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8/22 23-25頁
  • 味覺——仁愛創造者的恩賜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味覺——仁愛創造者的恩賜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歷史中的角色
  • 舌頭的妙用
  • 味道如何產生
  • 欣賞不同味道
  • 味覺失靈
  • 上帝予人的福分
  • 你的味覺
    警醒!2008年
  • 嘗嘗主恩就知道耶和華是良善的
    向耶和華高聲歡唱
  • 嘗嘗主恩就知道上帝良善
    歌頌耶和華
  • 觀察一下舌頭
    警醒!1974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8/22 23-25頁

味覺——仁愛創造者的恩賜

研究味覺的權威琳達·巴托斯說:「就[五種]感官而言,味覺可說貢獻非凡。」何以見得呢?因為憑著味覺,人不但可以辨明食物的味道,還能決定食物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所以,味覺使進食成為人生一大樂事之餘,跟我們的安全也是息息相關的。

味覺實在妙不可言。有了味覺,人就能嘗到鮮橙的香甜、薄荷冰淇淋的透心清涼,清晨咖啡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苦澀,以及廚師祕製漿汁的精妙。人們這麼重視味道,甚至還不時把人的性格特徵和感受都一一跟味道扯上關係哩。

舉個例,你大概就曾說過某人是個「甜美的可人兒」,又或者把心裡難過的人說成心裡「酸溜溜的」,而更慘的就是「苦不堪言」了。在聖經裡,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例如,聖經就曾談及「性暴的人」(英語men bitter of soul)和「苦毒的言語」。——士師記18:25;詩篇64:3;撒母耳記下17:8。

歷史中的角色

公元15至16世紀,航海事業盛極一時,還時而有新發現,味道誘人的魔力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大約五百年前,伽馬就領航繞過非洲的末端,千里迢迢地來到印度,然後載著滿船的香料回葡萄牙去了。在接著的三個世紀,法國、英國、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還為了爭奪香料供應的控制權而衝突起來呢。

你也許納罕:「人們為什麼會對香料這麼著迷,還不惜為之拼過你死我活呢?」因為香料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咯,歐洲人又怎能不通通都趨之若鶩啊!即使時至今日,工業、商業和科技依然不斷鑽研,以求盡量提高人們的味覺享受。

然而,味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怎樣發揮作用,同時跟別的感官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呢?

舌頭的妙用

味覺的主要器官是舌頭。舌頭上滿布味蕾,而舌頭以外的部分和食道也是同樣含有味蕾的,不過數目就遠不及舌頭上的那麼多。你不妨在鏡子中仔細看看你的舌頭。舌頭上有無數細小的凸出物,使舌頭感覺像天鵝絨般似的。這些凸出物叫做舌乳頭,而細小的味蕾就群集在舌乳頭之中。《科學》週刊說:「每個味蕾含有100個左右的味覺細胞。味覺細胞一旦受刺激,就會觸動神經細胞,促使它們把信息傳到大腦去。」

味蕾的數目因人而異,差異可以很大,因此各人嘗到的味道不盡相同。人類的舌頭可以含有多達1萬個味蕾,但也可以少至只有500個。研究味蕾構造的英格利斯·米勒評論說:「味蕾數目多,人的味覺就靈敏;味蕾數目少,味覺自然就比較遲鈍了。」

味道如何產生

味覺是個十分複雜的感官。嚴格來說,人嘗出食物味道的過程是一種化學反應。在進食期間,食物的化學成分在口腔內溶解,刺激突出舌頭小孔以外的味覺感應器,感應細胞作出反應,進而推使神經細胞(神經元)把信息從味蕾傳到大腦去。

教人驚嘆的是,一個味蕾可以觸動多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又能從幾個味蕾接收信息。味覺感應器和與之有關的複雜系統究竟怎樣整理信息,我們至今還不完全明白。《美國百科全書》說:「顯然,味覺感應細胞是把接收到的信息轉化為電脈衝後才傳到大腦去的,然後,大腦就把電脈衝解譯做各種不同的味道了。」

我們所知的味覺也常常與別的感官一同發揮作用。《大眾科學新知》說:「有時候,我們實在弄不清,我們到底在品嘗食物的味道,還是在嗅它的氣味。」且舉個例。我們經過麵包店,嗅到新鮮出爐麵包的香味。由於香味四溢,教人食指大動,口腔已頓時開始分泌唾液。要是我們走進麵包店去瞧瞧,或甚至碰碰麵包皮,感官就進一步受刺激,教我們巴不得立即把麵包送進嘴裡去!

那末,味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奧姆尼》雜誌解釋說:「外行人所說的味覺,實際上是綜合氣味、味道、觸感、質感、視覺效果、化學刺激(辣椒的辛辣、薄荷的清涼),和溫度等種種感覺而形成的。」

在另一方面,正如文章接著補充:「味覺……可也不太複雜。我們不過是辨別甜、酸、苦和鹹四種味道罷了。」以往人們常常把舌頭劃分為幾個對不同味道反應敏感的區域,然而現在普遍的看法是,舌頭上任何一個味蕾都是可以分辨出幾種或甚至所有味道的。

即使這樣,許多跟味覺有關的化學作用還是人們未能瞭解的。舉個例,在食物中加幾滴檸檬汁為什麼可以突出食物的鹹味,箇中原因仍然有待考究。饒有趣味的是,甜、酸和鹹味都使味覺細胞發出電信號,但苦味卻促使味覺細胞產生化學信息,跟其他味道有所不同。

欣賞不同味道

你大概也曾學會欣賞一些你本來覺得不對胃口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是橄欖、藍乾酪、蘿蔔、辛辣的香料和味道苦澀的東西。很久以前,人們就已經喜歡把好像苣蕒菜和菊苣等「苦菜」加進菜肴和沙拉中,使食物吃來別有一番滋味。不過,你可要受點訓練,才能學會欣賞味苦的食物。——出埃及記12:8。

研究顯示,人對食物的好惡,跟他在什麼情形下接觸到那種食物大有關係。例如,一個婦人的母親很不喜歡吃大紅腸,所以她不但從沒吃過大紅腸,就是看到或嗅到它的味道,已經感到十分噁心。到了她二十來歲的時候,有一天,她感到飢腸轆轆,而當時除了大紅腸之外,就沒什麼可以吃的了。結果,她破例吃了一點,這才發現大紅腸原來是蠻好吃的呢!

因此,你要是想培養對某種沒嘗過的食物的喜好,就該挑你餓得發慌的時候吃。你要是為人父母,就千萬要記住:你對某種食物的反應和你在什麼情況下讓孩子初嘗食物,都能影響孩子對新口味的看法。因此,讓孩子初次吃某種食物時,要營造愉快的氣氛。鼓勵孩子放膽試試。一名作家建議說:

「在廚房裡做菜弄飯的時候,要習慣把嬰兒或還在學著走路的小孩也留在廚房中;不管是讓他坐在椅子上,還是把他留在嬰兒圈欄裡。這樣,即使他還不能親自嘗到自己家裡常弄的菜,卻就已經在這種愉快舒適的環境下,開始對食物有點認識了。幾個月後,你就可以把你正在烹調的食物給他嘗嘗,沒煮過的或是稍稍煮過的都不成問題。」

作家還補充說:「有時候,你也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輕活兒,讓孩子跟你一起弄弄他沒吃過或不對他胃口的食物,不過你得預先計劃一下,時間也要安排得充裕一點。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要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這時候,你助手的肚子大概已經有點餓,就會迫不及待要嘗嘗食物的味道了。這種場合就是教導孩子對食物養成愛好的最佳時機。」

味覺失靈

令人惋惜的是,味覺可能隨著年歲日增而變得遲鈍。大衛王年邁的朋友巴西萊的話正好說明這點。他說:「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麼?」(撒母耳記下19:35)可是,除了年齡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是可以使人的味覺變得遲鈍,或甚至味覺全失的。

腦部受傷、過敏症、感染、服用藥物、暴露在有毒的化學物質之下,或甚至只是傷風感冒,通通都可以是味覺失靈的成因。喪失這種可貴感官的人,境況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一名失去味覺和嗅覺的女子滿懷感觸地寫道:「我們常常把咖啡的芬芳馥郁、鮮橙的香甜可口視作理所當然。可是,人一旦失去味覺和嗅覺,就彷彿忘掉如何呼吸,不得不重新適應生活似的。」

另一方面,有些人則不時嘗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味道。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虛幻味覺,往往令人因而大受困擾。有時候,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也會在味覺和嗅覺方面出現異常的情況。

上帝予人的福分

要是我們的味覺依然靈敏,就真是幸福了!許多年長的人常常對他們在年輕時嘗過的美食津津樂道。不管是樹上剛熟的水果,還是精心炮製的佳肴,都一一教他們回味不已。可幸的是,偉大的創造者已經作出應許,在指日可待的新世界裡,痛苦、衰老和死亡都不再存在,屆時,「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可想而知,創造主多麼渴望人類可以遍嘗美食,盡享口福之樂呢!——以賽亞書25:6-9;約伯記33:25;啟示錄21:3,4。

毫無疑問,味覺令我們的生活倍添姿采。要是沒有味覺,吃東西就不過像給汽車加油般毫無趣味可言。味覺這麼可貴,確實是仁愛全智的創造者予人的一大福分呢!

[第24頁的圖片]

要教導孩子欣賞營養豐富的食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