。一個年輕人說:「我投靠幫派,因為只有他們才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也不想聽到自己的子女這樣說。
我們做父母的,必須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也必須竭盡所能,好讓心肝寶貝對家庭有歸屬感,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慈愛的父母必須……
✔ 跟子女在家共聚天倫,整家人一塊兒做事
✔ 熟識孩子的友伴,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密切注意子女跟什麼人來往、出入什麼場所
✔ 讓子女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他們都可以向你們求助
✔ 教導孩子以禮待人,尊重別人的權益和意見
✔ 支持子女,結識孩子的教師,讓教師知道你賞識他們所作的努力,願意跟他們通力合作
✔ 避免高聲呼喊,也不可用暴力解決問題
你須要向子女表露骨肉親情
[第9頁的圖片]
關心孩子的功課能起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