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天氣
不管你住在什麼地方,不管你是誰,天氣跟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晴朗和煦的日子,你穿單薄的衣服。天氣一轉冷,你就穿上外套、戴好帽子。下雨又怎麼樣?你拿著雨傘出門。
天氣時而令人心情舒暢,時而令人大失所望。天氣偶然也會置人於死地,因為颶風、龍捲風、旱災、暴風雪、季候風,都有很大的殺傷力。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不管我們連聲謾罵還是置之不理,從生到死,天氣無日不在影響著我們。
某人一度嘲諷:「人人都在談論天氣,但面對天氣個個無能為力。」真的,我們總覺得,凡人怎麼也不能改變天氣。可是,越來越多科學家已不再認同這樣的看法了。他們指出,人類不斷把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傾入大氣中,使地球的氣候,也就是長年累月的天氣狀況,漸漸產生變化。
專家認為,將臨的改變具有什麼特性?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C)所發表的意見可說是最有權威的。這個研究小組向80個國家的專家請教,徵詢2500多個氣候學家、經濟學家和風險分析學家的專業意見。在1995年的報告,研究小組斷定,地球的氣候日漸變熱。情況要是持續不變,到下個世紀,全球氣溫可能會上升攝氏3.5度。
氣溫上升幾度聽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不必大驚小怪。可是,地球的氣候即使有些微的溫度變化,也可以釀成大禍。許多人預見到,下一個世紀將有以下的情況出現。
反常的區域天氣。有些地區的旱季可能會延長,其他地區可能會雨水過多。風暴和水災所造成的損毀、颶風所造成的破壞,可能會越發加劇。水災將奪去千百萬人的性命,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餓死,再加上全球氣溫上升,死亡人數也許會激增。
患病風險更大。由高溫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個案可能直線上升。像瘧疾和登革熱一類的熱帶疾病是由昆蟲傳播的。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鑑於地球氣候變熱,這類熱帶疾病的傳播範圍可能會擴大。此外,區域降雨量和降雪量都顯得反常,淡水供應因而減少了。結果,由飲用水、食物傳播的病菌和寄生生物會大量繁殖。
天然生境遭受破壞。森林和濕地可充作空氣和水的濾器。不過,氣溫要是持續上升,而雨水又不足的話,森林和濕地就難免遭受破壞。森林火災可能會頻頻發生,災情越來越嚴重。
海平面不斷上升。除非有關當局耗資大量金錢,實施工程阻止海洋水位上升,否則住在沿海低地的民眾就要移居他處了。有些島嶼會完全被淹沒。
這樣的恐懼是有根據的嗎?地球的氣候是否真的漸漸變熱?要是這樣,人類該承擔罪責嗎?既然芸芸眾生都有滅絕的危險,難怪專家不得不就這些問題進行激辯。接續的兩篇文章會探討一些相關的爭論,同時也會解答以下的問題:我們有必要為地球的前景憂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